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及兜率淨土信仰興起于公元1世紀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統治時期,大約于2世紀前後形成較為完整的彌勒信仰體系,此後随着佛教東傳進入大陸新疆地區,并在新疆實作了本土化的發展過程。
在《克孜爾石窟内容總錄》中克孜爾石窟編号的洞窟有236個,其中可識别的具有彌勒信仰的石窟有17個,大部分石窟将“彌勒菩薩兜率天宮說法圖”繪制在門道上方。值得注意的是114窟,彌勒像坐在主室正壁龛内,凸顯出其為該窟的主尊地位。在該窟中,彌勒結跏趺坐于蓮花上,兩手相疊置腹前,呈禅定式,頭頂光上方有圓形花卉和六瓣花飄揚,有背光、頂光,盡管仍是菩薩裝束,與其餘洞窟中繪制在門壁上的相似,這與《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描述的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