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作業部落格傳送門
本次部落格内容PDF
本次原型工具使用:Axure RP8
031602410 黃海潮 T1DE
031602428 蘇路明 Sulumer
二、結對過程
結對當然是和自己的小夥伴啦!确認過眼神,是可以一起結對的人。
- 感覺雙方都會比較自覺的做自己的工作,而不會出現一方一直拖延,導緻另一方工作無法進行的情況。
- 宿舍就在隔壁,平時也經常串門,這對後面結對作業的實行有非常大的幫助。
- 雙方自學能力都比較平衡,将來結對作業遇到什麼困難,雙方都會比較積極地去學習來解決問題。
Ps:前方高能,帥氣逼人!

三、PSP
PSP2.1 |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 預估耗時(分鐘) | 實際耗時(分鐘) |
---|---|---|---|
Planning | 計劃 | 30 | 40 |
· Estimate | · 估計這個任務需要多少時間 | ||
Development | 開發 | 280 | 460 |
· Analysis | · 需求分析 (包括學習新技術) | 60 | |
· Design Spec | · 生成設計文檔 | ||
· Design Review | · 設計複審 | 80 | |
· Coding Standard | · 代碼規範 (為目前的開發制定合适的規範) | ||
· Design | · 具體設計 | 150 | 260 |
· Coding | · 具體編碼 | ||
· Code Review | · 代碼複審 | ||
· Test | · 測試(自我測試,修改代碼,送出修改) | ||
Reporting | 報告 | 85 | 115 |
· Test Repor | · 測試報告 | ||
· Size Measurement | · 計算工作量 | 5 | |
·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 · 事後總結, 并提出過程改進計劃 | 20 |
| | 合計 |395 |615
四、設計說明
采用《建構之法》中的NABCD模型,分析設計此次作業案例。
N(Need,需求)
-
使用者對象
主要使用者:像小櫻一樣,想要撰寫論文的學生
潛在使用者:将來可能會或者需要撰寫論文的人
-
使用者需求
一個具備擷取論文内容,可檢索、分析、修改論文清單的平台。
擷取論文内容:隻需給定論文清單,即可擷取論文題目、摘要、原文連結等資訊。
檢索:使用者輸入論文編号、題目、作者等基本資訊,可以擷取到相關的paper、source code、homepage等資訊。同時可對多年間、不同定會的熱詞熱度走勢進行對比(限定三大頂會),可進行資料統計分析每個國家錄用的文章、每個學校錄用的文章、各高校的研究方向強弱等。
分析:使用者可檢視top10個人們領域或熱門研究方向,并可對論文屬性(oral、spotlight、poster)進行篩選及分析結果,形成熱詞普等直覺的檢視方式。
修改:使用者可對論文清單進行增删改操作(今年、近兩年、近三年)。
-
拓展需求:
限定領域資訊:考慮到使用者撰寫論文時,需要了解論文方向領域的發展及各方面消息。
論文查重:論文撰寫基本完成時,使用者可對論文進行查重分析,以便及時進行修改。
A(Approach,做法)
這一功能我們會通過python/java等語言開發相關爬蟲,然後通過Web端展現給使用者。考慮到每個使用者的論文清單并不會相同,我們引入使用者機制,服務端緩存使用者的論文清單,
B(Benefit,好處)
- 通過我們的平台,使用者隻需上傳論文清單即可擷取論文内容,并檢索、分析、修改論文清單。
- 我們簡潔易懂的使用者界面将帶給使用者美好舒适的視覺效果。
- 使用者隻需選擇方向領域,即可輕松讀取限定領域的最新内容資訊,更好地撰寫論文。
- 論文基本完成後,使用者還可以通過我們平台進行論文查重,防止與已有論文發生重疊。
C(Competitors,競争)
直接競品:選修軟工實踐課程的結對隊伍所開發的産品
間接競品:各大學術搜尋平台(微軟學術搜尋等)
正努力使用NABCD中C的競争産品圖來分析。
D(Delivery,推廣)
主要通過線上、線下做活動推廣,與各考研平台合作。設定使用者邀請機制,激勵使用者分享。
-
初期
線上:考研吧、各考研交流群安利,聯系一些考研的平台(公衆号、微網誌)等免費互推。
線下:到大學城各大高校做活動,也可針對性掃樓,在贈送考研資料(可與附近的考研機構等合作,拿一些簡單實用的考研資料,同時也可以宣傳他們的品牌)同時安利此平台。
-
中期
加強與各大考研平台、機構合作,多做一些考研有關的活動,提高使用者活躍度。
-
後期
提高品牌效應,在考研人群中建立良好的口碑來實作使用者人口相傳的推廣效應。
六、原型設計
- 需求分析:NACBD模型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但是一開始還是挺沒有頭緒的,後來多鑽研幾次題目以及和周邊同學交流,基本上完成了需求分析的工作。
- 界面設計:雙方都沒有太多的界面設計經驗,後來通過參考相關平台的設計,大體上設計出了界面的結構。
- 顔色搭配:一開始對顔色的搭配絲毫沒有感覺,後面通過看些UI設計的相關内容,認為論文平台并不适合花裡花俏,決定采取比較簡單的顔色搭配。
五、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
論文查詢界面
論文清單界面
論文簡介界面
top10界面
論文檢索界面
熱詞走勢界面
資料統計界面
末:學習進度條
第N周 | 新增代碼(行) | 累計代碼(行) | 本周學習耗時(小時) | 累計學習耗時(小時) | 重要成長 |
1 | 500 | 10 | ? | eclipse的新學習,發現熟悉更多新方法 | |
2 | 200 | 4 | 了解api,學習新用法新接口新類 | ||
3 | 300 | 12 | 加深掌握了Axure的使用,學會了使用NABCD模型進行需求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