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味子 入五髒補氣 五行相生濟

作者:醫道之窗健康

五味子 入五髒補氣斂氣 五行相生濟。

一,五味子,味具辛、酸、甘、苦、鹹。性偏溫,主歸肺、腎、及心脾肝經。辛、酸、甘、苦、鹹,為五行學說中性味行主要組成部分。五味性在臨床實踐的診斷治療、施藥遣方配伍等特色上廣泛深遠。

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味見也"。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澀,甘味能補能緩,苦味能瀉能燥,鹹味能軟堅潤下。

根據五味入五髒的理論。五味所喜的五髒: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鹹味入腎。

五味子上能斂肺氣止咳喘、下能滋腎水以固澀精血,中和五髒六腑。

内既能益氣斂氣生津、甯心神止煩渴,外又能固斂止汗防脫,具有表裡内外調節自控機制,常作用于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補氣甯心神益智。

1.五味子煦而溫中保健養生,滋潤甯養調和精血陰陽性,五味子臨床主要用于:肺虛久咳、氣短喘促、腎虛精滑、汗症、津虧口渴,以及心神失養所緻的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證。現代研究用于交通心肝腎,護肝增欲助孕,抗抑郁治糖性。

2.五味子禁忌事項:

對五味子過敏者禁止使用。

外感表邪盛、且内有實火者忌用,

或咳嗽初起時、麻疹初發時、瘡瘍破膿時,忌用或辨證用。

二,五味子調和精血陰陽性,在臨床配伍搭配功能作用特色有:

1.五味子與黃芪黨參,具補中益氣斂神,調養精氣血神的作用,對氣血不足、心脾兩虛所緻面色無華伴有疾病等特色功能作用。

2.五味子與麥冬、洋參,益氣生精複脈。麥冬甘寒滋陰、清心、清肺、除煩,洋參大補元氣、生津止渴、治虛脫提神。治療氣陰兩虛所緻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心悸怔忡、體虛多汗、脈虛等症。

3.五味子與棗皮、熟地,或配山藥、澤瀉。益氣滋陰補腎,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症狀上加強在益氣斂津止汗作用。

4.五味子與茯神、酸棗仁。酸棗仁酸平,具有養心補肝、甯心安神、斂汗、生津的功效。茯神健脾化濕安神

。三藥配合治療調養津血不足所引起的心神不甯驚悸、煩躁多汗、失眠多夢等。

5.五味子與丹參、赤芍,或配白芍、杞子。對氣虛血滞所緻心悸、胸悶、或夜間發作頭暈,少寐,自汗盜汗,神乏的心力衰竭。

6.五味子與桂枝、生姜,或五味子與細辛、防風配伍。對肺系外感風寒咳嗽作用。

細辛、桂枝、生姜辛散溫通、溫肺化飲、發散風寒,五味子酸斂又制細辛桂枝、生姜、防風之辛散,斂不礙邪、散不傷正,利肺氣散風寒、平喘化痰飲。

7,五味子與茺蔚子、女貞子配伍。滋養心肝腎肺,抗抑郁助孕增欲。

茺蔚子是益母草成熟種子,具有活血調經甯心肝、清肝明目的功效。女貞子具有滋補肝腎化津、明目烏發的功效。

8.五味子配伍五倍子。既能斂肺止咳止汗,又能澀腸止瀉、澀精固脫作用。

9,五味子配伍烏梅,二藥合用,養陰強心、溝通心腎,斂肺固腸止汗之力增強。

10、五味子與百合桔梗,或五味子配伍百部、款冬花。臨床配伍常應用于肺腎不足久咳等症,以及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體虛久咳的作用。

本文為原創文化知識共享。

如使用不當,概不負責,并保留有關法律權益。

原創作品 作者羅占光 中醫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