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氫火炬、氫能車、氫能無人機·冬奧會掀起氫能熱潮

撰文/ 塗彥平

編輯/ 劉寶華

設計/ 師玉超

如果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大陸電動汽車首個大規模展示舞台,2022年北京冬奧會則是氫能大顯身手的陣地。

不管是出現在開幕上的氫燃料火炬,還是穿梭于各個比賽場館的氫燃料汽車,不管是為場館提供綠色電源的氫燃料電池發電車,還是執行電力巡檢任務的氫能無人機,都使得這一屆冬奧會充滿了“氫”的元素。

根據北京冬奧組委公布的資料,本次冬奧會賽事将示範運作超1000輛氫燃料汽車,是全球最大的一次燃料電池汽車示範。

世界首款高壓儲氫火炬

曆屆奧運會火炬使用的燃料,包括鎂、天然樹脂、橄榄油、丙烷等。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是個例外,首次使用氫氣作為主火炬燃料來源,不過接力火炬隻有部分使用氫氣,更多還是用的丙烷。

繼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之後,2022年北京冬奧會第二次使用氫氣作為火炬燃料,并且不管是主火炬還是境内接力火炬都是由氫氣作燃料。

火炬“飛揚”是世界首款高壓儲氫火炬,運用了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氫能技術。它的核心從上到下依次是氣瓶、控氫閥和燃燒器,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制,其中控制閥和燃燒器由11所研制,氣瓶由101所研制。

氫火炬、氫能車、氫能無人機·冬奧會掀起氫能熱潮

本次開幕式上沒有主火炬點燃的動作,而是由兩名運動員将最後一棒“飛揚”火炬直接插到“大雪花”主火炬台中央,由“大雪花”和“飛揚”火炬共同組成主火炬。

根據航天科技集團的資訊,最後一棒“飛揚”火炬有兩套燃燒系統:一套系統是手持火炬的氫燃燒系統,由内部氫氣瓶供氣,負責完成火炬傳遞動作;另一套系統與鳥巢體育場上方的執行機構相連,用于開幕式主火炬表演。

當天在開幕式上,主火炬的氫燃料存放在35兆帕儲氫罐中,而儲氫罐固定在執行機構裡,通過威亞系統懸挂在鳥巢場地45米高的暗處。儲氫罐中的氫氣可供主火炬燃燒至少8小時。

因為氫氣燃燒時火焰是淡藍色,接近透明,為了讓觀衆看到火焰,研制團隊在火炬出口處安裝了格栅,并在表面噴塗堿金屬。當溫度達到650℃以上時,火焰的顔色看上去就比較明顯了。

另外,“飛揚”火炬的外殼由中國石化下屬上海石化研發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制作,解決了氫燃燒時的高溫難題。

2月4日開幕式當晚,在主火炬點燃後,位于鳥巢和水立方之間頒獎廣場上的火炬台以及位于張家口和延慶的火炬台也被依次點燃。

其中,主火炬的氫氣由中國石化下屬燕山石化提供,三個賽區的火炬台由中石油提供。而且,張家口的太子城火炬台所用的氫氣是綠氫,這也是冬奧曆史上首次用綠氫點燃的火炬。

可以說,這次冬奧火炬是集合了航天科技集團、中石油、中石化三大央企的力量才“飛揚”起來的。

氫火炬、氫能車、氫能無人機·冬奧會掀起氫能熱潮

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李甯點燃的火炬一小時大概消耗5000立方米瓦斯,為此鳥巢專門配了一個瓦斯站。而此次北京冬奧會主火炬産生的碳排放量大概僅是2008年的1/5000。

沒有熊熊燃燒的火焰,氫火炬的一點“微火”充分展現了科技和綠色兩個辦奧理念。

超過1000輛氫燃料電池車

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召開前,3輛戴姆勒-克萊斯勒燃料電池大巴就開始在北京中關村地區進行示範運作,路線全長為8.19公裡。這是大陸第一個燃料電池公共汽車示範運作項目。此外,上海大衆提供的20輛帕薩特領馭氫燃料電池轎車也投入了那次奧運服務。

