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評論速覽 | 平視的一代不需要“拉踩”式的狂歡

2月15日國内主流媒體觀點聚合:

平視的一代不需要“拉踩”式的狂歡

18歲的谷愛淩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勝似閑庭信步,17歲的蘇翊鳴竟然也是這般淡定。還有甫一亮相,就摔腫了左眼的另一位玩自由式滑雪的18歲女孩楊碩瑞。這是讓“大人”們大開眼界的一代年輕人,是能讓他們的同齡人産生共鳴的新一代運動員,也是讓那些喜歡蓋戳、歸類的“杠精”刷不到存在感的年輕人。

他們健康、陽光,有想法,有個性,每個人身上都有着渴望沖破束縛、完美綻放的勁頭。他們會為登上領獎台欣喜若狂,但他們又不會一味地糾結于輸赢成敗,他們甚至會由衷地為對手的“大招兒”和高分喝彩——或許正是在别人的高光時刻裡,他們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可能。這恰恰是這一代年輕人的本色,也是冰雪運動越來越受到年輕人青睐的原因——名次隻是外界給予的加持,他們要戰勝和挑戰的首先是自己。

中國青年報評論認為,不矯揉造作,不嘩衆取寵,因為熱愛而投身競技,是這一代中國運動員身上最明顯的标簽。不習慣被仰視,不願意被俯視,但不影響他們腳踏實地追逐夢想,也是這一代中國運動員最讓人欣喜之處。平視自己,平視對手,也平視世界,用坦然去面對競争,用熱愛去兌現承諾。面對如此坦然的“冬奧一代”,“大人”們還需要沉迷于“拉踩”式的狂歡嗎?

“不良征信記錄”無法修複,能修複的是自己的人生

自吹自擂、說得神乎其神的“征信修複”機構,往往話裡話外給人以有通天之能的觀感。其核心的說服邏輯,仍不外乎是“認識人,好辦事”的本事。然而,若是稍稍熟悉這一領域,其實很容易揭穿這裡面的“詐術”。應該說明的是,征信機構專業管理水準極高,内控是極其嚴格的。任何操作都有一個交叉稽核、記錄留痕的過程,這意味若想人不知鬼不覺地内外勾結違規删改征信資訊,在技術上是不具備太多可能性的。

如果征信報告上确有錯漏,那麼提供證明材料後,即可走程式要求更正。除此以外,所謂的“征信修複”根本就是無從談起。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征信無法修複”也并不意味着有了“不良征信記錄”就是萬劫不複、就是“永世不得翻身”。信用,永遠是一個動态評價名額。封面新聞評論表示,征信不可以修複,但是信用是可以重新整理的,“不良征信記錄”也是可以被“稀釋”的。拉長周期,若在今後每一次金融活動中都能履約守信,那麼依舊可以重新成為一個相對可信的個人主體。

熱賣的隔離險為何遭遇尴尬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如此擊中社會需求的隔離險卻很快就陷入了保障範圍狹小、免責條款過多、理賠糾紛居高不下的困境。真理和謬誤往往隻有一步之遙,具體到創新型保險産品上也是一樣。如果隻為博眼球、搶關注,進而背離保險保障初衷,設計出的産品低價低質,甚至根本無法覆寫可能出現的風險,這種作秀式的僞創新當立即止步。的确,雖然大陸保險産品數量衆多,但不争的事實是大多趨于同質化。相比國外成熟的保險市場,險種創新設計中的含金量和與社會需求的吻合度都明顯偏低。就此而言,中國保險業跟随社會需求創新産品的空間還非常大,且任重道遠。

那麼應該如何糾正隔離險保障和百姓真實需求之間的偏差呢?經濟日報評論認為,方向在銀保監會《通知》中說得很明确:保險公司應端正經營理念,切實做到以人民為中心,以保險消費者實際需求為基礎,在綜合考量可保利益和風險程度的情況下,依法依規開發産品,合理設定責任免除和理賠條件。

國企反腐須嚴打“靠企吃企”

近日,國家監委在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開展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關于辦理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渎職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意見》,并正式印發施行。

查處國企管理人員職務犯罪,關鍵在于對犯罪實體的準确認定。隐蔽的“靠企吃企”現象仍然存在,隐蔽的利益關聯人的利益輸送、“吃窮國企”的現象并未杜絕。如有人通過股權代持等方式,把關聯經營甚至同類經營包給了自己設立的“影子公司”,從中挖國企的牆腳。隻有挖出這些“影子公司”的幕後人、實控人,認準犯罪主體,才能打擊犯罪分子的嚣張氣焰。再如,有人通過虛假合資、挂靠經營等方式,假冒國企,搞“國皮民骨”,牟取非法巨額财産,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嚴重坑害國家和人民利益。對此,如何界定好“國家利益遭受損失”成了辦案的關鍵。深圳特區報評論認為,《意見》的出台,對于相關案件的查辦正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這表明,哪怕犯罪分子再狡猾,也終究難逃法網。

“監控員工離職傾向系統”:職場數字化管理千萬别用力過猛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稱,因為在上班時間向招聘網站投遞履歷,在上司約談後被裁員。據悉,該公司采用一種行為感覺系統,可以幫助企業監控員工怠工情況、離職風險等。

數字化監控技術越來越成熟,其是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用于實作對員工管理。技術沒有原罪,關鍵在于使用技術的主體怎麼做。一方面,企業不能侵犯員工的隐私等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企業如果過度倚重監控防“怠工”、防摸魚,反而可能讓處于“嚴密監控”之下的員工,失去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這是一種“嚴抓考勤”的管理思路,并非激勵員工向上的好辦法。勞工日報評論認為,對企業來說,數字化管理可以是一種手段,但不能“用力過猛”,而要以适度、适當、合法為原則,這樣才能讓數字化管理更好為企業所用,提高企業管理效能。勞動監察部門則要加強對用人機關的監管同時暢通勞動者的維權管道。勞動者也要增強維權意識與法律意識,依法理性維權。

上遊新聞評論編譯部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