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反「版」121

奏版,◆猶奏牘,寫在版牘上奏章。○《陳書‧徐陵傳》:“[陵]進讀奏版時,[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視[世祖],流汗失色。”

專版,◆專門集中刊登某類内容的版面。○《中國體育報》1988.7.1:“我們從即日起在本報二版開辟《奧運之頁》專版,每星期二、五出版。”○《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7.4:“自7月3日起,《人民日報》海外版‘意大利專版’擴版。”

重版,◆謂書籍重新出版。指書籍從第二版起的各版次。徐念慈《餘之小說觀》:“若《新造軍艦》、《武俠艦隊》、《新日本島》等,一書之出,爭先快睹,不匝年而重版十餘次矣。”○《出版工作》1990年第11期:“重版書(包括重印書)不少於全年出書品種(包括重印書)的20”

紙版(紙版),◆1.用作襯底的硬厚紙張。○《宋史‧輿服志六》:“門符制,以繒裹紙版,謂之‘號’,皇城司掌之。”○[魯迅]《集外集拾遺‧我的種痘》:“我於是背着大人,在僻遠之地,剝去外面的花紙,使它露出難看的紙版來。”◆2.亦作“紙闆”。印刷用的紙型。○[魯迅]《書信集‧緻李小峰》:“此次因[喬峰]搬家,我已將所存舊紙版毀掉。”○[魯迅]《書信集‧緻曹白》:“聽說書店已將紙闆送給官老爺,燒掉了。”參見“紙型”。

執版,◆見“執闆”。

照相版,◆應用攝影術製成的印刷版的統稱。種類很多,如三色版、玻璃版、鋅版、石版、照相鉛版、珂羅版等。

雲版(雲版),◆亦作“雲闆”。◆1.繪有雲形圖案的小闆。古代用為車飾。◆2.一種兩端作雲頭形的鐵質(或木質)響器。舊時官府、富貴人家和寺院用作報事、報時或集眾的信號。○[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摺:“隻道他仗金牌將夫婿誅,恰元來擊雲闆請夫人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折獄》:“雲闆三敲,則聲色並進,難決之詞,不復置念。”○《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和尚﹞擊雲闆,傳齊了二百多僧眾,一人喫一碗水。”○[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崇禎皇帝]﹞暗數了從[玄武門]上傳過來的雲闆響聲,又聽見從東街傳來的打更聲,更覺焦急。”

原版,◆1.印刷品的最初版本。○[柯岩]《美的追求者‧花開花謝》:“原來那全是畫。原版的畫,複製的畫,名種各樣流派的畫。”◆2.特指未經翻譯的原作。○[孫犁]《文學和生活的路》:“在英文方面,叫我們讀一本《林肯傳》,[美國]原版的。”

元版,◆指[元]代刊印的書籍。○[毛春翔]《古書版本常談‧如何鑒別版本》:“書估往往抽去序跋,以[元]版充[宋]版者,不可不謹防。”

玉帶版子(玉帶版子),◆古代腰帶上所嵌的裝飾玉版。○《紅樓夢》第七四回:“誰知竟在[入畫]箱中尋出……一副玉帶版子,並一包男人靴襪等物。”

玉版紙(玉版紙),◆光潔堅緻的宣紙。○[宋][黃庭堅]有《次韻王炳之惠玉版紙》詩。○《紹興府志‧物產志二》:“玉版紙瑩潤如玉。”參見“玉版”。

玉版魚(玉版魚),◆鱣的別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鱣魚》:“黃魚、蠟魚、玉版魚……玉版,言其肉色也。”參見“玉版”。

玉版十三行,◆法帖名。○[晉][王獻之]書《洛神賦》真跡。○[南宋]時[高宗]得九行,[賈似道]復得四行,共十三行。由[廖瑩中]刻於玉石,因名。參閱[清][姜宸英]《湛園題跋》、[張廷濟]《清儀閣題跋》。

