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平廈門有一座連心的橋

作者:廈門鄭啟五
武平廈門有一座連心的橋

1969年9月我第一次走進武平這座邊城。小小城關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平川河上一座橋,在橋的那一頭我曾協助武平良種場的知青同學徐鴻叫賣柑橘苗;橋的這一頭我曾驚恐地走進“武平縣四個面向辦公室”辦理縣内從永平唐屋調到十方處明的手續……

今天,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當年的那座老橋早已經換裝成雄偉壯闊的彩虹橋,但地标依舊,而平川河上更是新橋接二連三,四通八達,八面來風,武平這顆閩粵贛三省交界的樞紐,已經出落成客家山水璀璨的明珠!

新橋座座滿華夏,不說高速公路的跨山大橋,不言高鐵動車的越野天橋,單表武平梁野山直通廈門鹭江道的心靈之橋——廈門武平商會!

親愛的廈門郎,你可知道當年有八千之衆的廈門知青插隊落戶在武平的山山水水;如今又有八萬以上的武平客家後生選擇廈門創業,夜以繼日地譜寫新時代武平與廈門的大書《雙城記》。是的,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中國知青與農家的故事千千萬萬,而廈門知青與閩西鄉親續寫客家人與閩南人的跨世紀華章,舉世無雙!

壬寅虎年春節的鮮花綻放依然,藏龍卧虎的“廈門武平商會”的實業家們以及能工巧匠的叢集們,已經虎虎生威生龍活虎投入到繼續打拼的激情之中……

我随我的廈門老知青鄭振成學長和陳新民學長節後“走親戚”,走訪了位于順成大廈的“廈門武平商會”總部,向在廈武平鄉親緻以新春的問候,受到了商會秘書處極為熱忱的接待,一壺又一壺武平綠茶在午後溫情的陽光下顯得越發地澄碧透亮,我以敏銳的舌尖辨識着武平中山“松花寨”與武平桃溪“烏龍紅”兩款好茶的精微差别……

我還懷着感恩的心,浏覽商會《廈門武商》新一期的換屆年刊,精編精印,令人愛不釋手,我最喜歡“武平商會”縮稱“武商”,金戈鐵馬,戰旗獵獵,威武壯活!《廈門武商》不僅有商會生龍活虎的陣容展示,也是一部武平方方面面的圖文寶典。我的抒情散文《廈門知青與小白鹭共同的第二故鄉》和《在武平聆聽廈門和武平的山海回響》等兩文也被編入,額滴神啊,真是不勝榮幸!

“廈門武平商會”處處窗明幾淨,辦公室、會議室、會客室暖洋洋一應俱全,武平綠茶的陣陣幽香彌散在我們這座武廈“心靈之橋”的橋上橋下,充盈着家與人生驿站的清新自然……

武平廈門有一座連心的橋
武平廈門有一座連心的橋
武平廈門有一座連心的橋
武平廈門有一座連心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