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洮河、白龍江林區史話(十六):洮河 白龍江流域秦至西漢森林變遷

作者:江河惠
洮河、白龍江林區史話(十六):洮河 白龍江流域秦至西漢森林變遷
洮河、白龍江林區史話(十六):洮河 白龍江流域秦至西漢森林變遷

(一)洮河林區秦始皇統一中國,在林區腹地設臨洮縣,并以洮河兩岸廣大地區為中心,招撫周圍羌人,林區内居民猛增。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王弟長安君成蟜率軍攻打趙國,行至屯留(今山西屯留)反叛。秦王派兵鎮壓,成蟜死,屯留百姓均遷往林區腹地岷縣——新城——舊城一帶居住。自秦廷頒令“屯留遷民”後,部分山西上黨人發配到這裡來。随後,大批陝西、山西等地“漢人”躲避秦廷暴斂,也紛紛逃到這一帶定居。林區内居民猛增,生活用材增加,原有的土地不夠耕種,辟林開荒,對森林大規模破壞。但是,當時林區内活動的遊牧民數量不大,天然植被大體保持着第四紀冰川以後形成的原始狀态。 到漢景帝時(公元前156~前141年),北方羌族之首留何“率部南遷”,羌人社會發生了從分散到聯合的漫長發展過程,以血緣為紐帶,逐漸形成大大小小的部落而定居洮河沿岸。洮河林區為諸羌遊牧之域。羌人主要從事遊牧和狩獵。在原始遊牧狩獵時代,對森林破壞最大的是放火焚燒,開辟牧場。這種不良風氣一直延續到現在,每年初春,林區内牧民時常“放火摧青”。西漢襲舊制,并依趙充國等重臣計,“順天時,因地利,以待敵之可勝”,欲不戰而勝羌,優撫屯墾,幫助羌民發展農牧業生産。林區内地移民增加,農業生産高漲。

洮河、白龍江林區史話(十六):洮河 白龍江流域秦至西漢森林變遷

(二)白龍江林區這一時期,初期,隴南山地、白龍江流域森林分布甚廣。據甘南州志記載,秦漢時期現州境範圍内90%的土地被森林所覆寫。秦統一六國,“西至臨洮(今岷縣)羌中,南至北向戶,因河為塞”。白龍江中遊,今舟曲縣城白龍江以北中東部入秦版圖。秦開軍事城邑之先河,安撫氐羌民族。羌道民族自治,農牧業得到大力發展;可是原始時期農業的發展是以大量消耗森林資源為代價換來的,這是不言而喻的,在這一時期,對森林資源的消耗肯定很大,隻是當時在林區活動的先民還沒有達到超載的地步,森林資源能夠得到自我恢複,對生态環境不會有大的影響。公元416年,西秦永康五年,吐谷渾王阿豺偷襲攻占漒川郡,西秦國王乞伏熾磐興師大戰漒川,阿豺大敗而退,追至杳中,乞伏熾磐察識到杳中是“秦隴鎖鑰,川蜀咽喉。當初姜維提兵屯田在此,其謀略無非是,退可保成都,進以圖洮岷,繼而犯長安。”于是他遷大量羌人到杳中安家落戶,随後建置杳中縣。當時白龍江兩岸及其各溝谷,從今疊部縣洛大鎮至至舟曲縣新區峰疊,最保守的估計,也有5萬軍民在林區内平坦土地上耕作,這是有史可查的對林區腹地森林資源又一次大規模地破壞。這種山地墾殖是以塊、面,甚至整條溝系地對森林資源進行破壞,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白龍江中上遊,舟曲林區森林資源,在這一時期開始以江、溝為線徹底切斷,使大片森林資源化整為零,原始森林在人為的幹預下開始出現條塊退縮、退化和逆演替。再加上朝朝累代的戰争,以及無數起火災,對森林資源的消耗也是很大的。可惜罕有史料記載,沒有精确的統計資料,不過可以推測,白龍江中下遊及其主要支溝低淺山墾殖指數較高的平坦地段開墾為農田,深山老林也無限制地濫砍亂伐,森林資源面積從山麓向山脊,由淺山向深山逐漸萎縮,人為活動較為頻繁的林地森林資源的品質急劇退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