玉版師(玉版師),◆見“玉闆師”。

玉版,◆亦作“玉闆”。◆1.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貴的典籍。○《韓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紂]令[膠鬲]索之,[文王]不予;[費仲]來求,因予之。”○《史記‧太史公自序》:“[周]道廢,[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裴駰]集解引[如淳]曰:“刻玉版以為文字。”◆2.特指上有圖形或文字,象徵祥瑞、盛德或預示休咎的玉片。○[晉][王嘉]《拾遺記‧唐堯》:“帝[堯]在位,盛德光洽,[河][洛]之濱,得玉版方尺,圖天地之形。”○《晉書‧慕容俊載記》:“初,[石季龍]使人探策於[華山],得玉版,文曰:‘歲在申酉,不絕如線。歲在壬子,真人乃見。’及此,[燕]人鹹以為[俊]之應也。”○[唐][李商隱]《為河南盧尹賀上尊號表》:“至化潛融,事光於玉版,元機獨運,理溢於瑤編。”◆3.一種光潔堅緻的宣紙。○[宋][蘇軾]《孫莘老寄墨四首》詩:“谿石琢馬肝,[剡]藤開玉版。”○[元][朱庭玉]《行香子‧寄情》曲:“會語應難,修書問候,鋪玉版寫銀鉤,寄與嬌羞。”○《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原來一個[唐六如]的‘地獄變相圖’的手卷……上面貼着舊[宣州]玉版的襯紙。”參見“玉版紙”。◆4.筍的別名。○[宋][惠洪]《冷齋夜話‧東坡作偈戲慈雲長老》:“﹝[蘇軾]﹞嘗要[劉器之]同參玉版和尚……至[廉泉寺]燒筍而食,[器之]覺筍味勝,問此筍何名,[東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師善說法,要能令人得禪悅之味。’于是[器之]乃悟其戲。”○[宋][陸遊]《村舍小酌》詩:“玉版烹雪筍,金苞擘雙柑。”○[清][汪懋麟]《張杞園自安丘來訪賦四詩為贈》之四:“飽嘗玉版驚雷筍,細斫銀絲出水鱗。”◆5.鱣的別名。○[宋][李石]《續博物志》卷二:“鱣,黃魚,口在頷下,無鱗,長鼻軟骨,俗謂玉闆,長二三丈,[江]東呼為黃魚。”○[清][方文]《品魚四十首‧鱣》:“玉版浸金膏,允為盤中最。”參見“玉版魚”。◆6.美稱擊節的拍闆。○[明][陳海樵]《錦纏道‧惜別》曲:“殢殺人蕩秋波含情兩眸,哄殺人綻櫻桃生香小口,玉闆按鶯喉。”○[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紅牙玉闆;憐爾妾命薄,獨支永夜寒更。”◆7.喻冰塊。○[宋][範成大]《愛雪歌》:“長篙斲冰陰火迸,玉闆破碎凝不流。”

一版,◆1.見“一闆”。◆2.書籍排印一次為一版,一版還可包括多次印刷。

洋版,◆用鉛字排版印刷。區別於木版、銅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直走出胡同口,看見了一張,寫的是‘萃文齋洋版書籍’。”

牙版,◆見“牙闆”。

新版本,◆經重新修訂和排版印刷,新近出版發行的書本。跟“舊版本”相對而言。○[胡采]《<在和平的日子裏>序》:“關於[梁建]這個人物的描寫,新版本和初版本比較起來,有很多不同。”

心版,◆心。心司記憶,如留痕於版上,故稱。○[許地山]《落花生》:“所有花生食品雖然沒有了,然而父親底話現在還印在我心版上。”徐興業《金甌缺》第十八章八:“這最後的回憶,仿佛是一把刀子在他心版上鏤刻下的一條創痕。”

小版,◆戶部員外郎的別稱。○[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大順]中﹞[王拯]自小版拜少勳。”

象版,◆見“象闆”。

響版(響版),◆亦作“響闆”。◆樂器。以石製成,寺觀或家中設於殿前堂上作傳呼之用。○[宋][杜綰]《雲林石譜‧菜葉石》:“[漢]州郡菜葉玉石出深水……甚堅潤,扣之有聲。土人澆沙水以鐵刃解之成片,為響版或界方、壓尺,亦磨礱可為器。”○[元][何中]《洪都靈應觀榜雲徑》詩:“上堂敲響闆,山童質辭令。”

鄉版(鄉版),◆指鄉試中式的名單。○[宋][陳鵠]《耆舊續聞》卷五:“屢塵鄉版之書,不預賢能之選。”參見“鄉書”。

息版,◆謂停止讀書。版,古時書寫用的竹木片。指書籍。○《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業不息版,以待清明。”○[清]林則徐《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爾諸生沐浴聖化……露鈔雪纂,修業無息版之時;電鑠虹舒,伏處有幹霄之氣。”

位版,◆帝王郊祀天地祖宗時,用以書神位之版。○[宋][嶽珂]《愧郯錄‧金版》:“今郊祀天地祖宗,正配位皆有金版書神位,以金飾木為之。如匣之制,稍高博,且表以字。○[珂]按,典故,[政和]六年六月甲戍,宣和殿學士禮制局詳議官[蔡攸]言:‘臣昨受睿言,討論位版之制,退攷太史局所掌,見用位版皆無所稽據。’”

望版,◆見“望闆”。

退版,◆方言。推闆,差。○[歐陽山]《苦鬥》四三:“這樣看起來,[上海]人一點也不比[廣東]人退版。”

圖版(圖版),◆主要用於印製照相圖片、插圖或表格的一種印刷版,用銅、鋅等金屬製成。

頭版新聞(頭版新聞),◆指載於報紙第一版的重要消息。○[鄧友梅]《追趕隊伍的女兵們》十:“但是請律師、上法庭,一時就成了小報的頭版新聞。”

投版,◆喻棄官。版,即笏。○《後漢書‧範滂傳》:“[滂]執公議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棄官而去。”

銅版紙(銅版紙),◆加工紙的一種。用白色顏料及膠黏劑等調製而成的塗料,塗布於銅版原紙的表面,經超級壓光而成。根據用途,有雙面和單面銅版紙。紙質潔白,表面光滑。用於單色或多色銅版及高級膠版的印刷。○[阿英]《<長征畫集>紀事》:“用銅版紙、道令紙精印了兩千冊書。”

銅版畫(銅版畫),◆版畫的一種。因所用的金屬材料以銅版為主,故名。製作方法為在金屬版上刻畫或腐蝕成圖形,然後再印在紙上。○[阿英]《民元以前的中國年畫發展概貌》:“為什麼這種銅版畫樣式的風景畫木刻,不能得到發展並持續下去呢?”

