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為什麼總是在焦慮?

作者:HilariousBojack

身邊的人包括我自己,有焦慮還房貸的,有焦慮生孩子沒錢養的,有焦慮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沒辦法帶來足夠的經濟回報的,有焦慮沒有另一半的,有焦慮錢不夠多的,有焦慮工作和家庭兩難全的,有焦慮考研考不上的(比如我自己),等等,等等。

這些焦慮從一個角度來看其實可以看成一種對于更好的或者擁有更多人生體驗的生活的追求。就是有了這些焦慮,才促使我們不斷地做出改變,以獲得更多的人生體驗。

但與此同時,我想問自己也問大家一個問題:這些我們焦慮的東西真的是我們自己想要的嗎?還是是這個社會上這個年齡段的人都要的,或者别人都這麼幹的,是以我們才這麼幹的呢?

生孩子。是我們自己真正的想生一個,并準備好了為此付出一些自由、金錢、時間的代價。還是,雖然我錢不夠,雖然我沒準備好,但是别人都生了,我也該生了。我父母想叫我生,于是我生了。我沒想做避孕措施,一不小心就生了。

生了之後,然後開始抱怨,失去了這個,失去了那個。開始焦慮,這個沒錢買,那個沒錢買,這個自由沒了,那個時間沒了。

甚至孩子長大之後對孩子說: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多少錢,要不是你我有多少多少錢,或者我已經怎麼怎麼樣了。

這樣說的就好像生孩子是沒得選一樣?事實上呢?你不去進行性行為能生出孩子來嗎?是有人從天而降将一個孩子丢在了你面前并且告訴你必須養嗎?

是以這些焦慮表面看似可以改變生活,積極向上。但殊不知其根源上就已經是南轅北轍了。

從上面這個生孩子的故事,我想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①如果一件事不是我們想清楚而是人雲亦雲的去做的,那麼這樣的生活可能會造成我們焦慮,因為我們沒有主動選擇,亦沒有做好準備。同時表面上看來積極向上的行為,背後的根源可能是錯的,這也就是所謂的:方向大于努力。

②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有的選。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錢,足夠的時間,穩定的家庭,就不要因為貪心再去搞出一個孩子來,搞出來之後反而去焦慮和抱怨生活的窘迫。因為我們不配去抱怨,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而生活從來都有的選,生孩子也從來不是必做的事。

同樣的沒錢買房子借貸去買了然後焦慮。難道不可以租房子嗎?這不就是因為自己的貪心想要房子又和自己的能力不比對才有的焦慮嗎?

等等,等等。

那想清楚這些東西真的是我們自己想要的還是别人加給我們的有意義嗎?

有意義。

這可以明确讓自己記住一點:如果我們不要,其實就不會有這些焦慮。我們要的一切,所産生的焦慮的一切都是自己所要,所思,所選擇的結果。

是以我們可以抱怨因為我們自己要的東西而産生的焦慮,以此來适度的緩解心情。但不要總是在怨天尤人,埋怨身邊的人,埋怨外部世界,讓自己有了這麼多的焦慮。因為一切的焦慮都來源于我們自己所要的東西,來源于我們的貪心想得到一些我們能力還不比對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