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直到元宵節結束,春節畫上了完美的句号。轉眼就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也被稱為“上元節”,在正月十四,古人會“試燈”,為熱鬧喜慶的元宵節預演,到了正月十五,則被稱為“正燈”,家家戶戶會在這一天開燈,祈求新的一年福氣滿滿。
這一天百無禁忌,拜一神吃一食做一事,未婚年輕男女多注意。
1、拜一神。
為何說這一天百無禁忌呢?古人認為,這一天是“天官”的誕辰,古籍中記載道:“上元一品天官賜福紫微帝君,正月十五日誕辰。”,“天官”是一位有着古老傳說的天神,屬于天、地、水三神之一,元宵節這一天,“天官”便會下人間賜福。
在《梁元帝旨要》中就曾提及到:“上元為天官賜福之辰”,人們所說的“天官賜福”,指的就是元宵節,緊接着“天官賜福”的一句話,為——百無禁忌。
2、吃一食。
元宵節是新的一年,第一個月圓之夜,這一天象征着“美滿、團圓、富足”,這一天,北方人會吃元宵,也被稱為“滾元宵”,“元宵”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食物,用糯米為原材料制作,在宋朝,被稱為“浮元子”,古代的商賈為圖吉利,也稱其為“元寶”,而南方則會“包湯圓”,湯圓的諧音,也就是“團圓”
正如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般,南北方存在着些許的差異,湯圓和元宵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藝都不同,但是寓意卻相通,本質上可以歸類為同一種食物。
3、做一事。
元宵是個熱鬧喜慶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花燈”,在宋朝時,元宵的燈節從正月初八開始,持續到正午十七。
是以,元宵要做的一件事情,便是投入到元宵的熱鬧中去。
古時候的元宵節,有多熱鬧呢?古籍記載道:“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遊。鳴鼓聒天,燎炬照地。”,用“普天同慶”、“歌舞升平”來形容元宵節的熱鬧,一點都不為過。
元宵節人們除了賞花燈之外,還會猜燈謎,燈謎是元宵特有的康樂活動,在宋朝的雜史《武林往事》中曾記載:“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隐語,及舊京诨語,戲弄行人。”
當然,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各地慶祝元宵佳節的活動,各有不同,除了上文所說的滾元宵,包湯圓,賞花燈,猜燈謎之外,還有放天燈、燃焰火、劃彩船、踩高跷、唱大戲等等。
為何說“未婚年輕男女多注意”,因為元宵節也被稱為“中國人的情人節”,古代未嫁的女子,平時藏在閨閣之中,輕易不踏出二門,唯獨元宵節,她們可以自由外出,投入到喜慶的節日氛圍當中。
這也給古代的未婚男子,提供了一個相識的寶貴機會,再加上元宵節浪漫喜慶的氛圍烘托之下,不知成就了多少對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