銅版(銅版),◆1.用銅鑄成或用銅闆刻成的印版。○[中國][後晉][天福]年間(公元936)曾用銅版印刷《九經》;十一世紀初,[北宋]更以銅版印紙幣和仿單。○《宋史‧陳良佑傳》:“慨然發內府白金數萬兩收換會子,收銅版勿造,軍民翕然。”○[明][陳汝元]《金蓮記‧飯魚》:“到做了[楚大夫]銅版羞,怎免得[賈大傅]承塵疚。”◆2.古代用銅活字排印書籍,叫“銅版印刷”。◆3.照相、雕刻、電鑄等銅版的總稱。主要用於印刷照相、圖片和精緻的印刷物。○[魯迅]《書信集‧緻吳渤》:“如製銅版,必須銷路多,否則,不如玻璃版。”○[茅盾]《我走過的道路‧商務印書館編譯所》:“能製照相銅版、鋅版、銅模和澆鑄鉛字。”

跳版,◆見“跳闆”。

套版,◆亦作“套闆”。◆1.按印刷頁摺疊的順序,將印刷版排列在印刷機上。◆2.分色套印。○[魯迅]《書信集‧緻鄭振鐸》:“[清]朝已有此種套闆極佳書,將來怕也未必再有此刻工和印手。”如:這部套版書印刷甚佳,真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

桃版,◆見“桃闆”。

書版(書版),◆見“書闆”。

手版倒持,◆[晉簡文帝]死,[桓溫]於[新亭]陳兵,將不利於[晉]室,呼大臣[謝安]與[王坦之],欲害之。○[坦之]懼,以問[安]。○[安]神色自若,謂[晉]室存亡,在此一行。既見[桓溫],[坦之]流汗沾衣,倒持手版,[謝安]則從容就席。見《晉書‧謝安傳》。後以“手版倒持”喻臨危難而驚慌失措。○[宋][陸遊]《官居書事》詩之二:“手版倒持悲末路,寒江獨釣愧空風。”

手版,◆見“手闆”。

市版,◆商賈的戶籍。○[宋][陳師道]《朝奉郎魏君墓銘》:“賈以賂冒官族脫市版,州下其事,君不受。”參見“市籍”。

石版,◆見“石闆”。

詩版(詩版),◆見“詩闆”。

神版,◆神位牌。○[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二:“﹝神版之制﹞緻齋一日,受詔之四方,酌古諸侯載遷主之義,作車奉神版以行。”○[明][宋濂]《莆田林氏重建先祠記》:“﹝[睦庵]三子﹞至今垂十五世二百人之多,皆三房之後也。於是列為神版者五,高四尺,博一尺八寸,下設趺座,用粉塗而玄書之。”

身版,◆見“身闆”。

設版(設版),◆謂建築工事。版,版築的土墻。泛指工事。○《左傳‧僖公三十年》:“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杜預]注:“朝濟[河]而夕設版築以距[秦],言背[秦]之速。”

沙版,◆見“沙闆”。

三版,◆見“三闆”。

排版,◆按照稿本把鉛字、圖版等排在一起拼成書報的版子,以供印刷。○[巴金]《紀念雪峰》:“我聽見[孟十還]談起,就趕到科學印刷所去,讀了正在排版中的文章。”

木版圖(木版圖),◆木刻版畫。○[魯迅]《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為[中國]所知道的[梅斐爾德],是一個新進的青年作家,他曾為[德]譯本[斐格納爾]的《獵俄皇記》刻過五幅木版圖。”

木版水印,◆我國傳統的刻版印刷方法之一,因用水墨和顏料在木刻版上刷印,故稱。主要用以複制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唐][宋]流行單色刷印,至[明]末發展為彩色套印,有如餖飣,故[明]人稱為[餖版]。分鉤描、刻版、刷印三道工序。現代版畫家也運用這種技法創作版畫。也稱木刻水印。◆補證條目■大陸傳統的刻版印刷方法之一,因用水墨和顔料在木刻版上刷印,故稱。主要用以複制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唐宋流行單色刷印,至明末發展為彩色套印,有如餖飣,故明人稱為“餖版”。分鈎描、刻版、刷印三道工序。現代版畫家也運用這種技法創作版畫。也稱木刻水印。○《文彙報》2007.4.16:“經過長期的使用,其木版水印字畫、裝裱字畫等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并被認定為馳名商标。”

木版,◆見“木闆”。

墨版,◆亦作“墨闆”。◆印書的木版。因印刷時須在版上刷墨,故名。○[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雕印文字,[唐]以前無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後唐]方鏤九經。”○[宋]程俱《麟臺故事》卷二:“至[五代],官始用墨版摹六經。”○[宋][劉跂]《<金石錄>後序》:“昔文籍既繁,竹素紙劄,轉相謄寫,彌久不能無誤,近世用墨闆模印,便於流布。”

