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一,晚九點,去往醫院的路上,車上的他,圍巾圍得嚴嚴實實,帽子仍戴着,車内雖開着暖風,但對于此刻發燒的他,應該感覺到渾身發冷吧。擔心捂得如此嚴實,萬一一會出汗的話,下車被風一吹會再次着涼,我便在一旁輕輕問一句“爸,要不把圍巾給您摘了吧,開暖風了”,他微微擡頭,一邊答應着,一邊自己用手将圍巾解開,但并沒有要拿下來的意思。“脖子疼,後面就護着脖子吧”,他像一個小孩子征求大人意見一樣看着我,我遂用手摸一下他的額頭,沒有汗,依舊發燒。
一路上,車内氣氛有些緊張,我知道若不是難受到無法承受的程度,他是不會同意大年初一晚上去醫院的,就在下午四點多,我說帶他去醫院時,他還一再說着“大年初一去啥醫院,沒事,吃幾片退燒藥就好了”,我們拗不過他,隻能祈盼快點退燒,可是直到晚上八點多,退燒藥卻沒起任何作用,體溫升到38.8度,此時,我和妹妹不再和他商量,而是以指令的口氣“立刻去醫院”,父親或許也沒有料到會高燒不退,這一刻,他不再發表任何意見,而是任由我們姐妹倆拿上他的身份證,給他穿戴嚴實,驅車去往醫院。
我望着眼前這個瞬間變老、變虛弱的人,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腦子裡拼命搜尋關于他變老的迹象。每天按時接送孩子,從來都準時出現在校門口;去年冬天由于媽媽一直在張店照顧外婆,他一個人在家亦是在我下班時準時做好飯菜,早上我總能在一進門就看到餐桌上盛好的飯,我絲毫沒留意過他的變老,甚至從來都不曾将他與70歲聯系在一起,覺得他永遠都是記憶中那個無所不能的父親,是曾經在部隊屢立戰功的、優秀的北京衛戍區摩托營的戰士,是當年站在講台上帶學生們遨遊知識海洋的左老師,是曾經騎機車往返80裡地接送我上下班的父親,是三十多年前在濟南軍區總醫院可以徹夜不眠照顧我幾個月的父親……可此刻,眼前的他卻虛弱得沒有了走路的力氣,甚至連說話都要斷斷續續,于他,也是無論如何不會相信自己竟會因為十來天的感冒咳嗽病到如此狀況吧。
終于到了醫院,扶他下車,醫生辦公室在二樓,雖僅僅是十幾層台階,可他卻走得氣喘籲籲,中間停歇幾次,待走到醫生辦公室,他早已滿頭大汗,隔着羽絨服我亦能感覺到一股熱氣從衣服裡向外冒。扶他坐下,幫他把圍巾摘下來,接着把羽絨服拉鍊拉開,看他滿頭大汗大口喘氣的樣子,我竟又一次恍惚,這是幾天前給我做飯的父親嗎?此刻,屋裡燈光不算太亮,可他的白發卻如此耀眼,我拿毛巾擦他額頭上的汗珠,他伸手想接過毛巾卻又無力的放棄了,我繼續給他擦汗,待呼吸平穩,醫生詢問相關情況後,建議先做心電圖和肺部CT。醫生的話更增添了我的不安,懷着忐忑的心情扶他去做檢查,曾經心目中那高大魁梧的形象此刻卻如此無助虛弱,CT室裡他根本無法自己躺下,病來如山倒,應該就是此刻父親的真實寫照吧。扶他緩緩躺下,我退出CT室的這一刻,時光仿佛回到了三十幾年前,帶我看病的是他,躺在病床上的是我。可如今,他竟瞬間老得讓我不敢相信,他是何時開始變老的?他又是何時有了滿頭白發?何時腰身開始變得伛偻?這所有的一切,我竟全然不知,唯有在他病倒的此刻才發現,原來,他真的老了。
“阿彌陀佛”,在等待結果時,心中一遍遍在默念、祈禱,祈求上天保佑父親一切都好。心電圖結果沒有問題,我和妹妹長舒了一口氣,待CT拿到結果,被告知是感冒引起的肺部感染,可能和年老有關,雖一直吃藥但發炎仍然存在,需打點滴治療。
這個春節,斷斷續續帶他去了四次醫院,于一年到頭連感冒藥都幾乎不吃的他而言這應該是破天荒的事情,我請假在家的日子裡,負責按時給他量體溫、定時囑咐他喝水吃藥,甚至,我和妹妹還從網上查詢相關病症情況,分析病因,根據體溫變化、咳嗽次數及痰的顔色變化來判斷藥的療效和病情。
正月初七,父親病情有了明顯好轉。曾經,我似乎從沒想過關于歲月的話題,似乎也沒有體會到時光如水般逝去的殘酷,可就在那一刻,在2022年大年初一的晚上,我卻瞬間開始害怕,害怕自己成長的速度趕不上他變老的速度,害怕歲月會在無聲無息中讓一個人瞬間變老,害怕年老的他在病痛前的那份無助。父親真的老了,以前從未注意過他的滿頭白發,從未留意過他臉上如溝壑般的皺紋,六十歲,亦或七十歲,于他而言,都是不服老的吧,在他的頭腦中,從來不會有年齡二字,有的隻有“孩子”和“付出”,他一生都在為孩子操心勞作,從來不曾為自己着想,
作為兒女,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父母的付出,甚至無形中把這份付出看作理所當然,每天按部就班工作,從不曾拿出幾分鐘的時間去留意一下父母的衰老,在享受年邁的父母給我們做好的一日三餐時,從來都面無愧色、安然享用,若沒有父親這次生病,我亦是如往常般享受着這份不被注意的幸福。
“愛向下”,這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已習慣的愛的模式,我們習慣了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卻忽略了對父母的關心,隻有在父母病倒時才後悔自己沒有及時去關心父母,但卻又在父母病愈後,重蹈覆轍。唯願每一個為人子女者,都能在忙碌之餘多一點時間去關心我們的父母,不要被他們那句“你忙你的,我們很好”而欺騙,不要等到父母生病時才瞬間感覺到他們的衰老,更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從今天、從此刻,我們應該從一直被愛的麻木中蘇醒,多抽一點時間陪陪父母,給他們做頓飯,洗洗腳,亦或扶着他們散散步、聊聊天,讓他們品嘗一下被愛的滋味。關愛父母沒有什麼驚天動地,從來都是日常煙火,一言一行,一粥一飯,僅此而已。
壹點号 靜夜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