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何形容中年人?
有人說:“中年人就像一個拉闆車的人,上面托着父母、孩子、房子、工作、應酬......”
往後的日子,要如何熬過去,不能聽之任之。人生就像一條船,每個人都要自己去掌舵。
有兩句老話說得好:“人到中年,無依無靠;人心不狠,站立不穩。”
與其指望别人如何,不如主動出擊,做一個狠人,讓别人刮目相待。

02
心狠,才能不受制約,做回自己。
《資治通鑒》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魏王準備割讓南陽城給秦國,表示自己對秦國已經臣服了。
大臣蘇代說:“用割地的方式來讨好秦國,無疑是‘抱薪救火’,柴火不燒完,火不會滅;魏國的土地不全部給秦國,事情就不會終結。”
魏王猶豫了一陣子,然後拒絕了蘇代的建議。
《六國論》裡有這樣一句話:“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相比之下,秦國通過對方割讓得到的土地,比戰争掠奪的土地,要多一百倍。六國的國君,總以為把土地送給了秦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是自斷前程。
以史為鑒,心軟的君王,表面上是委曲求全,其實是一步一步把自己逼到了絕境,讓心狠的人越來越強大。
人到中年,應該從古人的經曆中,找到生存的辦法。
一個人在社會上,不可能不和别人打交道,但是你要堅持做自己,有自己的主張,而不是用搖尾乞憐的方式去讨好别人。
比方說,在飯局上,有人勸你多喝幾杯,你可以理直氣壯地拒絕,說“甯願傷感情,不傷身體”。真正對你好的人,不需要你“喝醉”;隻有那些想要看你笑話的人,才希望你喝醉。
“150定律”告訴我們,親戚朋友的數量太龐大,你管不過來,要學會取舍,留下一些“精英”,就可以了。
與人打交道的根本原則,應該是“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是以,狠心拒絕那些狐朋狗友,和不同路的人斷交,才能活成自己,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同時也守住了自身的利益。
03
心狠,才能抓住機遇,順勢而為。
周立波說過這樣一句話:“職場三大定律: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
人在職場,如果你處處忍讓,表面上是大度,事實上是弄丢了晉升的機會。随着年齡的增長,競争的優勢會越來越弱,有時候,錯過一次機遇,後半生就難以有起色了。
如果你參加同齡人聚會,就會發現,一樣的年紀,不一樣的人生。有人當上司,有人當下屬,還有人在老家種地。除了能力之外,還有平台不同,競争的手段不同。
春秋時期,鄭國的大臣子産常常被同僚鄧析刁難,但凡子産決定的事情,鄧析就要說一些反對的話,并且把一些謬論告訴天下人,導緻鄭國大亂。子産把鄧析抓起來,處以極刑,從此天下太平。
職場上的勾心鬥角,自古以來就有,你不要是以就拒絕入職,做一個沽名釣譽的人。
學會心狠,你才能有一席之地,從同齡人之中,脫穎而出。也許,是以會讓一部分人失去利益和機會,但是你不能猶豫。
同樣,在創業的時候,你要想辦法和同行周旋,并且找到對方的弱點,采用揚長避短的方式,取得順利。
一個地方,可以容下的生意人,就那麼多,你不去争取,那就隻能退出。總不能一直處于虧損狀态。
當然,競争的手段,不是惡性的,而是用巧勁,以德服人,以智取勝。
04
心狠,才能守護真情,家庭幸福。
中年人的世界裡,除了自己,還有父母、孩子、夫妻等。
如何經營家庭,關鍵是控制好感情,把握家人交往的尺度和方法。
明朝作家馮夢龍寫過一個叫武公業的男人,在河南府任參軍。他的夫妻步非煙,琴棋書畫都很精通,人也長得很漂亮。
有一段時間,步非煙和鄰居趙象走得很近,還常常躲在閣樓裡喝酒聊天。
有一天,武公業原本去機關值班,因事臨時回家,遇到趙象在家,頓時怒從心生,夫妻緣分到此結束。
古人說:“光陰負我難相遇,情緒牽人不自由。”
呵護家庭,不要帶着情緒,而是要心平氣和地說話。不管生活多難,都要和顔悅色地回家,和家人多溝通。隻要家庭和睦了,你才能放心去創業、工作,才能感覺人生有後盾。
通常來說,要狠狠地逼着兒女學習,狠心拒絕多餘的愛情,不做背叛 家庭的事情,狠心逼着自己放下情緒。
煩惱天天有,但是要分得清内外,不要把社會上的一切,都帶回家。即便是夫妻反目成仇,也不全是對方的錯,要想一想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有什麼不對。
将心比心,然後積極改變自己,家庭一定會好起來的。
05
當然,心狠,不是心狠手辣,而是一種扭轉乾坤的本事,是一種取舍的智慧。
從三十歲到五十歲,是中年人最難熬的時候,你不心狠,就會被人海淹沒,被身上的壓力壓垮。
人到中年,要挺直腰,在家當好頂梁柱,在外當好弄潮高手,對自己當好舵手。
人生路上,太多的事情,身不由己,你狠一點,事情才會順一點。
願你我,舍去煩惱的事,堅持面朝陽光。
用熱誠的心、有力的手,托起一片藍天。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