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作者:單讀Reading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自 2 月 4 日開幕以來,冬奧會頻繁占據新聞頭條,其中就有備受矚目的話題人物谷愛淩,而今天,她正好會參加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資格賽。谷愛淩在采訪中說,希望自己成為女孩子為數不多的運動上的榜樣,她的成功彙入了今天奧運會的性别平等叙事中,證明女性一樣可以追求力量、健康和自信。

以前的女性,在冬奧會的賽場上是什麼樣的呢?回看曆史,你恐怕會有些吃驚,女性的缺席和被輕視才是這段曆史的主題。雖然今天較之以往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運動中的不平等情況依舊顯著,想要撼動性别權力結構這座大山,我們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女性參加冬奧會的曆史:

曾經隻能參加花滑

冬季運動一開始并沒有納入奧林匹克競技的範疇,但此時滑雪、滑冰、橇類、冰球運動已興盛于歐洲,據記載,最早的女性冰球運動影像拍攝于 1890 年(女子冰球被納入奧運賽場則要等到一百年以後)。

首屆冬奧會舉辦于 1924 年的法國夏蒙尼,涵蓋北歐兩項、冰壺、冰球、速度滑冰、跳台滑雪等多個項目,共計 16 個國家、260 名運動員參與。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上海《大陸報》關于首屆冬奧會開幕式的報道(1924 年 1 月 27 日)

其中僅有 13名女性運動員,她們隻被允許角逐花樣滑冰的世界冠軍。最終匈牙利的 Herma Planck-Szabo(左)奪得冬奧會女子世界首金,英國的 Ethel Muckelt(中)、美國的 Beatrix Loughran(右)分獲銀牌與銅牌。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1924 年首屆冬奧會花樣滑冰獎牌得主合影

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女性都隻被允許參加花樣滑冰,直到 1948 年,女子滑雪才作為正式比賽項目亮相瑞士聖莫裡茨。1952 年增設女子越野滑雪 10 公裡,男子越野滑雪則分為 18 公裡與 50 公裡兩個量級,前者後改為 15 公裡;1956 年女子滑雪增設 3*5 公裡接力,比男子 4*10 公裡接力項目晚了 20 年。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1948 年,英國女子高山滑雪運動員 Xanthe Ryder 比賽中

1960 年,第八屆冬奧會舉辦于美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斯闊谷。女子速度滑冰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設 500 、 1000 、 1500 、 3000 米四個分項。而男子速滑項目在首屆冬奧會後就已經基本固定下來,為 500、1500、5000、10000 米四個分項。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比賽中的女子速滑運動員

1964 年,女子項目增設單人雪橇和雙人雪橇,這也是雪橇首次進入奧運會。到 1992 年最後一屆與夏季奧運會同年舉行的冬季奧運會,女性運動員首獲冬季兩項的準入,設 7.5 公裡、 15 公裡以及 3*7.5 公裡接力三項,但是早在 1960 年,冬奧會就增設了男子冬季兩項。此時,冬奧會已有近 60 個小項,女性運動員人數達 488 人,占總人數的 26 %。

随着冬奧會獨立運轉,小項目較之前更為豐富。增設自由式滑雪、單闆滑雪等分項,雪車也開放給女性運動員,2002 鹽湖城冬奧會首次設定女子雙人雪車,比男子項目晚了近 70 年——在 1924 年首屆冬奧會,男子四人雪車就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1932 年美國普萊西德湖冬奧會又增設了男子雙人雪車。

而谷愛淩大放異彩的女子跳台滑雪,其實在2014 年索契冬奧會時才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除了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

還要性别更平等

到了 2022 北京冬奧會,女性運動員的比例已達到 45%,資料為曆史最高,再回看 1924 年在法國舉辦的首屆冬奧會,隻有4.3% 的運動員為女性,曆經 40 年的平權運動,在冬奧會賽場上也有所展現。

如今,奧運會在“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之外,也要追求“性别更平等”。

#1

本屆冬奧會上,7 個競賽項目首次亮相,聲稱以提高女性運動員參與度為目标。

其中有一個女子項目——女子單人雪車。單人雪車目前隻向女性運動員開放,因為四個雪車項目包括男子雙人雪車、女子雙人雪車、男子四人雪車、女子單人雪車,隻有新增女子單人雪車,才能讓女子和男子一樣,有兩個奪金機會。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女子單人雪車(monobob)

