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涵美一
01
今天一大早,我家隔壁的鄰居許昕,和她丈夫吵得不可開交。
至于原因,和孩子有關。
許昕有一個兩歲三個多月的女兒,自從三個月大時,就一直由許昕的母親在照看,因為就隻有許昕這一個女兒,老母親在照顧小外女方面可謂是盡心盡力,自打她到家幫忙以來,是出力又出錢,不僅孩子的事情,就連做飯和家務,幾乎都不用許昕和丈夫再管。
按理說,有一個大包大攬的長輩在身邊幫一把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可就因為一句話,許昕的丈夫就把嶽母所做的付出全部抹去。
昨天吃過晚飯,許昕洗過碗後,和母親在客廳邊看電視邊聊天,期間,談到過年去婆家又被婆婆催生二胎時,許昕忍不住嘟囔了一句:“她既然不願幫忙帶孩子,還總是操這閑心幹啥!你說生的孩子又不随她的姓,她到底有什麼好催的?”
其實,這不是許昕第一次抱怨婆婆的催生,母親來幫忙的這段時間,她就幾次表達過自己的不滿:本來她和丈夫都提前說過,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就隻生一個,丈夫當初也口口聲聲地答應了,同時還表示家裡人也不會有啥意見,可誰知,真有了孩子,婆婆心裡竟百般不情願,在她家幫帶孩子那半年,不是時不時念叨着再生一個大胖孫子,不能讓她們家無後,就是埋怨許昕放着好好的順産不要,非要剖腹産,以至于再要孩子還得等好幾年。
那時,因為覺得婆婆好心來幫自己,許昕都是默不作聲地聽着,偶爾實在忍不下去了,她才會向丈夫“求助”,隻不過,每一次,丈夫都是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媽年紀大了,你别和她計較,就當啥都沒聽見不就行了。”
可裝作聽不見就真的沒事了嗎?
并不是。
婆婆回了老家後,還時不時地給許昕的丈夫打電話叮囑二胎的事情,不僅如此,隻要許昕陪着丈夫回婆家,婆婆還會“動員”七大姑八大姨一起來勸她生二胎,那架勢仿佛在說,若不能給丈夫生下一個兒子,她就成了婆家的罪人。
以往,對于許昕反感婆婆催生二胎這件事,老母親都是很委婉地勸她,讓她和丈夫好好商量一下,兩個人真是不想要二胎,那就不用其他的說法,當然,如果是想好了要二胎,那到時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得讓她婆婆幫忙帶。
母親想得很簡單:生孩子畢竟是女兒和女婿的事情,她不想過多幹涉,但同樣,帶孩子也不是她一個外婆的責任,女兒和女婿也不能強迫她,而且以她的能力,就隻能幫帶一個。
如今,眼看外女都兩歲多了,女兒依舊沒有要二胎的想法,老母親也不再藏着掖着,索性直言,既然女兒拿定了主意,那就努力工作,踏實把日子過好就是了!
“一個孩子也有一個孩子的好處!現在都什麼年代了,男孩、女孩都一樣。當初我和你爸,不也是就要了你一個嗎?說到底,把孩子教育好比什麼都強!要我說,就要這一個吧,别生二胎了,生孩子苦的是你,養孩子累的也是你,不如把精力多放在努力賺錢上……你好好想想吧,反正你的肚子你自己做主,誰也強迫不了你!”
母親的這番話可謂是說到了許昕的心裡,作為獨生女,她自然明白獨生子女的“好處”,當然,她并不是不願意親自照顧孩子,才排斥二胎,而是以她和丈夫目前的經濟條件,再養一個孩子絕非易事。
許昕沉默了一會兒後,剛開口說了句“媽,我就知道您才是真心為我好”,未曾想,在兒童房陪孩子玩耍的丈夫突然跑出來打斷了她:“生二胎的事情,你應該和我商量,和媽說這些幹啥?咱要不要孩子是咱倆的事,難道還要聽别人的不成?”
這一句“别人”不但讓許昕當場呆住,就連她的母親也是當場變了臉。
隻是,老母親還未來得及辯解,許昕的丈夫再次開了口,完全一副指責的口吻:“媽,您來看孩子,我很感激,但我和小昕的家事,您是不是需要袖手旁觀一點?說句不好聽的,這二胎要是随了小昕的姓,您還巴不得讓小昕生呢。您若是帶孩子煩了、不想再看下去,可以直說,何必管我們要不要二胎?别以為帶個孩子就勞苦功高,我們就得全聽您的!”
02
聽見女婿這樣說,許昕的母親臉上多少有些挂不住,她歎了一口氣,緩緩地開了口:
“我沒覺得自己有多大的功,也沒有想着會有啥回報,因為幫的是我自己的女兒,但這并不耽誤我心疼自己的女兒,你母親嫌棄自己的小孫女、不願意帶就算了,還一直催我女兒生二胎,那我為什麼就不能勸我自己的閨女不生二胎?我是年紀大了,沒能耐一直帶孩子,但我從來都沒想過要讓孩子跟我女兒的姓!我隻是和你母親一樣,說出自己的心裡話,至于聽不聽,要看我女兒,這不是任何人能左右得了的!”
說完,老母親便鑽進了卧室,關上房門再也沒有出來。
見此狀,許昕也是一肚子火氣:當初有孩子,她和丈夫本就商量得好好的,婆婆和母親輪流過來幫忙,未曾想,婆婆隻幫帶了三個月,便以公公身體不适、在老家無人伺候為由急匆匆趕回了老家,自此,再也沒有來過,是母親不忍心看她受累,更不願讓她全職在家帶娃,二話不說就跑過來幫她,婆婆沒做多少,就可以一個勁兒地催二胎,母親做了這麼多,連勸都不能勸一句别生二胎?
