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息國國君夫人妫氏――桃花夫人為情偷生的故事

  桃花夫人是春秋時代息國國君的夫人妫氏。> >   春秋時代的諸侯國,見于經傳的約有一百七十餘國,各自為政,互相攻伐兼并,中原一帶,更是擾攘不安;自從晉國與楚國“城濮之戰”以後,形成南北兩大壁壘,其餘小國不是依晉,就是附楚,端賴強國的保護而生存,稍有不同之處,随時都有玉石俱焚的災禍降臨。> >   為了生存,列國之間經常句心鬥角,彼此離離合合,全憑自己的利害為出發點,有些甚至為了一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能反目成仇,拼得你死我活,蔡侯與息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中間無辜被害,作出巨大犧牲的就是桃花夫人息妫。> >   蔡侯與息侯同娶陳國女子為夫人,這兩位陳國女子生得都十分漂亮,一個是沉魚落雁,一個是閉月羞花,是當時婦孺皆知的大美人。> >   按照當時的婚姻制度,國君或大夫的夫人于歸的時侯,她的妹妹也要一同跟着陪嫁過去,稱為“娣”,而随嫁的婢女則稱為“媵”,總稱之為“娣媵制”。陪嫁的妹妹可能是胞妹,也可能是堂妹;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數人。蔡侯與息侯的夫人為堂姊妹,蔡侯原本可以,卻陰差陽錯地便宜了息侯,為此蔡侯常常耿耿于懷。> >   息侯夫人妫氏歸甯回陳,途經蔡國,蔡侯為了善盡地主之誼,更為了内心深處的飄忽欲念,于是命人排筵席,熱烈款待;初時尚能保持賓主的禮儀,酒酣耳熱之際,蔡侯逐漸露出戲谑的态度,除了夾三夾四地講出一些與身份不符的話之外,竟然拉住妫氏那軟軟的手不放,妫氏為了國君夫人的尊嚴,不待盛筵終了,便匆匆率領從人拂袖而去。> >   息侯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後,認為蔡侯欺人太甚,士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下定決心,非找機會報這個“綠雲壓頂”的仇不可。> >   想想容易,做起來卻困難多多,息國力量薄弱,根本不是蔡國的對手,再說師出無名也難以激勵同仇敵忾的心志,于是想到了一條“借刀殺人”的妙計,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地便可湔雪心頭之恨。> >   息侯所設的計謀是派遣使者向楚國進貢,并趁機向楚王獻計;“蔡國自恃與齊國友好而不服楚國,若楚國興兵攻打息國,息侯求救于蔡國,蔡侯必念在與息侯是連襟的關系而慨然出兵相助,然後息國與楚國合兵攻打蔡國,必然可以生擒蔡侯,既俘虜了蔡侯,不怕蔡國不向楚國進貢。”> >   楚文王大喜,擇吉興兵直奔息國而來,息侯假意驚慌失措地求救于鄰近的蔡國,蔡侯果然親自率領大軍來救,安營未定,楚兵與息兵四面包圍進攻,蔡侯在黑夜中倉皇突圍而出,奔至息城,息候卻緊閉城門不納,蔡侯走投無路,終于被楚軍俘虜,息侯大事犒勞楚軍,蔡候才知中了息侯“借刀殺人”的計,心中悔恨不已,但已悔之晚矣。> >   蔡侯既對息侯恨之入骨,又對楚國師出無名進攻自己而出言不遜,在楚營大罵不已,楚文王大怒,下令烹殺蔡侯以祭太廟。忠耿大臣鬻拳犯顔直谏,指出:“王方有事于中原,若殺蔡侯,他國皆懼矣!不如釋之,而為盟友。”> >   鬻拳的說法十分正确,倘若烹殺蔡侯,固可使列國震懼,然而震懼之餘,為求自保,未嘗不可能促成聯合抵禦楚國的局面,如此這般,楚國北進的計劃必然受到莫大的阻礙,楚文王雖然明白這個道理,總認為蔡侯出言不遜,始終咽不下這口鳥氣,仍然堅持烹殺蔡侯。> >   事情十分危急!鬻拳顧不了君臣儀節,怒容滿面地一個箭步沖到楚文王座前,左手拉住楚文王袍袖,右手拔出佩劍厲聲道:“臣當與王俱死,不忍見王之失諸侯也。”> >   楚文王大驚失色,連聲說:“孤從汝!孤從汝!”下令赦了蔡侯。