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5年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研究進展

(轉載節選)曾啟峰, 李玉秋, 吳小玲, 陳振鋒, 羅本華

肥胖始載于《黃帝内經》,中醫學認為,其為一種因過食、運動量不足等多方面原因使體内膏脂過度堆積緻體重超标的疾病,或可伴有其他症狀如神疲乏力、氣短懶言等,是多種其他疾病發生的基礎[1]。目前,WHO确定,肥胖症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其發生率不斷升高,肥胖的治療愈發受到世界各國及社會各界關注。現代醫學主要運用營養及運動療法、藥物治療、外科手術等方法治療肥胖,但仍存在營養及運動療法效果因人而異、難以堅持、手術治療操作複雜及價格昂貴等多方面不足或伴嚴重不良反應如營養不良、酮症、貧血、胃腸道反應及乳酸性酸中毒等[2]。尋求單純性肥胖的最優化治療方案顯得極為重要。穴位埋線是現代科技與傳統針灸技術相結合的産物,通過在穴位内置入可吸收型外科縫合線,對穴位發揮長效刺激作用來防治疾病,具有操作簡便、毒副作用小和作用持久等特點,廣泛适用于各科疾病。近5年來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取得極大進展,本文研究此作一綜述。

1 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的現代機制研究

1.1 脂肪細胞和脂肪組織研究

随着肥胖研究[3]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脂肪組織不單能使全身脂肪酸維持動态平衡,其中人體脂肪細胞作為一種高度分化型細胞,除具有貯存和釋放能量的作用外,還可分泌多種脂肪細胞因子、激素或其他調節物,在肥胖的發生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鄧敏等[4]通過高脂飲食喂養小鼠造模,分成模型組和埋線組各6隻,埋線組予雙側足三裡穴埋線治療後,發現相較于無特殊處理的模型組大鼠,穴位埋線組大鼠脂肪細胞中脂滴含量減少,脂肪細胞更加緊密,内髒脂肪分解更充分,機體脂肪得到重新分布,體品質得到有效減輕。

1.2 内分泌調節機制

機體能量平衡調節主要依靠下丘腦,下丘腦弓狀核包含各種食欲調節神經元;外周循環中參與能量代謝調節的重要激素包括:瘦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及腎上腺素等;神經-内分泌調節中任何環節的異常,均可導緻肥胖。闫潤虎等[5]對大鼠造模分組後進行動物觀察實驗,穴位埋線方法幹預結果:埋線可上調肥胖大鼠下丘腦OB-Rb mRNA的表達水準,降低下丘腦SOCS-3 mRNA表達水準及外周血清SOCS-3含量,分析認為穴位埋線促進了瘦素、空腹胰島素受體後的信号傳導,改善了瘦素抵抗及胰島素抵抗,發揮了瘦素和空腹胰島素的生物學效應。黃偉等[6]把120例單純性肥胖患者分為3組分别予飲食及運動療法、穴位埋線或電針治療,結果埋線治療的長效性适應了機體内環境的連續性,優于電針組調節,實驗推論埋線可能通過受體或受體後途徑促使胰島素敏感性和使用率提高進而改善胰島素抵抗。王佳捷等[7]将90例肥胖患者分組進行電針及埋線對血清瘦素、胰島素影響對比研究,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穴位埋線和電針均可良性調節空腹血清瘦素、空腹胰島素水準,糾正瘦素抵抗和胰島素抵抗。黃偉等[8]進行了埋線結合飲食運動幹預對單純性肥胖患者胰島細胞激素分泌影響情況的相關研究,發現埋線可降低肥胖患者空腹C-肽水準,最終認為埋線組可能在良性調節胰島細胞功能、平抑血糖上相較于單純飲食運動控制有優勢,但因未能完成對其連續性作用效果的動态觀察,研究仍待深入進行。

