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評丨翺翔于天際的碧海雄鷹——讀劉子華《逐夢海天》

翺翔于天際的碧海雄鷹

——讀劉子華《逐夢海天》

文丨賀勝

《逐夢海天》是一本以“人民英雄”張超為原型的長篇報告文學,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國公開發行。該書一共16.5萬字,通過記叙張超從國小、國中、高中到軍營的生活,再現其成長經曆,心路曆程,诠釋了張超對獻身航母艦載機事業終生不悔的人生追求,弘揚了當代軍人的信念和忠誠、海空衛士的血性和擔當和青年優秀共産黨員的品格和風範。

書評丨翺翔于天際的碧海雄鷹——讀劉子華《逐夢海天》

《逐夢海天》的作者劉子華和張超同為嶽陽人,他筆下的張超愛笑、親切、有正義感,駕駛戰機翺翔于海天之上是他畢生的追求和信仰,和一般教科書式的枯燥報告文學不同,《逐夢海天》的文字描寫與事實記錄在客觀理性的同時兼具用情用力,書中的張超不僅是人民英雄,還是一個有信仰、有情懷、有血有肉的普通男人,一名丈夫以及一位父親,《逐夢海天》中所記錄的一個個故事雖看似簡單,但卻極有史詩感。

書評丨翺翔于天際的碧海雄鷹——讀劉子華《逐夢海天》

劉子華的文字很樸實,容易閱讀。前後夭折了三個孩子,被迫進城謀生的張超父親内心的傷痛與生活的艱辛,到後來找到工作時的喜悅,張超出生時所帶來的希望......等等,一名背負重擔的老父親躍然紙上,浮現在讀者的腦海中。張超母親同樣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對于自己這第四個兒子,她又寵又愛又怕,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書評丨翺翔于天際的碧海雄鷹——讀劉子華《逐夢海天》

“一家人對張超日夜操心,生怕有個什麼閃失。”

普通家庭的生活百态和血濃于水的親情都寫進了字裡行間,即便是沒有多少閱讀經驗的讀者,在翻開書頁聞到紙上墨香的那一刻,也能感受得到。

在需要情感表達的時候,劉子華的文字也絕不含糊。在開篇目錄第一章“忐忑不安的旅程”中,短短一句“張亞沒有感到一絲溫暖,仿佛一隻落單的大雁,任憑孤獨在心中彌漫。”便将張超妻子張亞的心情完完全全的展現了出來,那種猶如堕入深淵、就連呼吸都變得沉重的壓抑感讓人喘不過氣。愛在海天間,張超和張亞都是飛在雲端的人,愛情讓他們相知相識相伴,張超的正直有擔當的人格魅力和對天空的向往都深深吸引着張亞。

書評丨翺翔于天際的碧海雄鷹——讀劉子華《逐夢海天》

《逐夢海天》所描寫的故事非常通俗易懂,因為作者的寫法樸素,但同時又能讓人深深動容,因為表達的情感深邃。從“正義少年”到“碧海雄鷹”,我能看到張超的成長,能看到他心中堅定不移的信仰,看到他逐漸變得成熟,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中華男兒。在“魂系藍天”到“穿越時空的思念”中,我能讀出了張超心中那份精誠的家國情懷,讀出了人們對張超犧牲的緬懷和傷感,全文在這裡很自然地進入到了悲傷的氛圍中,我原以為全書會在這種情感中結束,因為悲劇往往更能打動人心,但在最後的篇章“在藍天和大地之間”,我看到了張超的英雄信仰和精神傳承,全書的情感基調在“英雄永垂不朽”中悄然拔高,作品的深度和廣度也得到了升華。

《逐夢海天》從創作到出版曆經三年,雖是報告文學,但少了些嚴肅刻闆,多了些形象與抒情,有細膩的親情與愛情,有堅定的信仰與擔當,有英雄逝世的傷感,也有精神不朽的激昂。打開書時心情沉重,閱讀時激人奮進,合上書後回味無窮,或許,這便是英雄史詩與報告文學結合的獨特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