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2年,河北清河縣挖出武大郎墓,流傳800多年的騙局被辟謠

作者:青燈話史

《水浒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有着許許多多家喻戶曉的故事,而武松因為西門慶和潘金蓮奸情暴露毒死哥哥武大郎,于是怒殺兩人,報仇雪恨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西門慶和潘金蓮也就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典型代表。

慘遭毒手的武大郎不僅沒有得到人們的同情,反而成了一個窩囊無能的形象。那麼真實的曆史也如小說所描寫的這樣嗎?1992年在河北挖掘的武大郎墓,考古學家打開棺材後,為大家揭開了800多年的騙局。

1992年,河北清河縣挖出武大郎墓,流傳800多年的騙局被辟謠
▲劇照

河北清河縣發現武大郎之墓

在如今的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有一個武家村,生活着1000多名姓武的村民,據說他們的祖上就是武大郎。在村中的祠堂供奉着武大郎的雕塑、碑文等,而在村外不遠的武姓祖墳内就有着武大郎的墓。

雖然不是什麼王公貴族,但是作為曆史名人之一,武大郎的墓也沒有一直完整地儲存下來。在1946年,當時人們因為戰亂和天災生活極為困難,很多村民都餓得吃不上飯,于是便打起了武家祖墳的主意,想看看在裡面能不能挖到一些金銀财寶來度過災荒,當時遭到挖掘的就包括武大郎的墓。

但是當人們興沖沖地打開武大郎墓之時,除了發現了一口上好的楠木棺材和兩具白骨外卻一無所獲,由于當時人們也不知道這就是武大郎的墓,是以便将其重新掩埋了起來。

後來在1992年考古學家為了考證武大郎是否是真實的曆史人物來到了清河縣武家村。經過村民的同意,考古學家第二次打開了武大郎的墓。

1992年,河北清河縣挖出武大郎墓,流傳800多年的騙局被辟謠

▲網絡配圖

和上次一樣,隻有一口楠木棺材和兩具白骨,但是這口楠木棺材卻吸引了考古學家的興趣,因為在小說當中,武大郎自小家境貧寒,靠走街轉巷賣燒餅為生,怎麼也算不上是有錢人,但是為什麼卻能在死後享有這麼昂貴的楠木棺材,一寸楠木一寸金,這就算放在宋代也一定價格不菲。

更讓考古學家感到不解的是這口楠木棺材足足有1.9米長,按照《水浒傳》中的描述,武大郎身高不足五尺,核算到現在的計量機關也就是1.4米多一點,他怎麼會用這麼大的棺材?

而且在棺材中有着兩具白骨,根據考證,這是一男一女,并且還是夫妻關系,根據推測男的身高大概在1.78m。如果這真的就是武大郎的話,那麼可真是颠覆了人們的認知。

曆史上的真實的武大郎

不過考古學家肯定不會單單隻根據文學創作的《水浒傳》來确定這是否真的是武大郎墓。是以說,雖然墓中男子的屍骸與小說描述的武大郎身高大相徑庭,但是考古學家經過多方的考證,還是最終确定了這就是武大郎墓。因為不論是在清河縣的縣志還是武家村的族譜當中都有明确的記載,在曆史上确實有武大郎這個人。

1992年,河北清河縣挖出武大郎墓,流傳800多年的騙局被辟謠

▲武大郎墓

但是與水浒傳小說中的描寫不同,真實的武大郎并不是什麼五短身材的醜陋男子,而是一個俊俏的讀書人。曆史上的武大郎本名叫做武植,因為在家中排行老大,是以被人們稱為武大郎。

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自幼飽讀詩書才華橫溢,還習得一身不錯的武藝,年紀輕輕就考取了進士的功名,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标準的年輕才俊,前途不可限量。

明朝的永樂年間,武植憑借着功名被朝廷任命為山東陽谷縣的縣令,也就是在這時他娶了妻子潘金蓮,不過真實的潘金蓮并不是什麼有錢人家的奴婢,反而是一位千金小姐、大家閨秀。她的父親是當時的邯鄲知州,正是看中了武植的才華和人品才将女兒嫁給了他。

結婚以後的武植和潘金蓮非常恩愛,根本就沒有什麼潘金蓮通奸西門慶謀害親夫之事,而且武植為官清廉,政績非常好,受到了老百姓的愛戴,潘金蓮也善良賢惠,給武植生育了四個子女,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賢妻良母。