1.3 發炎因子研究

肥胖是一種慢性低度發炎反應[9],肥胖患者血清發炎因子如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及惡性良性腫瘤壞死因子-α等會升高,脂肪組織中發炎因子也會升高,特别是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以及惡性良性腫瘤壞死因子等,會促使發炎細胞在脂肪中浸潤,引發胰島素抵抗。有學說認為[10],肥胖患者的減肥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發炎因子。鄧敏等[11]通過高脂飲食小鼠造模進行穴位埋線幹預實驗,觀察減脂作用及對發炎相關因子的影響,結果:高脂飲食可誘導脂肪細胞發炎狀态的發生,而穴位埋線可抑制脂肪組織白細胞介素-mRNA、惡性良性腫瘤壞死因子-α-mRNA、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RNA的表達,具良性調節作用,可減輕發炎反應發生發展,進而減輕體重,推測穴位埋線減肥的可能作用機制是改善脂肪組織發炎因子表達。惡性良性腫瘤壞死因子-α主要由巨噬細胞分泌,是第一個被發現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促炎性細胞因子[12]。董正妮等[13]将59例肥胖患者進行分組觀察,發現穴位埋線觀察組血清惡性良性腫瘤壞死因子-α水準較治療前下降,中醫證候療效上的總有效率明顯較對照組高,得出穴位埋線調節發炎水準與其治療痰濕型肥胖效應呈正相關的結論,并認為穴位埋線治療痰濕肥胖機理與其調節患者體内惡性良性腫瘤壞死因子-α水準相關。

2 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的作用因素研究

2.1 埋植方法

穴位埋線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埋線法如切埋法、穿線法等以及埋線針埋線法、套管針埋線法和醫用縫合針埋線法等[14]。随着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微創埋線法因操作友善、傷口較小和疼痛性較低等特點,目前在臨床上使用普遍。羅占君等[15]應用微創埋線法治療肥胖病症,主穴為天樞、四滿和腹結穴,再辨證加穴,使用一次性埋線針鑷取一段醫用可吸收PGLA高分子線埋入穴位中起溫和長效刺激,病例觀察臨床總有效率達100%,最終認為微創埋線法治療肥胖可有效調節脂質代謝、糾正患者食欲、調節内分泌紊亂及治療友善而不影響工作生活,臨床整體效益更佳。

2.2 埋線線體

穴位埋線所用線體以醫用可吸收性外科縫線為主,埋線線體随科學技術的更新發展,曆經了從羊腸線到膠原蛋白線、高分子聚合物線體如聚乙交酯(PGA)、聚丙交酯(PLA)、聚乙交脂丙交酯(PGLA)及甲殼質等縫合線線體的多次更新換代。相較于羊腸線常易出現排異反應等副作用,高分子聚合物尤其是PGLA線體在制備原料、加工方法、理化特性、儲存方法及降解方式等方面優勢明顯,臨床運用較為廣泛[16]。梁欣等[17]進行相關觀察研究發現,PGLA線體埋線治療較羊腸線埋線治療更能提升整體臨床治療效益,且臨床運用此線體治療時埋植周期建議2周為宜。

2.3 埋線深淺層次

穴位埋線主要是将線埋入皮下對穴位起長效刺激作用,而埋入層次的不同對于埋線效用程度也存在差異。楊碩等[18]在超聲多普勒測定患者埋線部位皮膚脂肪厚度基礎上将45例患者分3組進行研究,各組埋線手法及選穴相似,脂肪層組将線埋入脂肪層,肌肉層組則埋入肌肉層,交替層組第1、3次埋入脂肪層而第2、4次埋入肌肉層,結果發現,3組埋線方式對治療單純性肥胖都具較好療效,但以脂肪層較佳,根據六經辨證的形層學說,單純性肥胖的病變部位應該是三焦腠理層,提出埋線治療時更應選擇三焦腠理層。伍先明等[19]通過進行大鼠實驗,分别埋線至脂肪層和肌肉層,對比前後各項名額資料變化,說明穴位埋線能夠影響瘦素表達水準,臨床治療單純性肥胖時選擇脂肪層穴位進行埋線操作可能療效更佳。

2.4 埋線線體粗細及部位

李思婷等[20]對穴位埋線減肥效應與不同線體、不同埋置組織層面的相關性問題做了研究,發現使用2-0羊腸線、線體埋置在肌肉層比使用4-0号羊腸線、線體埋置于脂肪層能量消耗大而減肥效果更佳,得出:不同線體埋置在不同組織層面減肥效應不盡相同,而不同線體埋置與減肥效應相關性及效應周期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3 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的中醫針灸處方研究

3.1 埋線用穴規律

陳霞等[21]依靠複雜網絡技術,收集國内外近30年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文獻并建立處方資料庫基礎上,運用資料分析發現,埋線治療選穴核心度最高的經絡是足陽明胃經,其次為任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脾經以及手陽明大腸經,核心穴方主要以特定穴為主,募穴居多,次者為五輸穴和背俞穴,其選穴分布以腹部及下肢為主,這為臨床治療單純性肥胖提供了選穴依據和治療思路。