2008年在北京示範營運的戴姆勒-克萊斯勒燃料電池大巴▼

氫火炬、氫能車、氫能無人機·冬奧會掀起氫能熱潮

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投入600餘輛氫能源車,包括100輛豐田氫燃料巴士以及500輛MIRAI氫動力轎車。

相比以上兩屆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投入的氫燃料汽車數量大大提升,總計超過1000輛,其中乘用車145輛,巴士及客車749輛,還有107輛服務于殘障人士的福祉車,涉及北汽福田、豐田汽車、中國一汽、吉利商用車、宇通看出、蘇州金龍、中通客車、中國重汽等多家車企。

根據豐田中國的官方資料,作為奧運會和殘奧會全球合作夥伴中唯一汽車企業,本屆冬奧會期間,豐田一共提供了2205輛汽車,大多數為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在售車型,包括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等,其中還包括140輛第二代MIRAI和105輛柯斯達氫擎。

豐田第二代MIRAI▼

氫火炬、氫能車、氫能無人機·冬奧會掀起氫能熱潮

MIRAI是2014年豐田推出的世界首款量産氫燃料電池車型,目前在世界已累計銷售超1萬輛。第二代MIRAI于2020年底推出,功率密度較初代提高1.5倍,儲氫品質效率提升5%,此次作為奧運貴賓車使用,也是首次大規模導入中國市場。

豐田柯斯達氫擎▼

氫火炬、氫能車、氫能無人機·冬奧會掀起氫能熱潮

柯斯達氫擎則是專門為北京2022 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設計開發,在延慶、張家口地區作為運動員班車串線營運。它由豐田中國研發中心進行研發,在四川一汽豐田進行生産,——這也是豐田汽車首次在海外實作氫燃料電池技術從研發到生産的全流程本土化。

北汽福田歐輝BJ6122氫燃料客車▼

氫火炬、氫能車、氫能無人機·冬奧會掀起氫能熱潮

北汽福田提供了515輛氫燃料客車,在為本次冬奧會提供保障的氫燃料大客車中占比高達60%以上。其中,福田歐輝BJ6122氫燃料客車主要承擔了本次北京冬奧會賽區的部分接駁工作。根據福田的官方資訊,該車每百公裡可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數量大約有57.86公斤。

宇通提供了185輛氫燃料客車服務冬奧,包含公交、大巴兩種類型。根據其官方資訊,宇通氫燃料客車加氫時間為8-10分鐘,續駛裡程超過500公裡,可實作-30℃低溫啟動,百公裡氫耗4.3千克。

80台由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研發生産的12米吉利星際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也投入奧運服務,百公裡耗氫6.5千克。

中國一汽紅旗H5燃料電池汽車▼

氫火炬、氫能車、氫能無人機·冬奧會掀起氫能熱潮

中國一汽提供了5輛紅旗H5燃料電池汽車用于冬奧服務。車輛搭載了一汽自主研發的50kW級燃料電池發動機,設計最高車速160公裡/小時,百公裡氫耗0.82千克,續駛裡程520公裡,可實作-30℃低溫啟動。

中國重汽黃河X7氫燃料電池雪蠟車▼

氫火炬、氫能車、氫能無人機·冬奧會掀起氫能熱潮

中國第一台具有完整知識産權的雪蠟車——黃河X7氫燃料電池雪蠟車也正式投入使用。

過去,雪蠟車是國内裝備的空白,大陸冰雪運動隊參加比賽,隻能租用國外車輛或集裝箱式闆房。中國重汽集團等企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完成了雪蠟車研制,不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還申報了包括21項發明專利在内的81項專利、24項技術突破。

