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ntel和amd的cpu核心詳細介紹

核心(Die)又稱為核心,是CPU最重要的組成部分。CPU中心那塊隆起的晶片就是核心,是由單晶矽以一

定的生産工藝制造出來的,CPU所有的計算、接受/存儲指令、處理資料都由核心執行。各種CPU核心都具

有固定的邏輯結構,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執行單元、指令級單元和總線接口等邏輯單元都會有科學的

布局。

為了便于CPU設計、生産、銷售的管理,CPU制造商會對各種CPU核心給出相應的代号,這也就是所謂的

CPU核心類型。

不同的CPU(不同系列或同一系列)都會有不同的核心類型(例如Pentium 4的Northwood,Willamette以

及K6-2的CXT和K6-2+的ST-50等等),甚至同一種核心都會有不同版本的類型(例如Northwood核心就分

為B0和C1等版本),核心版本的變更是為了修正上一版存在的一些錯誤,并提升一定的性能,而這些變

化普通消費者是很少去注意的。每一種核心類型都有其相應的制造技術(例如0.25um、0.18um、0.13um

以及0.09um等)、核心面積(這是決定CPU成本的關鍵因素,成本與核心面積基本上成正比)、核心電壓

、電流大小、半導體數量、各級緩存的大小、主頻範圍、流水線架構和支援的指令集(這兩點是決定CPU

實際性能和工作效率的關鍵因素)、功耗和發熱量的大小、封裝方式(例如S.E.P、PGA、FC-PGA、FC-

PGA2等等)、接口類型(例如Socket 370,Socket A,Socket 478,Socket T,Slot 1、Socket 940等

等)、前端總線頻率(FSB)等等。是以,核心類型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CPU的工作性能。

一般說來,新的核心類型往往比老的核心類型具有更好的性能(例如同頻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

1.8A GHz就要比Willamette核心的Pentium 4 1.8GHz性能要高),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這種情況一般發

生在新核心類型剛推出時,由于技術不完善或新的架構和制造技術不成熟等原因,可能會導緻新的核心

類型的性能反而還不如老的核心類型的性能。例如,早期Willamette核心Socket 423接口的Pentium 4的

實際性能不如Socket 370接口的Tualatin核心的Pentium III和賽揚,現在的低頻Prescott核心Pentium

4的實際性能不如同頻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等等,但随着技術的進步以及CPU制造商對新核心的不

斷改進和完善,新核心的中後期産品的性能必然會超越老核心産品。

CPU核心的發展方向是更低的電壓、更低的功耗、更先進的制造技術、內建更多的半導體、更小的核心面

積(這會降低CPU的生産成本進而最終會降低CPU的銷售價格)、更先進的流水線架構和更多的指令集、

更高的前端總線頻率、內建更多的功能(例如內建記憶體控制器等等)以及雙核心和多核心(也就是1個

CPU内部有2個或更多個核心)等。CPU核心的進步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最有意義的就是能以更低的價格買

到性能更強的CPU。

在CPU漫長的曆史中伴随着紛繁複雜的CPU核心類型,以下分别就Intel CPU和AMD CPU的主流核心類型作

一個簡介。主流核心類型介紹(僅限于桌上型電腦CPU,不包括筆記本CPU和伺服器/工作站CPU,而且不包括

比較老的核心類型)。

INTEL CPU的核心類型

Northwood

這是目前主流的Pentium 4和賽揚所采用的核心,其與Willamette核心最大的改進是采用了0.13um制造工

藝,并都采用Socket 478接口,核心電壓1.5V左右,二級緩存分别為128KB(賽揚)和512KB(Pentium 4

),前端總線頻率分别為400/533/800MHz(賽揚都隻有400MHz),主頻範圍分别為2.0GHz到2.8GHz(賽

揚),1.6GHz到2.6GHz(400MHz FSB Pentium 4),2.26GHz到3.06GHz(533MHz FSB Pentium 4)和

2.4GHz到3.4GHz(800MHz FSB Pentium 4),并且3.06GHz Pentium 4和所有的800MHz Pentium 4都支援

超線程技術(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封裝方式采用PPGA FC-PGA2和PPGA。按照Intel的規劃,

