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大早兒,随着屋子外面連續傳來的機器轟鳴聲,伴着大喇叭廣播的噪音,一個老男人被從睡夢中吵醒。這些噪音分别來自隆福大廈的改

作者:進取百香果Hy

一大早兒,随着屋子外面連續傳來的機器轟鳴聲,伴着大喇叭廣播的噪音,一個老男人被從睡夢中吵醒。這些噪音分别來自隆福大廈的改造施工以及隆福寺街早市。這個老男人叫天悅,住在北京市東城區東四隆福寺街西巷裡邊的一條胡同裡,他所住的平房雜院兒距離隆福大廈不過三百米。

天悅從床上坐起來,拈起手機看時間,現在的時間是2016年6月9日星期四早晨的6時19分,今天也是農曆端午節三天假期的第一天。

這時屋外天已經大亮,透過窗戶,天悅可以看到外面的空氣中隐隐懸浮着一層青色的霾霧。他無奈地搖了搖頭,下床去了洗手間。洗澡水溫度适中,沖個澡雖然讓他感到很惬意,但節日對他來說,過不過節、過什麼節都是一樣的,因為他是一直單身未婚,到年底就整50周歲了。

端午節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端”為開頭、初始的意思,仲夏端午,順陽在上。端午是祛病辟毒、祈福求嗣的好日子。端午節又名天中節,秉承天地中通正氣,陽氣極盛,是靈寶開運吉日。端午節第一天準備做些什麼呢?洗漱完畢後,天悅邊思考着邊回到卧室的床上。

他在床上做起了俯卧撐,連着做了40個俯卧撐。他每天早晚都合計做80到100個俯卧撐,還練啞鈴,并且跳繩。他目前的體重是65公斤,身高是1.75米,體重指數是21,身體偏瘦。對他來說,身體健康變得比什麼都重要得多了,尤其在他這個年齡。

早晨的天氣就顯得悶熱,天悅做完俯卧撐後下床把窗戶全都打開通風換氣,然後坐在躺椅上。他拈起兩個手機,輪換着,趁着一早給一些朋友包括聯系着的家緣婚戀網的女會員發着端午節祝福的微信。

突然,一部手機鈴聲響起,看到是自己父親來的電話。

“你今天去中日醫院看你媽嗎?”父親問。

“我中午去。”天悅答道。

“你下午去吧,你媽上午中午都要做腎透析。”父親說。

“好的,知道了。”天悅最後說。

挂了父親的來電,天悅望着窗子外面,望着院子裡幹枯凋零的幾棵竹子,開始發呆。他2012年從廣東回到北京後,他的父母就從東四隆福寺街裡的這處平房院子搬到朝陽北路八裡莊南裡的樓房去住了,他自己則住在這處平房院子。他在院子裡搞了個三四平方米的花池子種了些竹子。

新中國成立前,這處平房院子是天悅的爺爺邢壽山買的地,并且親力親為建的院子房子。新中國成立後,院子裡的幾間房成了公房,地也成了國家的地,剩下的房子面積歸總還能剩有個210平方米。由于天悅的父親那輩兒有兄弟姐妹五個,但有的去世了,有的在外地,有的移民國外了,在北京的也去住了樓房,是以所住的東四平房的管理包括修繕維護翻新等雜事兒就都從天悅的父母那兒轉移到天悅的頭上了。

這個院子現在的情形雖然不似附近别家的大雜院破敗不堪,但也絕不是作家老舍筆下老北京四合院兒的“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的那般怡然顯貴的情境了,盡管天悅的父輩小的時候确實是在那樣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

在很多鄰居眼裡,甚至在天悅父母眼裡,都覺得這片兒的平房遲早都得拆遷。但自天悅回到北京後的幾年裡,盡管屢次遭到父親反對,盡管父親認為沒必要花冤枉錢裝修,可天悅自己還是花很多錢,把所住的房子從樓上到樓下、從屋裡到屋外、從房頂到半地下都做了裝修裝飾。這樣一來,生活居住條件能比之前好很多,也比其他鄰居住的平房好很多。尤其他把家裡的半地下室出租出去後,不但讓半地下室得到充分利用不緻荒廢,每月還能有些租金進項。單就這點,就讓周圍不少鄰居起了紅眼病。

不過當别人問起天悅裝修的目的是什麼的時候,他會早有心理準備地把裝修的目的說清楚。他會說目的有三個:第一,用來以後他自己結婚住;二是一旦父母老了腿腳不靈便的話,把他們接回東四平房這兒住,守着醫院近,離景山公園、北海公園以及後海都近;三是如果東四這兒平房不拆遷的話,自己以後結婚有了孩子,友善孩子在市中心上幼稚園和國小。甚至以後可以利用這平房做個家庭旅館啦,做個胡同裡的茶館或者咖啡館啦,等等。

盡管天悅有着種種美好的願望和不斷付出的努力,但是在他回到北京後的幾年裡,在他所交往過的單身女士裡,不管她們是北京本地人還是北漂,幾乎沒有哪位女士願意考慮結婚住平房。在她們眼裡,住平房要麼意味着社會地位卑微,要麼是所有的生活都不友善,等等。當然,似乎也存在着另外一種判斷,那就是她們對天悅沒有眼緣兒,認為天悅的人生很失敗。

“突突”,手機微信的鈴聲!天悅拿起手機一看,發現一共收到十多個微信,其中有個微信,是會員名叫“馨”的家緣女會員回複的。随即,天悅用語音與對方進行交流。

馨說:“你可真夠早。”

“是啊。”天悅答道,繼而問馨:“你怎麼沒睡個懶覺?”

“呃,我平時作息規律,晚上十點到第二天早晨八點,一般情況下睡眠時間不少于八小時,早晨都是自然醒。”馨回答道。

“不錯!你父母催促你的個人問題嗎?”天悅問。

“不催,父母早就習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