這款雪蠟車由一輛主車、輔助車和備用牽引車頭組成。主車中國重汽黃河X7牽引車的動力驅動來自濰柴氫燃料電池系統,并全新定制開發了車載光伏發電系統。

中國商飛氫燃料電池無人機▼

氫火炬、氫能車、氫能無人機·冬奧會掀起氫能熱潮

此外,國家電網自主研發的國内首台氫燃料電池發電車為國家速滑館提供綠色電源,中國商飛3架氫燃料電池無人機為冬奧提供電力巡檢和運力保障。

氫氣的制儲運加

這次北京冬奧會也是氫氣的制備、儲存、運輸、加注的一次集中練兵。

為保障1000多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奧運期間有足夠的氫氣供應,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企業在北京市和張家口市配備了多個加氫站。

中石化下屬燕山石化生産的氫氣供應4座冬奧加氫站——北京慶園街加氫站、北京王泉營加氫站、北京燕化興隆油氫合建站、河北崇禮西灣子加氫站。自2022年1月25日正式服務北京冬奧會至2月10日,燕山石化已累計出廠氫氣115車、27.2噸。

根據中石化官方消息,2022年1月31日,北京冬奧會前夕,燕山石化還順利通過全球首個《低碳氫、清潔氫及可再生氫标準與評價》,成為國内首家取得清潔氫認證的企業。

中石油旗下華北石化公司用時不到3個月就提前建成投産兩套副産氫項目,産品品質滿足燃料電池用氫和高純氫兩個認證标準。

中石油同樣為冬奧建設了4座加氫站——昌平福田加氫站、金龍油氫合建站、崇禮北加油加氫站、崇禮太子城服務區加氫站,供氫能力達到5500公斤/日。

國家電投中關村延慶園氫能産業園二期項目冬奧期間預計加注氫氣10噸,加注車次735輛次。

殼牌在中國的第一個商業化氫能項目,在冬奧期間為張家口賽區燃料電池汽車供應約50%的綠氫。

中集氫能為冬奧會提供30多台氫氣管束式集裝箱、10多台50MPa儲氫瓶組以及全內建加氫站裝置等氫能裝備。

此外,北京環宇京輝氣體、海珀爾新能源等企業也是冬奧氫能及運輸保供機關。

河北崇禮中國石化西灣子加氫站▼

氫火炬、氫能車、氫能無人機·冬奧會掀起氫能熱潮

北京已建成10座加氫站,張家口已建成7座加氫站。因為可再生能源豐富,張家口的風能、太陽能可開發規模高達8500萬千瓦,能夠為電解水制氫提供充足的綠色電力保障,可以實作以綠電制綠氫。

曆史的機會

在冬奧前夕,2021年12月,河北和河南兩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獲批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其中,河北示範城市群由張家口牽頭。

在此之前,2021年8月,京津冀、上海、廣東三個示範城市群入選首批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其中,京津冀示範城市群由北京牽頭。

至此,大陸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的“3+2”格局已經形成。

在4年示範期内,國家将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氫燃料電池的示範推廣。每個示範城市群如果完成示範期内目标,可以拿到的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和氫能供應的獎勵上限為17億元,再加上額外獎勵,上限達18.7億元。

政策鋪好路之後,緊接着,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氫燃料電池汽車提供了一個絕好的示範推廣舞台。

從2016年到2021年,大陸氫燃料電池汽車年度銷量分别為37輛、1898輛、1527輛、2737輛、1177輛、1586輛,累計銷量達到8962輛,保有量尚不足萬輛。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啟了新能源汽車的規模示範營運,當年大陸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435輛。随後的2009年,大陸開啟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推廣示範工程。十多年耕耘,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達到了352萬輛,實作了飛躍式發展。

現在,曆史機會又來到了氫燃料電池汽車面前。

2020年大陸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實作碳達峰、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的承諾。2021年大陸氫燃料電池示範城市群“3+2”格局形成。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千輛規模氫燃料電池汽車投入營運。

在雙碳目标之下,作為新能源的氫能必将受到更多重視,而汽車是氫能應用的重中之重。雖然目前大陸的氫燃料汽車滲透率尚不足0.05%,但以此次冬奧會為契機,氫燃料電池汽車迎來了它最好的時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