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勝于惡意編織的诽謗
文/鄭倫亮
十幾年前,一個出于公德之心的青年,将一個摔傷的老人扶起,并送到了醫院,還幫助繳了費,結果,老人家屬來了,反誣這個雷鋒式的青年把老人撞倒、摔傷,要他負責全部醫療費、賠償費,法院作了不公正判決,媒體還借勢大肆宣傳,貶斥青年。從此,在中華大地上,看到老人摔倒,不但沒有人去扶,還避而遠之,生怕禍事纏身,造成這種社會公德心缺失,令人欷歔。
這裡再講一樁震驚國内外的類似事件:
2015年5月,重慶大學校長等四位校級上司,到該校退休教授吳應騎在重慶渝中區珊瑚公園内的展覽館參觀,看完展覽後,他們很有觸動。為貫徹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2月25日提出的:“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為實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的訓示精神。特别是習主席指出:“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又指出“讓文物說話”的重要論斷。結合該校創“雙一流”的要求,希望吳捐出一些藏品給重大辦博物館和文博研究院(不是學院)。吳應騎出于“不忘初心”,不忘家族長輩汪雲松以“教育救國”的精神、出資創辦重慶大學的善舉。當即拿出他舅公汪雲松曾捐獻給原“重慶博物館”(現三峽博物館)由蘭館長簽收的藏品清單,意思是願秉承先輩的善舉,同意捐獻藏品給學校,讓這些蘊含着民族精神血脈的藏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
以下是建立博物館和文博研究院的時間表,從中可以看出重慶大學上司班子是十分認真、慎重、負責的。
● 2015年5月,重慶大學校長等四位校級上司,到退休教授吳應騎在珊瑚公園内的展覽館參觀,提出希望吳應騎捐贈藏品給學校建立博物館。
● 2015年9月23日,當時的校黨委書記帶着近20多人(包括校基金會、圖書館、基建處、發規處等部門的上司及五名校級上司等到珊瑚公園展覽現場考察,并召開了有吳應騎教授部分家族成員參加的座談會。
緊接着于次日,學校書記就主持召開項目協調會,要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參與到博物館建設。
● 2015年10月13日,校上司在一教205會議室會見吳應騎及部分家屬,就博物館建設日程、捐贈協定書、藏品鑒定等問題展開讨論。吳應騎在會上首先提出對捐贈藏品,一定先鑒定,後談捐贈,有校規劃處、基建處、保衛處、圖書館等部門參加。不管是書面協定或口頭,吳應騎沒有向學校提出其它的任何要求。
● 在學校反複召開了十三次會後,由學校發文邀請國家博物館的李xx(該人著述甚豐,著有《中國博物館史》、《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文集》等,
現将重慶大學2015年11月發邀請相關專家來校參會和鑒定的原文照抄如下:
李xx先生:
我校拟于近期舉辦”重慶大學博物館(籌)收藏工作專題會議,主要内容包括: (1)對收藏品提出鑒定意見
(2)對收藏作品的文化、經濟價值進行評估
現特聘您作為此次會議的召集人,邀請國内文物鑒定、美術史研究、文化研究、藝術市場等相關領域的十位專家學者參加此次會議。
感謝您的大力支援
重慶大學 2015.11
