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5歲前要培養的66種思維(下)

正文 第45節:拿得起放得下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數:1660

  008    拿得起,放得下,堅持不一定就是勝利

  傳統價值觀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這沒錯,但有個前提,那就是我們所堅持的值得我們堅持,而不是什麼事情都得堅持。拿得起,放得下,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該堅持的要堅持,該放棄的要放棄。人生就是一場選擇,選擇的對與錯會決定你的人生成敗。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重新選擇,盡管目前在做的事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但我們仍然要放棄,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堅持就是勝利。這似乎已經成了亘古不變的至理名言。沒錯,但堅持就是勝利的前提是,你所堅持的方向是正确的,你所走的道路是适合你的,否則,不但不會勝利,反而離目标越來越遠。

  有一位美國青年無意間發現了一份能将清水變汽油的廣告。

  這位美國青年喜歡搞研究,滿腦子裡都是稀奇古怪的想法,他渴望有一天成為舉世矚目的發明家,全世界的人都享用他的發明創造。

  是以,當他看到水變汽油的廣告時,馬上買來了資料,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接待串門的客人,電話線掐斷,手機關機,總之一切與外界的聯系都被他切斷了。他需要絕對的安靜,需要絕對的專心,直到這項偉大的發明成功。

  青年夜以繼日地研究,達到了廢寝忘食的程度。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是母親從門縫裡把飯塞進來,他不準母親進來打擾他。他常常是兩頓飯合成一頓吃,很多時候都把黑夜當作黎明。善良的母親看見自己的兒子越來越瘦,終于忍不住了,趁兒子上廁所的時候,溜進他的卧室,看了他的研究資料。母親還以為兒子的研究有多偉大,原來是研究水如何變成汽油,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母親不想眼睜睜地看着兒子陷入荒唐的泥淖無法自拔,于是勸兒子說:“你要做的事情根本不符合自然規律,别再瞎忙了。”可這位青年壓根就不聽,他頭一昂,回答說:“隻要堅持下去,我相信總會成功的。”

  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轉眼間,那位青年已白發蒼蒼,父母死了,沒有工作,他隻能靠政府的救濟勉強度日。可是他的内心卻非常充實,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一天,多年不見的好友來看他,無意間看到了他的研究計劃,驚愕地說:“原來是你!幾十年前,我因為無聊貼了一份水變汽油的假廣告。後來有一個人向我郵購所謂的資料,原來那個人就是你!”

  青年聽完這一番話,立刻瘋了,最後住進了精神病院。

  因為有太多堅持到底的故事,是以我們一直以為堅持就是好的,而放棄就是消極的思想。其實堅持代表一種頑強的毅力,它就像不斷給汽車提供前進動力的發動機。但是,在前進的同時還需要一定的技巧,有時如果方向不對,則隻會越走越遠,這時,隻有先放棄,等找準方向再重新努力才是明智之舉。這就是水變汽油的悲劇帶給我們的啟示。

  堅持需要勇氣,然而,放棄需要更大的勇氣,當我們發現自己走錯路時,就應該果斷地放棄。可是我們有的人往往沒有這種勇氣,他們會說,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已經無法回頭了,已經沒有選擇了,隻能夠這樣走下去了;或者說,這是老天爺要自己這樣做的,這是命中注定的。什麼 “無法回頭”,什麼 “命中注定”,其實都是為自己缺乏勇氣直面現實而找的借口,是害怕自己放棄不但改變不了困境,反而會陷入更大的困境。有這樣的擔憂也是可以了解的,但你更要明白,你已經在困境裡面了,如果你不出來你就永遠在困境裡面,而一旦你邁出了第一步,你就會多一個選擇,這總比隻有一個選擇要好吧。說到底,還是觀念問題,是因為沒有從習慣性思維當中擺脫出來。

  浪子回頭金不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些古語都告訴我們,人生是可以有第二次選擇的,隻有徹底放棄以前的錯誤才會有新的正确的開始。放棄不是懦弱,相反是一種勇氣,一種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你放棄了一個無法實作的理想,卻促進了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你似乎是在放棄,其實那也是一種堅持。我們應該學會在堅持中放棄,在放棄中堅持。記住,拿得起,放得下,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正文 第46節:做人要學會變通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數:2089

  009 随機應變,做人要學會變通

  種子落在土裡長成樹苗後最好不要輕易移動,一動就很難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腦子,遇到了問題可以靈活地處理,用這個方法不成就換一個方法,總有一個方法是對的。做人做事要學會變通,不能太死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前面已經是懸崖了,難道你還要跳下去嗎?不要被經驗束縛了頭腦,要沖出習慣性思維的樊籠,執著很重要,但盲目的執著是不可取的。我們先來看一則寓言故事:

  戰國時期,秦國有個人叫孫陽,精通相馬,無論什麼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

  有一天,孫陽外出打獵,一匹拖着鹽車的老馬突然向他走來,在他面前停下後,沖他叫個不停。孫陽摸了摸馬背,斷定是匹千裡馬,隻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專注地看着孫陽,眼神充滿了期待和無奈。孫陽覺得太委屈這匹千裡馬了,它本是可以奔跑于戰場的寶馬良駒,現在卻因為沒有遇到伯樂而默默無聞地拖着鹽車,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裡,難過得落下淚來。

  這次事件之後孫陽深有感觸,他想,這世間到底還有多少千裡馬被庸人所埋沒呢?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态圖,書名叫《相馬經》。目的是使真正的千裡馬能夠被人發現,盡其所才,也為了自己一身的相馬技術能夠流傳于世。

  孫陽的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他想,有了這本書,還愁找不到好馬嗎?于是,就拿着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畫的圖形去找,沒有找到。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後在野外發現一隻癞蛤蟆,與父親在書中寫的千裡馬的特征非常像,便興奮地把癞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我找到一匹千裡馬,隻是馬蹄短了些。”父親一看,氣不打一處來,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蠢,悲傷地感歎道:“所謂按圖索骥也。”

  這個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也是成語“按圖索骥” 的由來。這個寓言有兩層寓意,一是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二是諷刺那些本本主義的人,機械地照老方法辦事,不知變通。

  美國威克教授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一些蜜蜂和蒼蠅同時放進一隻平放的玻璃瓶裡,使瓶底對着光亮處,瓶口對着暗處。結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處掙紮,最終氣力衰竭而死,而亂竄的蒼蠅竟都溜出細口瓶頸逃生。這一實驗告訴我們:在充滿不确定性的環境中,有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執著努力,而是在随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路;不是對規則的遵循,而是對規則的突破。我們不能否認執著對人生的推動作用,但也應看到,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裡,靈活機動的行動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隻知道執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變通的蒼蠅卻生存了下來。執著和變通是兩種人生态度,不能單純地說哪個好哪個不好。單純的執著與單純的變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隻有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我們要學會執著與變通二者兼顧。

  随機應變,靈活變通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讓人受益匪淺。

  孫膑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他的《孫膑兵法》到處蘊含着變通的哲學。孫膑本人也是一個善于變通的人。

  孫膑初到魏國時,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以确定他是否真的有才華。

  一次,魏王召集衆臣,當面考查孫膑的智謀。

  魏王坐在寶座上,對孫膑說:“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從座位上下來嗎?”

