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195字,閱讀時間預計3分鐘。
2 月 12 日,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決出了男子 500 米金牌,中國選手高亭宇以打破奧運會紀錄的成績,實作了中國男子速度滑冰在冬奧會曆史上的突破。而在慶祝的人群中,現任國家速滑隊總教練李琰格外醒目,被譽為 “中國短道速滑教母” 的她,成為了從短道到大道都帶出奧運冠軍的教練。

再見李琰,不是在短道,而是在大道賽場。說實話,這讓人感到有些意外,但執教項目的改變,或許也契合她在這個奧運周期的境遇。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義勇軍進行曲》第一次在冬奧會頒獎儀式上響起,是在遙遠的 1988 年卡爾加裡冬奧會,那時 22 歲的李琰首戰冬奧會就奪得了金牌。無奈,當時短道速滑是表演項目,四年後的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短道速滑成了正式比賽項目,李琰卻拿了亞軍。是以,中國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首金被記在了 2002 年鹽湖城冬奧會奪冠的大楊揚名下。
對于李琰,冰迷們更熟悉的可能是她堪稱傳奇的執教生涯,退役求學、辭職援外,然後在美國打出名堂,帶出奧運冠軍阿波羅。都靈冬奧會後,她受聘正式成為中國短道速滑隊的主教練,開始了長達三個奧運周期的執教。這 12 年裡,李琰經曆了與王濛的恩恩怨怨,也親眼見證了女子短道走向巅峰與實力下滑的全過程,更一手造就了中國男子短道隊的崛起,是以,稱李琰為 “中國短道教母” 并不為過。
可是在這 12 年裡,她同樣随中國短道速滑隊經曆了麗江風波、青島風波,還有與宿敵南韓隊的場上紛争。2018 年平昌冬奧會,中國短道速滑隊僅取一金,創五屆奧運會以來最差戰績,可以說,這是一連串危機爆發後的結果。平昌冬奧會的那五個比賽日,是李琰在短道隊主教練任上過得最累的五天,這之後,便是她淡出一線,轉而出任不牽涉國家隊事務的中國滑冰協會主席。
誰能想到,去年11月,經由一篇《中國體育報》的報道,李琰出任中國速度滑冰隊總教練兼領隊的消息不胫而走。李琰的角色轉變雖然唐突,但成果卻是毋庸置疑,北京冬奧會,中國速滑隊獲得了 23 個小項席位,其中女選手實作了全項目參賽,這是近三屆冬奧會都沒能實作的。
“
現在作為領隊,我就希望把團隊的氣氛搞好,首先是團隊的凝聚力和親和力,以及團隊的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的潛質調動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北京冬奧會,大家也都知道這個重要性,我們就不再重說了。我們對北京冬奧會充滿了期待,也期待在北京冬奧會上,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創造優異的成績,是以大家可以對我們有所期待。
—— 中國速度滑冰隊總教練兼領隊 李琰
”
而今,高亭宇冰絲帶破紀錄奪金可以被了解為對于李琰這段采訪的回應,作為教練,李琰已經連續五屆冬奧會率運動員奪金,金牌教練實至名歸。而着眼未來,她會為中國滑冰帶來怎樣的改變,确實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