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聞話·民俗文化|元宵節,怎能不猜幾個燈謎?

東南網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管、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福建官方新聞門戶網站。

新春到,鬧元宵!

作為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也是一進制複始,

大地回春的夜晚,

鬧元宵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古時候,

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

于是燈籠衍生為

具有祈求光明之意。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

傳統民間都要挂起彩燈,燃放焰火,

挂燈籠、打燈謎、賞花燈……

元宵“燈節”由此得名。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描述的就是唐朝時期長安元宵節的盛況。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如今,在福建各地

以豐富多樣的民俗

福氣滿滿鬧元宵

傳統節日過出了“新”味道

佳節燈謎千萬條

開心快樂第一條

那麼,就一起

猜燈謎看福建,鬧元宵慶佳節吧!

泉州:千萬别來泉州過元宵,真是太太太有趣了!

對泉州人來說,過完元宵才算過完年。元宵節是泉州最熱鬧的節日,自古以來,泉州便有鬧元宵的習俗,做花燈、賞花燈、猜燈謎、滾元宵圓、吃元宵圓、拔拔燈、踩街、看戲……因為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内涵、獨特的地域特征,“泉州鬧元宵習俗”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泉州鬧元宵,源于鬧花燈。泉州花燈習俗更是多不勝數,除了點燈、遊燈、賞燈、猜燈謎……還有别有深意的送燈、博燈。有趣的是,在泉州方言中“燈”和“丁”同音,“出燈”同于“出丁”,寓意人丁興旺、子孫滿堂。

今年元宵,泉州市多地将舉辦傳統的猜燈謎活動,2月15日,在正音書院将有泉州文旅集團舉辦的元宵歌會,特邀南音演奏團體、校園合唱團等開展元宵歌會,共慶元宵。

為了避免群衆聚集賞燈,泉州轉變方式,觀光電瓶車“小白”挂上了一盞盞泉州傳統花燈,不僅給乘坐“小白”的乘客和途經線路的遊客帶來視覺享受,更為節日的古城增添了濃濃氛圍。流動花燈展于正月初四啟動後,将持續至正月十五元宵節。

除流動花燈展,還有固定花燈展可以看。中山路的花燈各具特色,有些造型新穎,有些則采用了新材料,富有藝術性、觀賞性、創新性。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館二層的花燈區,收藏着諸多珍貴的花燈,市民可以來這裡一飽眼福。

此外,系列文化展、戲劇展演、非遺互動體驗……泉州多彩文旅活動鬧元宵,線上線下相結合,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樂享“文旅大餐”。

莆田:民俗嘉年華 全國獨一份

“皂隸”舞來八班威、民俗巡遊鬧元宵、“超大紅團”祈福賀新歲......在莆田,元宵節才是重頭戲。村村鬧元宵、天天有節目、家家齊上陣,蔚為大觀,熱鬧非凡。每年從農曆正月初三持續到二月初二,整整一個月,堪稱全國最長元宵節,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展示出了莆仙文化的深厚與多樣。

莆田有多項民間元宵特色民俗被列入非遺保護項目。仙遊楓亭元宵遊燈習俗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楓亭元宵遊燈始于宋代,遊燈中有走馬燈、猜謎燈、塔燈、六角燈、彩籃燈等。其中有一種用白蘿蔔制作的菜頭燈,從宋代一直流傳到現在,是最别具一格的花燈。

楓亭元宵遊燈彙集了篝火、社火、放燈、武舞等多種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将民間燈藝、曲藝、舞蹈、十音八樂、戲劇、雜技等各類藝術融為一體,既構成千年古鎮的獨特民俗,也成為了團結海内外同胞的一種重要文化媒介。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春節,為防控疫情,避免人群聚集,莆田市将豐富多彩的莆田元宵活動創新性地搬上網絡,開展“疫情防控宅在家,掃碼線上看元宵”活動,既滿足了市民文化精神生活需要,也讓就地過年的留莆人員在春節元宵期間“有吃頭、有看頭、有玩頭”。今年,莆田市也将繼續統籌疫情防控工作,創新線上元宵活動。