  龐涓出謀說:“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來。”

  魏王說:“不行。”

  孫膑說:“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沒有辦法讓大王下來的。不過,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卻有辦法讓大王坐上去。”

  魏王聽了,得意洋洋地說,“那好,”說着就從座位上走了下來,“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坐上去。”

  周圍的大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也都嘲笑孫膑不自量力,等着看他的洋相呢。這時候,孫膑卻哈哈大笑起來,說:“我雖然無法讓大王坐上去,卻已經讓大王從座位上下來了。”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對孫膑的才華連連稱贊。

  魏王也對孫膑刮目相看,孫膑很快就得到魏王的重用。

  在處理問題時,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按照正常思維去思考,如果我們能像孫膑那樣,學會靈活變通,那麼你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僅思考問題要這樣,在工作上也應該這樣。與上司相處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靈活變通。上司為什麼能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靈活變通,故而跟在他身邊的下屬,必定要懂得彈性處理法則。所謂靈活變通與彈性處理,跟滑頭性格與做事沒有原則是不相同的。因時制宜,在某種特殊特定環境之内,配合需求,設計出最好的可行方案,這就是所謂彈性處理。分明已經改了道,此路不通,還偏偏要照舊時那個法子把車開過去,這不是堅持原則,而是蠻幹。

  上司喜歡凡事肯變通、會适應的人。因為他不但不用擔心這個人會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情緒有所變化,導緻工作品質下降,而且還可以依賴他在非常時期應付一些突發事件,建立奇功。

    正文 第47節:做人不要太老實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數:2548

  010 做人不要太老實,為人處事留一點心機

  顯規則告訴我們,做人要老實安分,不要惹事生非。老實沒錯,人人都希望别人老實,喜歡和老實的人相處交往,因為和老實的人相處比較安全,老實的人甯願自己吃虧也不願意别人吃虧,老實的人從不算計别人。×××毫不吝啬地誇贊“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就是最老實的人”。不僅是×××,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把老實作為君子必守的一道準則。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一旦過了火,事情就走向了反面。老實可以,但太老實就要不得了。太老實是一種木讷,一種保守,一種頑固,太老實的人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道規劃自己的人生,太老實的人隻知道按部就班地生活,沒有創新沒有突破,從來不去想要主動幹什麼,隻知道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事情,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這樣的人,一生能有多大的成就?太老實的人一生都處于被動中,也注定一生都會平庸,不是沒有機遇青睐他,而是機遇來到他的面前他也看不見,更不用說主動去創造機遇了。

  上帝告訴一個老實人,他将有機會得到巨大的财富,并在社會上獲得卓越的地位,還能娶到一個漂亮的妻子。

  老實人信以為真,放棄了所有的努力,開始等待神仙給他的承諾。

  可是這個老實人終其一生也沒有等到這個承諾的實作,他始終一無所有。

  當這個人死後,就去質問上帝:“你為什麼要騙我?你說給我一切,可我等了一輩子卻什麼也沒有等到。”

  上帝回答他:“我隻承諾過要給你機會得到财富,一個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和一個漂亮的妻子,可是由于你的等待,你讓這些機會從你身邊溜走了。”

  這就是太老實的人,機遇站在他的面前他都不知道,非得有人親自告訴他:“這是機遇,快抓住!”太老實的人沒有主見,總是根據其他人——父母、親人、朋友的意見,選擇他們的職業和生活方向。尤其是當别人一再重複自己的意見時,老實人就更難以拒絕。于是,很多太老實的人選擇了一條不屬于自己的路,可想而知,在這條路上他能夠走多遠呢?

  “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太老實的人不欺負别人也就算了,卻還要受到别人的欺負。這可以算是太老實的人最大的悲哀與無奈了。我們可以看到在職場上,太老實的人總是被其他員工使喚過來又使喚過去,有什麼累活苦活或者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總是叫太老實的人去做,其他的人則坐享其成;如果事情做砸了,就把責任全推到太老實人的身上。而太老實人一般膽小怕事,安分守己,對人對事謹小慎微,從不會随便得罪别人,即使别人得罪了自己,也不會記恨在心,更不會以牙還牙。這樣一來,太老實的人就常常被那些不老實的人欺負,而且即使自己吃了虧也認了,也不會向老闆反映。

  反過來,太老實的人對于别人的一點小小的恩惠,卻牢記心中,并時刻想着找機會給予報答,即使那些施與恩惠的人早已經忘記了這點事。如此看來,太老實的人是職場裡的“冤大頭”。

  老黃是公司裡的老員工了,都快要退休了卻還是公司裡最底層的職工    ,公司不重用他是因為他太老實,公司不辭退他也是因為他太老實,不忍心。

  公司有自己的廚房,中午的工作餐公司自己做。廚房在一樓,二樓的員工中午吃飯的時候都應該親自跑下樓來拿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老黃出于好心,總是在吃飯前十分鐘把二樓所有員工的飯提上來。第一次,同僚們都非常感激。次數多了,同僚們就習慣了,下意識裡以為這是老黃應該做的。于是不但不感謝,有時候還吆喝:“老黃,該吃飯了。下去拿飯!”

