天天看點

奇瑞第一大股東将換人?市值3100億巨頭立訊精密入局造車

蘋果之外,果鍊龍頭立訊精密也入局造車,甚至已經為自己找好了隊友——奇瑞。

“我們認為 Smart EV 是中國汽車人百年不遇的機會,但發展速度迅速,競争殘酷”,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2月13日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在立訊精密宣布與奇瑞合作後,超200家機構對立訊精密緊急調研。

2月14日,立訊精密盤中一度漲超5%,收盤價漲2.07%;2月15日收盤,立訊精密股價再度上漲8.28%。自消息公布以來,立訊精密股價2個工作日已經上漲10.35%,總市值約3200億元。

股價大漲背後,立訊精密2021年第三季度利潤下滑、蘋果依賴症雙重壓力,讓立訊精密不得不卡位新市場,而已經掉隊多年的奇瑞又能否在擁擠的賽道中找回昔日榮光?

對于奇瑞第一大股東是否會更換一事,奇瑞方面2月15日向記者表示,立訊精密作為上市公司已經釋出了公告,相關内容請以立訊精密披露的公告為準。其還表示,去年及今年1月,奇瑞汽車銷量成績不錯,但對于合作一事尚沒有新資訊披露。

利潤下滑、蘋果依賴症顯現 立訊精密卡位新市場

在牽手奇瑞背後,立訊精密危機暗藏。

2020年全年,立訊精密實作銷售收入925.0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96%;實作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72.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3.28%,一時間風頭無兩。而到了2021年第三季,立訊精密業績出現下滑,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雖然實作營業收入328.65億元,同比增長42.42%,但是歸母淨利潤隻有16.00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5.28%,歸母扣非淨利潤更是下跌21.40%。

對蘋果的依賴始終暗藏在立訊精密的财報中。2020年,公司前五大客戶實作銷售金額占比高達82.03%,相比于2019年的77.04%進一步提升。其中第一大客戶蘋果實作銷售額達到638億元,占比達到69.02%,相比于2019年的346.51億元、占比55.43%也出現了大幅增長。

可以說,蘋果支撐起了立訊精密的利潤,但立訊精密一旦不再是蘋果的供應商,業績就會面臨風險。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這種暗藏的風險,也促使了立訊精密尋求其他利潤支撐點。

奇瑞第一大股東将換人?市值3100億巨頭立訊精密入局造車

2020年,公司前五大客戶實作銷售金額占比高達82.03%,其中第一大客戶蘋果實作銷售額達到638億元,占比達到69.02%。

對于2021年第三季度業績下滑,立訊精密解釋稱,外部環境持續複雜多變,除了海内、外疫情的持續反複,上遊材料短缺、價格上漲、運輸能力下降及運輸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對公司獲利能力及部分産品的出貨造成一定影響。

加之部分重要産品線因客供物料供應不足,均發生量産落地與出貨時間的遞延,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存貨、營業費用等均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在業績下滑與蘋果依賴的雙重壓力下,當時立訊精密就提出,要在穩固既有業務優勢地位的同時卡位新市場。

實際上,立訊精密早就入局汽車。

在汽車領域,立訊精密專注于整車“血管和神經系統”,具體産品包括新能源車高壓線束和連接配接器、智能電氣盒等。

2020年,立訊精密研發投入達到57.45億元。立訊精密在2020年報中曾表示,汽車行業正處在由傳統制造向科技制造轉型的過程中,汽車逐漸由單純的代步工具發展為集娛樂、辦公、消費等于一體的“車輪上的互聯空間”。汽車消費群體對智能化、個性化的需求被激發,讓汽車向超級智能終端過渡。

立訊精密尋求跨界賦能 放話不造整車

果鍊龍頭立訊精密究竟要如何造車?

