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ybatis快速入門指南

簡介

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項目架構中,在持久層部分,抛棄了Hibernate架構,而選用Mybatis架構取而代之,旨在更加深入細緻的控制和資料庫的互動。

MyBatis 本是apache的一個開源項目iBatis, 2010年這個項目由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 遷移到了google code,并且改名為MyBatis 。2013年11日決定遷移到Github。

最新資源位址:

https://github.com/mybatis/mybatis-3/releases/download/mybatis-3.2.8/mybatis-3.2.8.zip

最新源碼位址:

https://github.com/mybatis/mybatis-3/archive/mybatis-3.2.8.zip

官方包結構:

內建

簡單介紹了這個架構後,下面我們開始來內建使用它,所有的操作都圍繞着官方文檔來,上手很簡單。步驟如下:

1.導入“核心包”和所有的“依賴包”;

2.添加配置檔案mybatis.cfg.xlm,配置資料庫基本連結和事務

3.建立使用者(User)模型,提供基本的id,username,password等字段

4.添加模型對于的Mapper檔案(Hibernate是基于對象關系映射,是以會有hbm檔案;而Mybatis是基于操作和sql映射,這裡就是mapper檔案了),參照文檔第8頁:

5.在Mybatis.cfg.xml中,添加mapper檔案配置:

6.如果在mapper檔案中,使用了對象的簡單名稱,需要在mybatis.cfg.xml中,添加如下配置:

7.建立資料庫連接配接工具--MybatisUtils:

8.測試

總結

說的最多的還是Mybatis和Hibernate的對比,在這裡總結幾點:

1.Hibernate中對象相關的配置檔案為hbm檔案,而Mybatis中對象相關配置檔案為Mapper檔案。

2.Hibernate架構對資料庫資料的操作,完全是按照面向對象的方式,隻需把操作的對象放入API方法就行,不用關心SQL;而Mybatis操作中,對象和對于的SQL都需要自己編寫。

3.Hibernate架構的強大在于他的封裝,簡化和封裝了很多細節,雖然減輕開發者負擔,但是多了很多未知(很多開發者不知道他怎麼做的);Mybatis架構的所有操作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由開發者自己完成,這樣雖然要做的事多了,但是全程可控。

在項目中,你們會選擇使用一個一知半解,使用簡單;還是選擇一個稍微複雜,而全程可控的架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