明版,◆指[明]代所刻的書。精刻的[明]版可與[宋]版媲美,但一般[明]代刻本訛漏頗多,書坊所刻尤甚。○[魯迅]《且介亭雜文‧買<小學大全>記》:“線裝書真是買不起了。○[乾隆]時候的刻本的價錢,幾乎等於那時的[宋]本。○[明]版小說,是五四運動以後飛漲的。”○[唐弢]《晦庵書話‧翰墨緣》:“現在和別本對照,才知前者是抽去了序文的[元]刻,後者不過是經過剜補的[明]版。”參閱[葉德輝]《書林清話》卷七。

履版,◆穿着木屐。○[清][顧炎武]《菰中隨筆》:“[晉][簡文帝]作相,召[謝萬]為撫軍從事中郎,[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

露版,◆見“露闆”。

老版,◆見“老闆”。

刻版,◆見“刻闆”。

開版(開版),◆見“開闆”。

絕版(絕版),◆書籍印刷後毀版不再印行。○[魯迅]《書信集‧緻曹靖華》:“向[東京]去買[日]譯本《鐵流》,至今還得不到,是絕闆了。”○[阿英]《城隍廟的書市》:“舊雜志,都是絕版的了,應該比新書的價錢賣得更高呢。”

聚珍版,◆即活字版。版,也寫作“闆”。○[宋][慶曆]間[畢昇]以膠泥燒成活字。○[明]代[毗陵]人用鉛為字。○[清][康熙]時,編纂《古今圖書內建》,刻銅字為活版排印,其字貯於[武英殿]。歷時既久,多有被竊者,值[乾隆]初錢貴,悉毀以鑄錢。○[清][乾隆]開館纂修《四庫全書》,命館臣從輯錄《永樂大典》及各省呈進之書內,擇其中罕見之書校正刊行,由戶部侍郎[金簡]司其事。○[簡]以棗木製活字二十五萬餘,用以排印,力省功多。因活字之名不雅,改名聚珍版。所印書稱《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金簡]有《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卷。參見“活字版”。

金版,◆亦作“金闆”。◆1.天子祭告上帝鏤刻告詞的金屬版。亦用以銘記大事,使不磨滅。○《周禮‧秋官‧職金》:“旅于上帝,則共其金版。”○[鄭玄]注:“鉼金謂之版。”○[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聖賢以此鏤金版而鐫盤盂。”○[唐][陳子昂]《答制問事‧招諫科》:“書之金闆,萬代有述。”○[章炳麟]《訄書‧憂教》:“志古之大,旅之金版。”◆2.傳說[夏桀]殺[關龍逢]後地庭中所出之金版書。○《文選‧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箋>》:“金版出地,告[龍逄]之怨。”○[李善]注:“《論語陰嬉讖》曰:庚子之旦,金版剋書出地庭中,曰:臣族虐王禽。○[宋均]曰:謂殺[關龍]之後,庚子旦,庭中地有此版異也。”◆3.兵書名。○《莊子‧徐無鬼》:“吾是以說吾君者,橫說之則以詩、書、禮、樂,從說之則以《金闆》、《六弢》。”○[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金版》、《六弢》皆《周書》篇名……版本又作闆。”○[章炳麟]《國故論衡‧原道上》:“約《金版》、《六弢》之旨,箸五千言,以極其情。”◆4.用為書籍的代稱。○[明][孟稱舜]《嬌紅記‧妓飲》:“指點銀瓶頻索酒,倒翻金版共論文。”○[歐陽光]注:“這裏用為書籍的代稱。”◆5.拍闆的美稱。○[後蜀][花蕊夫人]《宮詞》之十:“離宮別院遶宮城,金版輕敲合鳳笙。”

簡版(簡版),◆亦作“簡闆”。◆1.亦稱“簡牌子”。把字寫在木闆或金屬闆上的簡帖。○[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三:“﹝[王荊公]﹞居[半山],好觀佛書,每以故金漆版書藏經名,遣人就[蔣山寺]取之……南人謂之簡版,北人謂之牌子,又通謂之簡版,或簡牌子。”○[清][褚人穫]《堅瓠續集‧簡闆尺牘》:“古人與朋儕往來,以漆皮作書帖,又苦其漏洩,遂作二闆相合,以片紙封其際,故曰簡闆,或雲尺牘。”◆2.打擊樂器。用長條形竹闆或木闆製成,說唱道情等曲藝時用來伴奏。○《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撚着漁鼓簡闆,口唱道情,飄然而去。”○[明][無名氏]《破天陣》第一摺:“晨參暮禮,打漁鼓簡版。”○[沈從文]《從文自傳‧一個老戰兵》:“家中有無數的武器,同時也有無數玩具:有鑼,有鼓,有笛子胡琴,漁鼓簡闆,骨牌紙牌,無不齊全。”

假版官,◆見“假版”。

假版,◆亦作“假闆”。◆1.謂未經朝廷宣布的權宜任命;或指對低級官吏不須通過朝廷的任命。受任命者稱假版官。○《宋書‧文帝紀》:“二十七年春正月辛未,制[交]、[寧]二州假闆郡縣,俸祿聽依臺除。”○[宋][黃庭堅]《臥陶軒》詩:“假版未通班,曉嚴夢逢逢。”○[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四:“選人之制始於[唐],自中葉以來,藩鎮自辟召,謂之版授,時號假版官,言未授王命假攝之耳。”◆2.指權宜任命的證書。○《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年》:“﹝[慕容農]﹞敕備假版,以[邃]﹝[睦邃]﹞為[高陽]太守,參佐家在[趙]北者,悉假署遣歸。”○[胡三省]注:“假署者,權時以假版署置其官,未以白[燕王垂]也。”

