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品質管理:PDCA循環

PDCA循環又叫品質環,是管理學中的一個通用模型,最早由 休哈特于1930年構想,後來被美國品質管理專家 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來,并加以廣泛宣傳和運用于持續改善産品品質的過程。 [1]  

PDCA循環
PDCA Cycle
計劃、執行、檢查、糾正
品質管理
休哈特
戴明環

目錄

  1. 1 基本解釋
  2. 2 現代觀點
  3. 3 應用階段
  4. 4 循環過程
  1. ▪ P階段
  2. ▪ D階段
  3. ▪ C階段
  4. ▪ A階段
  5. 5 循環特點
  1. 6 缺點
  2. 7 國内實踐
  3. 8 發展前景

基本解釋

編輯

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行動)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品質管理,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式。

1、P (plan) 計劃,包括方針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動規劃的制定。

品質管理:PDCA循環

PDCA環 (2張)

2、D (Do) 執行,根據已知的資訊,設計具體的方法、方案和計劃布局;再根據設計和布局,進行具體運作,實作計劃中的内容。

3、C (check) 檢查,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厘清哪些對了,哪些錯了,明确效果,找出問題。

4、A (action)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予以标準化;對于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引起重視。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應送出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

以上四個過程不是運作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複始的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這樣階梯式上升的。

PDCA循環是 全面品質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式。全面品質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品質計劃的制訂群組織實作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周而複始地運轉的。PDCA循環不僅在品質管理體系中運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漸進的管理工作。

現代觀點

P(Planning)——計劃職能包括三小部分:目标(goal)、實施計劃(plan)、收支預算(budget)。

D(design)——設計方案和布局。

品質管理:PDCA循環

PDCA循環 (2張)

C(4C)——4C管理:Check(檢查)、Communicate(溝通)、Clean (清理)、Control(控制)。

A(2A)——Act(執行,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Aim(按照目标要求行事,如改善、提高)。

應用階段

1、計劃階段。要通過市場調查、使用者通路等,摸清使用者對産品品質的要求,确定品質政策、品質目标和品質計劃等。包括現狀調查、分析、确定要因、制定計劃。

2、設計和執行階段。實施上一階段所規定的内容。根據品質标準進行産品設計、試制、試驗及計劃執行前的人員教育訓練。

3、檢查階段。主要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之中或執行之後,檢查執行情況,看是否符合計劃的預期結果效果。

4、處理階段。主要是根據檢查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鞏固成績,把成功的經驗盡可能納入标準,進行标準化,遺留問題則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去解決。即鞏固措施和下一步的打算。

循環過程

分析 現狀,發現問題。

品質管理:PDCA循環

PDCA環—大環套小環 (2張)

分析品質問題中各種影響因素。

找出影響品質問題的主要原因。

針對主要原因,提出解決的措施并執行。

檢查執行結果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标。

把成功的經驗總結出來,制定相應的标準。

把沒有解決或新出現的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循 環去解決。

P階段

即根據顧客的要求群組織的方針,為提供結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過程。

1、擇課題、分析現狀、找出問題。

強調的是對現狀的把握和發現問題的意識、能力,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分析問題的條件。

新産品設計開發所選擇的課題範圍是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前提,以企業獲利為目标的。同時也需要根據 企業的資源、技術等能力來确定開發方向。

課題是本次研究活動的切入點,課題的選擇很重要,如果不進行市場調研,論證課題的可行性,就可能帶來決策上的失誤,有可能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後造成設計開發的失敗。比如:一個企業如果對市場發展動态資訊缺少靈敏性,可能花大力氣開發的新産品,在另一個企業已經是普通産品,就會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費。選擇一個合理的項目課題可以減少研發的失敗率,降低新産品投資的風險。選擇課題時可以使用 調查表、排列圖、水準對比等方法,使頭腦風暴能夠結構化呈現較直覺的資訊,進而做出合理決策。

2、定目标,分析産生問題的原因。

找準問題後分析産生問題的原因至關重要,運用頭腦風暴法等多種集思廣益的科學方法,把導緻問題産生的所有原因統統找出來。

明确了研究活動的主題後,需要設定一個活動目标,也就是規定活動所要做到的内容和達到的标準。目标可以是定性+定量化的,能夠用數量來表示的名額要盡可能量化,不能用數量來表示的名額也要明确。目标是用來衡量實驗效果的名額,是以設定應該有依據,要通過充分的現狀調查和比較來獲得。例如:一種新藥的開發必須掌握了解政府部門所制定的新藥審批政策和标準。制訂目标時可以使用 關聯圖、因果圖來系統化的揭示各種可能之間的聯系,同時使用 甘特圖來制定計劃時間表,進而可以确定研究進度并進行有效的控制。

3、出各種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區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

創新并非單純指發明創造的創新産品,還可以包括産品革新、産品改進和産品仿制等。其過程就是設立假說,然後去驗證假說,目的是從影響産品特性的一些因素中去尋找出好的原料搭配、好的工藝參數搭配和工藝路線。然而現實條件中不可能把所有想到的實驗方案都進行實施,是以提出各種方案後優選并确定出最佳的方案是較有效率的方法。

