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速滑男女首金同框!張虹為高亭宇頒獎 從頭開始才能實作自己的蛻變

當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張虹微笑着将盛有金牌的托盤舉到高亭宇的面前,從索契到北京,兩代中國速滑運動員就這樣以一種浪漫的方式完成了彼此的傳承。

2022年2月12日,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賽中,中國選手高亭宇憑借強大的個人實力和完美的臨場發揮,以34秒32破奧運會紀錄的成績強勢奪冠,創造了中國男子速度滑冰的曆史。

一切都是命運的巧妙安排。八年前的索契冬奧會,也是在第七賽道,張虹以1分14秒02的成績奪得女子1000米冠軍,實作了中國速度滑冰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

中國速滑男女首金同框!張虹為高亭宇頒獎 從頭開始才能實作自己的蛻變

從中國首個速度滑冰冬奧冠軍到國際奧委會委員、2024年南韓江原道冬青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現在的張虹有很多的身份和頭銜。而在此之中,張虹最喜歡說的還是,“我是速度滑冰運動員。她說,”我把速滑這一件事情做好了,才得到了這麼多的榮譽和新的工作。”

過去,她背着冰刀輾轉于世界各地的賽場;現在,她拖着行李穿梭在國内外的體育會議、論壇,裝扮也從運動服變成了正裝,更得體精緻的妝容背後,她說,“轉型,可不僅是換套衣服那麼簡單。”

練就要當世界冠軍

中國速滑男女首金同框!張虹為高亭宇頒獎 從頭開始才能實作自己的蛻變

有的人生來就有那種運動員的氣質。張虹就是這樣的人,生性要強,從不服輸。

13歲時,張虹的身高蹿到了1.72米,有模特公司三次找上門來,張虹的媽媽第一個問題就是,“那我們家孩子能當國際名模嗎?”得到的答案是“國際名模的身高至少1.77米”。 “當不了國際名模就索性不當”,抱着這樣的心理,張虹的媽媽拒絕了模特公司的邀約。

起初,張虹接觸的是短道速滑,但是随着個子越長越高,張虹的身體素質越來越不适合從事靈活的短道項目。當時省隊的不少教練都認準了張虹是塊練速滑的料,建議張虹轉項,張虹的媽媽最初十分抗拒:“我是想讓咱家張虹拿世界冠軍的,咱們國家短道強,去練速滑拿不了世界冠軍!”

就這樣,前幾個提議張虹轉項的教練都被張媽媽拒絕了。許是機緣,最終,張虹在幾位速滑前輩的建議下還是轉到了速度滑冰隊。天道酬勤,她真的成為了世界冠軍,并且是中國速滑第一個奧運會冠軍。

讓疼痛成為勳章

中國速滑男女首金同框!張虹為高亭宇頒獎 從頭開始才能實作自己的蛻變

如果說索契的突破是張虹的高光,那麼平昌的傷病便是她的遺憾。

2014年奪得冬奧冠軍後,有人勸她激流勇退,“你已經拿到冠軍,為什麼還要忍受疼痛和傷病?”但張虹說,22年的速度滑冰已經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覺得我值得再拼搏,也不想給自己留遺憾。”

就這樣,疼痛和傷病成了張虹的另一種勳章。

18歲的時候,張虹曾有11個月沒有生理周期。“我媽媽領我去醫院的時候,中醫西醫都看過,常人一共有12項生理名額,我有11項低于常人。”

平昌冬奧會前,她一直飽受右腿内側半月闆損傷和膝蓋軟骨勞損的困擾,為了治療受傷的膝蓋,張虹嘗試了各種方法,但是從膝蓋中抽出的積液就足足有6管。每天清晨起床,張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蹲,試試自己的膝蓋能否支撐自己完全蹲下,遺憾的是,結果總讓他失望。

“我是一個冬奧冠軍,現在我卻連跑步、深蹲都承受不了,我還能做什麼?”就像一個畫家不能再握起畫筆一樣,身體上的傷痛曾讓張虹陷入了自我否定。

苦學英語,對抗孤獨,成為中國“虹”

中國速滑男女首金同框!張虹為高亭宇頒獎 從頭開始才能實作自己的蛻變

平昌冬奧會閉幕當天,張虹當選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任期8年。之後,她把自己在社交平台的名字換了字首,從Skater(滑冰運動員)改成了Olympian(奧林匹克人)。

可她還是不願意在公開場合提到“退役”二字,在夢裡她無數次夢到自己重新回到了賽場上。“會夢到在訓練場上和隊友們一起騎自行車訓練,但是每一次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自己一個人,就有些失落。”

離開賽場後,張虹換了手機,運動員時期的照片也都随之不見了。她說,“既然這一天我選擇了離開賽場,那麼我就要重新做起。”

運動員張虹習慣了“赢”,生性要強的她最不服的就是輸,可換了身份,打擊卻接踵而來,“(開會)為什麼别人都能聽懂,我卻聽不懂,有的時候回到屋裡我甚至會偷偷地掉眼淚,”張虹說,“雖然我是一個人出席會議,但某種層面上我代表着的是中國運動員,是中國,這種壓力是無形的也是巨大的。”

她開始更努力地學習外語,“隻要是在哈爾濱的時間,我一天至少要花3-5個小時在英語學校學習。”語言上的壓力成為了她學習、進步的動力,張虹說,“運動員最喜歡就是迎接挑戰,即便在我離開賽場之後,學英語面對國際工作壓力的時候,其實我都是在用體育精神來挑戰它、戰勝它。”

除了語言關,心理上的孤獨也成為了張虹必須戰勝的挑戰。第一次隻身一人去洛桑開國際會議時,臨行前,張虹拖到了最後一秒,遲遲不願動身,“因為我不敢去想象如何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隻有一個中國人的環境下度過一周,我又不想去表現自己難過、懦弱的一面。”

國際奧委會的委員們來自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的項目。在這裡,張虹逐漸體會到奧林匹克不僅僅是争金奪銀,它更是文化的傳承,是凝聚世界的力量。背負着更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退役後的張虹站在另一個最大的舞台上,代表着發出中國運動員的最強音。

撰文/徐思佳

編輯/李旭 梁麗娜

視覺/王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