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位粉絲留言:
我媽很習慣地使喚我,不管大事小事。像一些芝麻小的事,自己明明能辦,非要喊我去做。
比如,即使水在自己旁邊還要喊我來給她倒水;比如做飯就一定要讓我在她旁邊打下手,但僅僅就是放個油鹽;還喜歡在外人面前各種使喚我,真的很煩,感覺自己就像被炫耀的物品一樣……
其實,我不是不想幹活,刷碗掃地拖地洗衣服收拾房間,我都可以幹,但就是神煩她明明自己可以非常輕松完成但一定要支使人的性格。
我的性格是不願意麻煩别人,也不喜歡别人麻煩我,我的觀念就是:自己能輕松完成的事為什麼非要叫别人“幫忙”?而且,這根本就不是請求幫忙,而是頤指氣使的指令。
如果我拒絕了,我媽會暴躁如雷,立刻就會說出生我養我多不容易,沒想到養了個白眼狼之類綁架我讓我無法反駁的話。
我很難受壓抑,這是中國父母的通病嗎?或者隻是我有這樣經曆??
這是一個心中頗有怨氣的提問。在心理咨詢中不少來訪者會遇到這樣的困擾,在網上搜尋了一下,也有很多相似經曆的人在傾訴。
A:我家也是這種情況……真的很無語……從小到大都被使喚,讓我萌生出工作了一定要搬出這個家的念頭。
B:非常能了解你的這種感受,我就是這樣痛苦地過來的,感覺不到家裡的任何溫暖和愛,一直被道德綁架和使喚,父母對我的養育隻是把我養大而已。
C:天啊,我的父母就是這樣的,更過分的是,我媽一看到我休息就不順眼,總是想盡辦法讓我忙碌,指令式地讓我做這做那。我好窒息,真覺得我不是他們的孩子而是傭人。
D:我父母覺得理所當然,覺得生你養你那麼大,吃穿住行都用我的,讓你做點事情怎麼了?!隻要回家,父母都會“特地”留一大堆活給我幹。
E:我從小在家就是奴隸一般的存在。
F: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現在工作了,我都盡量避免回家。很厭煩在家,特喜歡宿舍和公司,舍友、同僚說話好聽也會關心我,與我互幫互助,感覺回家就是一種負擔。由于在家每天都被使喚,現在碰見使喚我的人我都會直接說“不”,也特看不慣這樣的人。
有太多從小到大被父母使喚的人,意味着很多父母都非常喜歡使喚自己的孩子。
“使喚”這個詞,既有一種掌控和表示權威的感覺,也有一種孩子是父母附屬的意味:我生了你,你得為我做事。
那麼,這樣的父母到底是怎樣的心理呢?可能有一部分人覺得是父母太“懶”,但很多“懶”父母和孩子相處卻很民主。父母愛使喚孩子的背後,更多是這兩種心理:
×
01
害怕失控,在對他人的控制中找到自我
很多中國父母沒有自我,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
一個沒有自我的人,自我價值是極度不穩定的,常常會有失控的感覺。
◎無法接受“失控”的感覺,于是想要抓住點什麼,試圖向外尋求“确定和肯定”。
他們自身無法給予自己安全感和積極的評價,他們的自信不在自己心裡,而在别人尊敬的眼神裡。他們隻有在别人的順從、逢迎和誇獎裡才能看到自己。
為此,有些父母會通過使喚孩子的方式,表示權威,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手和腳一樣聽他們的話,以證明自己對親子關系的絕對掌控權。
特别是一些父母在社會中沒有地位,缺乏能力,不被尊重和認可,更想在家裡得到補償,像上司一樣享受支使别人的感覺,于是孩子成了成本最低的控制對象。
沒有自我的父母,缺乏真正愛的能力,也不讓孩子活出自由的“我”。
面對這類控制的父母,大部分孩子會本能地反感、煩躁和抗拒,覺得非常壓抑、難受,覺得家是一種負擔。
但有一種情況是,有的孩子不會認為這是負擔,很願意被使喚。有些人兒時過度承擔家中瑣事,往往是願意被不停使喚的,通過這種“懂事”的方式尋求父母的愛和肯定。在生活中,他們非常體貼,全然顧及别人,甚至不為自己考慮,讓人心疼。
02
缺乏邊界感
邦達列夫說:
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邊界感。權力邊界、規則邊界、關系邊界,都是如此。
缺乏邊界感的父母,大多會有這樣的想法:你是我生下來的,你就得為我做事。
他們缺乏共情能力,感受不到孩子的需要,不懂得尊重孩子。這些父母把孩子當成附屬品,随意使喚孩子,甚至對孩子的婚姻、職業選擇等肆意幹預,隻是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和設計的人生,一步步地走下去。
當孩子表示拒絕或者無法做到時,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他們失控地大喊大叫,甚至吼罵踢打,各種道德綁架,讓孩子覺得很困惑、窒息:爸媽是瘋了嗎?這麼小的事情至于發這麼大的火嗎?
◎其實,這控制與失控的關系,像極了母嬰關系。
6個月之前的嬰兒能力是最差的,吃喝拉撒玩的基本需要都解決不了,要賴以父母生存,和母親是共生的,他們通過哭鬧來控制、支配母親。
嬰兒産生全能感:我是神,我一動念頭,外部世界就應該按我的想法來。
如果嬰兒餓了,母親未能及時提供奶,此時嬰兒會發脾氣爆哭,因為嬰兒面臨餓死的威脅,這是非常可怕的。
很多父母雖然身體上成年了,但心理上卻是未長大的“巨嬰”。他們和孩子的親子關系是颠倒的,自己是未長大的嬰兒,反而把孩子當成共生的母親一樣去依賴、控制,來維持自己嬰兒般的全能感。
一旦孩子有了讓他們覺得失控的行為,比如不聽話了,相當于他們共生的媽媽不聽使喚了,這對于嬰兒般的父母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他們就會有一種像手腳怎麼不聽使喚、天塌地陷的失控感,緊接着就是嬰兒般的暴怒。
而正是無邊界地任意幹涉孩子的生活,導緻了親子間的關系緊張與疏離,父母認為被辜負,孩子覺得如同提線木偶般被控制。
最終孩子對父母充滿怨氣,在有能力反抗時,會不遺餘力地控訴和拒絕。
作為子女,幫助父母做事、分擔家庭瑣事無可厚非。但若是被不停地使喚,就是過度了。孩子需要的是自我作為獨立個體被尊重,父母不應道德綁架随意使喚,更不應以愛的名義控制和限制孩子的發展。
面對不成熟的父母,你需要覺醒,學會像成年人一樣自立。認識到父母的情感不成熟,多關注自己,喚醒真實的感受,學會表達和拒絕,嘗試去擺脫束縛。
如果你正在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需要自我教育、不斷學習。
首先時常反思一下,當你讓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是在滿足孩子的需求,還是自己的需求?是否區分你的事情和我的事情?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給予了自由和尊重?
最後,勇敢面對人生的缺憾與恐懼,而不是在缺憾和恐懼中控制他人。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也引導自己的孩子活出真正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