自由式滑雪新增了 3 個競賽項目,分别為男子和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以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混合團體賽上,每支隊五可派 3 名選手參加,2 男 1 女或 2 女 1 男。

其他 3 個新增男女混合項目為:跳台滑雪混合團體,參賽隊伍至少由 2 名男運動員和 2 名女運動員組成;單闆滑雪障礙追逐混合團體,每支隊伍由 2 人組成,男女選手各 1 名;短道速滑混合接力,每個國家和地區将派出由 2 男 2 女組成的隊伍,中國隊在該項目上奪得了金牌。

國際奧組會希望通過增加男女混合項目來助力性别平等。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短道速滑混合接力

#2

花樣滑冰應該在所有冬季項目裡最受大衆歡迎,是一項具有很高觀賞性的競技體育。前幾天舉行的男單花滑比賽屢屢登上熱搜,羽生結弦的孤勇挑戰和陳巍開啟的男單新時代,以各種方式被書寫着。但是你是否留意到,此前花樣滑冰中,涉及女性的指代都是“ladies”?

一個多世紀以來,花樣滑冰一直堅持嚴格且傳統的性别規則,例如在服裝上的規定,差別男人應該做的動作和女人應該做的動作,設立雙人滑等。花樣滑冰中使用“ladies”,強調了女性特質,優雅、端莊,但涉及男性時,使用的并非與“ladies”對應的“gentlemen”,而就是“men”。

2021 年 6 月,國際滑聯(ISU)終于做出了變革,宣布将花樣滑冰中的“ladies”改為“women”。加拿大花樣滑冰運動員、世界冠軍 Kaitlyn Weaver 表示,命名的力量不容小觑:ladies 剝奪了我們的力量、運動能力和性欲。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花樣滑冰各項動作的名稱已做了相應的改變

闖入男性宰制的運動世界

女性依然困難重重

但是以上的舉措,被質疑隻是一種形式上的政治正确,女性運動員的結構性困境并未被解決,在今天,運動中的性别不平等依然是顯著的。

冬奧會迄今仍有一個隻允許男性參加的項目——北歐兩項,由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組成。

因為直到 2014 索契冬奧會才設立了女子跳台滑雪項目,是以對女性運動員而言,一直以來也就不存在北歐兩項。在女子跳台滑雪加入後,女子北歐兩項有了可能性,但也沒有很快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在籌備 2022 北京冬奧會時,其實增設女子北歐兩項的申請已經送出了,卻被國際奧組委駁回。也許在 2026 年,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參加北歐兩項吧。

因為男性總被認為是更好的運動員,生理上比女性更強壯,在一些競賽項目上,男子項目和女子項目差異懸殊。

比如越野滑雪,雖然男女都有 6 個參賽項目,在本屆冬奧會上,男子、女子選手各 148 位——數字上絕對平等,但是在距離上,男子和女子項目并不相同。其中 4 個項目,男性的滑行距離都更長,最長距離的比賽差距則尤為明顯,男性需要滑 50 公裡,而女性隻被要求滑 30 公裡。

跳台滑雪的男子項目包括個人标準台、個人大跳台和男子團體賽,女子項目則隻有個人标準台。是以,前面提到的跳台滑雪混合團體賽,也隻在标準台進行。

#3

冰球是一項由男性宰制的運動。

具體到本屆冬奧會,有 10 支女子冰球隊參賽(平昌冬奧會隻有 8 支),但是自 1976 年首屆冬奧會起,就一直有 12 支男子冰球隊參賽(1998 年和 2002 年甚至還達到過 14 支)。不僅如此,男子冰球隊由 25 人組成,女子冰球隊則隻有 23 人。

還有女性運動員指出,女性從運動員成為教練的上升管道幾乎被阻斷,10 支參加北京冬奧會的女子冰球隊的教練都是男性。而且女子冰球運動也缺少投資和關注度。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冰球

冰球這項運動,尤其在受歡迎的北美地區,被視作男性氣概的展現,運動員要有爆發力、攻擊性,在比賽中身體沖撞。是以男性才是“真正”的冰球運動員,男孩會被早早地鼓勵參加冰球運動,獲得更多更好的訓練資源。在傳統性别觀念下,男子冰球比賽才是這項運動該有的樣子,人們樂于觀看,自然能得到商業回報,進而鼓勵更多男性參與這項運動。

如果女性參加了冰球運動,處境就會顯得尴尬,她們既無法符合男性冰球運動員的形象,也脫離了正常的女性形象。有研究者寫道,女子冰球運動會挑戰那種男性氣概霸權,更強調速度、政策,而減少攻擊性;但也有女性運動員認為,還是該遵循冰球運動原來的模樣,身體沖撞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她們會樂于撇去女性特質而去追求男性氣概。

賽場上不能講男女平等嗎?