1992年,河北清河縣挖出武大郎墓,流傳800多年的騙局被辟謠

▲武大郎夫婦簡介

到了晚年,武植卸官回到家鄉,興辦教育、樂善好施、造福一方,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是以當地的村民才感恩他的功德,給其在宗祠之内修建了雕塑和頌揚的碑文,如果他真的像小說中描述的那樣,相信武家人也不會把他光明正大的請進宗祠裡。

而這些也就能解釋武植為什麼能用得起楠木棺材了,至于沒有其他的陪葬品,根據曆史的記載,是因為武植平時樂善好施,經常拿出錢财接濟困難的鄉親,甚至還在災年自掏腰包到南方收購糧食赈災,是以在去世的時候并沒有過多财富。

既然曆史上真實的武植是這樣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而他的妻子也是個出身良好的賢妻,怎麼就成了《水浒傳》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蓮了?這800多年的騙局究竟真相如何呢?

流傳了800多年的騙局

有句話說謊言說了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在曆史上各種以訛傳訛的事情并不在少數,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也同樣如此。這個事情最早的時候是因為武植早年的好友造謠所緻。

1992年,河北清河縣挖出武大郎墓,流傳800多年的騙局被辟謠

在武植小的時候,雖然聰明好學,但是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伴,家境十分貧寒。這個好友的家裡有錢的生意人,經常接濟他,就連武植進京趕考的路費都是他出的。

後來武植考取了功名到了山東的陽谷縣當了縣令,成為了一方的父母官,而好友因為經營不善,生意越來越差,經濟上也越來越困難,在得知武植當官的消息後就跑到陽谷縣來投奔。好友是武植的恩人,出于感恩武植自然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他。

不過武植為人正直、當官清廉,并沒有過多的錢财給他,也不願意以權謀私給好友提供不正常的幫助,對于好友想要走後門當官的請求更是斷然拒絕。

是以時間一久好友就心生怨恨,覺得武植忘恩負義。一氣之下就不告而别回到了清河縣。回鄉以後的好友越想越郁悶,于是就編造了不堪的流言來诽謗武植。

這些抹黑武直的流言蜚語很快就在附近傳播開來,但是,好友後來覺得不過瘾,就連武植的妻子潘金蓮也不放過,他聽說武植在當陽谷縣縣令的時候辦過一個為非作歹的叫作西門慶的惡少,就編造了一個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奸,毒死武大郎的故事。

1992年,河北清河縣挖出武大郎墓,流傳800多年的騙局被辟謠

這種故事本就極易引起人們的興趣和讨論,加上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添油加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附近的十裡八鄉都知道了。

而随着《水浒傳》的成名,武大郎和潘金蓮、西門慶的故事也就家喻戶曉了,這也就更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武植的誤解。

真相揭開,武大郎沉冤昭雪

如今提起武大郎,人們的印象就是一個老實本分、窩囊無能的男人,而提起潘金蓮,想到的就是不守婦道。這對于在曆史上為官清廉公正,為人樂善好施的武植夫婦來說可以說真的是冤得不能再冤。

不過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即使是小說寫的故事再精彩,也不能真的将曆史上真正的武植夫婦颠倒黑白。

其實、,《水浒傳》作者施耐庵的後人施勝辰就因為此事專門到清河縣武家村登門道歉過,為此身為畫家的施勝辰還專門畫了十幾幅畫像,并且在每幅畫像上都賦詩一首來為武植正名。

1992年,河北清河縣挖出武大郎墓,流傳800多年的騙局被辟謠

▲施勝辰

其中在武植的那幅畫像上,施勝辰寫到: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家祠堂斷公案,施家欠賬施家還。”

武家人看到施耐庵的後人如此情真意切的道歉,也就原諒了他,不過《水浒傳》的影響實在太大,為了讓人們知道真實曆史上的武植,武家人專門立了一個碑,在上面詳細的記載了他清正廉潔、造福鄉裡的一生。

碑文中寫到:

“公(武植)幼年殁父,與母相依,衣食難繼……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舉萬民傘敬之。”
1992年,河北清河縣挖出武大郎墓,流傳800多年的騙局被辟謠

有了畫像和碑文的證明,雖然不能清除人們幾百年來根深蒂固對武植夫婦的誤解,但是總歸是對武家人的一個安慰和交代。

而随着現代社會人們對曆史了解得越來越充分,相信大家在再提起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時候也能夠有一個明确的認知,那就是這隻是小說當中杜撰的故事,并不是真實的曆史。像這種被誤解、甚至是歪曲的曆史人物和故事還有不少,希望大家能夠有一個清晰的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