> >   鬻拳匍伏在地,說道:“大王幸聽臣言,乃楚國之福,然臣而劫君,罪當萬死,請伏斧钺。”> >   楚文王歎了一口氣說:“卿忠心貫日月,孤不罪汝!”> >   鬻拳卻說:“大王雖然赦臣,然臣何敢自赦!”手起劍落,奮力向自己的足踝砍去,一足應聲而斷。大聲對群臣說:“人臣有無禮于君者當視此!”> >   前後不過是幾分鐘的時間,楚國宮殿裡卻演出了如此令人驚悸的一幕。楚文王命人用棉匣将鬻拳的斷足裝起來,放在太廟之中,以示自己違谏之過,而後擇期在宮中宴請群臣為蔡侯餞行。一時觥着交錯,絲竹盈耳;腰肢纖細,舉止婀娜的嬌娆宮女,穿梭在筵席之間,美酒婦人目前,賓主已有幾分醉意,楚文王醉眼惺松地對蔡侯說:“君平生可見過絕世美色否?”> >   蔡侯凜然一驚,蓦然之間想此番幾遭不測,推究禍因,說來說去還不都是因為妫氏而起,于是抓緊機會,假意媚其聲氣答道:“天下絕世美色盡在大王宮中啦!但卻還沒有一個人能超過息侯夫人妫氏的美。”> >   楚文王為之愕然,蔡侯繼續說下去:“息妫的美,天下無雙,荷粉露垂,杏花含煙,國色天香,無與倫比。”> >   楚文王不禁怦然心動,壓低了聲音道:“怎樣才能見到?可以一見嗎?”蔡侯慫恿說:“以大王的威德,何求不得?”> >   息侯用“借刀殺人”之計,使蔡侯成為楚國的階下囚,如今蔡侯又如法炮制還以顔色,天道循環,當楚文王率領大軍名為巡視,實為逼宮的一幕演出時,息侯在飯店被楚兵用繩索捆綁起來,也真正嘗到了他種下的苦果。> >   妫氏在宮中聞變,倉皇奔入後苑準備投井自殺,被楚将鬥丹攔住,鬥丹勸她:“夫人不欲全息侯之命耶?”就這樣經過了一番痛苦的考慮,妫氏決定忍辱偷生。楚文王既見妫氏,憐香惜玉,色與魂授,好言撫慰,答應不殺息侯,就在軍中立妫氏為夫人,因為她長得面如桃花,嬌豔欲滴,把她叫做“桃花夫人。”> >   息侯成了楚國都城的守門小吏。妫氏在楚宮中備受寵愛,三年的時光一晃就過去了,妫氏為楚文王生下了兩個兒子,但卻始終不發一言,楚文王十分納悶,一定要妫氏說出道理來,妫氏萬般無奈,才淚流滿面地說道:“吾一婦人而事二夫,不能守節而死,又有何面目向人言語呢!”> >   轉瞬秋風送爽,桂子飄香,楚文王興高采烈地出城打獵,預計兩三天後才能回宮。妫氏趁此機會,悄悄地跑到城門處私會自己的丈夫,兩人見面,恍同隔世,妫氏邊哭邊說:“妾在楚宮,忍辱偷生,初則為了保全大王性命,繼則為了想見大王一面,如今心願已了,死也瞑目。”> >   息侯心碎腸斷,安慰妫氏:“蒼天見憐,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還不是等待團圓的機會麼!”> >   妫氏認為與其痛苦地偷生苟活,不如慷慨地一了百了,于是奮力朝城牆撞去,息侯阻攔不及,眼看自己的妻子香消玉殒。息侯大恸,頓時萬念俱灰,為報答妫氏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 >   楚文王打獵回來,聽說了這件事,黯然神傷,有感于二人的純情,竟也以諸侯之禮将息侯與妫氏合葬在漢陽城外的桃花山上。後人在山麓建祠,四時奉祀,稱為“桃花夫人廟”,至今仍為漢陽的名勝之一。詩人途經漢陽時,曾到廟中憑吊,題詩道:> >   細腰宮裡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 >   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   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風一面花;> >   感舊不言常掩淚,隻應翻恨有榮華。> >   這首詩溫柔敦厚道地出了千古艱難唯一死的況味。一個嬌弱的女子,要保全自己丈夫的性命,就隻有含垢忍辱地面對殘酷的現實。而三年不言不語,就是對眼前的一切做了堅忍果敢的挑戰與抗争。以上内容由本網整理釋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部分内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