Northwood核心會很快被Prescott核心所取代。

Prescott

這是Intel最新的CPU核心,目前還隻有Pentium 4而沒有低端的賽揚采用,其與Northwood最大的差別是

采用了0.09um制造技術和更多的流水線結構,初期采用Socket 478接口,以後會全部轉到LGA 775接口,

核心電壓1.25-1.525V,前端總線頻率為533MHz(不支援超線程技術)和800MHz(支援超線程技術),主

頻分别為533MHz FSB的2.4GHz和2.8GHz以及800MHz FSB的2.8GHz、3.0GHz、3.2GHz和3.4GHz,其與

Northwood相比,其L1 資料緩存從8KB增加到16KB,而L2緩存則從512KB增加到1MB,封裝方式采用PPGA。

按照Intel的規劃,Prescott核心會很快取代Northwood核心并且很快就會推出Prescott核心533MHz FSB

的賽揚。

Smithfield

這是Intel公司的第一款雙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于2005年4月釋出,基本上可以認為Smithfield核心

是簡單的将兩個Prescott核心松散地耦合在一起的産物,這是基于獨立緩存的松散型耦合方案,其優點

是技術簡單,缺點是性能不夠理想。目前Pentium D 8XX系列以及Pentium EE 8XX系列采用此核心。

Smithfield核心采用90nm制造技術,全部采用Socket 775接口,核心電壓1.3V左右,封裝方式都采用

PLGA,都支援硬體防病毒技術EDB和64位技術EM64T,并且除了Pentium D 8X5和Pentium D 820之外都支

持節能省電技術EIST。前端總線頻率是533MHz(Pentium D 8X5)和800MHz(Pentium D 8X0和Pentium EE

8XX),主頻範圍從2.66GHz到3.2GHz(Pentium D)、3.2GHz(Pentium EE)。Pentium EE和Pentium D的最大

差別就是Pentium EE支援超線程技術而Pentium D則不支援。Smithfield核心的兩個核心分别具有1MB的

二級緩存,在CPU内部兩個核心是互相隔絕的,其緩存資料的同步是依靠位于主機闆北橋晶片上的仲裁單元

通過前端總線在兩個核心之間傳輸來實作的,是以其資料延遲問題比較嚴重,性能并不盡如人意。按照

Intel的規劃,Smithfield核心将會很快被Presler核心取代。

Cedar Mill

這是Pentium 4 6X1系列和Celeron D 3X2/3X6系列采用的核心,從2005末開始出現。其與Prescott核心

最大的差別是采用了65nm制造技術,其它方面則變化不大,基本上可以認為是Prescott核心的65nm制程

版本。Cedar Mill核心全部采用Socket 775接口,核心電壓1.3V左右,封裝方式采用PLGA。其中,

Pentium 4全部都為800MHz FSB、2MB二級緩存,都支援超線程技術、硬體防病毒技術EDB、節能省電技術

EIST以及64位技術EM64T;而Celeron D則是533MHz FSB、512KB二級緩存,支援硬體防病毒技術EDB和64

位技術EM64T,不支援超線程技術以及節能省電技術EIST。Cedar Mill核心也是Intel處理器在NetBurst

架構上的最後一款單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按照Intel的規劃,Cedar Mill核心将逐漸被Core架構的

Conroe核心所取代。

Presler

這是Pentium D 9XX和Pentium EE 9XX采用的核心,Intel于2005年末推出。基本上可以認為Presler核心

是簡單的将兩個Cedar Mill核心松散地耦合在一起的産物,是基于獨立緩存的松散型耦合方案,其優點

是技術簡單,缺點是性能不夠理想。Presler核心采用65nm制造技術,全部采用Socket 775接口,核心電

壓1.3V左右,封裝方式都采用PLGA,都支援硬體防病毒技術EDB、節能省電技術EIST和64位技術EM64T,

并且除了Pentium D 9X5之外都支援虛拟化技術Intel VT。前端總線頻率是800MHz(Pentium D)和

1066MHz(Pentium EE)。與Smithfield核心類似,Pentium EE和Pentium D的最大差別就是Pentium EE支

持超線程技術而Pentium D則不支援,并且兩個核心分别具有2MB的二級緩存。在CPU内部兩個核心是互相

隔絕的,其緩存資料的同步同樣是依靠位于主機闆北橋晶片上的仲裁單元通過前端總線在兩個核心之間傳

輸來實作的,是以其資料延遲問題同樣比較嚴重,性能同樣并不盡如人意。Presler核心與Smithfield核

心相比,除了采用65nm制程、每個核心的二級緩存增加到2MB和增加了對虛拟化技術的支援之外,在技術

上幾乎沒有什麼創新,基本上可以認為是Smithfield核心的65nm制程版本。Presler核心也是Intel處理

器在NetBurst架構上的最後一款雙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可以說是在NetBurst被抛棄之前的最後絕唱

