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
北京冬奧會三賽區普遍降雪
谷愛淩參加的
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
女子坡面障礙技巧資格賽
延期至14日舉行

一場滑雪比賽
在下雪後反而受了影響
啥原因?
根據國際雪聯
《單闆滑雪和自由式滑雪國際賽事競賽規則》
如果場地的安全性或公平性
不适于繼續比賽
那麼裁判委員會
有權取消、中斷比賽
或決定賽事是否延期
那麼什麼情況會影響
安全和公平呢?
規則裡列了這些情況
而導緻谷愛淩比賽直接延期的
是能見度不佳
但是
規則裡
沒有單獨列出“能見度”這一項啊
甚至仔細閱讀規則會發現
除了給溫度設了個下限
它對需要延期、取消比賽的情況
描述得也太籠統了吧
其實
不僅單闆和自由式滑雪的規則如此
另一受天氣影響的“重災區”
高山滑雪
也是如此
小編查遍它的規則
裡面列出的不适合比賽的天氣情況
隻有寥寥幾句
翻譯一下就是
雪量厚度不夠不行
雪面情況不好不行
大霧不行
過量降雪、降雨、風暴不行
但
什麼是“過量”
霧多大算“大”
雪面情況多不好算“不好”
小編帶着問号去找國際雪聯的人
人家隻給了一句話
有時候看規則
有時候憑經驗
滑雪是項戶外運動
規則是死的
怎麼能窮盡大自然各種要素的排列組合呢?
裁判們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
他們知道什麼樣的天氣适合選手
拿自由式滑雪來說
受場地、氣候、器材影響較大
下滑時雪面光滑度
下滑時的風向和風速
均會影響到起跳速度和高度
而大雪等極端天氣會影響運動員能見度
這次比賽延期
主要是從運動員安全出發考慮的
谷愛淩在2020年冬青奧會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比賽中↓
其實谷愛淩的比賽
不是北京冬奧會上延期的第一場比賽
6日的高山滑雪男子滑降
也因為強陣風延期
當時
天氣預報已經給出了風速的數值
數字看起來不錯,似乎可以比賽
但賽道的不同海拔位置上
分布了五個裁判
他們就站在那兒
吹風
吹完了報告說
這風,不行
經驗,派上了用場
13日,從業人員冒雪平整高山滑雪競技賽道
而為啥這種強陣風不行呢?
這一方面因為強陣風會讓比賽不安全
另一方面因為會讓比賽不公平
陣風嘛
就是一會兒有,一會兒沒有
如果你滑的時候沒風
我滑的時候突然有大風
那麼豈不是對我不公平?
是以敲黑闆:
想解釋清楚雪上比賽為啥延期
但又說不清天氣到底有啥具體影響
那麼甩出兩個關鍵詞就好
安全!
公平!
不是滑雪的比賽嗎?
咋下個雪還比不了呢?
說出來不要不信
雪上項目非常害怕下雪
一是因為
下完雪能見度會變差
還可能刮大風
二是因為
自然降雪對于标準化的比賽來說
不行
以高山滑雪為例
比賽用雪要求是冰狀雪
它的特點就是
緊實、硬
用咱們中國高山滑雪女選手孔凡影的話說
那雪,老光了!
她還曾熱情邀請小編
上頂上出溜兒一下試試?
聽聽
滑雪不說滑雪
都改說“出溜兒”了
可見那雪得有多硬
這是孔凡影在出溜兒,啊不是,比賽↓
為什麼雪要硬?
你肯定已經知道了
因為要公平!要安全!
試想一下
如果比賽滑傳說中的“粉雪”
是不是一個人滑過去後
就會留下一道溝?
好多人滑過去後
那雪已經稀爛了?
這對于後面出發的選手來說
公平嗎?安全嗎?
賽事主辦方希望
第一個出發的選手
和最後一個出發的選手
所滑的雪的雪質應當盡可能一樣
硬度高、更緊實的雪
被雪闆闆刃刮過後
留下的痕迹相對少而淺
對大部分雪上項目來說是最優選擇
自然雪
它就達不到這種要求
自然雪的小雪花
它是支棱起來的
像這樣↓
那自然,就不夠緊實不夠硬
或者說密度不夠高
再來看張圖
左邊是低密度的雪
右邊是高密度的雪
兩者的形态差别
一看便知
正式比賽中
不同項目對雪的密度要求也是不同的
有的場地造雪要注水增加密度
有的場地不用
有的項目需要注水多
有的項目注水少
……
最後
要祝所有選手在比賽中都平安
也要向下雪後在賽道上清理浮雪的從業人員
道一聲辛苦了
許多項目的賽道清理工作
隻能靠人力
從業人員大多都是專業運動員或教練出身
他們踩着雪闆用橫滑降的方式刮雪
甚至扛着大鍬上山鏟雪
是真不容易啊
緻敬,每個冬奧人!
記者:王沁鷗、盧星吉
圖檔:許暢、肖藝九、陳益宸、王建威、陳斌、連振、張晨霖
部分圖檔來自瑞士雪與雪崩研究機構的《高山滑雪競技雪道造雪和維護指南》
編輯:肖世堯、黃緒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