  這樣還不算,同僚們得寸進尺,吃完飯後都把自己的碗放在老黃的工作台上,要老黃帶下去。老黃也沒多想,反正自己也要下去,多帶幾個碗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一天,同僚們吃完飯照舊習慣性地把碗交給老黃。按照以往,老黃吃完飯喜歡打一下盹,然後再把碗送下去。可今天不知道怎麼搞的,沒小心睡過了頭。恰恰在老黃睡覺的時候,老總和另外一家合作企業的老闆來視察工作,看到老黃桌子上堆滿了碗筷,合作企業老闆皺了皺眉頭,心想,這個公司員工素質這麼差,想必公司也好不到哪裡去。于是拒絕了和公司合作。公司老總就把氣全撒在老黃身上,老黃有口難辯,最後,公司把老黃辭了。

  讓老黃感到心寒的是,竟然沒有一個同僚替老黃說好話。

  這就是太老實的下場。老實人在群體中基本上處于不受重視的地位,沒有什麼實際影響力,也很難出類拔萃成為上司者。老實人的這種生存狀況與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分不開的。

  首先,老實人不善于表現自己,盡管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也不去争取,會覺得不好意思,自己的優點與能力常常不為人所知,給人的印象很平常,甚至常常被人遺忘還有這樣一個人存在,很難引起他人的重視。

  其次,老實人不知道為自己的将來計劃和打算,他們的觀念是湊合着過日子,沒有什麼大的理想,也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一生糊裡糊塗,或許偶爾也有自己的想法,卻沒機會表達,一旦有機會表達又沒有信心,是以即使把想法說出來也不會得到他人的重視。可以說,太老實的人是沒有話語權的。

  再次,太老實的人不懂得交際,不會運用社會資源,總是單打獨鬥,在處理各種關系上原則有餘、圓通不足,很難樹立起自己的威信。太老實的人個性也往往比較孤僻,不主動和别人交往,不主動和别人接觸,本來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還不主動,還期望别人主動結交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是以太老實的人往往沒有多少朋友,也不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最後,老實人不加入任何的利益團體,隻知道過自己的生活,也沒有給别人帶來好處的能力,而給别人帶不來任何好處的人在整個利益關系的鍊條中就會處于不被人重視的地位。

  是以,做人不能太老實,要有一點心機。俗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為人處事留一點心機,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需要。心機是謀略的一部分,善于謀劃的人都是有心機的人,不要以為有心機就是要算計别人,更多的時候,心機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心機是智慧的流露,也是自保的象征,沒有心機的人會受到來自外界的不同種類的傷害。人情冷暖,世态炎涼,社會中的事情錯綜複雜,面對這樣的世界不留有心機,怎能正當地維護自己的利益呢?

    正文 第48節:為人處世留有縫隙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數:1366

  011 為人處世,留有縫隙

  有這麼一個寓言故事:

  有一頭大象在樹林裡漫步,由于光線比較暗,一不小心把刺猬的老巢踩壞了。大象很慚愧地向刺猬賠禮道歉,但是,刺猬卻對此耿耿于懷,不肯原諒大象。

  一天,刺猬看見大象躺在地上睡覺,心想:“機會來了,我要報複大象,至少,我可以咬這個龐然大物一口。”

  但是,大象的皮特别厚,刺猬根本咬不動。刺猬圍着大象轉了幾圈,想啊想,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刺猬發現大象的鼻子是個進攻點。于是,刺猬忘乎是以地鑽進大象的鼻子裡,狠狠地咬了一口大象的鼻腔黏膜。

  大象感覺鼻子裡一陣刺痛,它猛烈地打了一個噴嚏,将刺猬射出好遠,刺猬被摔了個半死。

  好久,刺猬才從地上爬起來,痛不欲生,對前來探望它的同類說:“要記住我的慘痛教訓,得饒人處且饒人!”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像刺猬一樣,小肚雞腸,無理争三分,得理不讓人。假如是重大的是非問題,自然應當不失原則地論個青紅皂白,甚至為追求真理而獻身。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是為一些非原則問題,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睚眦必報,結果弄得兩敗俱傷。朋友之間因為一句閑話争得面紅耳赤,形同路人;鄰裡之間因為孩子打架導緻大人拌嘴,老死不相往來;夫妻之間因為家庭瑣事同室操戈,勞燕分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得饒人處不饒人,結果往往害了自己。

  據說,在建房子的時候,要在需要的地方恰到好處地留一點空間,進而避免拉裂或擠壓的變形出現,以不太完美的形式達到完美的境界。其實,在為人處世方面也應該這樣,留一點縫隙,也就是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如果我們時時處處工于算計,事事锱铢必較,不給别人留半點餘地,不讓自己犧牲一點利益,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必定會出現劍拔弩張的局面。

  任何事情不要做得太絕,得饒人處且饒人,寬容别人就是寬容自己,給别人留條後路就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宋代的呂蒙正胸懷寬廣,氣量宏大,有大将風度。每當遇到與人意見相左時,他必定以委曲婉轉的比喻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皇帝對他很是信任。

  當呂蒙正初次進入朝廷的時候,有一個官員指着他說:“這個人也能當參政嗎?”

  呂蒙正假裝沒聽見,付之一笑。

  他的同伴為此憤憤不平,要質問那個官員叫什麼名字。呂蒙正馬上制止他們說:“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一輩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

  當時在朝的官員也佩服他的豁達大度。後來那個官員親自到他家裡去緻歉,并結為好友,互相扶持。

  呂蒙正這樣做是對的,為人處世,留有縫隙,是一種君子風度,可以顯示一個人博大的胸襟和深厚的修養。

  給别人留餘地,就是給自己留餘地。給别人友善,就是給自己友善。這個世界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人海茫茫也會狹路相逢,你今天得理不饒人,又怎麼知道他日會不會與那人相遇呢?與呂蒙正相比,身為大宋理學家的朱熹卻不懂得做人要留有縫隙,前後六次彈劾唐仲友,最終也隻能灰溜溜地回家賣蕃薯了。

  不讓别人為難,不讓自己為難,讓别人活得輕松,讓自己活得潇灑,這就是做人要留有縫隙的妙處。不管是誰,我們要謹記以下“四絕”:權力不可使絕,金錢不可用絕,言語不可說絕,事情不可做絕。

    正文 第49節:把你當成你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數:2875

  012 把你當成你,把你當成别人,把别人當成你,把别人當成别人

  一位失意的青年去寺廟拜訪一位得道高僧,向大師請教快樂的真谛。

  青年問:“大師,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快樂的人呢?”

  大師說:“我送給你四句話。把你當成你,把你當成别人,把别人成你,把你當成别人。如果你把這四句話領悟了,你就知道怎麼做一個快樂的人了。”

  青年想了很久,才開口說:“把自己當成自己,就是要做真實的自我。把自己當成别人,就是要替别人着想。把别人當成自己,就是要幫助别人,把别人當自己一樣來愛惜。把别人當成别人,就是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尊重别人的個性和生活方式。”

  大師對青年的回答非常贊許,說:“去吧,你已經領會了快樂的真谛,接下來你就應該去做了。”

  把自己當成自己,要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就要做真實的自己。一個喪失自我、活在虛僞裡面的人是永遠不會得到快樂的。李開複有一句名言是:“做最好的自己。”一個人不管擁有多麼巨大的物質财富,擁有多麼崇高的社會地位,但如果始終是看别人的眼色生活,那麼他就是不快樂的,甚至是痛苦的。