,以後Intel桌面處理器全部轉移到Core架構。按照Intel的規劃,Presler核心從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将

逐漸被Core架構的Conroe核心所取代。

Yonah

目前采用Yonah核心CPU的有雙核心的Core Duo和單核心的Core Solo,另外Celeron M也采用了此核心,

Yonah是Intel于2006年初推出的。這是一種單/雙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其在應用方面的特點是具有很

大的靈活性,既可用于桌面平台,也可用于移動平台;既可用于雙核心,也可用于單核心。Yonah核心來

源于移動平台上大名鼎鼎的處理器Pentium M的優秀架構,具有流水線級數少、執行效率高、性能強大以

及功耗低等等優點。Yonah核心采用65nm制造技術,核心電壓依版本不同在1.1V-1.3V左右,封裝方式采

用PPGA,接口類型是改良了的新版Socket 478接口(與以前桌上型電腦的Socket 478并不相容)。在前端總線

頻率方面,目前Core Duo和Core Solo都是667MHz,而Yonah核心Celeron M是533MHz。在二級緩存方面,

目前Core Duo和Core Solo都是2MB,而即Yonah核心Celeron M是1MB。Yonah核心都支援硬體防病毒技術

EDB以及節能省電技術EIST,并且多數型号支援虛拟化技術Intel VT。但其最大的遺憾是不支援64位技術

,僅僅隻是32位的處理器。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雙核心的Core Duo而言,其具有的2MB二級緩存在架構上

不同于目前所有X86處理器,其它的所有X86處理器都是每個核心獨立具有二級緩存,而Core Duo的Yonah

核心則是采用了與IBM的多核心處理器類似的緩存方案----兩個核心共享2MB的二級緩存!共享式的二級

緩存配合Intel的“Smart cache”共享緩存技術,實作了真正意義上的緩存資料同步,大幅度降低了數

據延遲,減少了對前端總線的占用。這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真正的雙核心處理器!Yonah核心是共享緩存的

緊密型耦合方案,其優點是性能理想,缺點是技術比較複雜。不過,按照Intel的規劃,以後Intel各個

平台的處理器都将會全部轉移到Core架構,Yonah核心其實也隻是一個過渡的核心類型,從2006年第三季

度開始,其在桌面平台上将會被Conroe核心取代,而在移動平台上則會被Merom核心所取代。

Conroe

這是更新的Intel桌面平台雙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其名稱來源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小城市“Conroe”

。Conroe核心于2006年7月27日正式釋出,是全新的Core(酷睿)微架構(Core Micro-Architecture)應用

在桌面平台上的第一種CPU核心。目前采用此核心的有Core 2 Duo E6x00系列和Core 2 Extreme X6x00系

列。與上代采用NetBurst微架構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相比,Conroe核心具有流水線級數少、執行效

率高、性能強大以及功耗低等等優點。Conroe核心采用65nm制造技術,核心電壓為1.3V左右,封裝方式

采用PLGA,接口類型仍然是傳統的Socket 775。在前端總線頻率方面,目前Core 2 Duo和Core 2

Extreme都是1066MHz,而頂級的Core 2 Extreme将會更新到1333MHz;在一級緩存方面,每個核心都具有

32KB的資料緩存和32KB的指令緩存,并且兩個核心的一級資料緩存之間可以直接交換資料;在二級緩存

方面,Conroe核心都是兩個核心共享4MB。Conroe核心都支援硬體防病毒技術EDB、節能省電技術EIST和

64位技術EM64T以及虛拟化技術Intel VT。與Yonah核心的緩存機制類似,Conroe核心的二級緩存仍然是

兩個核心共享,并通過改良了的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英特爾進階智能高速緩存)共享緩存技術

來實作緩存資料的同步。Conroe核心是目前最先進的桌面平台處理器核心,在高性能和低功耗上找到了

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全面壓倒了目前的所有桌面平台雙核心處理器,加之又擁有非常不錯的超頻能力,

确實是目前最強勁的桌上型電腦CPU核心。

Allendale

這是與Conroe同時釋出的Intel桌面平台雙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其名稱來源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

