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軍團·中國軍号
作者:吳照 周葉青 楊明月

第一次見到領章上有那麼多“拐”的老班長闫好武,新兵劉麟震心中充滿了好奇。
還在新兵連的時候,劉麟震就從教導員杜程炜口中聽說了“兵王”闫好武的故事。一次演習中,一輛天線收發車出現故障,所有人都束手無策。營長把闫好武請來解決問題。闫好武把整個系統檢查了一遍,發現是一個元器件出了問題,很快就修好了,沒有耽誤預定計劃。
“我當時就覺得這個兵太牛了。”劉麟震說。他沒想到,沒過多久自己就見到了這位“兵王”。
下連後,劉麟震來到西部戰區空軍某旅。該旅今年組織的新兵集訓,與闫好武參與的預備班長集訓在同一地點舉行。“要不讓闫班長和新兵們交流一下?”大家都覺得這批新兵挺幸運,能聽“班長的班長”上一堂課。交流當天,會議室的聽衆席裡,除了77名新兵外,還坐着幾名老班長,他們邊聽邊記,看上去比新兵還認真。
交流中,闫好武和新兵們分享了自己的軍旅經曆。提問環節,劉麟震迫不及待地問了闫好武一個關于“熱愛”的問題。闫好武的回答中,好幾次提到“堅持”。
“當一個道理寫成一句話的時候,大家覺得這是一個道理。但是當這句話從老班長口中說出來的時候,道理就成了事實。”劉麟震明白,老班長給出的答案,需要他在軍旅生涯中細細品味。
第一次和這麼多新兵交流,“兵王” 闫好武也有點緊張。
從軍31年,闫好武換過許多崗位:通信員、駕駛員、收發技師……1991年,他從甘肅農村入伍。隻有國中學曆的他,把能吃苦視為自己的“資本”。31年過去,闫好武已經過了退休的年紀,辦理了延遲退休。而他眼前的這批新兵,80%都是大學生士兵,學曆高,視野廣。如何跨越代溝,讓他們聽得進自己的“苦口婆心”?闫好武仔細琢磨過。
1999年,闫好武所在部隊參加演習,全連40多人睡在兩張大通鋪上。闫好武對其他戰友說:“你們先挑睡在哪兒。”年輕的戰友生病,野外駐訓條件不好,闫好武就煮了碗友善面給他。闫好武深知,如果拿“老兵”的身份去壓人,無法走進年輕戰友的心。
“咱們都是從新兵走過來的。”眼前這些年輕戰友充滿期待的目光,讓闫好武回憶起自己當新兵的模樣。
“那時,咱們營地的冬天可比現在冷多了,經常是零下二三十攝氏度。連隊生活條件也差,靠燒火牆取暖,不像現在一進屋就熱得要脫大衣。”闫好武記得,班長特意提前燒好熱水,讓大家用熱水洗漱,然後帶他們去食堂吃了一碗熱騰騰的面條,“當時就覺得心裡很暖,像回到了家裡。”
當新兵成為老兵,闫好武也不厭其煩地談起老生常談的話題,整理内務和打掃衛生。
“有些大學生士兵覺得擦桌子、掃地這些細活小活沒有意義。”闫好武“借用”了自己新兵時老班長的話,“如果連這些基本工作都做不好,那别的都是空談。把這些最基礎的工作幹好了,幹得比别人更好、标準更高,才是一名好兵的樣子。”
交流過程中,闫好武多次談起自己的老班長和接觸過的新兵。他一直叮囑,新兵要多和老兵交流,有問題多向他們請教學習,“在部隊,大家五湖四海聚在一起,都是戰友,親如兄弟。生活和工作中,他們都是你們的師傅,你們多學多問,大家的心就走得更近。”
闫好武告訴新兵們,如果想邁好軍旅第一步,首先是思想上要對部隊生活有充分的準備和正确的認識,“如果班長批評你幾句,你心裡就接受不了,是不是工作就可以不幹了?或者這個兵就不當了?”對此,闫好武給出自己的建議,“隻要把心态擺正,努力工作,即使一時做不好也沒關系,你的努力大家都會看在眼裡,都會願意教你。”
闫好武建議新兵們好好思考自己在部隊的發展,先定個“小目标”,“定一個兩年的目标,兩年後再回頭看過去兩年的經曆,決定自己是否繼續留隊,是否适合在部隊長期發展。”
一個半小時的交流,闫好武堅持全程站立。2018年參加一次任務時,闫好武因工作時精神高度集中,不慎一腳踩空從天線收發車上摔下來,造成腰椎壓縮性骨折。受傷處雖然在慢慢恢複,但長時間站立或靜坐依然會疼痛。“新兵們都對軍營有一種向往。我的表達也許邏輯性、連貫性不強,但我想新兵們應該能了解我的想法。希望他們盡快融入新的集體,當個好兵。”交流結束後,闫好武對記者說。
“從你們的臉上,我看到了對老班長的敬佩。這種敬佩不僅僅來自領章上那麼多‘拐’,更來自他不平凡的軍旅人生。”教導員杜程炜上台總結,他希望闫好武的故事能在新兵心底種下珍貴的種子,“如何讓平凡的軍旅生涯變得不平凡,就是要像老班長一樣,凡事精益求精,綻放自己的光彩。”
圖①②③:闫好武與新兵們交流。
劉 揚攝
圖④:闫好武對裝備進行例行檢查。
管 彪攝
制圖:扈 碩
交流實錄
熱愛·堅持
劉麟震(二排六班):有一個詞“熱愛”,您提了很多遍。有些新兵可能和我一樣,在某個瞬間會産生負面情緒,反問自己為什麼要來部隊,為什麼要在簡單的生活裡“日複一日”。您是如何把熱愛這種心态保持了這麼多年?