  在社會越來越開放與文明的今天,個性已經成為人們争先追求的一種品質。天下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相同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每個人都是與衆不同的。如果我們掩藏自己的個性,戴着面具虛僞地活着,整天阿谀奉承或者唯唯諾諾說着違心的話,做着自己極不願意的事情,那麼我們除了身心疲憊還能得到什麼?或許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名一些利,但這都是身外之物,沒有止境,一旦陷入即無法自拔,終生痛苦。也許我們還有借口,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這當然情有可原,隻要我們不是為了某種利益一味地沉淪,我們仍然可以保持内心的警醒,仍然可以尊重自己的個性,活出真實的自我。

  我們為什麼會苦惱?因為我們總是看着别人,忘掉自己。這山望着那山高,總認為别人的一切都好,希望得到别人所擁有的一切,于是心裡暗暗下決心,總有一天要成為别人那樣。如果真的這樣,這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為我們永遠不可能成為别人。

  一個富翁和一個窮漢相遇了。富翁對窮漢健康的體魄羨慕不已,窮漢對富翁的财富更是贊不絕口。于是他們做了交換,富翁得到了窮漢的健康,窮漢得到了富翁的财富。

  富翁得到了健康,歡天喜地地遊山玩水,但是沒有錢,他必須賺錢。他有健康的身體,加之頭腦聰明,從小生意做起,越做越大,很快又成為富翁。成為富翁以後,他再也沒有時間出去遊山玩水了,而且老是擔心自己的生意出問題,整天憂心忡忡。久而久之,富翁積郁成疾,又變成了開始時那個對健康非常渴望的富翁了。

  窮漢獲得了富翁的财富後,先是山珍海味大吃一通,不久就厭倦了,而且窮漢有病在身,胃口變得越來越差。窮漢不知道怎麼做生意,無法把富翁的财富變成更多的财富。這樣窮漢把富翁的錢用光後,反倒安下心來,找了一份工作。一天早出晚歸,無憂無慮,由于做的是體力活,身體漸漸強壯起來,又變成以前那個窮漢了。

  一天富翁和窮漢又相遇了,富翁不無羨慕地說:“你的身體強壯得可以打死一頭老虎!”

  窮漢也不無羨慕地說:“你的一頓飯就是我一個月的工錢阿!”

  富翁和窮漢哈哈大笑起來。

  富翁仍然是富翁,窮漢仍然是窮漢,我們永遠不可能成為别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們選擇不了出生,但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雖然沒有轟轟烈烈、名垂青史,雖然沒有千萬财富,但至少可以淡泊明志,可以甯靜緻遠,至少可以做自己,至少還有快樂。做人最可怕的就是迷失自我,人雲亦雲,喪失自己最基本的個性,沒有自己的判斷。做什麼不重要,做得怎麼樣也沒關系,最關鍵的是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這些,追求的是什麼。沒有能力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富翁和窮漢盲目地迷信對方所擁有的東西,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把自己當成别人,是快樂的第二要訣,在做真實的自我的同時也要為别人着想。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個體,總要和别人打交道。如果和别人交往的時候老想着自己怎麼樣,總以自己的立場來看别人,難免會産生誤會,誤會導緻沖突,沖突導緻不愉快。我們是不是經常這樣想:“這個人怎麼這樣啊!”在這樣想的時候,你是否想過,别人也會産生這樣的想法,弄不清你為什麼會這樣。出現這種症結的原因就是雙方都沒有替别人着想,覺得自己怎麼樣,别人也應該怎麼樣。

  有一對年輕的夫婦結婚不到一年就離婚了,為什麼呢?原因就是妻子太過于自我,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自私,整天拉着自己的丈夫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從來不問丈夫喜歡不喜歡,從來不考慮丈夫的感受。比如,天天吵着要求丈夫和她一起出去買東西,要丈夫陪自己一起看無聊的韓劇,即使做飯的時候也總是做自己喜歡吃的菜,從來不問丈夫喜歡吃什麼。這樣不善解人意的妻子忍一時還可以,過一輩子怎麼受得了?無奈之下,丈夫隻好提出離婚了。

  是以,我們在做人做事的時候一定要設身處地地替别人想一想,我這樣做别人喜歡嗎?我這樣做會對别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是否應該收斂一點,我是否應該不那麼自私一點?隻有這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才會融洽,才會有快樂。

  把别人當成自己,是快樂的另一層境界。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人都有一顆私心,都想自己好,如果都像佛那樣,把世間萬物都當自己來愛,那樣也不太現實。但是,同情别人,在别人有困難的時候盡力幫助别人,這是我們完全可以做到的。一個無私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往往能夠接納并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并且在這樣做的時候會感到無限的快樂。相反,那些不把别人當作自己的人也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把别人當成别人是快樂的最後一重境界。

  先講一個故事:

  有一對夫妻都是律師,于是覺得也應該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律師。可偏偏他們的兒子喜歡藝術,尤其是喜歡攝影。父母就搞不明白,攝影有什麼好的,當律師多好,既體面,又有錢、有地位。搞攝影,整天背着個錄影機東奔西跑,又苦又累,還賺不到錢。兒子比較倔強,父母怎麼勸說也動搖不了他的意志。無奈之下,在聯考填報志願的時候,父母隻好偷偷地替兒子報了法律專業。兒子知道後,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十年之後,兒子回來了,這時候他已經是世界著名的攝影家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把别人當成别人,沖突是對立統一的,其中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每個人都有自己與衆不同的一面,你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當作一種享受,但對别人來說也許是一種折磨。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生活方式,我們在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要尊重别人的選擇,切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别人。要知道,世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如果沒法選擇倒也罷了,如果可以選擇,為什麼要按照别人的意願活呢?每個人都希望被重視,你也一樣。被别人重視的前提就是你要重視别人,那麼,你還猶豫什麼呢?把别人當成别人吧!

