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宗師之路:民國武林那點事

作者:孟雲飛—書劍慰平生

文/金滿樓

生逢亂世,末日江湖,激烈而曲折的故事背後,更是一部宗師的成長史。

南拳與北拳

中國拳術向來有“南拳、北拳”之分,就特點而言,北方拳術大開大合,講究力量與勁道,其中如八卦掌、長拳、形意拳等,往往威猛有餘而機巧不足,其氣勢有如北方之山川大河;南方拳術則講究技巧與速度,力道相對陰柔,其中的代表如詠春拳、洪拳、鐵線拳,其招數的快捷靈動似乎更符合南方人的身體禀賦。

宗師之外,更有宗師,江湖之外,更有江湖。按電影中的叙述,北方拳派代表、八卦掌門宮羽田是民國後有新思想的國術家,他反對以往陳舊的門戶觀念而主張國術南北融合、共同進步,他之是以率衆弟子南下舉行換屆大會,就是想借隐退之機傳位給南派國術大家,以實作“北拳南傳、南拳北傳”的夙願。但讓宮羽田感到意外的是,非但南方武林人士對此不能了解,就連其弟子也同樣心存疑慮,結果一場混戰下來,南派詠春拳葉問雖然擊敗宮羽田及大弟子馬三,但最後卻敗在了其女宮二的“八卦六十四手”之下。

宗師之路:民國武林那點事

由于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民國實際上是中國國術的最後一個黃金時代,在這樣一個英雄輩出、風雲際會的亂世,武林中也絕不止電影中所展示的“詠春、八極、八卦和形意”四種拳術,按宮羽田的想法,實際上是以推動“中華國術”為名目,在“南北合作”的倡議下謀求武林同道一起支援南京政府,共禦外敵。

對此,南派代表葉問明顯不予認同。宮羽田以一塊面餅作喻,稱:“拳有南北,國有南北麼?”葉問答:“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強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這塊餅是個武林,對我來講,是一個世界。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進步。真管用的話,南拳又何止北傳?”換言之,在葉問的眼裡,勉強求全、統一武林不過是“量”的拼湊,與其搞毫無原則地“一團和氣”,倒不如重視國術本身“質”的“和而不同”。一場對話下來,二人境界及對政治的看法,高下立判分明。

宗師之路:民國武林那點事

葉問的宗師之路

民國國術大師中,以詠春拳而聞名的葉問出道較晚但知名度最高,這似乎應歸功于這些年來不斷推陳出新的功夫片。以事實論,詠春拳在近代南北拳派中的曆史并不算長,其最初名聲也不顯著,因其傳承一向有門檻,如葉問師爺梁贊即不願多教人,詠春拳當時又被人稱為“少爺拳”甚至“娘們拳”,因富家女子也會練以防身。

葉問生于1893年,廣東佛山人,其年少時家境優渥,七歲時師從詠春拳第三代傳人陳華順學習拳法并成為其關門弟子。從身材上看,葉問并不見佳但其天賦極高,這倒與詠春拳的特點頗為适應。詠春拳講究“來留去送”、“甩手直沖”,格鬥時注重保護身體中心線,并以最快的速度反擊敵人進攻,所謂“舍己從人、後發先至”,并不以力氣而以速度見長。

葉問習武時為佛山貴公子,學成後以自我修煉為主,四十歲前收徒極少。日本侵入廣東後,葉問為避戰亂而至香港,後定居于此。由于戰後生活窘迫,葉問在港廣授門徒,詠春拳由此廣泛流傳,發揚光大。在此過程中,葉問門徒中出了一個名滿世界的功夫明星李小龍,其對詠春拳乃至葉問聲名的顯著提升也是不争的事實。

李小龍的功夫注重實戰技擊,在投入詠春門下後,葉問并不反對他繼續練習其他拳法,因為他深知,一個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習武者隻有在實戰中才能不斷地完善與強大,正如電影中說的,“功夫,就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倒下;對的,站着”,其開明的态度,對李小龍創立“截拳道”影響至深。

二十世紀是個朝代更疊、劇烈變幻的混亂年代,從1900年拜入師門到1972年病逝于香港,葉問既是時代的參與者,也是時代的觀察者。所幸的是,葉問擁有寬廣的胸襟與不懈的韌勁,他既不桎梏于傳統,也不汲汲于名聲,經過多年的人生磨砺與際遇後,葉問最終選擇俠隐于市,了卻江湖。在其後半生,葉問以一人之力,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一代宗師”,可謂實至名歸。

宗師之路:民國武林那點事

釋永信主編 《少林功夫》(孟雲飛題寫書名)

宮寶田與“武士會”

在一個備受列強欺辱的年代,像宮羽田這樣的武林人士産生“一統”的想法也并不奇怪。民國前後,諸多江湖豪客與武林人士都曾參與革命,一些危險性較大的暗殺、爆炸等行動均不乏其身影。國難當頭之際,宮羽田希望江湖人物能再次鼓勇而出,為國效力,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本能的愛國義舉。

影片中宮羽田所上司的“中華武士會”,曆史上确實存在。按王家衛的說法,這個成立于民國元年的組織,表面上看是個國術團體,但實際上帶有革命黨人的暗殺傳統,受同盟會的影響很大。從1912年正式成立到1928年中止活動,“中華武士會”貫穿整個北洋時期,此後被南京國民政府官辦性質的“中央國術館”所取代。

作為北方武林的代表宮羽田,其原型是曾任大内侍衛總管的宮寶田。宮寶田生于1870年,山東乳山人,其少年時在京城某糧店為人幫傭,後拜在八卦掌尹福門下。經過5年的勤學苦練後,尹福之師、八卦掌掌門董海川認為宮寶田天資卓越,是習練八卦掌的奇才,于是決定親授其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譜,宮寶田由此成為正宗八卦遊身連環掌的第二代傳人。

學成不久,宮寶田入宮為侍衛,庚子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宮寶田與衆侍衛護送慈禧太後、光緒皇帝逃往西安,由于其辦事得力,期間被賜“黃馬褂”一領。清廷即将覆亡之際,宮寶田見國事日非,後辭去宮中差使并傳回山東老家。

宮寶田身長體瘦,面目蒼黑,習練格鬥,精悍異常,有“猴宮”之美稱(又稱“宮猴子”)。宮寶田的八卦掌以“硬掌”聞名,“動作剛猛、多穿點,尚直勁,出手講究‘冷、脆、快’,富強抖力”。除八卦掌外,宮寶田還擅長輕功,其綽号“宮猴子”即由此而起。

回到家鄉後,宮寶田廣傳八卦武技,門徒遍布整個膠東半島,其成名弟子有上海王壯飛、廣西姜勝伍、台灣劉雲樵等,在第三代傳人的努力下,八卦掌在大陸與台灣地區開枝散葉,廣為流傳。1943年,宮寶田因病去世,終年73歲。

(轉自《人生與伴侶》 2017年第23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