的小城市“Allendale”。Allendale核心于2006年7月27日正式釋出,仍然基于全新的Core(酷睿)微架構

,目前采用此核心的有1066MHz FSB的Core 2 Duo E6x00系列,即将釋出的還有800MHz FSB的Core 2 Duo

E4x00系列。Allendale核心的二級緩存機制與Conroe核心相同,但共享式二級緩存被削減至2MB。

Allendale核心仍然采用65nm制造技術,核心電壓為1.3V左右,封裝方式采用PLGA,接口類型仍然是傳統

的Socket 775,并且仍然支援硬體防病毒技術EDB、節能省電技術EIST和64位技術EM64T以及虛拟化技術

Intel VT。除了共享式二級緩存被削減到2MB以及二級緩存是8路64Byte而非Conroe核心的16路64Byte之

外,Allendale核心與Conroe核心幾乎完全一樣,可以說就是Conroe核心的簡化版。當然由于二級緩存上

的差異,在頻率相同的情況下Allendale核心性能會稍遜于Conroe核心。

Merom

這是與Conroe同時釋出的Intel移動平台雙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其名稱來源于以色列境内約旦河旁邊

的一個湖泊“Merom”。Merom核心于2006年7月27日正式釋出,仍然基于全新的Core(酷睿)微架構,這也

是Intel全平台(桌上型電腦、筆記本和伺服器)處理器首次采用相同的微架構設計,目前采用此核心的有

667MHz FSB的Core 2 Duo T7x00系列和Core 2 Duo T5x00系列。與桌面版的Conroe核心類似,Merom核心

仍然采用65nm制造技術,核心電壓為1.3V左右,封裝方式采用PPGA,接口類型仍然是與Yonah核心Core

Duo和Core Solo相容的改良了的新版Socket 478接口(與以前桌上型電腦的Socket 478并不相容)或Socket

479接口,仍然采用Socket 479插槽。Merom核心同樣支援硬體防病毒技術EDB、節能省電技術EIST和64位

技術EM64T以及虛拟化技術Intel VT。Merom核心的二級緩存機制也與Conroe核心相同,Core 2 Duo

T7x00系列的共享式二級緩存為4MB,而Core 2 Duo T5x00系列的共享式二級緩存為2MB。Merom核心的主

要技術特性與Conroe核心幾乎完全相同,隻是在Conroe核心的基礎上利用多種手段加強了功耗控制,使

其TDP功耗幾乎隻有Conroe核心的一半左右,以滿足移動平台的節電需求。

AMD CPU的核心類型

Athlon XP的核心類型

Athlon XP有4種不同的核心類型,但都有共同之處:都采用Socket A接口而且都采用PR标稱值标注。

Thorton

采用0.13um制造技術,核心電壓1.65V左右,二級緩存為256KB,封裝方式采用OPGA,前端總線頻率為

333MHz。可以看作是屏蔽了一半二級緩存的Barton。

Barton

采用0.13um制造技術,核心電壓1.65V左右,二級緩存為512KB,封裝方式采用OPGA,前端總線頻率為

333MHz和400MHz。

新Duron的核心類型

AppleBred

采用0.13um制造技術,核心電壓1.5V左右,二級緩存為64KB,封裝方式采用OPGA,前端總線頻率為

266MHz。沒有采用PR标稱值标注而以實際頻率标注,有1.4GHz、1.6GHz和1.8GHz三種。

Athlon 64系列CPU的核心類型

Clawhammer

采用0.13um制造技術,核心電壓1.5V左右,二級緩存為1MB,封裝方式采用mPGA,采用Hyper Transport

總線,内置1個128bit的記憶體控制器。采用Socket 754、Socket 940和Socket 939接口。

Newcastle

其與Clawhammer的最主要差別就是二級緩存降為512KB(這也是AMD為了市場需要和加快推廣64位CPU而采

取的相對低價政策的結果),其它性能基本相同。

Wincheste

Wincheste是比較新的AMD Athlon 64CPU核心,是64位CPU,一般為939接口,0.09微米制造技術。這種核

心使用200MHz外頻,支援1GHyperTransprot總線,512K二級緩存,成本效益較好。Wincheste內建雙通道内

存控制器,支援雙通道DDR記憶體,由于使用新的工藝,Wincheste的發熱量比舊的Athlon小,性能也有所

提升。

Troy

Troy是AMD第一個使用90nm制造技術的Opteron核心。Troy核心是在Sledgehammer基礎上增添了多項新技

術而來的,通常為940針腳,擁有128K一級緩存和1MB (1,024 KB)二級緩存。同樣使用200MHz外頻,支援

1GHyperTransprot總線,內建了記憶體控制器,支援雙通道DDR400記憶體,并且可以支援ECC 記憶體。此外,

Troy核心還提供了對SSE-3的支援,和Intel的Xeon相同,總的來說,Troy是一款不錯的CPU核心。

Venice

Venice核心是在Wincheste核心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其技術參數和Wincheste基本相同:一樣基于X86-64

