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的商業化營運已經覆寫環衛、港口、末端物流、零售等多個賽道。36氪注意到,自動駕駛全棧服務商「易特智行」瞄準泛文旅場景,目前已經具備量産傳遞、規模投放和現金流閉環的能力。
易特智行将方艙落地主題公園、景區、機場等文旅場景,對電瓶車、觀光車存量市場進行更新疊代。易特智行自研車規級L4+自動駕駛方艙mini(單/雙座)、方艙golf(4/6座)、方艙plus(10座)和方艙E-BOX(23座)。
方艙采用雷射雷達+視覺感覺融合技術方案,核心技術包括自動駕駛軟體算法、自研線控底盤、傳感器配件、外觀架及内飾等硬體。

易特智行方艙方案
易特智行方艙設計沒有車頭、刹車和方向盤,這勾畫了未來智能車模樣——車體定制化。據悉,方艙由歐洲設計團隊完成外觀設計。
方艙mini
據CFO尹東偉介紹,易特智行已經在廣州長隆、蜈支洲島、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等文旅場景試點營運,并與國内兩家頭部文旅集團簽署1萬台投放訂單,通過前期的小規模營運及分成,易特智行已經驗證了商業化落地的模式及現金流閉環。
盈利模式方面,易特智行與文旅景區采用分成形式售賣套票或單票。此外,機器人方艙是移動的廣告位,易特智行在方艙内外部引入廣告進行使用者互動,進行流量變現。“文旅場景自帶流量,消費者對價格不明顯,我們投放車輛和IP、文旅相結合”,尹東偉解釋。
易特智行已具備機器人方艙量産能力,通過售賣方艙、技術解決方案及營運維護拓展盈利管道。易特智行與張家口市政府、福建金龍合作,結合張家口氫能産業鍊布局,建立成立易龍智能氫能商用車生産基地,生産智能氫能商用車。易特智行借此契機打造智能+氫能雙能融合模式,目前已獲得2.5億元智能氫能商用車的采購訂單。
易特智行機器人方艙
尹東偉認為機器人方艙将是未來汽車的最終形态,具有自動駕駛、智能互動、忠誠陪伴和自我學習等功能特點,是服務各種場景的智慧體。易特智行的優勢在于率先進入泛文旅場景并進行商業化落地,自我造血能力強,形成可持續發展。“目前第一階段瞄準泛文旅市場,積累場景資料,不斷疊代算法;第二階段做城市循環交通、BRT無人公交營運;到了第三階段,易特智行再進行開放道路全場景落地。”
據悉,易特智行正進行A輪融資,融資将用于研發投入、量産傳遞和規模營運。尹東偉表示易特智行希望不斷覆寫更多場景,通過場景營運沉澱真實資料,不斷疊代算法和平台系統。
創始團隊方面,易特智行科技董事長兼CEO陳章方是連續創業者,長期從事無人駕駛行業投資和營運;聯席CEO沈賜恩為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計算機工程博士,美國矽谷幼發拉底孵化器創始人兼董事長,浙江大學矽谷創新實驗室創始人,在計算機相關領域擁有多項專利;CFO 尹東偉擁有超過20年産業、金融、IT網際網路的跨界從業經曆,曾服務于科技行業及咨詢投行機構;CTO吳賽成是國防科技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慣性及組合導航技術與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等,曾作為技術骨幹參與多個大型項目研制,并獲兩項軍隊科技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