    正文 第50節:陽光的第一個吻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數:2245

  013 陽光的第一個吻,落在勤奮者的臉上

  愛迪生說,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分。其實這百分之一的天分可以去掉,因為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天才,但我們每個人都有天分,隻是我們的天分表現不同而已。沒有人能隻依靠天分而成功。上帝給予了我們天分,而勤奮将天分變為天才。放着天分不用,就像古代那個叫做仲永的人一樣,雖然聰明過人,出口成章,但高傲懶惰,最終仍然一事無成。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始終堅定這樣的信念:我們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這種回報有顯性的和隐性的,有目前的和長遠的。我們要走出誤區,不要被顯性和目前的回報迷惑了雙眼而停滞不前,更不要因為隐性和長遠的回報而灰心喪氣。如果你沒有得到回報,那麼理由隻有一條,就是你的努力還不夠。是以 ,勤奮是我們成功的唯一捷徑。

  曾國藩可以算是影響中國近代曆史的偉大人物了,他上司的湘軍曾經顯赫一時。這樣一個人我們肯定認為他很聰明,其實不然。曾國藩小時候的天賦并不高。

  有一天晚上,曾國藩吃完飯就開始研讀功課了。其中有一篇文章不知道讀了多少遍,仍然沒有背下來。他的記憶力和同齡人比起來沒有一點優勢。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小偷,躲在他的屋檐下,耐心地等待着曾國藩熄燈睡覺,然後再幹行竊之事。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曾國藩還是在反複地讀那篇文章。

  小偷的忍耐到了極限,突然跳了出來說:“你怎麼這麼笨!這種水準讀什麼書?” 說完竟然把曾國藩剛才朗讀的那篇文章非常流利地背了出來,一字不差。曾國藩非常驚訝,以為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高人,還想着請人家指點呢。但小偷做賊心虛,還不等曾國藩說話就跑了。

  曾國藩想了好久才明白,那個人其實是個小偷。曾國藩自我解嘲地笑了笑,又繼續朗誦那篇文章了。

  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小偷是很聰明的,至少比曾國藩要聰明,但是他隻能成為小偷,而曾國藩卻成為×××最欽佩的人,×××稱贊他是 “近代最有大學夫源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小偷的記憶力很好,聽過幾遍的文章就能背下來,而且出乎意料的勇敢,見曾國藩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 “大怒”,訓斥了他之後,還要背書,最後揚長而去。可遺憾的是,小偷名不見經傳,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創造出來。

  一家著名的房地産公司年薪一百萬的銷售總監給新招進來的銷售人員上教育訓練課。

  銷售總監并沒有給他們講什麼枯燥的理論知識,他開門見山地問:“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可以拿一百萬年薪嗎?”

  這個敏感的話題顯然抓住了大家的興趣,他們開始竊竊私語。

  “沒有關系。你們盡管大膽地把你們認為可能的理由說出來。”銷售總監鼓勵他們說。

  “因為你學曆高!”

  “我隻有國小的學曆。”

  “因為你和公司的老總是親戚。”

  “我并不知道他的妻子是誰。”

  “因為你有銷售的天分。”

  銷售總監仍然搖了搖頭,銷售人員們把想到的一切理由都說了,仍然沒有說中。他們懷疑總監是在和他們開玩笑。

  看見銷售人員們滿臉的疑惑,這位總監講起了自己的故事:“我來北京的時候隻有18歲。我們家是我們那個村子裡面最窮的,因為我的父親很早就死了。我讀不起書,隻能讀到國小。那時候,村裡面的人都嘲笑我沒有錢娶媳婦。說來好笑,我就是為了這句話才跑到北京來的。我發誓一定要賺足夠的錢娶一個媳婦回去給他們看看。剛來這家公司的時候,規模還很小。我給公司免費發了三個月的傳單,聯系了一家客戶才被錄取的。做銷售的,口齒要伶俐,但我天生的缺陷就是國語說不好。曾經有好幾個客戶沒有聽清楚我說的話,誤解了我的意思,導緻談判的失敗。為了練好國語,我找來國小課本,把漢語拼音重學了一遍,每天含着小石塊朗誦課文,力求發音準确。國語練好以後,我開始練膽子,你們都應該知道,膽大是銷售人員必須具備的一項心理素質。我專門跑到人多的地方,大聲地喊出自己的名字,并說自己一定要成功,一定會成功。周圍的人都以為我是瘋子,如果換作我我也會這麼想的,但我顧不得那麼多了。膽子也有了,還缺乏經驗。于是我跑到西單圖書大廈買來很多關于銷售方面的書籍,一本一本地閱讀。在客戶方面,我的同僚有的很輕松就可以簽下一筆業務。而我往往要聯系幾十個客戶才能成功地簽到一筆業務。為了談判成功,我想盡辦法擷取客戶的詳細資料,有一次竟然遭到客戶的毆打,說我竊取他的隐私……是以,我能有今天,是我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而換來的。我年薪拿一百萬,靠的就是兩個字:勤奮!”

  銷售總監的故事講完了,台下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我們往往以為自己很努力了,其實我們還不夠努力,是以我們沒有成功。看看上面的那位銷售總監,扪心自問一下,我們有他那樣努力嗎?沒有的話,就不要想着要拿一百萬年薪。鮮花和掌聲從來不會光顧懶惰的人,超人的成就往往是付出了比常人多數十倍的努力換來的。這是永恒的真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總奢望有能呼風喚雨的父母,即使把你安排到了一個顯要的位置,如果你無法勝任,也許可以偶爾充當一下南郭先生,但要想永久地服衆則是癡人說夢。不要說自己的運氣不好,機遇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更不要說自己沒有天分,如果你這樣認為就是對自己徹底的放棄。

    正文 第51節:要先看得起自己(1)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數:1356

  014 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會看得起你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說,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的大丈夫。大丈夫的種種行為,表現出的這種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骨氣。做人,首先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會看得起你。這就是骨氣。

  氣,代表一個人的氣質、涵養。有的人容易生氣,動不動便發脾氣;有的人則充滿俠氣,與人交往講究義氣。一個容易意氣用事的人,做事血氣方剛,得意時意氣風發,不如意時怒氣沖天;反之,一個沉得住氣的人,處世能心平氣和,該維護正義時,又能正氣凜然。

  做人一定要有骨氣,不卑躬屈膝,不唯唯諾諾,挺起腰杆做人,絕不苟且偷生,這樣才會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有意義。一個有骨氣的人,同樣也會得到别人的尊敬,即使一無所有,就憑一身傲骨也不會被人看不起。人窮志不窮,就是為了這一口氣,我們也要活出個樣來。

  志軍是一個打工仔。父親死得早,母親改嫁了。為了供小弟×××讀書,志軍一個人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打工。

  志軍還沒有找到工作,身上的錢也花光了,隻好在街上流浪。

  他情不自禁、不知不覺地走進一家叫做風林的書店。志軍對書特别敏感,不知為什麼,隻要一見到書,他就覺得渾身充滿力量。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掙到錢,好讓弟弟妹妹能念上書。

  志軍拿着一本書看得入了神。這時候,外面的吵鬧聲打擾了他,一種本能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出了書店,竟然忘記了把書放回原處。原來是兩輛自行車在書店門口相撞了。糾紛平息後,志軍才發現書還在自己的手裡,于是趕緊轉過身去,打算把書放回原處。就在這時,書店的老闆娘氣勢洶洶地跑了出來,不容分說,就給了志軍一個耳光,罵道:“你這個小偷!不要臉的家夥!沒教養的東西!”

