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龍泉窯發展至宋代,制瓷技術、産業規模都發生了質的飛躍,新的造型品種不斷豐富,出現諸多垂為後世典範的經典樣本。本文所介紹的海棠式瓶即其一例。

1

與此一時期流行的膽瓶、玉壺春瓶、紙槌瓶、貫耳瓶等其他龍泉窯經典瓶式相比,海棠式瓶的燒造量無疑要少得多,傳世品更是罕見。國内著錄的器例似僅見于四川遂甯金魚村窖藏。據官方資料(參見遂甯市博物館、遂甯市文物管理《四川遂甯金魚村南宋窖藏》,《文物》1994年第4期,P4~14)公布,當時出土的有3件,名稱是“瓜棱瓶”,一件粉青釉(SJH:20),另一件灰青釉,帶開片(SJH:21),還有一件則無編号描述,目前公開展出的也隻有這兩件: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粉青釉器(圖檔引自四川宋瓷博物館官網) 高16厘米

通體作瓜棱式,瓶身四方菱形,棱角尖銳,花口外撇,束頸垂腹,圈足外侈,露胎處火石紅鮮明。底部和口有明顯接痕,可知其兩半分坯合模接燒而成。朱伯謙先生于其專著中刊錄此例(參見《龍泉窯青瓷》,台北,1998年,圖版18),并指出其為溪口窯産品。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灰青釉器(圖檔引自網絡) 高16.2厘米

通體起十棱,與前者的四條邊棱不同,此式隻有兩條邊棱,整器雖呈菱形扁體,但棱瓣飽滿圓潤,式樣更優美。由于該器系黑胎一類制品,造型、釉色及開片風格等均近于南宋官窯,不少意見将之視為仿官一類産品。

南宋官窯中确亦有海棠式瓶,式樣與龍泉窯存在些許差異。譬如台北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的一件海棠式小瓶,通體隻起六棱,圈足平面則呈經典四瓣式。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南宋 郊壇下官窯粉青海棠式小瓶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南宋 郊壇下官窯海棠式瓜棱瓶 高14.6厘米

香港蘇富比2017年秋拍樂從堂專場

台北鴻禧美術館舊藏

此器式樣與金魚村窖藏出土的灰青釉瓜棱瓶極為相似,依個人愚見,其為龍泉窯燒制的可能性更大。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北京故宮“天下龍泉”展上的黑胎海棠式瓜棱瓶

2

何為海棠式?

簡單來說,即平面呈菱形。這是差別于菱花式、葵花式等其他花瓣式造型的主要特征。後世尤其明清海棠式則基本固定為呈橢圓的四瓣花造型。另外,很多文章裡喜歡以海棠花喻海棠式器,筆者認為值得商榷,因為并無可靠證據能表明海棠式是源自對海棠花的仿生,海棠式隻是對這一類器式約定俗成的稱法而已。

海棠式造型的起源追溯

“海棠”之名始于唐代,海棠式瓷器的出現亦肇自唐代,唐越窯、邢窯等窯口均有海棠式器的燒制。不過,最初的海棠式器多為盤與杯之類,并無瓶子。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唐 越窯青釉海棠式杯

浙江省慈溪市橋頭鎮上林湖後司岙窯址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邢窯白釉“盈”字款海棠式盤

河北内丘縣西永安唐墓出土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唐代井陉窯“官”字款白釉海棠盤

正定西邢家莊墓出土

河北博物院收藏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晚唐臨安錢寬夫婦墓出土定窯“官”款帶托海棠杯

此器成套儲存,得以見海棠式盤是為襯托海棠式杯。形制而言,此杯明顯仿自多曲長杯,同款造型亦見于越窯、龍泉窯等。多曲長杯是西亞薩珊王朝時期流行的一種金銀器杯式,杯體大緻為橢圓形,器壁呈多曲瓣狀。由于分曲較多,杯身較長,長杯造型帶有一定異域風格的“誇張”性。相比之下,海棠式杯更像是一種兼具本土化審美與實用性而作出的簡化和改良。海棠式造型或淵源自多曲長杯,由杯一類又延伸至盤,至碗,乃至盆、瓶等。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宋龍泉窯帶托海棠式盞(杯)(可參閱本公衆号《遣詩招入翠瓊杯——漫議龍泉窯海棠盞》一文)

實際上,海棠式造型在唐代金銀器中非常流行,瓷器中的海棠式造型明顯模仿金銀器而來,若以上諸例海棠式杯盤,不僅均有類似的金銀器款,且金銀器的式樣更為豐富。而從以上字款也可見出,此種對金銀器的模仿最初應系貢器之類的高檔制品。

海棠式瓶的造型特征——仿金銀器風

花口

瓜棱

高圈足外撇

由于金銀器材料本身昂貴,同時金銀作為金屬延展性強,為了降低成本一般會将器物做得較薄,與之相應的工藝如錘揲法就頗具代表性。但是器壁變薄後抗變形能力也随之下降,于是在造型設計上常常會采用一些特别手法,譬如将器物腹部處理成瓜棱式,這樣既豐富了造型,又能加強抗變形能力。而口沿部位的花口處理既可保持與腹部風格的一緻,還能掩飾一些微小的變形。

瓷器以瓷土為原料,其特點是可塑性好。南宋龍泉窯,瓶類器無疑以拉坯成型為主流,拉坯成型的特點是輪廓線呈圓形、弧形,若瓜棱式則要采取特殊的模制(一般合模成型,故此類瓶有較明顯的接痕)。顯而易見,瓷器與金銀在質地、工藝上完全不同,如海棠式瓶的這類瓜棱、花口以及外撇的高圈足,于金銀器而言,是契合材質特征的工藝特色,于瓷器來說,則明顯是一種模仿了。實際上,晚唐五代瓷器中就已流行對金銀器的模仿,越窯、邢窯、定窯等窯口均有這類器物,以上所列圖例也頗能證之。金銀器貴重,乃身份财富的象征,金銀器的造型式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時代審美的最高典範。瓷器對金銀器的模仿最初隻是仿其造型,繼而得到更廣泛地運用,譬如花口在龍泉窯青瓷中即非常普遍。海棠式瓶的造型特色雖具有濃厚的仿金銀器色彩,但實已“脫胎換骨”,具備瓷器的審美韻緻。

3

從“海棠”到“白菜”

此類“瓜棱瓶”後世多稱之為“白菜瓶”,器式上也有諸多改變。比如足部不再講究花瓣式,也多無外撇擡高的處理,瓜棱的“瓜分”式樣也趨于靈活,最常見的一種是雙耳銜環的瓶式。

海棠花獨妍——龍泉窯海棠式瓶闡微

“海棠”文雅入詩詞,“白菜”通俗生活化,這也說明此類瓶式雅俗共賞。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