立訊精密宣布,公司與奇瑞方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與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

雙方計劃充分發揮和利用各自在新能源汽車(包括但不限于商用、乘用、物流等乙方集團公司體系内全部新能源汽車整車)領域對品牌客戶的配套研發與整車代工業務(以下簡稱“合作業務”)的資源和優勢,共同培養研發和生産團隊、發展合作業務。

“為别人造好車”,這是王來春在電話會議中反複強調的内容,她指出,立訊有限是奇瑞控股的投資人,立訊精密不造整車,而是協同奇瑞新能源為别人造好車,志在抓緊機會視窗拼進全球領先的 Tier1。“如果單靠立訊,缺乏這種基礎,一定會錯過視窗期。”

王來春表示,雙方均認為公司在消費電子的能力和經驗與奇瑞可以協同互補,一起面對未來汽車智能化的挑戰勝算會更大,雙方也都認同代工模式的到來是必然。

她表示,本次合作将可為立訊精密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提供前沿的研發設計、量産平台及出海口,緻力于實作公司成為汽車零部件 Tier 1 上司廠商的中長期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立訊精密的控股股東還以100.54億元向奇瑞控股的第一大股東——青島五道口購買了其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

本次立訊精密入股後,青島五道口與奇瑞究竟将走向何方也頗受關注。

2019年12月4日,長江股權交易所釋出公告稱,奇瑞控股與奇瑞汽車的增資擴股項目已經順利完成,投資方為青島五道口。青島五道口持有奇瑞控股的30.99%股份,持有奇瑞汽車18.5185%股份。增資擴股全部完成後,青島五道口在奇瑞控股的持股比例會達到51%,成為最大股東。

然而,青島五道口收購奇瑞的股份後,卻先後傳出無力解決後續資金、不願繼續投入等多種傳聞,盡管雙方不斷辟謠,但業界對青島五道口與奇瑞的合作質疑不停。

企查查顯示,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的股份并非此前公告中所說的51%,而是46.7708%。

如果立訊精密接手奇瑞控股19.88%股權,青島五道口持股比例将下降至26.8908%。而蕪湖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目前持股比例為27.6792%,或将成為奇瑞控股的第一大股東。

對于上述計算,奇瑞方面暫時未能回複。

賽道擁擠 掉隊的奇瑞能否逆襲

但是,奇瑞真的是好隊友嗎 ?

作為多年前的汽車“一哥”,奇瑞已經長時間掉隊。全國乘用車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評價奇瑞前些年的發展時向貝殼财經記者表示,奇瑞品牌很強,但此前産品不強。

他表示,奇瑞在2018年前後沒有在産品上進行突破,主流車型的優勢不明顯,核心産品又沒有打響,奇瑞十分需要推出能走量的産品。在他看來,奇瑞的綜合研發體系和市場應對方面都需要有所提升。

不過,去年以來,奇瑞的銷量資料有所提高。

2021年奇瑞集團全年汽車銷量超96萬輛,同比增長31.7%;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0.9萬輛,同比增長144.6%。2022年1月,奇瑞集團終端實銷10.8萬輛,同比增長20%,創曆史同期新高;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1萬輛,同比增長179.6%。

但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造車賽道已然擁擠,雙方攜手造車能否成功還未可知。

如果隻從立訊精密的對手來看,早在2014年,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創始人郭台銘就發起了電動車項目,希望自己不僅能打造蘋果,還能造電動車,并且将電動車看成是“四個輪子的iPhone而已”。

2021年1月,富士康又與吉利汽車達成合作,宣布組建合資公司。2021年10月,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釋出了三款自主開發的電動車,包括Model C SUV、Model E 轎車和Model T 電動巴士。上述三款車是鴻海集團與裕隆汽車成立的合資公司打造的。

相比于競争對手的提前布局,立訊精密入局顯然已有些晚了。

根據Canalys 最新預測,預計到2030年, 電動汽車的銷量将會達到全球乘用車銷量的48%。基于此預測,華鑫證券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将達到150萬輛,到2030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将達3000萬輛。

華鑫證券認為,造車新勢力中的第一梯隊的三家蔚來、小鵬和理想已在美股上市,第二梯隊也在形成:零跑汽車、威馬汽車、合衆汽車,這三家均公布将在2021 年-2022 年之間實作科創闆上市,而其餘車企,目前來看競争壓力逐漸加大,都亟需補血。

實際上,王來春也指出,Smart EV 産生了一個新的商業機會,給市場帶來很多新的加入者。但也因發展迅速,競争殘酷,新加入者往往在電動化、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上有優勢,卻缺少傳統車企在汽車行業的基礎,比如車規級品質标準的了解、體系能力、平台開發能力等。雙方合作則可以協同互補。

立訊精密與奇瑞牽手能否笑傲市場,還需拭目以待。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林子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劉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