計版(計版),◆指州郡上計的簿書。○[宋][樓鑰]《謝發解啟》:“決戰文場,喜鏖大敵;策勳計版,幸綴群英。”

活字版,◆用活字排版印刷的版本。○[清][俞樾]《茶香室三鈔‧諦輝》:“惟餘所見《庭聞錄》,乃[滬]上活字版。”亦省作“活版”。○[清][黃傳驥]《<廣卓異記>題詞》:“活版因人求索急,詭編仍自校讎忙。”

活版,◆1.亦作“活闆”。用活字排成的印刷闆。○[宋]代[畢昇]發明。○[宋][沈括]《夢溪筆談‧技藝》:“[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版,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闆上,乃密布字印。滿鐵範為一闆,持就火煬之,藥稍鎔,則以一平闆按其面,則字平如砥。”版,一本作“闆”。○[清][葉燮]《原詩》:“總之以‘月白風清’‘鳥啼花落’等字裝上地頭,一名目則一首詩成,可以活闆印就也。”◆2.見“活字版”。

戶版(戶版),◆戶籍;戶口。○《新唐書‧盧承慶傳》:“帝問歷代戶版,[承慶]敘[夏][商]至[周][隋]增損曲折,引據該詳,帝嗟賞。”○《宋史‧職官志七》:“﹝縣令﹞凡戶口、賦役、錢穀、振濟、給納之事皆掌之,以時造戶版及催理二稅。”○[元][戴表元]《寄趙子昂濟南》詩:“[濟南]官府最風流,聞是[山東]第一州:戶版自多無訟獄,儒冠相應有賓遊。”

鶴版(鶴版),◆亦作“鶴闆”。◆徵聘賢士的詔書。○[唐][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鸞扃停逸,頻虛不次之階;鶴闆徵賢,累發非常之詔。”○[唐][皎然]《同顏使君真卿峴山送李法曹》詩:“雲書捧日去,鶴版下天來。”○[唐][顧雲]《題緻仕武賓客嵩山舊隱詩序》:“遙飛鶴版,親授蒲軒。”參見“鶴頭闆”。

龜版(龜版),◆見“龜闆”。

更版,◆改授官職。○[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旬有餘日,更版為勸學從事。”

歌版,◆見“歌闆”。

改版,◆亦稱“改樣”。◆按照校樣上指出的錯誤,在活字版上逐個改正。亦指書籍再版前,根據修改後的文字,在原版上逐個調整。○[郭沫若]《<高漸離>校後記之一》:“為要改版,我又把這個劇本大大地修改了一遍。”

負版(負版),◆1.手持國家圖籍。○《論語‧鄉黨》:“兇服者式之。式負版者。”○[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負版者,持邦國之圖籍。”○[劉寶楠]正義:“負本義置之於背,而圖籍非可負之物,故解為手持,亦引申之義。”○[唐][柳宗元]《遊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登年徒負版,興役趨伐鼛。”◆2.指國家版圖。○[清][方文]《二月十九日鉅野道中》詩:“[南詔]也歸新負版,西山誰問舊遺民。”◆3.見“負闆”。◆4.身負版臿的人。指體力勞動者。○[章炳麟]《非黃》:“且眾選者,誠民之同志哉?馳辯駕說以彰其名,又為之樹旗表,使負版、販夫皆勸譽己,民愚無知,則以為誠賢。”◆5.見“負蝂”。

封版,◆指授予官職的詔書。○《宋書‧劉延孫傳》:“[延孫]疾病,不任拜起,上使於[五城]受封版。”

兒版(兒版),◆北方遊牧民族供嬰兒躺臥的木闆。○[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三:“兒版:兒生在襁褓中,令臥版上,韋束其兩臂,倚氈廬壁間,啼則搖之,徙居則懸之駝裝之後。”

底版,◆1.即底片。指拍攝和沖洗過的膠片。◆2.位於礦層或礦脈下面的巖層。版,也寫作“闆”。

盜版(盜版),◆盜印。○[唐弢]《晦庵書話‧<子夜>翻印版》:“自然,我這樣說,決不是指粗製濫造的一折八扣書,也不是指在敵人卵翼下裝點‘小朝廷’的盜版書,使我激動的是一種嚴肅的戰鬥的工作。”○[葉子銘]《訪美所見幾種茅盾作品的盜版書》:“我迅速地、逐本地翻閱了原文,儘管是十分粗略的,但我很快就明白了這都是一些盜版書。”

倒執手版(倒執手版),◆古代官員持手版以朝。倒執手版,謂驚惶失態。○《晉書‧謝安傳》:“﹝[桓溫]﹞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陳兵衛,將移[晉]室,呼[安]及[王坦之],欲於座害之。○[坦之]甚懼……既見[溫],[坦之]汗流沾衣,倒執手版。○[安]從容就席。”亦作“倒持手闆”。○[宋][劉克莊]《沁園春‧再和林卿韻》詞:“待得[新亭],倒持手闆,何似抽還政事堂。”

