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記

周記

這周主要看了linux c程式設計和心理學, 基本跟c是相同的, 學習了了虛拟的安裝和操作, 以及一些基本要操作指令。

ls 指令用來列出目錄的内容,pwd 指令用來顯示目前的工作目錄的絕對路徑, mkdir 指令用于建立一個新的指令以及其他的許多指令,在書中學習了什麼是符号連結,什麼事硬連結?他們之間的差別在于什麼? 符号連結是一個指針,指向檔案在檔案系統中的路徑;而硬連結則是檔案在檔案系統中的索引(也稱為inode)。 符号連接配接可以建立對于檔案和目錄的連結,而且可以跨磁盤分區;硬連結則隻能建立對檔案的麗娜姐,不可以跨磁盤分區。

1 詹森效應

有一名運動員叫詹森,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人們借此把那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于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緻競技場上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名列前茅,力雄厚"與"賽場失誤"之間的惟一解釋隻能是心理素質問題,主要原因是得失心過重和自信心不足造成。有些人平時"戰績累累",卓然出衆,衆星捧月,造成一種心理定勢: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再加上賽場的特殊性,社會、國家、家庭等方面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劇,心理包袱過重,如此強烈的心理得失困擾自己,怎麼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水準呢!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産生怯場心理,束縛了自己潛能的發揮。

如何走出"詹森效應"的怪圈呢?首先,要認清"賽場"的目的,克服恐懼感,賽場并不可怕,隻是比平常正規一些而已。其次,要平心靜氣地走出狹隘的患得患失的陰影,不貪求成功,隻求正常地發揮自己的水準。賽場是高層次水準的較量,同時也往往是心理素質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隻要樹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獲。最終定會傳遞滿意的答卷。

2 遲延滿足效應

發展心理學研究中有一個經典的實驗,稱為“遲延滿足”實驗。實驗者發給4歲被試兒童每人一顆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馬上吃,隻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就給吃兩顆。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做睡覺狀,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移注意消磨時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進而獲得了更豐厚的報酬。研究人員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那些以堅韌的毅力獲得兩顆軟糖的孩子,長到上中學時表現出較強的适應性、自信心和獨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經不住軟糖誘惑的孩子則往往屈服于壓力而逃避挑戰。在後來幾十年的跟蹤觀察中,也證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兩塊糖果的孩子,事業上更容易獲得成功。實驗證明:自我控制能力是個體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适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沖動,抵制誘惑,延遲滿足,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标實作的一種綜合能力。

3暗示效應

 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産生影響,進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說來,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語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體場合對好的行為進行表揚,就是對其他同學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勢、眼色、擊桌、停頓、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經驗的班主任還常常針對學生的某一缺點和錯誤,選擇适當的電影、電視、文學作品等同學生邊看邊議論,或給學生講一些有針對性的故事,都能産生較好的效果。

4安泰效應  

 安泰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他力大無窮,無往不勝。因為他隻要靠在大地上,就能從大地母親那裡汲取無窮的力量。他的對手發現了這個秘密,便誘使他離開地面,在空中殺死了他。是以,要學會依靠大家、依靠集體。

 5暗示效應

        所謂“暗示效應”,即是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别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進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覺地按照暗示者的意願行動……此稱之為“暗示效應”。少年兒童較xxxxx更易于接受暗示。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暗示、動作暗示,表情暗示、自我暗示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6 安慰劑效應

 所謂安慰劑,是指既無藥效、又無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質構成的、形似藥的制劑。安慰劑多由葡萄糖、澱粉等無藥理作用的惰性物質構成。安慰劑對那些渴求治療、對醫務人員充分信任的病人能産生良好的積極反應,出現希望達到的藥效,這種反應就稱為安慰劑效應。使用安慰劑時容易出現相應的心理和生理反應的人,稱為“安慰劑反應者”。這種人的特點是:好與人交往、有依賴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經常注意自身的各種生理變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傾向和神經質。  

7阿倫森效應

 是指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贊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

舉例說明:

一、有效利用

    在宿舍樓的後面,停放着一部爛汽車,大院裡的孩子們每當晚上7點時,便攀上車廂蹦跳,嘭嘭之聲震耳欲聾,大人們越管,衆孩童蹦得越歡,見者無奈。這天,一個人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今**們比賽,蹦得最響的獎玩具手槍一支。”衆童嗚呼雀躍,争相蹦跳,優者果然得獎。次日,這位朋友又來到車前,說:“今天繼續比賽,獎品為兩粒奶糖。”衆童見獎品直線下跌,紛紛不悅,無人賣力蹦跳,聲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對孩子們言:“今日獎品為花生米二粒。”衆童紛紛跳下汽車,皆說:“不蹦了,不蹦了,真沒意思,回家看電視了。”

   分析:“正面難攻”的情況下,采用“獎勵遞減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應。

二、反例

   小剛大學畢業後分到一個機關工作,剛一進機關,他決心好好地積極表現一番,以給上司和同僚們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于是,他每天提前到機關打水掃地,節假日主動要求加班,上司布置的任務有些他明明有很大的困難,也硬着頭皮一概承攬下來。

本來,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人積極表現一下自我是無可厚議的。但問題是小剛的此時表現與其真正的思想覺悟、為人處世的一貫态度和行為模式相差甚遠,夾雜着“過分表演”的成分。因而就難以有長久的堅持性。沒過多久,小剛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拖了,還經常遲到,對上司布置的任務更是挑肥揀瘦。結果,上司和同僚們對他的印象由好轉壞,甚至比那些剛開始來的時候表現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還不好。因為大家對他已有了一個“高期待、高标準”,另外,大家認為他剛開始的積極表現是“裝假”,而“誠實”是我們社會評定一個人所運用的“核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