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群文荟萃|元宵節特刊,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群文荟萃|元宵節特刊,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我們迎來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作為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元夕或燈節。

詩詞中的元宵節

元宵節作為正宗國産的“情人節”,曆來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經典主題。其中當屬宋代大文豪歐陽修在《生查子·元夕》中的描寫最為浪漫: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還有脍炙人口的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可見南宋時民間此日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盛況: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群文荟萃|元宵節特刊,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現代文學裡的元宵節

群文荟萃|元宵節特刊,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老舍:“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挂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浒傳》故事。這在當年,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裡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确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老舍《北京的春節》

群文荟萃|元宵節特刊,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群文荟萃|元宵節特刊,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沈從文: “玩燈的不僅要氣力,還得要英雄無畏”

我生長家鄉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口的小縣城,但是獅子龍燈焰火,半世紀前在湘西各縣卻極著名。逢年過節,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燈。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燈”,隻是全城敲鑼打鼓各處玩去。白天多大鑼大鼓在橋頭上表演戲水,或在八九張方桌上盤旋上下。晚上則在燈火下玩蚌殼精,用細樂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轉到另一方面,看誰家焰火出衆超群。我照例憑頑童資格,和百十個大小頑童,追随隊伍城廂内外各處走去,和大夥在炮仗焰火中消磨。

玩燈的不僅要氣力,還得要勇敢,為表示英雄無畏,每當場坪中焰火上升時,白光直瀉數丈,有的還大吼如雷,這些人卻不管是“震天雷”還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陣,迎面奮勇而前。我們年紀小,還無資格參與這種劇烈活動,隻能趁熱鬧在旁吶喊助威。有時自告奮勇幫忙,許可拿個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算是運氣不壞。

——沈從文《過節和觀燈》

群文荟萃|元宵節特刊,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群文荟萃|元宵節特刊,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汪曾祺:“孩子有自己的燈”

不過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燈,才算。元宵元宵嘛。我們那裡一般不叫元宵,叫燈節。燈節要過幾天,十三上燈,十七落燈。“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裡的燈都點起來了。大媽(大伯母)屋裡是四盞玻璃方燈。二媽屋裡是畫了紅壽字的白明角琉璃燈,還有一張珠子燈。我的繼母屋裡點的是紅琉璃泡子。一屋子燈光,明亮而溫柔,顯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馬燈。連萬順家的走馬燈很大。“鄉下人不識走馬燈,——又來了。”走馬燈不過是來回轉動的車、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轉幾圈。後來我自己也動手做了一個,點了蠟燭,看着裡面的紙輪一樣轉了起來,外面的紙屏上一樣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馬燈并不“走”,隻是一個長方的紙箱子,正面白紙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連着一根頭發絲,燭火烘熱了發絲,小人的手腳會上下動。它雖然不“走”,我們還是叫它走馬燈。要不,叫它什麼燈呢?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整個畫面表現的是《西遊記》唐僧取經。

孩子有自己的燈。兔子燈、繡球燈、馬燈……兔子燈大都是自己動手做的。下面安四個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燈其實不大像兔子,臉是圓的,眼睛是彎彎的,像人的眼睛,還有兩道彎彎的眉毛!繡球燈、馬燈都是買的。繡球燈是一個多面的紙紮的球,有一個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兩個轱辘,手執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滾動。馬燈是兩段,一個馬頭,一個馬屁股,用帶子系在身上。西瓜燈、蝦蟆燈、魚燈,這些手提的燈,是小孩玩的。

有一個習俗可能是外地所沒有的:看圍屏。硬木長方框,約三尺高,尺半寬,鑲絹,上畫一筆演義小說人物故事,燈節前裝好,一堂圍屏約三十幅,屏後點蠟燭。這實際上是照得透亮的連環畫。看圍屏有兩處,一處在煉陽觀的偏殿,一處在附設在城隍廟裡的火神廟。煉陽觀畫的是《封神榜》,火神廟畫的是《三國》。圍屏看了多少年,但還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圍屏就不算過燈節似的。

——汪曾祺《故鄉的元宵》

群文荟萃|元宵節特刊,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群文荟萃|元宵節特刊,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肖複興:“元宵節的燈是小百科全書“

我佩服中國人的智慧,簡單的一盞盞燈,在我們的手裡,可以變化萬千,展現着豐富無窮的想象。《京都風物志》中,曾經有過這樣對元宵燈的記載:“其燈有大小、高矮、長短、方圓等式,有紗紙、琉璃、羊角、西洋之别,其繪人物,則列國、三國、西遊、封神、水浒、志異等圖,花卉則蘭菊、玫瑰、萱、竹、牡丹,禽獸則鸾鳳、龍、虎以至馬牛貓犬與魚蝦蟲蟻等圖,無不顔色鮮美,妙态純真,品目殊多。”在這裡,人們已是看燈不是燈,有着更多象征的意義和美好祈願在燈裡面了。缤紛的燈光幻影裡,有中國傳統的文化,包括審美、性情、志趣、祈願與民俗諸多方面,衆多的燈彙聚一起,就是一個小百科全書呢。

——肖複興《元宵節的燈是小百科全書》

(轉自|璩豔霞生命國文工作室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特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