“當初你媽催咱們生二胎,我還沒給你說一句,你就總是讓我忍,怎麼,我母親不讓我生二胎,你就聽不下去了?咱們以前說得好好的,就要一個孩子,是你食言在先,如今還怨起我母親來了?我告訴你,我就隻生一個孩子,你們家又沒有那麼多的财産要繼承!”
丈夫覺得許昕說話不中聽,覺得她隻聽娘家不聽婆家的,一時氣不過也發了脾氣,兩個人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了起來。
隻是,盡管許昕責備了丈夫,但依然沒能撫慰老母親的心,因為老母親今天一大早,連早飯都沒做,拉着行李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她家。
眼看攔不住母親,許昕又急又氣,如此,她和丈夫便再次發生了争執,大清早吵得是臉紅脖子粗。
03
惹母親生氣、讓母親傷心,已經讓許昕非常愧疚,但讓她更焦心的是,沒有人幫帶孩子她怎麼上班的問題。
她這樣說,“我是沒臉再讓我母親過來幫忙了!孩子的事情,讓我老公去想辦法吧!他能請得動婆婆,那我就和婆婆處好關系,他若不願意讓婆婆過來,那就拿錢請保姆!反正現在的處境是他自找的,我是絕不會辭職在家帶娃的。這人哪,隻有自己真正體驗過養孩子的心酸和勞累,才不會再以為生養孩子是那麼簡單的事!”
其實,作為一個旁觀者,我還是很認同許昕說的一句話的:隻有帶過孩子的人,才能深刻體會帶孩子有多麼勞累。
當然,可能也有一些“天使寶寶”,照看起來非常省心,但這真的是少數,而且就算寶寶再乖、再聽話,照看他的人也需要時時刻刻操不完的心:是否吃飽穿暖,身體是否不舒服,玩耍時是否磕絆,外出時不能離開大人的視線等等。
實話講,在生養孩子方面,我一直堅信一個觀點:真正累過的人從不會輕易勸别人生二胎、或是三胎,那些越是蠱惑别人多生孩子的,往往是袖手旁觀、從未付出過艱辛的人。
一個家庭的興旺,永遠都是家裡的所有人,不管老小,通力合作、互幫互助的結果,而不是單靠任何一人的一己之力。
說到這裡,我個人認為在家庭關系裡,父母和子女最是要認清這三個問題:
一,父母們盡量不要摻合、幹涉小兩口兒的事;
其實,生活中,有些父母都會潛意識裡有這樣的認知,子女即便成了家,還總覺得他依然是自己的孩子,依然要歸自己管,不管家裡有什麼事,都依然要聽自己的。
說得好聽一點,這的确是做父母的關心孩子,但說得現實一點就是:父母太過于“多管閑事”。
想一想,子女為什麼成家?為什麼要找另一半?
僅僅是因為要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嗎?
不能這樣想吧?
一個人,當他成了家的那一刻,就說明他需要獨立生活、獨立處理事情,即便是他欠缺這方面的能力,那麼,也需要給他一些時間,甚至是讓他吃一點苦頭,而不該是父母擔心他完不成、做不好而站出來随意地指點、幹涉。
當子女有了小家庭後,父母還舍不得他吃苦受累,看不慣他為人處世,總認為他缺少經驗,需要處處庇護,不好意思,這并不是為子女好,而是害了子女。
因為你的孩子可能離不開你的“指點”,但你孩子的伴侶也許覺得是多此一舉。
是以,為了一個小家的和諧,做父母的,不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該閉嘴時就閉嘴,該看不見的就當看不見,任憑孩子們自己鬧,任憑孩子們自己拿主意。
這不是“見外”,也不是無情,而是讓人舒服、自在的分寸感。
二,子女最好不要把自己小家的“不如意”抱怨給父母聽;
有一句話叫:家醜不可外揚。
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和伴侶、孩子的家才是真正要維系、保護的家,你的父母、兄弟姐妹都隻是你小家的“外人”,你可以和他們親近,但不能無話不談。
有些人,隻要和伴侶發生了一點不愉快,就總是喜歡講給父母、或是兄弟姐妹聽,期望從他們那裡尋求到一些安慰。
人傷心、煩悶時想要找人說說話、聊聊天這完全可以了解,但把自己和伴侶之間發生的點滴說出去,真的是非常愚蠢,因為這不但加重了父母對你的擔憂,而且還讓父母對你伴侶多了一些不好的看法。
換言之,夫妻之間鬧得再兇,一旦事情過去、情緒平靜下來,很快就能重歸于好,但若是被父母們知曉,很有可能他們就會在心裡“記了仇”,會覺得你對他們的孩子不好,不适合和他們的孩子在一起過日子。
作為一個成年人,最需要有的特質就是自我解決事情的能力,當你連和伴侶之間的問題、沖突都化解不了,那麼,又如何能讓你的婚姻幸福、順遂?
三,對長輩的幫助心存感恩,而不是總覺得是理所應當。
不管是父母與子女之間,還是小夫妻與公婆、嶽父母之間,隻要在你難的時候,長輩們力所能及幫助你,即便沒有幫你徹底逃離困境,你都要對此心懷感恩。
父母幫了你,是因為他們愛你,不舍得讓你吃苦受累,公婆或嶽父母幫你,是因為他們愛屋及烏,而不是他們欠了你。
一邊享受了别人的幫助所帶來的“好處”,一邊又挑剔、厭嫌别人做得不夠多、不夠好,這完全是自私自利。
因為,一個人的生活過得怎麼樣,其實怨不了别人,畢竟路是你自己選擇的,走成什麼樣、走到哪一步,完全取決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