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斯頓·馬丁計劃從 2026 年開始隻銷售新能源車型。
”
春節之後,汽車行業多個品牌迎來最新動向,并且這一波消息幾乎全部在新能源的大趨勢下:一些老牌車廠開始向新能源靠攏,更多車企也在通過調整公司架構、産品線政策和規劃乃至細節設計,來進一步為全面擁抱新能源掃清障礙和做好準備。
戴姆勒公司更名為梅賽德斯-奔馳公司
2 月 1 日,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正式宣布将集團更名為“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Mercedes-Benz Group AG),這是集團曆史上的第 3 次更名。
接下來戴姆勒全球範圍包括全資子公司等也都會推動完成更名,預計整個流程會在今年下半年全部完成。
背景資訊:戴姆勒-奔馳公司最初是 1926 年由卡爾·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将各自公司合并成立。集團首次更名是在 1998 年,當時是戴姆勒-奔馳和美國克萊斯勒合并組建,公司更名為“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
2007 年公司将克萊斯勒部分出售給給美國瑟伯勒斯資本管理公司(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公司随後更名為“戴姆勒股份公司”。
這當中包括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也将更名,同時戴姆勒移動出行公司(Daimler Mobility AG)也将更名為“梅賽德斯-奔馳移動出行公司”(Mercedes-Benz Mobility AG),來為乘用車和貨車提供融資、租賃、保險等方面的服務。

這次更名不包括戴姆勒卡車控股公司。去年 12 月公司宣布從集團中分拆,并作為獨立公司在法蘭克福證交所上市,結合這次集團更名,這被解讀為戴姆勒和奔馳分家——但無論出發點如何,戴姆勒卡車的分拆已經帶來了豐厚的财務回報,而更名後的“梅賽德斯-奔馳”也代表着集團把重心專注在了乘用車領域。
接下來梅賽德斯-奔馳公司将專注在梅賽德斯-奔馳、梅賽德斯-AMG、梅賽德斯-邁巴赫、梅賽德斯-EQ 及輕型商務車的業務上,按公司 CEO 康林松(Ola K llenius)所說,這次更名是為了強調公司發展的核心“要制造全球最受歡迎的汽車”,“集團希望未來在電動汽車、汽車軟體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阿斯頓·馬丁計劃從 2026 年開始隻銷售新能源車型
據《金融時報》2 月 1 日報道,阿斯頓·馬丁計劃從 2026 年開始将隻銷售純電或混合動力車型,并将逐漸淘汰純内燃機汽車。
擁有悠久曆史和傳統的超豪華汽車品牌對于新趨勢的反應相對謹慎,阿斯頓·馬丁這次的表态仍然有着名額性的意義。這一市場除了保時捷的電氣化正在大踏步前進,賓利和蘭博基尼也都才剛明确自己的新能源車計劃。
延伸閱讀:按保時捷今年 1 月公布的 2021 财年資料:2019 年 9 月開始發售的純電車 Taycan 在 2021 财年全球共傳遞 41296 台,是上年的兩倍多。
這個傳遞數量甚至超過了 911,在保時捷車系中僅次于 Macan 和 Cayenne。
阿斯頓·馬丁執行董事長 Lawrence Stroll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到 2026 年我們将完全實作電氣化”。
但值得留意的是,相比絕大多數車企都明确了将告别内燃機,阿斯頓·馬丁仍然在這個部分做了保留,公司并沒為淘汰内燃機設定明确的時間點,“我不能說 100% 的阿斯頓·馬丁的顧客都想要電車”,“人們仍然想要那種氣味和噪音……是以可以選帶内燃機的混動車”。
其實這意味着阿斯頓·馬丁可以隻做 48V 輕混……不過按公司規劃,阿斯頓·馬丁預計會在 2024 年前推出混動車型,2025 年将有首批純電車型投放市場。
勞斯萊斯首款純電車将用上全新的“歡慶女神”車标
2 月 9 日,勞斯萊斯宣布自家标志性的“歡慶女神”車标将迎來更新。
早在 1911 年,勞斯萊斯就将“歡慶女神”注冊了,不過 1939 年前它一直是作為選配,之後才作為标配出現(并且為了解決有的國家和地區禁止車頭辨別做成突出的,勞斯萊斯還設計了伸縮裝置——現在這也已經成為标配)。
初版“歡慶女神”淨高達到 17.5 厘米,之後有過多次換代,高度和寬度也都有調整,而這次新版的“歡慶女神”高度會減小到 8.273 厘米,這可以幫助進一步降低汽車駕駛中的阻力系數,而長袍飛舞的造型也會被打造得更具流線感。
除了高度降低,這次最大的不同或許是“歡慶女神”的姿勢,此前的兩腳合攏的姿态将改為兩腳前後站立,整體會更像是一位随着跑車一起風馳電掣的“追風女神”。
△ 即将全新亮相的“歡慶女神”
而這次更新“歡慶女神”也是勞斯萊斯電氣化戰略的一部分,新車标會首先用在勞斯萊斯的首款純電車型“閃靈”(Spectre)上,新車目前計劃将在 2023 年第 4 季度推出。
現代汽車再次進入日本市場
2 月 8 日,南韓現代汽車宣布進入日本市場。公司計劃從今年 5 月開始接受預訂,公司将在日本市場投放純電車 IONIQ 5 以及氫燃料車型 NEXO。
這是現代汽車時隔 12 年後重返日本市場。現代汽車此前在 2001 年進入日本,但銷量不佳,随後公司在 2009 年中止了在日本的大部分業務(按這次釋出會上公布的資料,目前在日本行駛的現代汽車還有 600 輛)。
按路透社提供的資料,日本每年銷售的 500 萬輛汽車中約 90% 是日本本土品牌,其中豐田占到約 40% 份額,這給外來品牌帶來巨大壓力。
不過近年來日本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增長,這給了特斯拉等品牌新的機會,2021 年日本售出了約 20000 輛電動車,同期日本共進口了 8610 輛電動車,比上年增長了近 3 倍。
“東風悅達起亞”變成“悅達起亞”
2 月 7 日,起亞株式會社和江蘇鹽城市人民政府及江蘇悅達集團簽署了擴大投資協定。根據這項協定,今年 4 月新的合資公司名字将釋出,新公司将增資 9 億美元,着重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
這次簽約意味着此前“東風悅達起亞”裡的東風汽車集團已經從合作中退出——此前的三方合作裡起亞持股 50%,東風和悅達各持股 25%,去年 12 月東風汽車集團将自己的股權挂牌轉讓,到今年 1 月,悅達宣布接手了這 25% 股權(悅達也是唯一競拍人),三方合資自此轉為兩家持股。
△ 起亞 EV6
按釋出會上公布的計劃,調整後的企業将并入起亞汽車的全球管理體系内,新的合資公司将重點推進全球戰略車型和新能源車的導入,包括計劃在 2023 年将引入 EV6、從今年開始保持每年一款燃油車和電動車新品,以及到 2027 年公司會組成 6 款純電車型的産品矩陣。
▼ 還有這些你可以看看
虎年大吉!關注我們最新的招聘資訊,歡迎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