  志軍驚呆了,好一會兒才為自己辯解道:“我不是小偷!我是想買這本書。”可話一說完,志軍就後悔了,他身上根本就沒有錢買書。

  “那好,那你把錢掏出來!”

  “這……”

  “掏啊!怎麼不掏!還說不是小偷。你們這種人我見多了,沒有錢就偷書,上回我還抓了一個!”

  志軍不再做任何辯解,他把身上唯一一塊值錢的手表做了抵押,要老闆娘給他一周的時間,一周後帶錢來買下這本書,隻有這樣才能證明他的清白。

  一周後,志軍沒有來。老闆娘輕蔑地笑了。又過了一周,志軍仍然沒有來,但他的弟弟來了。弟弟把20塊買書錢給了老闆娘,買下了那本書,換回了志軍的手表。老闆娘忍不住問了一句,他,怎麼沒有來?

  “他死了。”

  “死了?”

  “在工地上做小時工,被失事的起重機砸死的。這是我在我哥書包裡看到的一張字條。”志軍弟弟把紙條遞給老闆娘,“我哥不是你想的那種人。”說完,就離開了書店。

  老闆娘攤開紙條,隻見上面寫着:我欠風林書店20塊錢。我一定要掙到錢買下那本書,我不是小偷!

  志軍的不幸讓我們歎息,但他的骨氣卻讓我們敬佩。身有傲骨,可殺而不可辱。一個人在自己的一生當中,做人處事就要帶那麼幾分傲骨,所謂“士可殺不可辱”,你可以要他的命,但是你不能侮辱他,不能傷害他的尊嚴。

    正文 第52節:要先看得起自己(2)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數:1181

  文天祥有詩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盡管被拘囚在地牢裡,受盡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勸他,隻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堅決拒絕,終于在公元1282年被殺害了。這就是有骨氣的代表。頭可破,血可流,就是不能低下高貴的頭!

  古時候有一位才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是懷才不遇,屢試不中,最後隻得靠出賣自己的字畫來維持生計。

  他在家門口擺了一個書畫攤,現場為客人寫字作畫,圍觀的人好不熱鬧。他規定,一副對聯五文錢,一副匾額十文錢,一幅畫一兩銀子。

  沒有生意的時候,這位才子就在一邊彈琴。

  一次,一位富有正義感的官員被他的琴聲所吸引,循聲而來,剛開始還以為是哪一家的門第呢,沒有想到,隻是一個賣字畫的窮小子。不過,這位官員馬上被他的字畫迷住了,這種飄逸灑脫的字畫他以前從來沒有看見過。

  官員打算買下幾幅字畫,回去好好觀摩觀摩。出于同情,官員買了幾幅現成的字畫,卻給了他五兩銀子,說不用找了。但才子執意把多餘的錢退還給了官員 。官員想,天底下還有這麼傻的人,給他錢竟然不要。莫不是裝的吧?為了試他一試,這位官員故意把錢袋趁他不注意的時候落在他的書畫攤上,然後就離開了。大約走了幾米遠,官員聽見後面有人叫他,回頭一看,正是賣字畫的那位窮小子。

  “這是你掉的錢袋。”

  “謝謝。真不知道該如何感激你。”

  這位官員不僅為他的才氣所感動,更為他的骨氣所折服,決定要助他一臂之力。回到家後,官員請來了很多社會名流一起鑒賞他買回來的字畫。這些達官貴人都以為這些字畫是這位官員所作,贊不絕口。等官員說出真相後,更是驚訝不已。在官員的大力宣傳下,才子結識了更多的社會名流,一傳十,十傳百,這位才子的名氣越來越大,最終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的名字就叫唐伯虎。

  是以,世間的人,應該努力培養自己的氣質,做人至少要有一點骨氣。有骨氣的人,走到哪裡,都能受人尊重,都會受人禮敬。如果沒有骨氣,無論走到哪裡,都擺脫不了被奴役的性格,都不會受人尊重。是以,一個有骨氣的人,自有其不同于一般人的人格特質。唐伯虎就是這樣一個有骨氣的人。

  不吃嗟來之食的故事我們都聽過,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也不肯吃别人丢給他的一碗飯。因為那一碗飯不是善意的,是一種蔑視。對付蔑視的最好方法就是更加蔑視。那人擺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聲“喂,來吃!”這種架勢就像喂狗一樣,誰都受不了。如果窮人吃了這碗飯,以後的日子更不好過。不僅要受肉體折磨,還要受精神折磨,還不如餓死。

  是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們應該學學文天祥,與其苟活一世,不如轟轟烈烈地離去。人活一口氣,如狼牙山五壯士氣壯山河。人為尊嚴和自由而戰,我們應該學學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

    正文 第53節:車到山前沒有路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數:1760

  015 車到山前沒有路,路至盡頭就轉彎

  古時候有一個人去天山采蓮。

  爬山之前有人警告過他,天山隻有一條路直通山頂,其他的看似是路其實都是半路,走着走着就沒有路了。好心人告訴這個人,不要輕易爬天山,如果真的要爬,一定要選擇時機,對天山的具體情況了如指掌,這樣才有可能爬上山頂,才不會有生命危險。

  可這個人似乎很有自信,把别人的告誡當作耳旁風,什麼準備都沒有做,而且選擇了一個很差的天氣上路了。

  爬了一會兒,前面出現了兩條路,這個人想也沒有想就随便選擇了一條,他想,車到山前必有路,怕什麼呢。就這樣走了一段路,突然發現前面果真沒有路了。

  這可如何是好呢?早知道就不走這條路了。他一邊想着一邊往回走,走着走着,他驚訝地發現又沒路了。原來是發生了崩,把來時的路堵死了。

  登山人吓得魂飛魄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幾天後他就被凍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不要總以為車到山前必有路,這樣的僥幸心态實在要不得,做事之前一定要未雨綢缪,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

  這就好像平時我們談理想、談未來,當談起這些時,我們都能理直氣壯地說将來自己要做什麼,把前景藍圖規劃得無可挑剔。但到要實施時,才發現原來訂的目标,原來談的理想,原來規劃的未來都不那麼好實作,于是會給自己找這樣那樣的理由來為自己開脫,于是隻能降格以求。

  車到山前必有路,但事實上我們行在路上,并不能預知前面有沒有路,前面或許真的有寬闊平坦的大道,但更常見的是荊棘叢生,是坑坑窪窪,是崎岖泥濘。我們對前路不要有太過理想的期盼,我們要做最壞的打算,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前行路上可能遇到的一切艱難險阻準備好力量,這樣才能逢山開山,遇水架橋,才能走得更遠。

  小明剛上大一的時候就抱着一種僥幸的心态來面對自己的學業,他認為依靠自己的家庭背景,畢業了找一份不錯的工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車到山前必有路嘛,他常常這樣想。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現在應該輕松輕松了。

  于是,在别人努力學習的時候,他在宿舍裡睡覺;當别人外出參加社會實踐的時候,他在玩電腦遊戲;當别人考這樣那樣的證為自己的求職增加砝碼時,他在和女孩子打情罵俏。四年的大學時光很快過去了,小明沒學到什麼知識。小明學到的是抽煙喝酒打架鬥毆,學到的是考試如何作弊,作弊發現後如何厚着臉皮和監考老師周旋。

  大四這一年,同學們都在辛苦地實習,出去找工作,唯獨他整日遊手好閑,從這個宿舍晃蕩到那個宿舍。同學們問他找到工作沒,他說:“ 急什麼!車到山前必有路!”