翠版,◆碑石的美稱。○唐玄奘《請禦書大慈恩寺碑文表》:“雖玉藻斯暢,翠版將刊,而銀鈎未書,丹字猶韞。”○《唐代墓志彙編續集·唐故處士任君墓志銘并序》:“思賁玄堂,式銘翠版。”

出版物,◆已出版的書刊、圖畫等印刷品。○[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這以來,據我所記得,是創造社也不再審查商務印書館出版物的誤譯之處,來作專論了。”○[魯迅]《書信集‧緻李樺》:“插圖必是人物,而人物又是許多木刻家較不擅長者,故終不能侵入出版物中。”

出版所,◆出版社。○[魯迅]《書信集‧緻孟十還》:“我想最好是另覓一家出版所,因為倘與叢書一家出版,能將他們經濟活動力減少,怕弄到兩敗俱傷。”

出版社,◆出版圖書刊物等的機構。○[陳夢家]《論簡樸》:“一個出版社請了一位封面設計者,他嫌封面一張光紙不好看,來了許多奇奇怪怪的圖案和不美的美術字,作者和讀者都不答應了。”○[孫犁]《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前二年,出版社又再版這本書,不再提這篇文章。”

出版,◆把書刊、圖畫等編印出來。○[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十二:“非特新學家不能語言自由、出版自由,即舊學家亦不能語言自由、出版自由也。”○[巴金]《滅亡》第二二章:“根據同志們底討論和決定,[朱樂無]把[杜大心]底遺稿編成一厚冊,出版了。”○[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六四:“你把一張張的紙,印成一本本書,看到新書出版,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

版奏,◆1.即簡牘。○《三國志‧魏志‧張既傳》“年十六,為郡小吏”[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張既]﹞自惟門寒,念無以自達,乃常蓄好刀筆及版奏,伺諸大吏乏者輒給與,以是見識焉。”◆2.持版啟奏。○《新唐書‧禮樂志一》:“緻齋之日……晝漏上水一刻,侍中版奏‘請中嚴’。諸衛之屬各督其隊入陳於殿庭。”○[宋][王禹偁]《南郊大禮》詩之四:“綵城殘月帶微霜,版奏中嚴夜未央。”

版子,◆1.即業。古代懸掛鐘磬類打擊樂器的支架上的橫木。○《朱子語類》卷八九:“古人居喪廢業。業是簨虡上版子。廢業,謂不作樂耳。”◆2.用以印刷書刊的底闆。○[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然而舊老闆卻還是永遠用了舊版子,隻是印、賣,而且年年是什麼紀念的大廉價。”

版主,◆指在電子公告欄(BBS)上某個闆塊的主持人。也指個人網站的主人。○《市場報》1999.5.8:“現在,網易BBS上有130個版主,全都盡職盡責,他們能夠保證黃色和反動的内容在網易BBS停留時間不會超過24小時。”○《申江服務導報》2000.9.13:“所幸各位版主盡心盡力,方能保持BBS的一貫品質。”

版職(版職),◆以白版形式授予的職務或封號。○《北齊書‧文宣帝紀》:“七月辛醜,給京畿老人[劉奴]等九百四十三人版職及杖帽各有差。”

版帳錢(版帳錢),◆[南宋]初徵收的一種軍用稅錢。○[宋][俞文豹]《吹劍四錄》:“版帳錢者,自渡[江]軍興後,諸邑皆有,惟[浙]中尤甚。”○《宋史‧食貨志下一》:“州縣之吏固知其非法,然以版帳錢額太重,雖欲不橫取於民,不可得也。”

版章,◆1.帳簿。亦借指登記在簿冊上的財物。○《明史‧潞王翊鏐傳》:“將來本支千億,請索日頻,盡天府之版章,給王邸而不足也。”◆2.版圖,疆域。○[清][魏源]《聖武記》卷三:“故知西北周數萬裡之版章,[聖祖]墾之,[世宗]耨之,[高宗]獲之雲。”○[清][王韜]《<普法戰紀>代序》:“幅員三萬裡,北至於朔漠,南至於[滇][粵]……版章恢廓,前此之所未有。”

版心,◆1.線裝書籍葉面中摺處。常印有書名、卷數、頁碼等。也稱中縫、版口、頁心。○《四庫全書總目‧經部十六‧詩經疏義》:“《詩經疏義》二十卷,[元][朱公遷]撰……版心又標《詩傳會通》,未喻其故。”◆2.書刊頁面中印有內容的部分。相對四周的空白而言。○[魯迅]《書信集‧緻黃源》:“插畫本叢書的版心,我看每行還可以添兩個字,那麼,略成長方,比較的好看。”

版屋,◆1.用木闆建造的房屋。○[晉][左思]《三都賦》序:“見‘在其版屋’,則知[秦]野[西戎]之宅。”○《詩‧秦風‧小戎》作“闆屋”。以闆為屋,為我國古代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習尚。因亦借指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南朝][陳]徐陵《移齊文》:“西窮版屋,北罄氈廬。”◆2.指簡陋住宅。亦用作謙詞,猶茅舍。○[明][鄭若庸]《玉玦記‧接詔》:“寵錫榮加,版屋增光耀。”