3.2 埋線穴位處方

穴位埋線是對針灸技術的延伸,選用不同的針灸處方進行埋線治療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莫倩等[22]将66例肝郁氣滞型肥胖患者分為疏肝解郁組、健脾清胃組以及健脾疏肝組3組各辨證選穴,均在超聲多普勒定位皮脂厚度明确埋穴深度的基礎上予穴位埋線治療,3組經治療後各項觀察名額均較基線期下降,BMI、體重名額以健脾疏肝組內插補點變化幅度最大,腰圍名額以健脾清胃組內插補點變化最明顯。并認為臨床上可選用局部穴位使不同部位肥胖治療療效更大化,提出穴位埋線治療肥胖要重視疾病的辨證論治和針灸辨經絡論治。秦元星等[23]對腎氣不足型單純性肥胖患者在調理脾胃基礎上,選用補益腎氣的穴位療效較單純補益腎氣選穴治療組更佳,并得出結論,脾胃失調貫穿肥胖發生過程的始終,不同類型的單純性肥胖治療需在調理脾胃基礎上再辨證取穴。

3.3 埋線減肥理論

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臨床有效,基于中醫理論的複雜性、肥胖病證的多樣性以及個人對中醫理論了解的差異性,肥胖治療理論在臨床上不斷發展和完善。如孔暢等[24]基于中醫脾胃學說[25]與腸道菌群密切關系論治肥胖,從脾失健運、痰濕内盛病機出發,治療以健脾和胃、利濕化痰為主;羅本華等[26-27]充分吸收了孔光一教授的三焦膜系理論[28]“三焦内、外通性膜系損傷,痰濕留滞形成肥胖”,在臨床中認識到肥胖是涉及廣泛的物質能量代謝和水液代謝的複雜過程,概于三焦“根于腎之元氣,主持全身氣化和水液代謝,統括五髒六腑功能,是人身水、濕、痰、飲諸邪之通道”,創新從三焦統括肥胖症的病機,形成以三焦論治肥胖思路,結合長效的穴位埋線刺激方法,創立“疏理三焦法穴位埋線”治療肥胖;陳秋教授[29]本于《黃帝内經》“諸濕腫滿,皆屬于脾”等認識肥胖,認為五髒六腑都能使人肥胖,不單單是脾髒而已,但最終都會形成脾虛。肥胖的基本病位在脾,亦可圍繞肺、腎、肝為中心,其病理基礎是膏脂、水濕和痰瘀。陳秋教授在此病因病機基礎上循健脾益氣、化痰化濕原則自拟代綜方。祝然然等[30]将74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予代綜方聯合穴位埋線(取穴豐隆、天樞和足三裡穴)療法;對照組接受代綜方及二甲雙胍治療。結果發現治療後觀察組的大部分體格檢查名額、血脂名額及中西醫臨床療效較對照組好,且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也低于對照組,提出中醫藥療法治療肥胖優勢明顯,具較大發展空間,應予重視推廣。

4 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臨床運用

4.1 單純性肥胖的埋線治療經驗

穴位埋線适用于臨床各科病證,針灸辨證取穴後對單純性肥胖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郝力争等[31]對398例門診減肥為目的的穴位埋線患者分組研究,發現埋線治療對于明顯肥胖患者及非典型肥胖患者均療效顯著,尤對60~70 kg及30歲以上患者效果最佳。王花[32]運用穴位埋線治療187例肥胖患者後深有體會,其中主要包括内分泌失調型、痰濕凝滞型、肝郁氣滞型和脾胃虛弱型肥胖,按辨證取穴治療,總有效率達97%。宋建成[33]治療1例身高156 cm、體品質65 kg的胃腸濕熱型肥胖患者,施以清瀉胃腸濕熱,在胃俞、大腸俞和天樞等穴埋線操作治療,足療程後體品質下降至正常範圍,随訪1年無反彈。闫潤虎等[34]對84例單純性肥胖患者穴位埋線治療,證明穴位埋線可改善脂代謝、良性調節血脂水準、提高機體營養代謝、調節異常脾胃功能、改善機體失重平衡狀況、重塑體形以及預防和減少并發症等。