  還有一個月就要畢業了,小明這才急起來,于是趕緊打電話給家裡人為他聯系工作,就在這時候,父親告訴他,他的公司破産了,無法為小明聯系工作了,一切隻能靠他自己了。小明當場傻了眼。

  這就是小明信奉 “車到山前必有路”的下場。

  車到山前必有路,這其實是我們為自己的懶惰尋找的一個借口,本應該今天辦的事情我們卻推到明天;這是我們為自己的未來虛拟的一個依靠,我們枕着它終日沉溺于缥缈的幻想之中;于是我們生命的光陰便一寸一寸地消耗在自以為逍遙無憂的日子中。我們習慣了等待,習慣了等待每一天都會發生奇迹,習慣了等待每一個人都會為自己創造奇迹。我們的意志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中日漸消磨。

  可是有一天當你一個人來到山前的時候,你會驚訝沮喪地發現,矗立在你面前的山巍峨無比,根本沒有你可以走的路。

  這個時候你會埋怨并後悔你人生的許多第一次不是由你自己一個人來完成的。第一次穿衣、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找工作……在父母或朋友的代勞下,我們輕而易舉地把一座座山踩在腳下,并是以沾沾自喜。

  我們失去了開拓的勇氣,即使我們僥幸地走過了這一座山,等着我們的還有無數更高更大的山。如果我們的親人或朋友在每一座山的面前都為我們鋪好了路,那麼我們的存在就毫無意義了。何況沒有哪個人會永遠跟着我們,為我們做鋪路工。終于有一天,我們會走到窮途末路。

  魯迅先生說,這個世界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是的,路是走出來的

  一切靠我們獨立先行。

    正文 第54節: 适當地說善意的謊言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數:2091

  016 适當地說一些善意的謊言

  《狼來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是一個放羊的孩子撒謊欺騙人們,導緻羊最後被狼吃掉的故事。小時候,大人們每次講完這個故事都會告誡我們說,做人一定要誠實,否則就會像那個放羊的小孩一樣被狼吃掉。大人們的話是正确的,誠實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學會撒謊。适當的時候,我們要說一些善意的謊言。一些善意的謊言能讓我們以及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生活得更美好。

  很久以前,有一個姑娘一生下來就瞎了眼。

  黑暗是她唯一的主題,世間的美麗和醜陋她無法得知。

  但她一直很快樂,因為母親說她是村裡最美麗的女子。而事實恰恰相反,她是村裡最醜陋的女子。但她并不知道,她隻相信母親的話,是以,她快樂而驕傲地活着。

  轉眼間,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齡了,由于是瞎子,長得又醜,是以村裡沒有一個人願意娶她。經過母親的尋找和遊說,外村的一個斷了一隻手的小夥子同意娶她。

  姑娘的母親說,她隻有一個要求,不準小夥子說姑娘長得醜,要誇獎姑娘是村裡最漂亮的女子。小夥子一口答應下來。

  母親對姑娘說:“孩子,我給你找了一個村裡面最英俊的小夥子。”

  洞房花燭夜,姑娘問小夥子:“娘說,你是村裡面最英俊的人,是嗎?”

  小夥子說:“ 是的。”

  姑娘又問:“ 娘說,我是村裡面最漂亮的女子,是嗎?”

  小夥子響亮地說:“是的。你是村裡面最漂亮的女子。我愛你。”

  姑娘聽了小夥子的回答,臉上泛起了羞澀的紅暈。從此以後,姑娘活得更加自信了,自己是村裡面最漂亮的女子,又嫁給了村裡面最英俊的小夥子,還有什麼比這更加幸福的事情呢。

  又過了一段時間,姑娘的母親去世了,而姑娘給小夥子生下了一個小男孩。

  善良的小夥子從小男孩懂事起就告訴他,不能說自己的母親長得醜,要說她是這個村裡最漂亮的女子。

  姑娘繼續活在美麗的謊言之中,母親的謊言、丈夫的謊言、兒子的謊言讓姑娘的一生都充滿了幸福和甜蜜。

  終于有一天,姑娘老了,安詳地閉上了眼睛,臉上挂着滿足的笑容。

  在别人眼中,姑娘是一隻醜小鴨,而姑娘自己卻活得像一個驕傲的公主。這就是善意的謊言的力量。我們為親情的偉大而感動,為善意的謊言而感動。

  有這樣一句話:善意的謊言是美麗的。當我們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适度地扯一些小謊的時候,謊言即變為了解、尊重和寬容,具有神奇的力量。父母的一句謊言,讓涉世不深的孩童臉若鮮花,燦爛生輝;老師的一句謊言,讓彷徨學子不再困惑,更好成長;醫生的一句謊言,讓恐懼的病人由毀滅走向新生……

  出于美好願望的謊言,是人生的滋養品,也是信念的源動力。它讓人從心裡燃起希望之火,确信世界上有愛、有信任、有感動,因而找到更多笑對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謊言,是賦予人性的靈性,展現着情感的細膩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堅強執著,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後戰勝脆弱,絕處逢生。生活中,經常能碰到一些善意而美麗的謊言,這些謊言構成了人生的另一種風景。它豐富了人們生活的情趣,使人們之間的關系更為和諧,生活更愉快和美滿。在災難突然降臨時的謊言,有時就是救命的謊言。

  一架運輸機在沙漠裡遇到沙塵暴而迫降,但飛機已經嚴重損毀,無法恢複起飛,通訊裝置也損壞,與外界通訊聯絡中斷。9名乘客和1名駕駛員陷于絕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們為争奪有限的幹糧和水而動起幹戈。

  緊急關頭,一個臨時搭乘飛機的乘客站了出來說:“大家不要驚慌,我是飛機設計師,隻要大家齊心協力聽我指揮,就可以修好飛機。”這好比一針強心劑,穩定了大家的情緒,他們自覺節省水和幹糧;一切井然有序,大家團結起來和風沙困難作鬥争。

  十幾天過去了,飛機并沒有修好;但有一隊往返沙漠裡的商人駝隊經過這裡,搭救了他們。幾天後,人們才發現,那個臨時乘客根本就不是什麼飛機設計師,他是一個對飛機一無所知的國小教師。有人知道真相後就罵他是個騙子,憤怒地責問他:“大家命都快保不住了,你居然還忍心欺騙我們?”國小教師說:“假如我當時不撒謊,大家能活到現在麼?”

