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習俗
1、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 作為食品,在大陸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2、 觀燈
觀燈是元宵節期間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衆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隻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漢族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挂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3、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是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内容。
此地不冷不熱(打一浙江地名)
—— 溫州
不靠鄉鎮支援(打一四川地名)
——自貢
蘭溪三月桃花雨(打一甘肅地名)
——天水
一年四季是春天(打一省會城市)
——長春
4、 踩高跷
高跷會一般由群衆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衆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挂個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5、 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征着吉祥如意,進而在舞獅活動中寄托着群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6、 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元宵佳節
送上一碗甜甜糯糯的湯圓
廣東視窗
祝您擁有
圓滾滾的幸福
甜蜜蜜的生活
編輯 | 甘甜
責編 | 子英
稽核 |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