4.2 單純性肥胖拓展相關原發性疾病的埋線運用研究

肥胖不僅是臃腫的體态,而且是能導緻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心理方面等諸多疾病相關的一種疾病,影響機體各個系統。多囊卵巢綜合征作為育齡期婦女常見的内分泌紊亂疾病,肥胖是其一大特征,有研究表明,超過半數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問題[35]。劉曉青[36]運用肝脾腎俞募配穴法合臍周八穴埋線法,并與中藥蒼附導痰東加減治療對照研究,結果埋線治療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總有效率高于中藥組,認為穴位埋線可以健脾補腎、調理沖任而達調經,有明顯減肥效果。葉利群等[37]根據健脾化痰中藥即蒼附導痰湯随證加減治療聯合穴位埋線治療并與中藥方法比較,發現單味中藥療法治療雖有一定療效,但聯合埋線治療效果更佳,有協同作用,能更有效降低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體品質指數,增加脂肪分解代謝率。張慧敏等[38]研究發現包括穴位埋線、宣教及營養幹預等埋線綜合療法對于産後肥胖治療效果明顯,認為穴位埋線對産後肥胖者的内分泌功能具有良性調節作用。肥胖是導緻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肥胖程度和肥胖持續時間都可影響高血糖的出現,肥胖程度越重、持續時間越長,患糖尿病的幾率也會增加。黃濤[39]運用穴位埋線療法配合加味地黃湯中藥加減治療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不僅起到了減肥作用,還對血糖控制具有一定作用,同時對其他多種兼證症狀具有緩解改善作用。

5 結語

綜上,近年來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的研究在作用機理、影響因素和治療方法等方面不斷深入:①證明了穴位埋線的臨床有效性,作用于人體可達到減肥目的,拓展了單純性肥胖治療新思路;②肯定了由于中醫理論切入點的不同,穴位埋線在治則、治法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性;③明确了作用因素不同所特有埋線作用的程度差異,需結合患者性别、年齡、體質、中醫證型、生活方式以及合并疾病等多方面因素選擇埋線處方;④肯定了如結合中藥治療、飲食運動療法和電針等多種治療方式能達到最優化的療效。然而,穴位埋線操作也表現出一定的不足之處:首先是埋線治療無嚴格規範化指南,操作方法以及埋線選穴有待規範;其次,治療短期效果明顯,但遠期連續性療效觀察研究資料較少,尚需穴位埋線的遠期治療的有效性證據;最後,目前大多數研究樣本量局限于地域、性别、年齡及數量等,大樣本資料研究較少。

是以,希望今後的埋線減肥臨床研究中能更注重多因素、大樣本資料研究,以期進一步明析穴位埋線減肥作用機制,形成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的辨證診療規範指南,探尋出埋線減肥的結合療法優選方案,并在短期療效顯著的基礎上更大程度挖掘其遠期長效減肥作用,為實作單純性肥胖最優化治療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伯禮,張勳華.中醫内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348-353.

[2]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762-767.

[3] GALIC S,OAKHILL J S,STEINBERG G R.Adipose tissue as an endocrine organ[J].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2010,316(2):129-139.

[4] 鄧敏,孫亦農,龔美蓉.穴位埋線對單純性肥胖小鼠減脂作用的影響[J].遼甯中醫雜志,2016,43(7):1479-1480.

[5] 闫潤虎,白潔,顧勁松,等.穴位埋線對肥胖大鼠SOCS-3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6,34(1):121-125.

[6] 黃偉,王佳捷,陳霞,等.穴位埋線療法對單純性肥胖患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8):3646-3649.

[7] 王佳捷,黃偉,韋丹,等.電針、埋線對單純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胰島素影響的對比研究[J].針刺研究,2019,44(1):57-61.

[8] 黃偉,王佳捷,王麗華,等.穴位埋線配合飲食運動幹預對單純性肥胖患者糖代謝相關名額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11):4936-4939.

[9] WELLEN K E,HOTAMISLIGIL G S.Inflammation,stress,and diabetes[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05,115(5):1111-1119.

[10] YUDKIN J S,STEHOUWER C D,EMEIS J J,et al.C-reactive protein in healthy subjects:associations with obesity,insulin resistance,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a potential role for cytokines originating from adipose tissue[J].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 vascular bio-logy,1999,19(4) :972-978.

[11] 鄧敏,徐珊珊,孫亦農,等.穴位埋線對單純性肥胖小鼠減脂作用及脂肪組織發炎相關因子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16,27(5):1277-1279.

[12] UYSAL K T,WIESBROCK S M,MARINO M W,et al.Protection from obesity-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in mice lacking TNF-alpha function[J].Nature,1997,389(6651):610-614.