  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善意的謊言是生活的希望,是沙漠中的綠洲,它有時真的改變了我們生命的軌道。

  善意的謊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你一次再一次地做着進步的努力,為了心中的夢想絕不輕言放棄。因為未來的道路完全被歡樂的心情照亮,生活是以變得更加美好。

  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裡講述的就是一個善意的謊言的故事。當生病的老人望着凋零衰落的樹葉而凄涼絕望時,充滿愛心的畫家用精心勾畫的一片綠葉去裝飾那棵幹枯的生命之樹,進而維持一段即将熄滅的生命之光。這難道不是謊言的極緻嗎?

  如果開誠布公直截了當是一種錯誤,我選擇謊言。

  如果真情告白坦率無忌是一種傷害,我選擇謊言。

  如果是為了自己或他人不再痛苦不再憂傷,多一點謊言又有何妨?

    正文 第55節:忍耐不是屈服命運

    更新時間: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數:1898

  017 忍耐并不是屈服命運,好漢也吃眼前虧

  傳統觀念認為,好漢不吃眼前虧。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好漢的眼光宛如鷹眼一樣銳利,它關注的是長遠的根本利益所在,而不會執著于眼前的禍福吉兇。鼠目寸光的人,才吃不得眼前虧,因為他們心胸狹窄,容不得一丁點的損失。高瞻遠矚的人,卻吃得眼前虧,因為他們視野遼闊,納天地于心中。韓信是一個好漢,肯吃眼前虧,堪受胯下之辱,是以後來功高蓋世,列土封疆。

  好漢也吃眼前虧,目的是為了以後更好的發展,這與為五鬥米折腰一樣。在文學作品中,描述一個人不慕富貴窮得有志氣,就會用“不為五鬥米折腰”來表達。其實不然,在現實生活中,殘酷的生存環境不容許我們這樣做。人無論怎麼立志高遠,胸懷大志,也得屈服于生活的壓迫。生活是一個無比深廣的海洋,淺灘暗礁星羅棋布,讓你無處躲藏逃匿。而人不過是一艘小船,行進在颠簸的大海上,它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航向遙遠的彼岸,而是如何能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存活下來。

  生存權是我們人類最根本、最主要的權利。一個人如果連生存權都無法保證,别的一切更無從談起,什麼發展權、享受權都不過癡人說夢。人隻有先糊口,先填飽自己的肚子,才有可能也有力量去追求發展。很難想象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窮人,會整天想着是買“寶馬” 好還是買 “奔馳” 好,是買樓房還是買一套四合院。不為五鬥米折腰就意味着要忍饑挨餓,難以存活,一旦死于非命,一切都幹淨了。

  為五鬥米折腰也好,吃眼前虧也好,歸結起來就是,一個成功的人必須學會忍耐。一時的容忍并不是對命運的屈服,也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對未來的鋪墊和積累。

  困苦、傷痛、艱難、挫折、孤獨、寂寞……幾乎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旅程中都經曆過這樣的磨難,當你不甘心命運的安排但又不能扼住命運的咽喉之時,你必須也隻有學會忍耐。忍耐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會遭遇它。忍字頭上一把刀,忍耐的過程是漫長的,忍耐的感受是痛苦的,是以忍耐本身也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但是如果經不住忍耐的考驗,我們的人生将會是一片蒼白和不堪一擊。

  和為貴,忍為高。一個忍字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理智、修養、氣質以及人格。一個有所建樹的人,也往往與他的忍耐、忍受、忍讓有密切關聯,那些沒有耐心沾火就着,遇一點苦難就打退堂鼓的人,十有八九成不了大事。很多情況下,忍耐更是成大事不可或缺的修養。韓信的胯下之辱成就了一代名将。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成功的到來需要我們等待,這等待也是一種忍耐。如果連這種忍耐也忍受不了,那麼你還能做出什麼偉大的事情來呢?

  三月的佛堂裡坐滿了前來聽禅的信徒。

  大師的說禅一闆一眼,枯燥乏味,加之外面春意融融,很容易讓沒有耐心的人昏昏欲睡。說禅還沒有進行到一半,全場的人幾乎都打起瞌睡來,隻有一個人依然正襟危坐,專心緻志地聽着大師深奧的講解。

  看到他聽得那麼認真,旁邊有個人勸他:“大家都在打瞌睡,你何必聚精會神聽那單調乏味的佛理呢?這哪有睡覺舒服?”

  他笑了笑說:“ 你說得對,我也動過想睡覺的心。但就在我眼睛快要閉上的那一瞬間,我突然想,為什麼不試試自己在這種情況下的忍耐力有多大呢?聽了一半,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我就提醒自己:下次争取忍耐得更好一些。如果以這種耐力去面對人生當中遇到的種種難題,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呢?我決定忍耐到底。”說完,他又專心緻志地聽起來。

  幾年後,這個人成了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名字叫朱元璋。

  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哲理就是朱元璋在耐心聽禅的時候悟到的,也正是這句話,讓他把一切抛諸腦後,發動了起義,推翻了元末腐朽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大明王朝。

  做人做事,先比才能,再比智慧。如果才能不足,智慧用盡,那就比耐力吧。耐力是個金剛鑽,鑿去表面的浮躁的心态,片面的眼光,紛繁的過眼雲煙,用心于自己所确定的目标,我們就沒有理由不成功。

  喜歡安靜的人要忍受喧嘩,喜歡熱鬧的人要忍受寂寞。夏天要忍受炎熱,冬天要忍受寒冷。年輕時要忍受磨難,年老時要忍受疾病。我們的人生時時刻刻都在經曆着忍受,那麼就讓所有的痛苦都在忍受中得以淡化,讓所有的委屈都在忍受中得到安靜,讓所有的眼淚都在忍受中化作一縷輕煙,讓所有的怒氣都在忍受中漸漸平息……

  當然,忍耐并不是逆來順受,屈服于命運。生活的艱辛在人們的心中埋下了太多的隐痛。忍耐卻可使人相信,風雨過後必見彩虹。忍耐,不是消極頹廢,我們在沉默中積蓄力量,等待迸發的那一刻。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