闫好武:就我個人而言,參軍的确是因為對這身軍裝的熱愛。小時候,每次看到穿軍裝的解放軍,我心中都會油然而生一股崇敬之情。可能我們那代人都有很深的軍人情結。你們這代人從小接觸的東西和我們不一樣。你們大都是大學生士兵,離開豐富多彩的大學校園,來到要求嚴格的軍營,難免有心理落差,需要你們慢慢去沉澱。一是盡快适應新環境。你們在新兵連的時候,管理比較嚴,大家的訓練和生活高度統一。下連後就不一樣了,站崗執勤、出公差勤務,每個人工作、訓練的節奏可能都不一樣,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節奏,找到自己前行的目标。二是堅持。你們可以一步一步來,先告訴自己堅持半年,再堅持一年……慢慢地就适應了。
至于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會出現思想和情緒的波動。如何去克服?需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自我調解。1999年,由于政策變化,年紀超齡的我失去了提幹資格,心裡一時難以接受。後來我想明白了,沒能提幹并不意味着我要離開部隊,作為士官我還可以在部隊好好工作,發光發熱。
生活上遇到問題也是如此,你們可以找戰友、班長聊聊天,解開心結,最終還是要自我消化、自我調解,道理還是靠自己去想通。
發展·未來
王志祥(二排七班):我也想像您一樣在部隊長期發展。如果想成為一名中進階士官,從現在開始需要做哪些準備?
闫好武:關鍵是必須幹好本專業的工作。你們大多數都擁有大專或大學以上學曆,我到部隊後通過自學才拿到大學學曆,用了3年時間才通過軍事專業技能鑒定考核。是以,你們要對自己有信心,更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關于是否在部隊長期發展,你們要考慮很多問題,包括能不能平衡好工作、家庭之間的關系。選擇技術性強的專業或崗位,可能更容易實作你的願望。我相信,隻要你好好幹,在專業上過硬,就會心想事成。
本領·更新
常本旭(一排一班):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換代,您是如何适應的?如何克服換裝的困難?
闫好武:關鍵還是學習。1997年,我接觸了第一代裝備。說實話,當時我就是你們嘴裡的“小白”,什麼都不懂,日常檢查也做不了,車上的新兵都瞧不起我。我當時下定決心,3個月必須學會操作。通過自學操作細則,1個月後我就掌握了操作技能。
我做技師這麼多年,沒有捷徑可走,就是一條路:學習,向書本學習,向身邊的老同志學習。2003年,我們更新換代的裝備出現問題,為此我專門跑到北京的工廠向專家請教,共同解決了問題。
工作·家庭
袁金(一排三班):聽了您的發言,我很敬佩您,感覺您是一個幹一行愛一行的人。我是一名大學生士兵,希望以後能在部隊建功立業。請問您是如何處理工作和家庭之間關系的?
闫好武:每名軍人幾乎都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其實,去年我的軍齡已經滿30年,可以退休了。我堅持到現在,主要是内心有一份情懷,有一份對部隊的熱愛,當然也離不開父母、妻兒的支援。
我的父母快80歲了。我在部隊服役,對他們盡不了孝心,内心很愧疚。但是我的父母一直很支援我。當年我是國中畢業後參軍入伍,文化水準不高,沒想到在部隊一幹就是這麼多年。看到我取得的成績、獲得的榮譽,父母打心眼裡為我高興,覺得我是他們的驕傲。每次打電話,他們都說讓我在部隊好好幹。
早些年,由于我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時間實在太少,妻子心裡确實有埋怨,不了解。我記得很清楚,2003年妻子生孩子時,因為部隊有任務我離不開,隻能讓我的母親去照顧妻子,這是我對妻子一輩子的愧疚。後來我一直盡我所能去彌補,讓妻子感受到我對她和孩子的惦念。如今,軍人軍屬的待遇、地位不斷提高,國家和社會給予的關愛越來越多,她充分體會到作為一名軍屬的光榮,慢慢就了解我了。
現在我和地方的同學、朋友交流,他們都很羨慕我。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很有價值,家人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
(學習軍團·中國軍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