架構、整合雙通道記憶體控制器、512KB L2緩存、90nm制造技術、200MHz外頻,支援1GHyperTransprot總

線。Venice的變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使用了Dual Stress Liner (簡稱DSL)技術,可以将半導體半導體

的響應速度提高24%,這樣是CPU有更大的頻率空間,更容易超頻;二是提供了對SSE-3的支援,和Intel

的CPU相同;三是進一步改良了記憶體控制器,一定程度上增加處理器的性能,更主要的是增加記憶體控制器

對不同DIMM子產品和不同配置的相容性。此外Venice核心還使用了動态電壓,不同的CPU可能會有不同的電

壓。

SanDiego

SanDiego核心與Venice一樣是在Wincheste核心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其技術參數和Venice非常接近,

Venice擁有的新技術、新功能,SanDiego核心一樣擁有。不過AMD公司将SanDiego核心定位到頂級Athlon

64處理器之上,甚至用于伺服器CPU。可以将SanDiego看作是Venice核心的進階版本,隻不過緩存容量由

512KB提升到了1MB。當然由于L2緩存增加,SanDiego核心的核心尺寸也有所增加,從Venice核心的84平

方毫米增加到115平方毫米,當然價格也更高昂。

Orleans

這是2006年5月底釋出的第一種Socket AM2接口單核心Athlon 64的核心類型,其名稱來源于法國城市奧

爾良(Orleans)。Manila核心定位于桌面中端處理器,采用90nm制造技術,支援虛拟化技術AMD VT,仍然

采用1000MHz的HyperTransport總線,二級緩存為512KB,最大亮點是支援雙通道DDR2 667記憶體,這是其

與隻支援單通道DDR 400記憶體的Socket 754接口Athlon 64和隻支援雙通道DDR 400記憶體的Socket 939接口

Athlon 64的最大差別。Orleans核心Athlon 64同樣也分為TDP功耗62W的标準版(核心電壓1.35V左右)和

TDP功耗35W的超低功耗版(核心電壓1.25V左右)。除了支援雙通道DDR2記憶體以及支援虛拟化技術之外,

Orleans核心Athlon 64相對于以前的Socket 754接口和Socket 940接口的Athlon 64并無架構上的改變,

性能并無多少出彩之處。

閃龍系列CPU的核心類型

Paris

Paris核心是Barton核心的繼任者,主要用于AMD的閃龍,早期的754接口閃龍部分使用Paris核心。Paris

采用90nm制造技術,支援iSSE2指令集,一般為256K二級緩存,200MHz外頻。Paris核心是32位CPU,來源

于K8核心,是以也具備了記憶體控制單元。CPU内建記憶體控制器的主要優點在于記憶體控制器可以以CPU頻率

運作,比起傳統上位于北橋的記憶體控制器有更小的延時。使用Paris核心的閃龍與Socket A接口閃龍CPU

相比,性能得到明顯提升。

Palermo

Palermo核心目前主要用于AMD的閃龍CPU,使用Socket 754接口、90nm制造技術,1.4V左右電壓,200MHz

外頻,128K或者256K二級緩存。Palermo核心源于K8的Wincheste核心,新的E6步進版本已經支援64位。

除了擁有與AMD高端處理器相同的内部架構,還具備了EVP、Cool‘n’Quiet;和HyperTransport等AMD獨

有的技術,為廣大使用者帶來更“冷靜”、更高計算能力的優秀處理器。由于脫胎與ATHLON64處理器,所

以Palermo同樣具備了記憶體控制單元。CPU内建記憶體控制器的主要優點在于記憶體控制器可以以CPU頻率運作

,比起傳統上位于北橋的記憶體控制器有更小的延時。

Manila

這是2006年5月底釋出的第一種Socket AM2接口Sempron的核心類型,其名稱來源于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Manila)。Manila核心定位于桌面低端處理器,采用90nm制造技術,不支援虛拟化技術AMD VT,仍然采