● 2015年12月27日,學校召開拟建博物館“文物評估暨文博研究院籌建專家會”,除了李xx邀請的外,學校單獨還邀請了三峽博物館的三名專家,共十四人。
在會上,李xx根據學校的要求,首先是對收藏品提出鑒定意見。
于是,他們坐着大校車,全部到了重慶市區珊瑚公園内重慶國立美術研究院展覽館。展覽館把全部要捐贈的瓷器和玉器陳列在展櫃裡,每一件都按正規的布展方式展示着,有标準的标簽标示着名稱、年代、材質。
專家們邊看邊提問,吳邊解答。看完珊瑚公園的瓷器、玉器藏品後,又到四川美院附近吳教授的黃桷坪工作室看青銅器。
第二項進行座談,對藏品的鑒定及文化價值進行評估。
第三項是綜合評議博物館的收藏工作,他們每人都寫了書面意見。
在會上,國家博物館李xx發言說,他“願意将他的國外的博物館資源和國内的資源提供給重慶大學,積極協助搞好籌建工作,希望建成國内一流、國外有影響的博物館和重點學科。”

●之後,基金會派人把所有的藏品拍照留存。
●2016年4月28日,學校正式發文成立“重慶大學博物館和文博研究院”。之後,基金會派兩名從業人員配合吳完成編輯捐獻藏品畫冊三大學。已分别呈送給當時各位校上司閱示。
●在專家評估和鑒定後,吳應騎又專門請了藝術學院的上司班子,黨委書記高xx、院長雒xx(博士,曾專學考古)、副院長龍x(博士,專學文博專業)、副院長陳x,請他們認真看一下藏品,如有質疑請當場提出,好改正。均未提出任何質疑,陳X還表示要帶孩子來看,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從2015年12月27日專家在珊瑚公園的展覽現場評估、鑒定,基金會又派人逐一将捐贈品拍照後存檔。但兩年未把藏品拿走,吳應騎他們整整守候了兩年,每年的場租加上幾名守衛人員的工資,又花了幾十萬元。
●事過兩年左右,基金會的同志才把全部捐贈品用幾大車搬走。
●由于藏品儲存的地方十分潮濕,裝藏品的錦盒已開始黴爛了,藏品的安全也受到威脅,加上其他問題,分管博物館的校上司孟xx又召開了一次會議,吳因是籌備工作班子成員,也應邀參加.
孟xx副校長出于對博物館的建設關注,加上令人擔憂的藏品儲存狀況,需要找個人“幹活”(原話),來聯系基建、展櫃設計、安裝、保管藏品……等等籌備工作。于2017年由重大社科處發個“聘任”通知,而不是組織部的任命書,明白人一看就是找一個“幹活”的,沒有任何級别的差事。這離吳應騎将藏品無償捐贈給學校的2015年已是兩年多時間,可以看出,吳xx的“幹活”與捐贈沒有權錢交易關系,藏品已在學校手上幾年了,讓不讓吳xx“幹活”,吳是無法幹預的。而且此時,新的校班子已調整完,許多校上司吳應騎根本不認識。(隻知道周書記的名字和楊x副校長)。
●吳xx“幹活”後,沒有插手任何經費上的事,隻對設計方案提出過要求,學校到底花了多少錢,一點兒都不知道!
●業界人士對藏品的評價
校博物館的從業人員日夜兼趕,加班加點,為迎接建國70周年和學校90華誕,舉辦臨時的“中國古代造型藝術展”。在預展時,業界人士和社會名流、校友、國際友人好評如潮,紛紛書寫下他們的感言。
開幕時,來自各地的專家和觀衆一緻祝賀展覽開幕,有關報紙也進行了及時的報道,邀請來渝的專家們回京後也發來短信,談此次開館觀感,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副主任說:“這次有幸蒙吳老師盛情之邀,見識了您豐富精美高水準的古代藝術珍品,更敬佩感動于吳老師取得的高度藝術成就,慷慨無私的奉獻精神及獨具的人格魅力……”
原“榮寶齋”出版社編輯,文化學者馬xx的筆記:“重慶大學博物館應成為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一個無據打假、公開倒賣文物的人,成了媒體宣傳的“英雄”!