[13] 董正妮,尹麗麗.穴位埋線法對肥胖患者痰濕體質和血清惡性良性腫瘤壞死因子-α的影響及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7,38(22):3524-3525,3529.

[14] 方東梅,李登科,楊才德.現代科技進步助力長效針灸(埋線)治療法質的飛躍[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教育,2020,18(7):85-87.

[15] 羅占君,羅迪,高帆,等.微創埋線治療肥胖病35例[J].中國針灸,2015,35(S1):15-16.

[16] 楊才德,包金蓮,李玉琴,等.中國穴位埋線療法系列講座(六)高分子聚合物(PGLA線)——穴位埋線的新希望[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教育,2015,13(6):65-67.

[17] 梁欣,聶紅昉,侯珣瑞,等.PGLA線體微創埋線後對正常人體足三裡穴刺激效應的時效性觀察[J].中國針灸,2019,39(4):391-395.

[18] 楊碩,陳波,陳盼碧,等.不同層次簡易穴位埋線對單純性肥胖的短期影響[J].遼甯中醫雜志,2016,43(2):376-378.

[19] 伍先明,胡孝躍,孫澤,等.不同層次穴位埋線對單純性肥胖大鼠血脂及瘦素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19,30(12):3054-3055.

[20] 李思婷,王少軍,尹業輝,等.穴位埋線減肥效應與線體粗細、埋置深淺的相關性[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7,23(3):390-393.

[21] 陳霞,黃偉,胡鋒,等.基于複雜網絡技術探究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的用穴規律[J].針刺研究,2018,43(9):585-590.

[22] 莫倩,楊碩,何婷.不同穴位組方埋線治療肝郁氣滞型單純性肥胖症的臨床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18,29(8):1926-1928.

[23] 秦元星,楊碩,李玉潔,等.不同穴位組方埋線治療腎氣不足型單純性肥胖症的臨床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19,30(5):1146-1148.

[24] 孔暢,陳東峰,趙泉霖.從腸道菌群探讨肥胖從脾論治的機理[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7,23(9):1214-1216.

[25] 張旭,趙宇峰,胡義揚,等.基于功能元基因組學的人體系統生物學新方法:中醫藥現代化的契機[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1,13(2):202-212.

[26] 羅本華,杜涵哲,郭雅雯,等.調理三焦法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60例對照觀察[C]//中國針灸學會.新時代新思維新跨越新發展——2019中國針灸學會年會暨40周年回顧論文集.武漢:中國針灸學會,2019:385-389.

[27] 杜涵哲,羅本華,郭邪雯.從三焦論治單純性肥胖治療思路探讨[J].亞太傳統醫藥,2019,15(4):87-89.

[28] 孔光一,趙岩松,嚴季瀾,等.少陽三焦膜系病機探讨[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4(3):149-150,158.

[29] 黎慧英,董陽,姚慶濤,等.陳秋教授代謝方治療肥胖刍議[J].廣西中醫藥,2016,39(4):60-62.

[30] 祝然然,鄒彪,陳秋.陳秋教授自拟代綜方聯合穴位埋線治療脾虛濕阻型肥胖症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13):1635-1641.

[31] 郝力争,孟惠,孫靜,等.穴位埋線治療肥胖症及非肥胖症患者398例回顧性療效評價[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10):3501-3504.

[32] 王花.穴位埋線治療肥胖187例體會[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6):2700.

[33] 宋建成.穴位埋線臨床應用驗案3則[J].中國針灸,2015,35(S1):85-86.

[34] 闫潤虎,白潔,顧勁松,等.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6,34(5):1143-1147.

[35] BELL C G,WALLEY A J,FROGUEL P.The genetics of human obesity[J].The genetics of human obesity.[J].Nature reviews.Genetics,2005,6(3):221-234.

[36] 劉曉青.埋線療法治療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4,35(7):1110-1112.

[37] 葉利群,楊脂,蔣嬰,等.健脾祛痰中藥與穴位埋線聯用治療對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糖脂代謝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8,36(7):1634-1636.

[38] 張慧敏,姜超,史榕荇,等.中醫綜合治療對女性産後體重滞留的影響[J].中醫雜志,2017,58(12):1036-1039.

[39] 黃濤.腹部穴位埋線配合中藥對中心肥胖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況觀察[J].中國針灸,2017,37(12):1287-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