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不出十五都是年,出了十五年過完。

或許是出于對春節的最後眷戀,正月十五元宵節,各地都有多姿多彩的慶祝方式。

捏面燈、點面燈,便是威海人充滿儀式感的節慶活動之一。

01.

捏制豆面燈 傳承民俗文化

“清明燕兒,端午蛋兒,正月十五捏豆面兒。”捏豆面燈,在威海流傳數百年,是威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今年52歲的張德波是榮成市甯津街道渠格村人,自1996年起,便學習捏制豆面燈,是當地有名的豆面燈師傅。他制作的面燈形态各異,栩栩如生。

豆面燈的原材料隻有豆面和水,二者按一定比例,和成軟硬适度的面團,醒好後,捏制各種生肖燈、吉祥燈、月燈。将做好的豆面燈上鍋蒸熟,加上燈撚,點燃後能透出金黃色的迷人光暈。

威海“福”燈,亮了!

豆面燈花樣繁多,各包含着不同的寓意。元寶燈放在箱櫥頂上,象征招财進寶;魚燈放在水瓢裡,水瓢再放在水缸裡,象征年年有餘;雞燈放在雞窩上,象征吉祥如意……

捏制好的豆面燈在正月十五晚點燃、放置。人們利用節日的佳時及氛圍,祈福壽,助節興,避災禍等。

威海“福”燈,亮了!

“祖輩的手藝,不能丢。”張德波不僅自己制作豆面燈,還教授他人豆面燈制作方法,“捏制豆面燈是傳統民俗,更是一種文化符号,我們要把這個手藝一直傳承下去。”

02.

膠東花饽饽 與面燈完美融合

随着時間的推移,善于制作面食的威海人,将元宵節面燈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花饽饽巧妙融合,象征着吉祥如意的面燈花饽饽随之誕生。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正月初十起,面燈花饽饽成為了熱銷品,威海市雪窩子食品有限公司接到全國各地紛至沓來的元宵節面燈花饽饽訂單。

威海“福”燈,亮了!

威猛的虎燈、憨憨的豬燈、可愛的兔燈……美好祝願随着面燈花饽饽傳遞到千家萬戶。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豆面燈,大都用稭稈或竹簽、棉花和食用油做燈芯,而面燈花饽饽則一般使用蠟燭。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元宵佳節,點亮面燈是一項重要活動。正月十五晚上,點亮面燈,燈花怒放,祥和熱烈、合家歡樂。

03.

傳承民俗有創新

“年燈”花饽饽有講究

作為一個承載人們追求與向往的載體,千百年來,面燈作為一種傳統民俗被繼承了下來。威海手藝人在面燈的原有基礎上,把月燈變為年燈。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面燈是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情。制作元宵節面燈,是很有講究的。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屬相燈是按照家裡人的屬相,捏制生肖動物。吉祥燈是按照自己的祈盼,捏制元寶燈、鯉魚燈、雞燈等。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面燈的種類很多,不同用途的面燈,其大小、樣貌、制作方法、擺放位置各不相同。

月燈也是寓意美好的元宵節面燈之一。“老輩人”做月燈,一年12個月,就要做12盞,模樣差不多少,隻是燈碗邊上捏的褶的數量不同。如正月捏一個褶,二月捏兩個褶,十二月捏十二個褶……遇到閏月還得多捏一個。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磨愛麥食品有限公司,在月燈基礎上,創新制作了“年燈”花饽饽,将12盞月燈的美好祈盼進行集中表達,願在新的一年能夠有一個好的收成,祈福全家人安康。

04.

豆面燈玩出新花樣

和“冰墩墩”共同慶元宵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重要傳統節日,2月14日,王連統戰連心橋志願隊來到王連街道寨前方家村,與村民一起制作豆面燈,共慶元宵佳節。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豆面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由食油摻和豆面揉成的筋道十足的面團,在手藝人手中捏出各種形狀,一盞盞活靈活現的豆面燈就做好了。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威海“福”燈,亮了!

一盞盞小小的豆面燈承載着對漁家文化的深情依戀,寄托着農家人對來年人壽年豐的祈盼。大家捏着傳統豆面燈的同時,還做起了“冰墩墩”“雪容融”豆面燈,歡聲笑語陣陣傳來,共同為北京冬奧會加油喝彩。

05.

你吃過面燈嗎?

不同地方,風俗習慣各不相同。在你老家,面燈是可以吃的嗎?

威海“福”燈,亮了!

記憶裡 ,面燈點過後就成了一道美食。把面燈放進鍋裡蒸熟,那出鍋的氣味就讓人垂涎三尺。掰下一小塊放入口中,可以說是獨屬兒時的美食回憶,實在是一種享受。

威海“福”燈,亮了!

今天是元宵佳節

借點亮的面燈

祝大家新的一年

風調雨順

日子越過越美好

監制:殷洪軍

值班總編:王岚

複審:孫美玲

文字:時英豔

圖檔:劉彬、李信君、部分為張德波供圖

編輯:周宗玥

聲明:本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使用,侵權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