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朝初期撥亂反正

半兩與五鐵因各種貨币的珍貴程度不同,“故先王(指周文王周武王)各用其重,珠玉為上币,黃金為中币,刀布為下币”。刀就是銅币。與金、銀相比,銅更加低廉和易得,其價值僅相當于前者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銅錢的好處是勻質,可分割,易攜帶,易保管,不易變質生鏽。銅錢的曆史,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的銅闆,乃至如今人民币的5角硬币也是如此。

漢朝初期撥亂反正

這在全世界貨币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雖然中國曆代王朝的最低控制,僅限于縣級,但通過銅錢這種貨币體系,進而使帝國力量滲透到更低級的基層乃至家庭。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天圓地方”“外圓内方”之說;從美學來說,方孔銅錢最傳神地展現了東方審美。

漢朝初期撥亂反正

這種形制與漢字相結合,甚至出現了唯吾知足”這樣的錢币文化。最早在漢朝,就有人利用了方孔錢中間的那個方孔作“口”字偏旁,使“唯”、“吾”、“知”、“足”四字從上、下、左、右共用一個“口”字,是以制成這種不作為貨币使用的“借口錢”。這種方孔銅錢大規模的使用,始于秦漢。

漢朝初期撥亂反正

先秦時代,就已經有秦、韓、魏等國通行圓币;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建立了中國的中央集權體制,書同立,車同軌,“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規定在全國範圍内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從此确立了這種圓形方孔的貨币形制。秦朝方孔圓錢也成世界上最早的法定貨币。雖然當時稱黃金為“上币”,青銅鑄币為“下币”,但其實青銅鑄币是主要的流通貨币;黃金“上币”如同現在巨額面值的鈔票一樣,很難進入流通領域。

漢朝初期撥亂反正

秦朝短命而亡,漢朝初期撥亂反正,一度放棄了秦朝的貨币政策,聽任郡國自由鑄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文帝時“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于是“盜鑄如雲而起”,鑄币權幾乎落人一些富商大賈手中。從考古結果看,放鑄期間,民間鑄造的四鐵錢明顯優于國家鑄造的四鐵錢;在含銅量與錢币的重量上(成色),都明顯的優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