版位,◆1.古代舉行典禮時以闆牌標明的參加者的就位處。○《新唐書‧禮樂志一》:“禮部尚書與近侍者從,皇帝至版位,西向立。”○《宋史‧禮志二十》:“皇太子元正、冬至受群臣賀儀……典儀設皇太子答拜褥位於階下南向,又設文武群官版位於門之外。其日,禮直官、舍人先引三公以下文武群臣以次入,就位立定。”◆2.牌位;神位。○[宋][高承]《事物紀原‧禮祭郊祀‧版位》:“《宋朝會要》曰:‘[景德]二年九月二日,上封者言郊立天地神位不嚴,望令重造。詔[王欽若]詳閱修製。十一月一日,版位成,貯以漆匣舁床。’”

版瓦,◆大瓦。○《漢書‧昌邑哀王劉髆傳》:“後王夢青蠅之矢積西階東,可五六石,以屋版瓦覆,發視之,青蠅矢也。”○[顏師古]注:“版瓦,大瓦也。”

版圖(版圖),◆1.古代宮中小吏及其子弟的名籍和宮室方位圖的合稱。○《周禮‧天官‧內宰》:“掌書版圖之法,以治王內之政令。”○[鄭玄]注:“版為宮中閽寺之屬及其子弟錄籍也;圖,王及後、世子之宮中吏官府之形象也。”○[孫詒讓]正義:“吏官府之形象,謂吏人所居之府寺,其方位界域,廣狹遠近,悉書其形象於圖也。”◆2.戶籍和地域圖冊。○《周禮‧天官‧小宰》:“聽閭裡以版圖。”○[鄭玄]注引[鄭司農]曰:“版,戶籍;圖,地圖也。聽人訟地者,以版圖決之。”○[賈公彥]疏:“閭裡之中有爭訟,則以戶籍之版、土地之圖聽決之。”○[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考史六》:“三代之君,開井田,畫溝洫,講步畝,嚴版圖,因口之眾寡以授田,因田之厚薄以制賦。”○[清][方文]《負版行》:“借問此是何版圖,答雲出自[玄武湖]。天下戶口田畝籍,十年一造貢皇都。”◆3.疆域;領土。○[唐][劉禹錫]《和州刺史廳壁記》:“考前二邦之籍與版圖,纔什伍六,而地征三之。”○《新唐書‧楊炎傳》:“[至德]後,天下兵起,因以饑癘,百役并作,人口凋耗,版圖空虛。”○[宋][陳亮]《上光宗皇帝鑒成箴》:“痛茲版圖,尚爾割截。”○[毛澤東]《論持久戰》九二:“[中國]版圖廣大,兵員眾多。”◆4.指疆域圖。○[鄒韜奮]《萍蹤寄語》三五:“[凡勒拉]每天就前面對着這個殺身成仁的烈士,後面背着全[愛爾蘭]的版圖,辦他的公事。”

版稅(版稅),◆出版者按出售印刷物所得收入的約定百分比付給作者的報酬。○[魯迅]《華蓋集‧並非閑話(三)》:“有些人以為我不但用了這些稿費或版稅造屋,買米,而且還靠它吸煙捲,吃果糖。”○[鄒韜奮]《公私經濟的界限》:“幸而自己曾於公餘譯了兩三本書,有些版稅拿來貼補貼補,否則早已索我於枯魚之肆。”

版授,◆1.謂不經朝命而用白版授予官職或封號。○《宋書‧王鎮惡傳》:“﹝[鎮惡]﹞進次[澠池],造故人[李方]家,升堂見母,厚加酬賚,即版授[方]為[澠池]令。”○《舊唐書‧中宗紀》:“天下婦人八十已上,版授鄉、縣、郡等君。”◆2.指封號。○《新唐書‧太宗紀》:“民八十以上賜粟帛,百歲加版授。”

版式,◆書刊的版面款式。○[魯迅]《書信集‧緻李小峰》:“昨交上《兩地書》稿上半,是橫排的,我想此書不必與《吶喊》等一律。但版式恐怕不宜太小,因為一小,則本子就太厚,不成樣子了。”

版權(版權),◆作者或出版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法定權利。非經同意,他人不得出版或作更改。○[魯迅]《書信集‧緻胡今虛》:“但既係改編,他們大約也不能說是侵害版權的罷。”

版面,◆1.書籍報刊的每一頁的整面,包括版心及其四周空白部分。◆2.書籍報刊每一面上文字、圖畫的編排形式。

版口,◆即版心。參見“版心”。

版刻,◆文字、圖畫的木闆雕刻。

版籍,◆1.戶口冊。○《後漢書‧仲長統傳》:“明版籍以相數閱,審什伍以相連持。”○[李賢]注:“《周禮》曰:‘凡在版者。’注雲:‘版,名籍也,以版為之也。’”[宋][曾鞏]《本朝政要策‧戶口版圖》:“[興國]初,有上言事,以閏為限,三歲一令天下貢地圖與版籍上尚書省,是以周知地理之險易,戶口之眾寡。”○《明史‧食貨志一》:“[元]季喪亂,版籍多亡,田賦無準。”○《清史稿‧食貨志一》:“及[同治]、[光緒]間,交通日廣,我國之民耕種貿遷,遍於重瀛,亦有改入他國版籍之事。”◆2.版圖,疆域。○[宋][葉適]《賀龔參政》:“豈徒因陋就簡,襲制度於[漢][唐]之餘,必將用夏變夷,復版籍於祖宗之故。”○《遼史‧太祖紀上》:“於是盡有[奚][霫]之地,東際海……北抵[潢水],凡五部,鹹入版籍。”○[明][宋濂]《侍禦史王居仁除山西省參知政事誥》:“況[河]東、[山]西之地……版籍之廣,民庶之繁,其事亦雲夥矣。”

