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和冰墩墩之間,隻差一盞花燈的距離

正月十五,上燈啦!

“花市燈如晝”

“火樹銀花合”

“千門開鎖萬燈明”

“花燈百隊走兒童”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

北京冬奧會與元宵佳節迎面喜相逢。

身在河北張家口采訪的文脈君,看不到江蘇的秦淮花燈了,甚是想念。

如果讓頂流網紅冰墩墩上燈,它會上什麼燈呢?已經脫銷的冬奧會特許商品中,有一款“冰墩墩燈”。

幾張紙片拼合的一盞紙雕宮燈,看起來毫不起眼。其實,它可大有來頭。不信,我拼起來給你看!

突然發現,我和實作冰墩墩自由之間,隻差組裝一盞宮燈的距離。

“頂流”冰墩墩上燈

組裝之前,它是幾張镂刻着雪花圖案和傳統吉祥紋飾的紅紙;組裝完成後,它是一盞六方雙層結構的燈,墜着中國結穗子,很喜慶,很有節日氛圍。

冬奧會特許商品的紙雕宮燈一共有4款,這款“冰墩墩”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冰趣冬奧、祥瑞冬奧和“雪融容”。

整個紙雕宮燈分為燈帽、上燈架、燈體、下燈架五部分,制作紙雕宮燈共需要經過18道人工手續。

這盞紙雕宮燈,是河北石家莊的藁城宮燈和張家口的蔚縣剪紙的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創新結合,還借鑒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卯撬原理,拆裝都很友善。

今天,文脈君還還要教大家認識兩個地名:

藁(gǎo)城

蔚(yù)縣

蔚縣是張家口的一個縣。一個有趣的小插曲是,雖然國語标音是第四聲,但是張家口當地人很愛讀成第三聲,還熱情地教文脈君念yǔ。

我和冰墩墩之間,隻差一盞花燈的距離

“人間藁城燈”

“天上北鬥星,人間藁城燈。”藁城宮燈是河北有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燈籠制作始于漢代,至今有2000多年曆史。藁城燈籠因進貢宮廷,是以被稱為“宮燈”。

藁城最早的宮燈作坊可追溯到東漢建立之初。當時漢光武帝劉秀的第一任皇後郭聖通是藁城人。她就把家鄉的手藝人組織起來,建立了各種手工作坊,所制産品專供宮内及軍營所用,其中燈籠作坊就在屯頭村。

千百年來,參與宮燈制作的藝人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形成了以屯頭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村的制售區域,被外界統稱為“藁城宮燈”。

藁城屯頭村也是以被稱為“中國宮燈第一村”。目前,藁城在屯頭村和城區已建有兩座宮燈博物館,還有宮燈組裝工廠中的房間,周邊的村民們負責組裝宮燈。

藁城宮燈有橢圓形,也有四角、六角、八角形的。畫屏圖案多為龍鳳呈祥、福壽延年、吉祥如意等,配上精細複雜的裝飾。傳統藁城宮燈以油燈或蠟燭照明,紅綢布薄如紗,透亮通紅,風吹不滅。

元宵佳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大紅燈籠高高挂起,象征着團團圓圓、紅紅火火。

鄉土剪紙的“冰雪奇緣”

我和冰墩墩之間,隻差一盞花燈的距離

蔚縣剪紙的“冰雪奇緣”,早在北京牽手張家口申奧就已經開始了。

蔚縣剪紙其實是刻紙。小巧銳利的刻刀劃過薄薄的宣紙,再以明快絢麗的色彩點燃,整幅剪紙構圖樸實飽滿、造型生動逼真、色彩對比強烈,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我和冰墩墩之間,隻差一盞花燈的距離

它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重彩點染,這在全國剪紙之林中是獨樹一幟的。

2014年,蔚縣剪紙作品《大美冬奧》助力申冬奧,被當作國禮送給國際奧委會。

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8分鐘”演出中,巨幅剪紙作品《相約長城》驚豔亮相。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前的歡迎儀式上,在十城關聯環節中,巨幅的蔚縣剪紙亮相張家口大境門廣場。

開幕式上,入場式标兵服裝采用了蔚縣剪紙圖案,和平鴿童裝靈感來自中國年畫娃娃形象,中國年的喜慶吉祥“躍然紙上”。

北京冬奧會火炬“飛揚”,以祥雲紋樣“打底”,自下而上從祥雲紋樣逐漸過渡到剪紙風格的雪花圖案。

中國傳統的剪紙飛花,正以一種無聲的國際語言,飛入千門萬戶,飛向世界。

北京冬奧會是體育盛會,

也是文化盛會。

賽場上的角逐競技扣人心弦,

絲絲入扣的地域文化細節亦是驚鴻一瞥,

也留下豐厚的奧運文化遺産。

左手傳承,右手創新,

“一起向未來”!

現代快報+記者 劉靜妍 鄧雯婷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