此外,莆田市将持續挖掘包裝元宵文化資源,打好線上線下“組合拳”,傳承推廣莆田元宵民俗文化,着力打造莆田元宵文化旅遊品牌,讓文化遺産活起來,在新時代發揮新作用。

東石燈俗:閩台兩東石,共數一宮燈

海峽兩岸有兩個同名為東石的濱海鄉村,一個在福建晉江,一個在台灣嘉義。兩地共有一種全國獨一無二的元宵燈俗——“閩台兩東石,共數一宮燈”。

東石數宮燈活動從農曆正月十三開始,為期三天,閩台兩東石上一年新結婚的新郎都要把新娘陪嫁的宮燈挂到三公宮内,元宵午夜時分,衆新郎官齊集三公宮。

一盞公共大紅繡球燈挂在正中,由東石宗親們通報當年台灣及當地的宮燈數,共慶兩岸人丁興旺。之後進行的便是數宮燈活動的重頭戲“蔔燈”,即新郎官在“三公爺”座前擲茭杯,擲得杯數最多的人就能将繡球燈赢回家中張挂,象征着人丁興旺、大吉大利。

“百年宮燈百年明,宮燈細訴海峽情。”“閩台東石燈俗”于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并很快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新品牌,見證着兩岸鄉親民俗相通、血脈相連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馬尾-馬祖:“兩馬同春鬧元宵!”

福聞話·民俗文化|元宵節,怎能不猜幾個燈謎?

第十六屆“兩馬同春鬧元宵”活動在福州東江濱公園舉行。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在位于閩江出海口兩岸的馬尾、馬祖兩地,每逢正月,漁民們都會自發地紮糊海神頭像燈,在元宵節前後舉火把通宵陪遊,這一活動世代相沿,長期傳承不絕。

每年元宵之夜,馬尾與馬祖兩地燈火輝煌,人山人海。尤其是“兩馬”并列的彩燈制作精巧,寓有祈求平安富足之意,也充分展現了海峽兩岸人民盼團結、求統一的美好願望。

“兩馬同春鬧元宵”作為首個由兩岸聯合申報并獲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民俗活動,已成為福州對台民間的重要交流載體和文化品牌。

今年,第二十屆“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已于1月31日(除夕夜)正式拉開帷幕,亮燈時間将持續到2月16日(農曆正月十六)。

本着綠色環保、勤儉節約、營造氛圍的原則,今年燈組将往屆可再利用的部分燈組通過藝術再加工,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呈現給市民和遊客,在注重賞燈互動性的同時還兼顧長期使用性,部分燈組采用了玻璃鋼、亞克力等材質制作,待燈展結束後,這些易于儲存的燈組将固定在公園内做日常景觀燈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将首次從“兩馬同春鬧元宵”的燈組中選取一組,将其打造成1米左右體量的縮微版作為館藏使用。

還有這些地方,元宵好看又好玩!

福州:錯峰觀賞更有樂趣

福州倉山元宵燈會采取分散布點方式,在主要道路綠化帶口布置特色燈組,并在煙台山打造燈光秀。台江區今年以花燈與遊客互動為創新方式,設定“活力商都 濱江福地”“時光杭行 閩商福地”“一張藍圖繪到底 真抓實幹譜新篇”“山水福運 魅力江濱”等主題燈組,并将“兩節”街景布置與元宵燈會布置結合起來,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廈門:閩台文化韻味濃

2022年兩岸燈會——方特新春夜遊賞燈活動已于1月22日啟動。本次燈會結合海峽兩岸文化特色和新春特色,共展出23組大型花燈。今年燈會還将“福文化”元素引入燈會,園區内大大小小的“福”也為活動增添亮色。

漳州:燈展流光溢彩

2022年漳州春節、元宵燈展已于1月28日正式亮燈,此次燈展圍繞“富美漳州”這一主題,充分挖掘漳州政治、經濟、文化等地方特色元素,借助大量光影變幻生動展現出漳州的物産豐、百姓富、生态美的和諧社會景象。同時,此次燈展還着力加強春節期間“福”“虎”文化氛圍營造,融入“福星高照”“福佑中華”“福虎”等文化元素。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燈十裡正迢迢

最後,來猜一組燈謎吧。

沒錯,謎底連成一句話

就是:

福建人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參考資料

[1] 《精彩文旅活動不停歇 流光溢彩鬧元宵》 泉州網

[2]《福建莆田:多彩民俗慶元宵 傳統節日過出“新”味道》 莆田文明網

[3] 《“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即将在福州馬尾亮燈》中國新聞網

東南網出品

福聞話工作室制作

責編:蔡秀明

美編:缪林西

配音:仇浩

策劃:王祥楠 林雯晶 陳勍

監制:許上福

福聞話·民俗文化|元宵節,怎能不猜幾個燈謎?
福聞話·民俗文化|元宵節,怎能不猜幾個燈謎?
福聞話·民俗文化|元宵節,怎能不猜幾個燈謎?

感謝您的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