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住在兒子家後,才明白一個道理”68歲老人的3點感受,引起共鳴

作者:艾米兒育兒

都說“養兒防老”,鄰居呂阿姨對此一直深信不疑,并且呂阿姨在小區聊天時,一直誇兒子兒媳婦孝順,說以後等自己老了行動不友善了,就搬去和兒子兒媳住。

呂阿姨是我們樓下的鄰居,68歲了,老伴去年去世了,女兒在外省結婚生子,兒子兒媳在我們城市的新區住,離我們這裡開車不半小時車程,呂阿姨和老伴退休後生活在一起,過得也挺惬意。

沒想到前年呂阿姨的老伴突然發病去世,呂阿姨因為傷心過度,身體也不太好,有一次暈倒後身邊沒人,非常危險,是以,兒子女兒不放心她一個人獨自生活。

“住在兒子家後,才明白一個道理”68歲老人的3點感受,引起共鳴

盡管呂阿姨的女兒也一再讓呂阿姨過去和她同住,但是呂阿姨覺得,兒子的房子是自己和老伴出錢買的,房子挺大,老了住兒子家才天經地義。呂阿姨決定搬到兒子家裡住,這樣還可以每天見到孫子。

搬過去的時候呂阿姨興緻很高,記得那天我媽和她聊天,她還說:“這個房子不行就賣了,以後就和兒子孫子一起生活了。“

沒想到呂阿姨剛和兒子兒媳一家生活半年多,就心情低落地回來了。

老人住在兒子家後,才明白一個道理:兒子家并不是自己家

了解原因後才知道,原來呂阿姨在兒子家裡過得并不舒心,總感覺自己在兒子家裡是外人,總是和兒媳有各種小摩擦,還不如自己一個人住。

呂阿姨說,本以為自己和老伴省吃儉用給兒子兒媳買了一套140多平的大三房,以後老了過去而兒子住時候友善。呂阿姨去了後剛開始兒媳對自己還不錯,和孫子在一起也很開心。

不曾想自己去一段時間後,呂阿姨覺得自己并不受歡迎,并且自己在兒子家裡完全像個外人,說什麼都沒人聽。

“住在兒子家後,才明白一個道理”68歲老人的3點感受,引起共鳴

呂阿姨說,兒子脾氣好,從小就挺懂事的,對呂阿姨和老伴也都非常孝順,是以剛開始呂阿姨想着和兒子一起住後,兒子應該會很考慮她的感受,會照顧她的感受。

但是實際上,自從呂阿姨住到兒子家裡後,兒子做什麼事都要看兒媳婦的臉色,如果牽涉到呂阿姨的事情,兒子還要和兒媳商量,為此,呂阿姨覺得兒子在家裡太沒地位了。

因為這件事,呂阿姨說過兒子幾次,兒子聽了也不吭聲,并且兒媳婦也把呂阿姨說的話當耳旁風。

比如呂阿姨吃飯要吃清淡的,但是兒媳婦做飯時,總喜歡放油多;再比如,呂阿姨節約習慣了,看到兒子一家人花錢大手大腳,多次提醒,但是兒子兒媳表面上答應,但是依然我行我素。

最重要的是,關于孫子的教育上,呂阿姨寵着孫子,但是兒媳婦對孫子太嚴格,孫子才上二年級,兒媳婦整天因為作業的事吵孩子,并且對孫子吃的方面也是管的嚴,不讓吃這不讓吃那。

“住在兒子家後,才明白一個道理”68歲老人的3點感受,引起共鳴

總得說起來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小沖突多了就累計成了大問題,以至于呂阿姨在兒子家裡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外人,沒有話語權,說話沒人聽,兒媳婦還喜歡給她臉色看,兒子也預設這樣的情況。