版畫(版畫),◆繪畫形式的一種。用刀具或化學藥品等在版上刻出或蝕出畫面,再複印於紙上。有木闆、石版、銅版、鋅版、麻膠版等品種。○[魯迅]《南腔北調集‧<木刻創作法>序》:“到近幾年,才知道西洋還有一種由畫家一手造成的版畫,也就是原畫,倘用木版,便叫作‘創作木刻’。”○《<艾青詩選>自序》:“﹝[魯迅]﹞把他珍藏的[德國]女畫家[珂勒惠支]的版畫借來一同展出。”

版行,◆出版發行。○[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林益長]著有《聲位左編》一冊……其書已經版行,予求之數年,竟不可得。”

版國(版國),◆版圖,疆域。○[金][元好問]《擬賀登寶位表》:“上萬年之觴,行慶版國之盡復。”

版蓋(版蓋),◆車輛四周的擋闆和車蓋。

版蕩(版蕩),◆《詩‧大雅》有《闆》、《蕩》兩篇,皆刺[周厲王]暴虐無道,而緻天下不寧。版,同“闆”。後因以“版蕩”指動亂不安。○《晉書‧惠帝紀論》:“[長樂]不祥,[承華]非命;生靈版蕩,社稷丘墟。”○[唐][楊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哀生靈之版蕩,痛宇縣之分崩。”○[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一:“近中原版蕩,[金]賊長驅,如入無人之境。”○[清][錢謙益]《讀杜詩小箋下‧秋興》:“戎虜交侵,海內版蕩。”

版刺,◆即名片。○[宋][梅堯臣]《範景仁見過不遇道上逢之》詩:“版刺留姓名,不遑佇軒屏。”參見“名片”。

版次,◆同一圖書的出版次第。圖書首次出版的稱“第一版”或“初版”,修訂後重排出版的稱“第二版”或“再版”,餘類推。

版齒(版齒),◆門牙闊而整齊。○《晉書‧慕容皝載記》:“﹝[皝]﹞龍顏版齒,身長七尺八寸。”

版纏(版纏),◆牽扯。○《文選‧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範二中書>詩》:“感深操不固,質弱易版纏。”○[李善]注:“版纏,猶牽引也。”

版曹,◆[宋]代戶部左曹的別稱。因職掌版籍,故稱。亦借指戶部。○[宋][楊萬裡]《轉對劄子》:“凡內帑出入,皆令領於版曹,而經於中書。”○《宋史‧食貨志下一》:“若使經制司能事事檢察,則雖戶部版曹,亦可廢矣。”○《明史‧瞿式耜傳》:“[鄭三俊]、[畢懋良]宜總版曹。”

版部,◆戶部的別稱。○[梁章鉅]《稱謂錄‧戶部》引《叩缽齋官制考》:“民部亦稱稼部,又稱版部,又稱地曹。”

版本,◆1.同一書籍因編輯、傳抄、印刷、裝訂等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本子。○《宋史‧儒林傳一‧崔頤正》:“[鹹平]初,又有學究[劉可名]言諸經版本多舛誤,[真宗]命擇官詳正。”○[繆荃孫]《<書林清話>序》:“[荃孫]於版本之學,亦有同嗜。”徐遲《火中的鳳凰》:“年將四十,別無嗜好,就好搜訪書籍,他從[巴黎]、[倫敦]歸來,帶回不少好版本。”◆2.印本。與寫本相對。○[葉德輝]《書林餘話》卷上:“而[沈存中]又謂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自後典籍皆為版本。”

版版六十四,◆[宋]代鑄錢每版以六十四文為定數,不得增減。後因以“版版六十四”喻刻闆守舊,不知變通。○[清][顧張思]《土風錄》卷十三:“古執不活動,呵為‘版版六十四’。此錢局中語也。”版,同闆。參閱[清][翟灝]《通俗編‧數目》、[清][範寅]《越諺‧數目之諺》。

版版,◆邪僻;反常。○《爾雅‧釋訓》:“版版、盪盪,僻也。”○[郭璞]注:“皆邪僻。”○[陸德明]釋文引[李巡]曰:“版版,失道之僻也。”○[唐][盧仝]《嘆昨日》詩之三:“上帝版版主何物?日車劫劫西向沒。”參見“闆闆”。

白版天子,◆見“白闆天子”。

白版侯,◆古代稱隻有闆書封號而無印信的空頭侯爵。○《晉書‧趙王倫傳》:“郡縣二千石令長赦日在職者,皆封侯……府庫之儲不充於賜,金銀冶鑄不給於印,故有白版之侯。”○[宋][曾慥]《類說》卷四十:“[武後]時,封侯者眾,鑄印不供,至有白版侯焉。”○[明][許三階]《節俠記‧訂訪》:“西園向慕[夷門]客,東觀羞為白版侯。”

白版,◆見“白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