篩選出所需要的最佳方案,統計品質工具能夠發揮較好的作用。正交試驗設計法、 矩陣圖都是進行多方案設計中效率高、效果好的工具方法。

4、制定對策、制定計劃。

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細節也不能忽視,計劃的内容如何完成好,需要将方案步驟具體化,逐一制定對策,明确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即:為什麼制定該措施(Why)、達到什麼目标(What)、在何處執行(Where)、由誰負責完成(Who)、什麼時間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使用過程決策程式圖或流程圖,方案的具體實施步驟将會得到分解。

D階段

即按照預定的計劃、标準,根據已知的内外部資訊,設計出具體的行動方法、方案,進行布局。再根據設計方案和布局,進行具體操作,努力實作預期目标的過程。

1、設計出具體的行動方法、方案,進行布局,采取有效的行動;産品的品質、能耗等是設計出來的,通過對組織内外部資訊的利用和處理,作出設計和決策,是當代組織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設計和決策水準決定了組織執行力。

對策制定完成後就進人了實驗、驗證階段也就是做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除了按計劃和方案實施外,還必須要對過程進行測量,確定工作能夠按計劃進度實施。同時建立起資料采集,收集起過程的原始記錄和資料等項目文檔。

C階段

即确認實施方案是否達到了目标。

1、效果檢查,檢查驗證、評估效果;"下屬隻做你檢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 郭士納的這句話将檢查驗證、評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語道破。

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進行效果檢查後才能得出結論。将采取的對策進行确認後,對采集到的證據進行總結分析,把完成情況同 目标值進行比較,看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标。如果沒有出現預期的結果時,應該确認是否嚴格按照計劃實施對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對策失敗,那就要重新進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A階段

1、标準化,固定成績;标準化是維持企業治理現狀不下滑,積累、沉澱經驗的最好方法,也是企業治理水準不斷提升的基礎。可以這樣說,标準化是企業治理系統的動力,沒有标準化,企業就不會進步,甚至下滑。

對已被證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進行标準化,制定成工作标準,以便以後的執行和推廣。

2、問題總結,處理遺留問題。所有問題不可能在一個PDCA循環中全部解決,遺留的問題會自動轉進下一個PDCA循環,如此,周而複始,螺旋上升。

對于方案效果不顯著的或者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為開展新一輪的PDCA循環提供依據。

循環特點

處理階段是 PDCA循環的關鍵。因為處理階段就是解決存在問題,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的階段。該階段的重點又在于 修訂标準,包括技術标準和管理制度。沒有标準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環轉動向前。

PDCA循環,可以使我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驟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圖像化和科學化。它具有如下特點:

1、大環套小環、小環保大環、推動大循環。

PDCA循環作為品質管理的基本方法,不僅适用于整個工程項目,也适應于整個企業和企業内的科室、工段、班組以至個人。各級部門根據企業的方針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環,層層循環,形成大環套小環,小環裡面又套更小的環。大環是小環的母體和依據,小環是大環的分解和保證。各級部門的小環都圍繞着企業的總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轉動。通過循環把企業上下或工程項目的各項工作有機地聯系起來,彼此協同,互相促進。

2、不斷前進、不斷提高。

PDCA循環就像爬樓梯一樣,一個循環運轉結束,生産的品質就會提高一步,然後再制定下一個循環,再運轉、再提高,不斷前進,不斷提高。

3、門路式上升。

PDCA循環不是在同一水準上循環,每循環一次,就解決一部分問題,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進一步,水準就進步一步。每通過一次PDCA循環,都要進行總結,提出新目标,再進行第二次PDCA循環,使品質治理的車輪滾滾向前。PDCA每循環一次,品質水準和治理水準均更進一步。

缺點

随着更多項目管理中應用PDCA,在運用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問題,因為PDCA中不含有人的創造性的内容。他隻是讓人如何完善現有工作,是以這導緻慣性思維的産生,習慣了PDCA的人很容易按流程工

品質管理:PDCA循環

管理體系 (2張)

 作,因為沒有什麼壓力讓他來實作創造性。是以,PDCA在實際的項目中有一些局限。

  

國内實踐

中國成長型企業結合自身的管理實踐,把PDCA簡化為4Y管理模式,讓這一經典理論得到了新的發展。

4Y即Y1計劃到位、Y2責任到位、Y3檢查到位、Y4激勵到位。

計劃到位:好的結果來自于充分的事前準備和有效的協同配合。

責任到位:計劃的完成需要行動的支撐,責任到人才會有真正的行動,中國成長型企業普遍存在指令不清,責任不明的狀況,是以責任到位。

品質管理:PDCA循環

檢查到位:人們不會做你期望的,隻會做你監督和檢查的,檢查到位

激勵到位:有回報必有激勵,好報才會有好人,是以激勵到位。

結果導向:結果決定着企業的有效産出,是以,4Y強調結果導向。

發展前景

品質管理:PDCA循環

工作程式。在品質管理中,PDCA循環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以有人稱PDCA循環是品質管理的基本方法。之是以将其稱之為PDCA循環,是因為這四個過程不是運作一次就完結,而是要周而複始地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了一部分的問題,可能還有其它問題尚未解決,或者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再進行下一次循環。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PDCA循環的管理模式,展現着科學認識論的一種具體 管理手段和一套科學的工作程式。PDCA管理模式的應用對我們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有很大的益處,它不僅在品質管理工作中可以運用,同樣也适合于其他各項管理工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