此外,呂阿姨和兒子也沒太多的話說,因為兒子回家了喜歡抱着手機玩,也和她說不了幾句話,想看會電視,兒媳婦說怕耽誤孩子學習,也不讓開。

直到這時,呂阿姨終于明白一個道理:即使兒子兒媳的房子是自己和老伴花錢買的,裝修的,但是,這裡并不是自己的家,在這個家,自己隻是一個外人,并且不受歡迎。

住在兒子家後,68歲老人的3點感受,戳痛很多人的心,引發共鳴

正因為這樣,呂阿姨一忍再忍,最後實在忍不下去了,就和兒媳婦話趕話吵了幾句,然後兒媳婦說她:“想在這裡就在這裡,不想在這裡可以去女兒家住。”一氣之下,呂阿姨不顧兒子的挽留,回了自己家裡。

“住在兒子家後,才明白一個道理”68歲老人的3點感受,引起共鳴

從與呂阿姨的聊天中,我發現,呂阿姨在兒媳兒媳家裡住的這半年,談到三點感受,其實這幾點感受,也是很多老人和兒子兒媳一起居住後的共同感受。

① 隻是外人,感覺到更孤獨

從呂阿姨的講述中,可以看出來,呂阿姨在兒媳兒媳家裡,雖然人多了,但是并沒有感覺到幸福和熱鬧,而是感覺到更孤獨。

本來兒子是自己最親的人,想着兒子在家裡時候,可以和兒子聊聊天,說說話,但是,兒子下班了喜歡抱着手機玩遊戲,和她也說不了幾句話,孫子輩兒媳婦管太嚴,加上從小沒怎麼帶孫子,孫子和自己也不太親。

和兒媳婦更說不上知心話,和兒媳婦說話的時候都可小心,唯恐哪句話說得不對了,讓兒媳婦不高興,進而拉下臉來。

“住在兒子家後,才明白一個道理”68歲老人的3點感受,引起共鳴

② 兒媳表面客氣,實際上對她排斥

呂阿姨沒和兒媳婦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她還覺得兒媳婦人不錯,嘴很甜,逢年過節回來了對呂阿姨都挺客氣的。

沒想到,呂阿姨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後,剛開始兒媳婦還客氣,但是時間久了,兒媳婦對她的态度不冷不熱的,并且呂阿姨提出的一些建議,兒媳婦也都是一個耳朵進, 一個耳朵出,根本不聽。

呂阿姨剛開始還覺得是自己太過敏感,但是時間久了,她覺得兒媳婦并不想她住在這裡,一直把她當外人,從心理是排斥她的。

③ 兒子夾在中間更為難受,看兒媳臉色說話

呂阿姨一直覺得兒子很孝順懂事,從小就知道心疼她,她說的很多話,兒子也都聽,是以她剛開始才很高興地搬去和兒子一起住。

“住在兒子家後,才明白一個道理”68歲老人的3點感受,引起共鳴

但是住到一起後,呂阿姨發現,自己的兒子什麼事都聽媳婦的,有時候呂阿姨有事和兒子說了,兒子都要聽一下媳婦的建議,并且什麼事都要看看媳婦的臉色。

有一次因為一點小事,兒媳婦黑臉不和她說話,呂阿姨很委屈,就偷偷對兒子說了,兒子也挺為難,說是去說說媳婦,不過呂阿姨看的出來,兒子應該不敢說媳婦。

其實,呂阿姨的這三點感受,說出了不少老人住進兒子家裡後的心聲,也引發了一些共鳴。

結語

養兒防老作為一個傳統的觀念,一直是很多老人堅持的觀點,是以,他們在自己能出錢出力的時候,會盡量為兒子兒媳多做些事,比如買婚房,帶孩子,補貼兒子家裡等等。

之是以這麼做,一方面是覺得這是一種責任,而另外一方面,則是“養兒防老”的觀念的驅使,因為很多老人想當然地覺得,自己老了要靠兒子,要和兒子住一起的,是以自己能為兒子兒媳做多些,以後他們才會對自己更孝順。

“住在兒子家後,才明白一個道理”68歲老人的3點感受,引起共鳴

但是,現實中一些老人真正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後,才感覺到實際遠遠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美好,甚至會像呂阿姨一樣覺得傷心難過。

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其實,老人對子女的要求并不多,他們隻是不想一個人那麼孤獨想,想要老了之後兒孫繞膝,享天倫之樂。

身為子女,我們應該了解老人的這些想法,并且盡量多些包容,多些了解,孝順老人,為子女做一個好的榜樣,讓一家人和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