萬萬都想不到的是,有人早就在蓄謀策劃颠覆新生的博物館。
一個署名為“江上”的(在網上公開倒賣文物的人)炮制了一篇早有準備的《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館?》通篇文章用編電視劇的手法來制造僞局,進而對館裡藏品進行污名化,東扯葫蘆西扯瓢,又像薩滿巫師救贖群盲的忽悠,用非常拙劣的明星化演繹,制造效應,用“一眼假”之異想,颠覆科學的鑒定規則,實際上用的是假、僞、誣的手法,打着“反腐為民”旗号,做出普度衆生的姿态,在背後利用水軍,用泡沫堆積的流量,利用公器私屬的不良媒體,形成海嘯式、雪崩式的輿情,用以威脅當局和學校,最後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江上”故意用前後倒置,颠倒黑白,張冠李戴……等手法極盡惡語中傷之能事,知識蒼白,卻在那裡充内行。為了博眼球,完全不講是非曲直,怎麼刺激輿論就怎麼亂谄,迎合社會上一些非理性的,有仇恨情緒的瓜衆口味(仇官、仇富、仇警、仇知),制造撕裂的情感,引發不明真相大衆起哄和攻擊,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
在這裡特别要點明白的是,據調查“江上”其人根本未到重慶大學博物館,他在文章中卻說:“還有一個上司模樣的人專門過來詢問:你是來看展覽的嗎?是重慶大學的嗎?讓我覺得很詫異,後來對照網上照片,才知道這位就是前文說的吳應騎。”告訴你“江上”,吳應騎教授于2019年10月7日開幕後,一直都沒有到博物館去。你在哪裡見到了“上司模樣的吳應騎”。青天白日之下,你居然公開撒謊誣蔑。
14日下午“江上”網文發出之後,《××報》、《××新聞》十五日上午就将網文向全國散發,顯然是經過事前準備,緊鑼密鼓,精心策劃的。然後又把道聽途說、飛短流長、胡編亂造作為事實報道。用輿論抹黑,用一波又一波的所謂爆料,又用人肉搜尋,把吳家幾代人曝光,速度之快,也加快暴露了你們陰謀陷害的目的。你們利用國家公權、國家公器、黑白不分,用十分惡劣的輿論渲染來打擊一個出于公心,無償捐贈的老教授。正告你們!網絡、媒體不是法外之區,利用網絡潑污、誣陷是構成犯罪的,你們必然會遭到法律的清算和懲罰。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寫了一本名叫《1999不戰而勝》的書,在那本書中的最後部分,尼克松說了這麼一句話:“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不再相信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就不戰而勝了……”
“江上”利用自媒體配合敵特勢力,充當文化漢奸,大肆抹黑傳統文化,大量造謠和抹黑中國收藏家,抹黑高校博物館,抹黑民間博物館,抹黑國家博物館和故宮的專家,其目的就是為配合實作尼克松早年的戰略部署,破壞大陸文化戰略,原來“江上”的目的是十厘清楚。
“江上”自己承認是用“遊曆故事”,“前雜夾點幽默,後增添些調侃,裡添一把義憤雜燴,外增一勺慷慨佐料”,通篇用調侃戲說語言,沒有一條正經提出是赝品的科學依據,他自己都說是“無意間惹了禍”,可是,媒體馬上就用一些不敢實名制的“專家”弄出來求證“江上”所說,用慣用的“假得荒唐”之類來為“利益集團”代言,請問,你們起碼的良知何在?!人格何在?!你們為什麼這樣急急慌慌地出來為一個倒賣文物的販子站台?!
重慶大學經過周密論證,請了從地方(三峽博物館)到(中央級(國家博物館)的博物館專業人士,而且留有書面記錄、親自簽字的文字材料,在校内也請多方面的專家進行過論證,用了近五年的時間來籌備和建設,應該是慎重和認真的。但一個不使用真名,不具備專業資格,僅看了幾件、幾十件就推論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館,是極不負責任和别有用心的。無論是從科學常識還是社會常識判斷都是荒唐的。
江上
林木
為什麼無償捐贈藏品的義舉成了媒體炒作下的“人民公敵”?
令人值得高度深思和追究的是,一些媒體違反基本常識,熱捧一篇颠倒是非,言之無據,把垃圾人的意淫、阿Q式的狂吠,文化漢奸們發動的一次圍剿,用惡意傷人的網絡暴力文章,把矛頭對準一個具有社會善舉的捐贈者大肆潑污水,有預謀、有精心策劃的實施攻擊,為反科學,反社會,反道德的“公開倒賣文物販子”的網貼助威叫好。殺傷力來自“××新聞”、《××報》,……媒體的推波助瀾,以公器為私所用,混淆視聽,颠倒黑白,誣良為邪,把一個文物販子認作“文物大師”,把一篇胡言亂語,調侃戲說當成“鑒寶真經”。利用品行不端的林木(有人說他是“爛草叢中的一條毒蛇”!罵徐悲鴻、蔣兆和、劉海粟是“漢奸畫家”,罵張大千“欺騙了大千世界”……)。編造謠言向四川美術學院原書記兼院長楊圭言及吳應騎潑污,把二十多年一手策劃的所謂“假畫”事件再一次用來炒作。有不平人士看出此中手段,怒斥到:“手段的卑鄙證明了目的的卑鄙,媒體輿論指向目标之明,陰招之毒,品行之爛,語言之污,令人不齒!“這些新聞媒體利用國家公權,進行不負責任的輿論潑污,為了潑污,到了餓不擇食(居然利用品行不端的林木)和不擇手段(冒充吳的學生去吳的女兒處騙訪、去套話),用斷章取義的手法(編造對盛揚的采訪)進行大勢潑污,就是還沒有找出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吳應騎發動的證據了。根據查找潑污人士的路線圖,充分證明這是一場重大政治的陰謀活動,用早已拟定的方案,糊弄瓜衆,激發網絡熱浪的背後是巨大的黑手在掌控!!
