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查|北京冬奧的人造雪中含有毒DHMO?這個日本作家鬧笑話了

速覽

- 渡邊哲也發言中提到的DHMO全稱為Dihydrogen Monoxide,直譯為一氧化二氫,化學式為H O,即俗稱的“水”。

- 據報道,北京冬奧采用了尖端人工造雪技術和裝置,能造出和天然雪完全一樣的人造雪,且雪的幹濕度和用量都可進行智能化控制。這種雪無毒無害,人可以盡情與其接觸。

事件背景

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已一周有餘。2月5日,日本經濟評論家、作家渡邊哲也在推特連發十多條推文,對北京冬奧會使用的人造雪提出質疑。他提到,人造雪中含有大量DHMO,這是一種危險的化學物質。

明查|北京冬奧的人造雪中含有毒DHMO?這個日本作家鬧笑話了

明查

DHMO是什麼?

在網絡上搜尋DHMO,可以發現這種物質有多種多樣的别稱,如脫碳甲醛、苛性氫、零醇、二氫醚、氫酚、一氧化二氫、羟基氫、氫羟酸、苛性氫、二零醚、正氧烷、氧乙烯、氫氧化氫……不過,要說其中最為世人熟悉的别稱,恐怕還是H O,即俗稱的“水”。

DHMO是Dihydrogen Monoxide的字母縮寫。在拉丁文中,Di和Mon作為字首,分别是“二”和“一”的意思。Hydrogen意指“氫”或氫氣,Oxide則是指氧的化合物。是以,從字面上看,Dihydrogen Monoxide就是“兩個氫,一個氧”,即一氧化二氫的意思,寫作化學式後,其含義不言自明。

水這種物質已有化學式,為何又要大費周折地改名作DHMO呢?這事要從上個世紀說起。

1990年,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學生埃裡克·萊克納(Eric Lechner)在名為rec.humor.funny的谷歌線上論壇發帖,稱其發現,他們的飲水系統被一種叫做一氧化二氫的有害化學物質污染了——這種物質無色無味,能夠完全溶于水中,且無法被任何淨水裝置去除,人體攝入後或可導緻死亡。萊克納還在文章中書寫了DHMO即水的一系列性質,如可以加速物體生鏽,被應用于動物研究、泡沫塑膠生産環節中等。

明查|北京冬奧的人造雪中含有毒DHMO?這個日本作家鬧笑話了

萊克納釋出在rec.humor.funny線上論壇的文章。

這則文章如今被視為DHMO玩笑的最初來源,但萊克納本人或許沒有惡意,因為rec.humor.funny論壇本就是一個以生産、分享搞笑段子為主旨存在的論壇,個中内容不可當真。該論壇的自我描述為:“(在仲裁人看來)滑稽的笑話”。

1997年,來自愛達荷州愛達荷福爾斯鷹岩國中的14歲學生内森·佐納(Nathan Zohner)在完成學校科學實踐項目過程中注意到了這個玩笑,靈機一動,将一份名為“一氧化二氫:未被認識的殺手”的報告分發給他的50名同學,讓他們決定是否要對這種化學物質做些什麼。最終,50名學生中的43名一緻投票決定要采取行動禁止一氧化二氫的使用。

佐納為此整理了一篇名為《我們到底有多容易上當?》(How Gullible Are We)的報告,受到了包括《華盛頓郵報》在内的多家媒體關注和報道,DHMO的“名聲”由此擴散開來。

明查|北京冬奧的人造雪中含有毒DHMO?這個日本作家鬧笑話了

《華盛頓郵報》報道佐納的項目。

但即便如此,近20年來,“一氧化二氫”還是以其看似“高大上”的名字騙過了許多人的眼睛。例如2012倫敦奧運期間,微網誌上曾有段子傳出,稱“教練終于承認,曾給葉詩文服用一種叫做一氧化二氫的液體,來為葉詩文補充能量”,本意是想揶揄國外質疑中國國家遊泳隊選手葉詩文服用興奮劑的不實傳聞,不想被諸多網友當真。

此番渡邊哲也釋出的推文也非玩笑,其本人還在後續推文中一本正經地提到:DHMO的危險性已經被證明,隻是相關成果尚未得到發表。

北京冬奧會的雪怎麼來的?

