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成晶片制造上司者,歐盟要投近500億美元,從22納米追起

2月12日消息,當地時間周二歐盟公布《歐盟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 Act)。歐盟議員們期望借助相關計劃大幅提高歐盟晶片産量,并走到晶片行業的前列。但分析人士說,考慮到歐盟缺乏相關制造業等關鍵領域技術,要實作這一點,歐盟需要來自其他地區的關鍵企業在歐洲大陸大舉投資。

本周二,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宣布出台《歐盟晶片法案》,這項總額超過430億歐元的計劃目的是刺激晶片行業增加投資,到2030年使歐洲晶片供應翻番,避免未來再出現晶片短缺問題。但這一法案需獲得歐盟立法者的準許才能通過。

晶片對包括冰箱、汽車和智能手機在内的各種消費級産品都至關重要,但全球範圍内的晶片短缺問題已經影響到各行各業,導緻工廠停工和産品短缺。

歐盟委員會表示:“……歐洲必須發揮自身優勢,建立有效機制,确立更領先的市場地位,并確定全球産業鍊内的供應安全。”

想成晶片制造上司者,歐盟要投近500億美元,從22納米追起

制造業方面的挑戰

《歐盟晶片法案》計劃向晶片行業投資430億歐元(約合490億美元),幫助歐盟在未來成為晶片“行業上司者”。

具體來說,歐盟希望到2030年将晶片産量所占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從目前的9%提高到20%,并生産“歐洲最先進、最節能的晶片”。

這一計劃包括減少“過度依賴”,但歐盟表示需要建立合作夥伴關系。

随着歐盟晶片供應看起來似乎越來越自給自足,但仍嚴重依賴世界其他地區。這主要歸因于晶片供應鍊的固有屬性和行業性質變化。

在過去15年左右的時間裡,許多公司已經開始轉向無晶圓廠模式,自己隻設計晶片,将生産外包給晶片代工廠。

實際上,目前亞洲公司在晶片制造方面占據主導地位。台積電在晶片代工營收方面占有約50%的市場佔有率,三星位居第二,聯華電子緊随其後。

英特爾曾是晶片制造領域的關鍵參與者,但近年來已經逐漸落後。不過,英特爾目前正專注于開發代工業務,計劃為其他廠商生産晶片。但英特爾的晶片制造技術仍落後于台積電和三星等能為最新智能手機制造高端晶片的公司。英特爾去年表示,計劃斥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立兩家晶片工廠,目的也是重獲晶片制造優勢。

然而,歐盟卻從來沒有能夠生産最新晶片的公司。

市場研究公司貝恩晶片産業分析師彼得·漢伯裡 (Peter Hanbury)表示,“歐盟需要合作的主要領域是高端晶圓制造。目前歐盟廠商的制程工藝仍停留在22納米,那種認為歐盟本地廠商能夠從22納米追上2納米的想法不現實。”

納米數表示晶片上半導體的大小。數字越小意味着單片晶圓上可以容納更多半導體,進而制造出性能更強大的晶片。例如,蘋果最新款iPhone使用的就是最尖端的5納米晶片。

除此之外,歐盟公司可能還會依賴美國的晶片設計工具。

市場研究公司CCS Insights首席執行官傑夫·布拉伯(Geoff Blaber)表示,對歐盟來說,将晶片産量所占市場佔有率提高到20%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布拉伯表示:“制造業方面是最大的挑戰。”

歐盟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

随着全世界競相保證晶片供應,吸引人才和企業投資的競争也在加劇。

作為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的一部分,美國總統拜登專門撥出500億美元用于晶片制造和研究,而且世界各國都在加大對晶片行業的投資。

漢伯裡表示,“主要挑戰是如何吸引新的行業參與者加入歐盟。具體來說,歐盟必須成為一個比其他地區更具吸引力的地區。”

歐盟一直在努力吸引尖端晶片制造商的目光。英特爾正計劃在歐洲建立一個晶片廠,但具體地點尚未標明。台積電目前仍在評估如何在歐洲建立生産設施。

“歐盟(或任何地區)的投資都不需要超過晶片廠商本身的支出,而是要影響他們在其它地區的支出,” 布拉伯說。

歐盟的優勢

盡管歐洲公司在最新制造技術方面落後于對手,但歐盟在晶片行業仍有一些關鍵的市場參與者。

其中最重要的一家是荷蘭公司阿斯麥,台積電等公司都在使用阿斯麥的光刻機制造最先進的晶片。蘋果供應商意法半導體和恩智浦也都位于歐洲。

“歐盟在晶片行業也有幾項關鍵資産,”漢伯裡說。

歐盟重點可能是確定汽車等歐洲公司擁有大量業務的行業獲得充足晶片供應。用于汽車行業的晶片通常沒有那麼先進,也不需要最新的制造技術。

布拉伯說:“考慮到未來幾年對這項技術有所需求的一些行業,汽車行業是歐洲的巨大市場機遇,我認為這是歐盟将重點關注的領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