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舞龍獅、包湯圓、猜燈謎,上海三林古鎮雨中鬧元宵

蒙蒙細雨裡,上海市三林老街南岸長廊挂滿紅燈籠,鼓聲陣陣、絲竹悠揚帶來歡樂節日氣氛。2月11日,一場溫馨火熱的鬧元宵活動在這裡舉行。舞龍獅、漢服走秀、猜燈謎、包湯圓、非遺手工展示……三林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當地豐富多彩的非遺民俗活動也被搬到現場,給市民帶來濃濃年味。

舞龍獅、包湯圓、猜燈謎,上海三林古鎮雨中鬧元宵

老街挂滿紅燈籠

在鑼鼓聲聲中,三林龍獅隊的兩隻獅子翻滾騰挪、熱鬧開場,赢得陣陣掌聲喝彩。三林是中國龍獅運動名鎮,浦東繞龍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三林龍獅屬于‘南獅’,更看重獅型、神态動作等方面。”三林龍獅隊隊員、1996年出生的徐哲锴介紹。他練習舞獅已經5年了,前不久,他們參加了電影《雄獅少年》映後互動活動,為現場觀衆科普舞獅文化,“現在上海龍獅項目發展得一年比一年好,越來越多學校參與到龍獅比賽當中,接觸到龍獅的人也日益增長。”

舞龍獅、包湯圓、猜燈謎,上海三林古鎮雨中鬧元宵

三林龍獅隊帶來舞獅表演

“三林人以舞龍舞獅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以奮發昂揚的龍獅精神擁抱嶄新的一年。”三林鎮社群文化活動中心主任唐峥華介紹,浦東繞龍燈将舞蹈藝術的肢體語言、戲曲的步法亮相、國術的精氣神韻等融入到舞龍的技巧中,龍騰獅躍鬧元宵,歡天喜地慶佳節。

三林曆史文化底蘊深厚。除了舞龍舞獅之外,當天的活動還将很多本土的非遺項目融入迎新春主題。三林标布服裝走秀、三林瓷刻互動體驗,都給市民帶來深刻的文化體驗。

冒着細雨,十位年過半百的阿姨身着半袖旗袍,手持團扇,來了一場“服裝秀”。她們身上的旗袍布料,是當地著名的“三林标布”。三林塘地處浦東,是松江府下最早植棉的古鎮之一。自元代始,受黃道婆的影響,三林地區棉紡織業日益發達,以棉紡織技藝高超而名播全國。三林塘标布工藝講究,布身光滑潔白,寬一尺二寸,深受各地的歡迎,行銷京、秦、晉、甘等地,交易頗大,動辄白銀數十萬元。當今人們崇尚回歸自然、返璞歸真,三林鎮希望為三林标布重振聲譽而努力。

舞龍獅、包湯圓、猜燈謎,上海三林古鎮雨中鬧元宵

三林标布旗袍秀

元宵佳節自然少不了湯圓。現場,居民們搭起台子,老老少少齊上場,一起包湯圓、做塌餅。“元宵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對于我們三林本地人來說,元宵節最傳統的民俗就是家家戶戶包湯圓、做塌餅。三林本幫菜是出了名的,包湯圓、做塌餅的技術絕對上乘。我們使用的豆沙都是自己磨的,口感極佳。” 唐峥華介紹。湯圓寓意着團圓,是中華各民族元宵節共同的習俗;塌餅是上海本地傳統點心,在上海郊區盛行,裡面可包各種餡,它也寓意着團圓,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龍獅、包湯圓、猜燈謎,上海三林古鎮雨中鬧元宵

現場包湯圓、做塌餅

在民俗體驗區,絕版木刻、剪紙、面塑、草編、糖畫、龍鳳字、棗核微刻船模、蛋空微雕等非遺展位依次排開,吸引了不少人。有的駐足觀賞,有的向手工藝人讨教經驗,現場DIY起來,親手做一個帶回家。

舞龍獅、包湯圓、猜燈謎,上海三林古鎮雨中鬧元宵

現場的民俗展示活動

三林鎮是上海市江南絲竹保護傳承基地之一,長三角江南絲竹保護傳承聯盟辦公室所在地也在這裡。當天,三林鎮江南絲竹樂團在現場演奏悅耳動聽的江南絲竹名曲,為活動增添喜慶氣氛。

據悉,元宵節長三角江南絲竹保護傳承聯盟還将舉辦線上展示展演活動,市民們可以通過上海數字文化館和江浙滬皖非遺保護中心公衆号或網站多平台觀看展演。展演彙集江浙滬皖四地13支優秀江南絲竹樂團,将演奏《行街四合》《春江花月夜》《中花六闆》《歡樂歌》《霓裳曲》等傳統名曲,營造喜慶節日氛圍。市民們可以通過上海數字文化館和江浙滬皖非遺保護中心公衆号或網站多平台觀看展演。

“民俗文化是我們的傳家寶,希望通過鬧元宵活動,給大家在虎年帶來更多福氣。”三林鎮黨委委員許林濤介紹,今年4月,三林鎮還将繼續舉辦上海民俗文化節暨三林塘聖堂廟會。此外,元宵之後的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三林古鎮也會策劃舉辦相關主題的民俗活動。

本次活動由三林鎮人民政府、上海市民文化協會共同主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