回溯女性參加冬奧會的曆史,女性的準入時間總是比男性晚,又總是不被允許參加一些項目,就算參加了,項目強度也低于男性。是因為冰雪運動不适合女性嗎?這些差異的存在,是因為女性做不到,還是因為她們不被鼓勵展現自己的潛力呢?

2014 年的索契冬奧會上,捷克單闆滑雪選手 Sarka Pancochova 為完成高弧度旋轉動作跌入兩個跳台之間的凹槽。所幸她的身體并無大礙,但頭盔直接被摔成了兩半。《紐約時報》稱男女運動員在賽道上完全“性别平等”确實很可能給女性運動員帶去更多傷害隐患——冒生命危險挑戰極限的參賽者大有人在。

香港中文大學的運動科學博士 John O'Reilly 持相反意見,他認為女性并不會因為生理結構而不能完成與男性标準相同的比賽:“男性的肌肉含量多過女性是以他們比女性更強壯,并不是女子無法參加一萬米滑冰或高山跳台滑雪的理由。”

女性在冬季賽場上的長期缺席或被輕視,與其說是由生理因素決定的,不如說是性别權力結構在作祟。學者 Koivula 提出了運動中的性别問題,女性總是被期待選擇有助于形塑苗條、勻稱身材的運動,男性則應該參與那些對力量和耐力有要求的運動。這就是為什麼,女性在很多年裡,隻被允許參加花樣滑冰,充當可以被觀賞的對象。

但當女性運動員去追逐力量、速度、自信,也仍舊容易為既有的性别觀念所左右。一篇訪談了女性冰球運動員的論文中寫道,她們會把男性運動員描述為雄心壯志、能更好地處理危機,在運動中表現更好,而女性運動員則被描述得相對負面,情緒化,是關注自身狀态而非比賽成績的弱者形象。對大部分女性運動員而言,她們處理自己身份的方式,往往隻是把自己和普通女性區分開來,然後繼續同意傳統的男女性差别。

難以撼動的性别權力結構,還在阻礙更多女性自在地投入到各種運動項目中,并且獲得匹敵男性的支援和回報。雖然冬奧會上的性别資料表現日漸持平,女運動員們也開始成為大衆偶像,但這恐怕隻是階段性的成果,往後,如何建立對性别權力結構的深刻了解,尋找積極的應對政策?這是今天我們還要提出的問題。

編輯:何珊珊、左堯依

參考文獻:

1. https://onherturf.nbcsports.com/2022/02/06/2022-winter-olympics-gender-equal/

How close are the Winter Olympics to being gender equal? (Alex Azzi)

2. https://sports.yahoo.com/change-figure-skaters-now-women-023637195.html?guccounter=1

In a change, figure skaters are now “women” instead of “ladies” (Alex Azzi)

3. https://olympics.com/en/

4. https://www.cnet.com/how-to/monobob-new-women-winter-olympics-event/

Monobob: What to know about the Winter Olympics' new woman-only event(Dan Avery)

5. https://www.britannica.com/sports/Olympic-Games/Innsbruck-Austria-1964

History of Olympic Winter Games(David Young)

6. https://cn.nytimes.com/sports/20140219/c19injuries/

冬奧會極限項目令更多女運動員受傷(JOHN BRANCH)

7. Gender in ice hockey: women in a male territory,Scand J Med Sci Sports,2008: 18: 235–249(K. Gilenstam , S. Karp , K. Henriksson-Larse ́n)

8.https://www.scmp.com/sport/other-sport/article/3165127/women-winter-olympics-why-change-has-taken-so-long-fight-far

Women at the Winter Olympics: why change has taken so long, with the fight far from finished(Mia Castagnone)

9.https://www.skyhinews.com/news/without-womens-nordic-combined-2022-olympic-games-wont-be-gender-equal/ Without women’s Nordic combined, 2022 Olympic Games won’t be gender-equal(Shelby Reardon)

10.冬奧會項目設定的曆史演進研究,馬伶,2017

11.《冬奧簡史》,季成,北京聯合出版社,2021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冬奧賽場,離男女平等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