“江上”的網帖穢文被媒體助推,達到了“世界大戰”的程度,據了解在地球上的華文報紙基本上都登了,如美國的《世界日報》、《明報》……大語種的英文、法文,連日文也都登了,有在加拿大的、在美國的、台灣的、日本的親戚朋友紛紛來電詢問,可以說鋪天蓋地,席卷全球。難道這是僅僅在抹黑一個退休教授嗎?!美國中央情報局有一個很惡劣陰險的戰略手段:“抹黑一個國家,攻擊它的制度,必須從攻擊人們崇敬的知識分子開始,然後抹黑大學,大學是人們的精神殿堂,對大學的聲譽造成嚴重影響,削弱人們對精神殿堂的信賴度,使學生由受騙心理演變為自卑感,使廣大學生心理蒙上灰暗的陰影,讓他們懷疑社會制度、公衆的情感、學術的尊嚴,造成影響黨和國家教育治國方略的障礙,進一步攻擊國家整個社會制度,讓人們在思想上先動亂起來。然後在行動上搞動亂”(香港式暴亂也是如此)。
有一個叫“小寶”的網友發帖說:“重慶大學博物館事件!應該定性為中國文化複興戰争!是一場中國跟×國的戰争!……”
“江上”的穢文、林木的潑污,媒體形成的網絡暴力,對吳應騎教授的身心健康及家庭造成的巨大災難是有目共睹的,在關鍵時刻,朋友紛紛給予輿論上的支援:
曾在《重慶日報》工作的鄧XX一家,出于義憤,在朋友圈發文說:“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一家人認識了重慶大學的吳應騎教授,先後多次去到他的個人收藏博物館和藝術工作室拜訪,在交談中,我們深感吳教授對中國藝術史、收藏史有深厚的研究,更令我們欽佩的是,他一生緻力于文物、藝術品收藏,在研究中他治學嚴謹,精益求精,學識淵博卻平易近人;在文物收藏中,他精心求證,以誠待人,收藏品豐富卻不為名利所困。展現了一名學者的品格和良知。尤其令我們感動是,他不顧年事已高,全心身投入到研究和收藏工作中,我們曾多次目睹他在工作現場吃泡面啃幹糧連續工作的情景。可以這樣說,他的研究和收藏,不僅是個人為興趣而做出的行為,更是一種能影響社會的做法,吳教授作為一名中國學者,為弘揚民族文化盡到了自己的綿薄之力。特别是這次,他将自己的部分收藏品無償捐獻給重慶大學,這是一般文物收藏者所難以做到的高尚之舉。
此次,他因捐贈一事竟遭受非議和惡意攻擊,我們倍感憤慨,惟願有關部門各界人士洞察真相,還他一個清白和公道。”
新聞工作者、收藏家龍XX在吳應騎教授身心受到傷害時發文支援:“應騎兄受委屈了!無良小人惡意中傷,我相信以你的為人和學養對你不會造成絲毫傷害,我認識你 二、三十年了,你嚴謹的治學精神和對文物的認知、喜愛、尊重和保護是有目共睹的,陰霾是瞬間的,你最後迎來的是七彩陽光。保重!”
幸好有好友的關護,讓他活了過來,他表示将拖着這八十高齡的身軀,繼續為社會做出他力所能及的貢獻,因為他認為現在是幾千年來最好的時代,人民安居樂業,國家越來越強大,作為一個黨培養的進階知識分子,他要生命不息,貢獻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