那麼,此次北京冬奧會使用的雪究竟從何而來,又是否會對環境或人體造成危害呢?

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家蓉曾在1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新聞釋出會上就相關問題答亞洲新聞台記者問,稱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比賽主要設在延慶和崇禮山區,這兩個地區有比較獨特的氣候條件,有較多的天然降雪。這為減少人工造雪的用水量提供了前提條件。

而根據國際奧委會官網2月6日釋出的消息,2022北京冬奧會期間,位于張家口的古楊樹場館群因預計今年将有30厘米厚的積雪,可能用到10%左右的自然雪,延慶地區的雪場則幾乎百分百依賴人造雪的使用。

在冬奧會上使用人造雪,北京并不是孤例。國際奧委會指出,近年來,随着全球氣候形勢的變化,世界各地的降雪情況變得愈來愈難以估計。要保障賽事的順利召開,就不得不借助于人造雪。2010年的溫哥華、2014年的索契和2018年的平昌冬奧會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人造雪。此外,國際雪聯(FIS)山地滑雪委員會主席魯西(Bernhard Russi)此前在一場媒體見面會中提到,為了達到山地滑雪需要的完美比賽場地,人造雪幾乎是必需。

明查|北京冬奧的人造雪中含有毒DHMO?這個日本作家鬧笑話了

國際奧委會官網對北京冬奧會人造雪的讨論。

嚴家蓉的發言中也提到,人造雪并不全然是應對天氣的應急手段,實際上也是國際重大賽事保障用雪品質的客觀需求。從全球範圍雪上項目舉辦情況看,國際上的重大賽事基本上都采用人工造雪。因為和自然雪相比,人造雪可以改變粒徑、含水量和硬度,這樣有利于滿足不同比賽場地的需求,而且人造雪比自然雪的性狀更穩定,在被壓雪、平整、注水之後,更容易整備成狀态一緻的雪道。從比賽的角度來講,這樣狀态一緻的雪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公平。

針對人造雪實作的技術手段,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辟謠平台在2月3日發表文章稱,現在市場上的造雪技術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制冰裝置生産出片冰,再通過碎冰裝置,把已經造好的片冰碎成粉末,再通過空氣轉送系統噴出,形成“雪花”;另一種則是借用可生物降解的蛋白質,使水分子在高于正常溫度時,凝結成冰晶。據相關從業人員介紹,此次冬奧會采用的是環保型制冷劑制造的人造雪,所有的雪花均由注水形成。

明查|北京冬奧的人造雪中含有毒DHMO?這個日本作家鬧笑話了

作業中的壓雪車 。圖檔來源:圖蟲創意

嚴家蓉稱,2022北京冬奧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效節水裝置和智能化造雪系統,能夠根據外界環境動态保持最佳造雪效率,避免水資源浪費。此外,根據《中國日報》報道,北京冬奧使用的人造雪成分和天然雪完全一樣,且幹濕度和用量都可進行智能化控制。這種雪用水量和制造成本相對都較低,并且無毒無害,人可以盡情與其接觸,且雪融水還可在賽後作無害回收再利用。

綜合已有資訊,可知渡邊哲也借DHMO做文章以批判北京冬奧人造雪的行為實在有些可笑。DHMO的名稱來自于上世紀美國高校一名學生釋出在谷歌線上論壇上的一則玩笑,本義為一氧化二氫。既是“水”本身,又何來“有毒”之說。

根據報道,北京冬奧所使用的人造雪均按國際雪聯規定的不同比賽項目所需雪道的相應技術名額進行生産,其成分和天然雪完全一樣,不僅無毒無害,且雪的幹濕度和用量都可進行智能化控制,将來可被回收利用,有效避免了水資源浪費。

延伸閱讀:

明查|“好奇号”拍攝到火星上金燦燦的黃金?

明查|來參加冬奧的外國運動員因食宿條件差哭了?

明查|駕駛美軍F-35C撞航母的,是位“女司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