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雷達擁有測繪環境和測量物體速度的能力,成為部分或完全自動駕駛車輛的一大助力,其獨特之處在于可提供長而寬的可視範圍。目前,全球有超過150家雷射雷達生産商。
“人類沒有配備雷射雷達,但仍然可以開車。”馬斯克嘗試以此為特斯拉開發的自動駕駛軟體算法辯護,該軟體算法能夠基于視覺實作自動駕駛。然而,随着成本下降和技術不斷完善升,雷射雷達正被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所青睐。
一直以來,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對汽車安裝雷射雷達傳感器持懷疑态度,但越來越多的競争對手正在悄悄地使用這項技術。

簡單來說,雷射雷達就是一個光探測和測距的傳感器,通過發射雷射脈沖,測量從物體反彈回來所需的時間。這些資料被用來計算發射源與物體之間的距離,并建立一個區域内物體的三維地圖。
雷射雷達擁有測繪環境和測量物體速度的能力,成為部分或完全自動駕駛車輛的一大助力,其獨特之處在于可提供長而寬的可視範圍。目前,全球有超過150家雷射雷達生産商,近期包括Velodyne、Luminar和Innoviz等在内的大量公司上市。
“人類沒有配備雷射雷達,但仍然可以開車。”日前,馬斯克嘗試以此為特斯拉開發的自動駕駛軟體算法辯護,該軟體算法能夠基于視覺實作自動駕駛。然而,随着成本下降和技術不斷完善升,雷射雷達被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所青睐。
今年1月,梅賽德斯-奔馳宣布正與Luminar合作,計劃将雷射雷達技術內建到即将投産的量産車上;2021年中,Luminar與沃爾沃達成類似協定。此外,寶馬與Innoviz達成合作,通用汽車也選擇Cepton作為供應商。
彭博财經資訊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全球有17家汽車制造商,共推出21款配備雷射雷達的乘用車型,其中有的已經投産,有的即将上市。随着通用汽車基于雷射雷達打造的Ultra Cruise系統,搭載到特定車型中,這一數字将持續增加。
此外,Waymo和Cruise等正試圖利用完全自動駕駛汽車打造移動出行服務,它們普遍搭載了雷射雷達。例如,在加州和亞利桑那州運作的Waymo車輛,通常有五個雷射雷達傳感器,以幫助建立廣闊的視野。
值得一提的是,雷射雷達目前已經擴充到更普通的安全功能,比如車道保持和自動緊急制動功能。用專業術語來說,這是進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與自動駕駛汽車完全不同。雷射雷達傳感器可以幫助提高車輛的反應時間和準确性,但也将提升硬體成本。
在雷射雷達這場競賽中,中國正處于領跑地位。彭博财經資訊統計顯示,目前已經和即将安裝雷射雷達的車型中,有70%來自中國汽車制造商,其中以電動車型為主。許多中國本土電動車品牌将雷射雷達配備到旗下車型,比如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
随着雷射雷達的價格進一步下探,消費者開始期待先進的安全功能得以普及,可能會有更多汽車制造商将這項技術添加到相關車型中。這意味着,雷射雷達可能首先在高端車型上出現,但最終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車型也将擁有該功能。(中國經濟網 姜智文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