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月十四“拜娘娘”,再忙記得“吃3食忌1事”,傳統習俗别丢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正月十四“拜娘娘”,再忙記得“吃3食忌1事”,傳統習俗别丢

導讀:

農曆正月第十四天,即正月十四,很多人對這天都比較陌生。事實上它也是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關于這一天有很多習俗。到了正月十四年基本就過去了,之後便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過後年就宣告結束。民間把這一天稱之為“順天聖母”誕辰。老傳統要“吃4食忌1事”要當回事。

正月十四“拜娘娘”,再忙記得“吃3食忌1事”,傳統習俗别丢

正月十四是婦女最重視的一天,為啥要這麼說呢?這源于民間的一個傳說,民間這一天要拜臨水娘娘,她是拯救難産婦女的神仙,以前的醫學不發達,婦女沒有地位,于是就塑造了一位保護神,希望得到庇佑,進而鼓舞自己。簡單地講,民間這位臨水娘娘,她是中國婦女兒童的保護神,祭拜她是希望自己無病無災,尤其是家裡有懷孕的,希望能夠母子平安。正因為如此,這一天也被認為是婦女最重視的一天。

正月十四“拜娘娘”,再忙記得“吃3食忌1事”,傳統習俗别丢

老傳統“吃3食忌1事”它們分别指的是什麼呢?

吃亮眼湯

民間有“喝上一碗亮眼湯,迎接美好的新一年”。在浙江新昌有喝亮眼湯的習俗,正月十四喝完亮眼湯,說明春節就基本結束了,人們要開始精神滿滿開始新一年的工作了。

正月十四“拜娘娘”,再忙記得“吃3食忌1事”,傳統習俗别丢

亮眼湯其實就是青菜湯,隻不過做的時候要用一種特殊的野果,烏梓來做,如今的亮眼湯,很多都不加烏梓了,直接用青菜煮湯。

分享一道蝦滑青菜湯,營養美味,而且口感很鮮美,适合全家老少吃。

所需材料:豬肉、蝦滑、娃娃菜、水澱粉

娃娃菜沖洗幹淨,切成條狀,選擇的時候盡可能挑鮮嫩一些的,姜切成絲,可以起到去腥的效果。

正月十四“拜娘娘”,再忙記得“吃3食忌1事”,傳統習俗别丢

鍋裡注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燒熱,放入腌制好的瘦肉,然後放入娃娃菜,煮軟以後,擠點蝦滑進去。

放入鹽來點胡椒粉,最後來點水澱粉,也可以不用加,加入澱粉以後,羹比較濃,味道很醇厚。

吃2食,糟羹

糟羹屬于浙江台州的傳統名吃,它是元宵節期間的應季美食,據清《台州外書》載:元宵時,“以肉、菜和粉,雜荠、筍為羹,以多為貴,謂之吃糟羹。現在簡單了很多,直接用米粉、薯粉或者是藕粉為主要原料,然後制作而成,味道根據自己的喜好,有鹹和甜兩種。

正月十四“拜娘娘”,再忙記得“吃3食忌1事”,傳統習俗别丢

我們要制作糟羹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口感來做,鹹羹還有甜羹它的做法是有些差別的,鹹羹食材更多樣,都是春天的時令菜,然後用米粉調成糊狀,有些像福羹。甜得比較簡單,用年糕、葡萄幹、小湯圓制作。

分享一道改良的甜糟羹給大家,吃在嘴裡軟糯鮮甜,而且還帶着一絲的勁道。

所需食材:糯米粉、葡萄幹、黑珍珠、抹茶、大黃米粉

糯米粉放入熱水,這樣勁道會好一些,揉搓成圓形,黑珍珠焯水備用,葡萄幹洗淨。

正月十四“拜娘娘”,再忙記得“吃3食忌1事”,傳統習俗别丢

黃米粉我們準備少許,和糯米粉和在一起,揉成圓形,然後取出。

鍋中注入适量的清水,把它們放進去煮,熟透以後,放入少許的白糖就可以直接出鍋了。

吃3食,麥流

農曆正月十四晚上,晚餐甯海城鄉的人要吃麥流。啥是麥流?它和亮眼湯其實有些類似,都是用青菜做的,而且形狀也差不多,不過食材上有些差異。

正月十四“拜娘娘”,再忙記得“吃3食忌1事”,傳統習俗别丢

麥流在制作的時候,選用菜葉,還有香幹絲,以及蝦皮和蕃薯粉來做,制作好以後,同樣會進行勾芡,然後進行攪拌,拌勻以後,成為薄薄的糊狀,這就叫“麥流”,吃這個傳言是紀念戚繼光抗倭寇有關。

分享一道麥流做法,口感滑溜鮮香味濃郁。

所需食材:蕃薯粉、青菜葉、蝦皮、香幹

把蕃薯粉浸泡好以後,青菜葉切成碎,蝦皮沖洗幹淨,香幹切成細絲備用。

正月十四“拜娘娘”,再忙記得“吃3食忌1事”,傳統習俗别丢

鍋裡放入豬油,燒熱以後,放入蒜末爆香,把香幹絲還有蝦皮放進去炒一下,接着放入開水。

大火煮沸放入浸泡好的蕃薯粉,加入鹽還有醬油,接着放放入胡椒粉,來點青菜葉,最後放點澱粉調成糊狀,加入雞粉提鮮即可。

忌諱1是,出嫁的閨女回娘家

正月十四也是試燈的日子,民間有句老話:“閨女不見娘家燈”,意思就是出嫁的女兒,在試燈後就不能在娘家了,怕影響家裡的運勢。當然現在很多人已經不講究這個了,一家人在一起熱鬧熱鬧也未曾不可。

正月十四“拜娘娘”,再忙記得“吃3食忌1事”,傳統習俗别丢

食刻說:

正月十四“拜娘娘”,再忙記得“吃3食忌1事”,傳統習俗别丢。年接近尾聲,講究這些,也是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不過在我看來元宵佳節,應是百無禁忌。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未經許可不得删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