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到《世界是數字的》這本書是在課堂中老師推薦的緣故。這本書即便是對計算機技術一無所知的新手也能從中受益,十分淺顯易懂。
看完這本書也使我更加了解資訊化、數字化社會背後技術的方方面面,以及這些技術帶來的深遠影響 。書中簡明扼要但又深入全面地解釋了計算機和通信系統背後的秘密,旨在讓沒有技術背景的讀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個數字世界。這本書解釋了如今計算和通信的運作方式,包括硬體、軟體、網際網路,還有網際網路,同時還探讨了新技術引發的社會、政治和法律問題,讓你明白現實當中的一些難題和迫不得已的折中。
其中介紹了許多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知識導論鞏固了我的專業知識,總結如下:(1).CPU、主存儲器(RAM)(記憶體)、大容量的存儲器(磁盤)和其他各種各樣的部件(滑鼠、鍵盤、顯示器CD、列印機)用總線連接配接起來。馮諾依曼的論文到現在都還值得讀,這種體系結構稱為馮諾依曼體系結構。CPU:英特爾雙核,兩個核即兩個CPU,還有RAM:随機通路(CPU可以以同樣速度快速通路其中任何地方的資訊)記憶體是易失性的。(2).比特、位元組與資訊表示模式轉換:模拟信号轉換成數字信号。聲音、圖像,ASCII和Unicode(3).深入了解CPU用一個玩具計算機解釋CPU如何工作的。RAM和CPU相比運算及其慢。CPU和RAM間通過少量的高速存儲器來儲存最近使用的指令和資料,這種高速處理器叫緩存。還有其他方法讓處理器跑得更快,比如流水線(讓CPU交替地取得和執行指令)另一種是同時運作多個CPU。比較CPU的速度并沒有什麼意義,一個處理器比另一個更快,也不必太當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緩存的思想幾乎無處不在,打開word關閉,再打開,打開速度會提高,甚至Google搜尋一個關鍵詞,一會再搜尋,速度都會提高。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有太多太多的事物不知道怎麼用比特來表示,更不必說怎麼用計算機來處理了。比如,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些事物:藝術、創造力、真理、美、愛、榮譽和價值。(4)介紹了算法的知識,算法是保證特定計算過程正确執行的一系列步驟。①線性算法:花費的時間與處理的資料量成正比②二分搜尋:想找到電話簿的指定的人,中間先找,每次舍去一半,類似查字典。也應用在比賽的淘汰賽,每輪淘汰一半。③排序:快速排序,托尼 霍爾,先對要排序的所有分組,化整為零的一種方法。(5)程式設計和程式設計語言。彙編語言:低級的機器語言吧,不可移植。進階語言:通過編譯器把代碼轉換為目标處理器的彙編指令。針對特定的任務,總會有多種寫程式的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程式設計就像是文學創作。沒錯,風格以及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對寫作至關重要,對寫程式同樣至關重要,而且還是區分真正偉大的程式員與普通程式員的标志。程式員對特定的計算任務可以有如此豐富的表達方式,也意味着不難識别從他人程式中複制的非原創代碼。我每次上程式設計課的時候都會着重強調這個觀點,但還是有學生認為改改名字或者挪挪代碼,就可以掩蓋剽竊的事實。很抱歉,這是行不通的。
如今的世界是數字的,而計算機和計算無處不在。家用電器、汽車、飛機、相機、手機、GPS 導航儀,還有遊戲機,這些裝置都有計算能力。手機通信網絡、有線電視網絡、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電力系統、銀行和金融服務系統等基礎設施背後無一不是計算機在支撐。這本書就是要告訴大家數字世界有關計算機的一切。沒有高深莫測的專業術語,但它全面解釋了當今計算和通信領域的工作方式,包括硬體、軟體、網際網路、通信和資料安全,并且讨論了新技術帶來的社會、政治和法律問題。看完這本書後我認為資訊化、數字化技術對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都産生了更多有益的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