用800MHz的HyperTransport總線,二級緩存為256KB或128KB,最大亮點是支援雙通道DDR2 667記憶體,這

是其與隻支援單通道DDR 400記憶體的Socket 754接口Sempron的最大差別。Manila核心Sempron分為TDP功

耗62W的标準版(核心電壓1.35V左右)和TDP功耗35W的超低功耗版(核心電壓1.25V左右)。除了支援雙通道

DDR2之外,Manila核心Sempron相對于以前的Socket 754接口Sempron并無架構上的改變,性能并無多少

出彩之處。

Athlon 64 X2系列雙核心CPU的核心類型

Manchester

這是AMD于2005年4月釋出的在桌面平台上的第一款雙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是在Venice核心的基礎上

演變而來,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兩個Venice核心耦合在一起,隻不過協作程度比較緊密罷了,這是基于獨

立緩存的緊密型耦合方案,其優點是技術簡單,缺點是性能仍然不夠理想。Manchester核心采用90nm制

造工藝,整合雙通道記憶體控制器,支援1000MHz的HyperTransprot總線,全部采用Socket 939接口。

Manchester核心的兩個核心都獨立擁有512KB的二級緩存,但與Intel的Smithfield核心和Presler核心的

緩存資料同步要依靠主機闆北橋晶片上的仲裁單元通過前端總線傳輸方式大為不同的是,Manchester核心

中兩個核心的協作程度相當緊密,其緩存資料同步是依靠CPU内置的SRI(System Request Interface,系

統請求接口)控制,傳輸在CPU内部即可實作。這樣一來,不但CPU資源占用很小,而且不必占用記憶體總線

資源,資料延遲也比Intel的Smithfield核心和Presler核心大為減少,協作效率明顯勝過這兩種核心。

不過,由于Manchester核心仍然是兩個核心的緩存互相獨立,從架構上來看也明顯不如以Yonah核心為代

表的Intel的共享緩存技術Smart Cache。當然,共享緩存技術需要重新設計整個CPU架構,其難度要比把

兩個核心簡單地耦合在一起要困難得多。

Toledo

這是AMD于2005年4月在桌面平台上的新款高端雙核心處理器的核心類型,它和Manchester核心非常相似

,差别在于二級緩存不同。Toledo是在San Diego核心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兩個San

diego核心簡單地耦合在一起,隻不過協作程度比較緊密罷了,這是基于獨立緩存的緊密型耦合方案,其

優點是技術簡單,缺點是性能仍然不夠理想。Toledo核心采用90nm制造技術,整合雙通道記憶體控制器,

支援1000MHz的HyperTransprot總線,全部采用Socket 939接口。Toledo核心的兩個核心都獨立擁有1MB

的二級緩存,與Manchester核心相同的是,其緩存資料同步也是通過SRI在CPU内部傳輸的。Toledo核心

與Manchester核心相比,除了每個核心的二級緩存增加到1MB之外,其它都完全相同,可以看作是

Manchester核心的進階版。

Windsor

這是2006年5月底釋出的第一種Socket AM2接口雙核心Athlon 64 X2和Athlon 64 FX的核心類型,其名稱

來源于英國地名溫莎(Windsor)。Windsor核心定位于桌面高端處理器,采用90nm制造技術,支援虛拟化

技術AMD VT,仍然采用1000MHz的HyperTransport總線,二級緩存方面Windsor核心的兩個核心仍然采用

獨立式二級緩存,Athlon 64 X2每核心為512KB或1024KB,Athlon 64 FX每核心為1024KB。Windsor核心

的最大亮點是支援雙通道DDR2 800記憶體,這是其與隻支援雙通道DDR 400記憶體的Socket 939接口Athlon

64 X2和Athlon 64 FX的最大差別。Windsor核心Athlon 64 FX目前隻有FX-62這一款産品,其TDP功耗高

達125W;而Athlon 64 X2則分為TDP功耗89W的标準版(核心電壓1.35V左右)、TDP功耗65W的低功耗版(核

心電壓1.25V左右)和TDP功耗35W的超低功耗版(核心電壓1.05V左右)。Windsor核心的緩存資料同步仍然

是依靠CPU内置的SRI(System request interface,系統請求接口)傳輸在CPU内部實作,除了支援雙通道

DDR2記憶體以及支援虛拟化技術之外,相對于以前的Socket 939接口Athlon 64 X2和雙核心Athlon 64 FX

并無架構上的改變,性能并無多少出彩之處,其性能仍然不敵Intel即将于2006年7月底釋出的Conroe核

心Core 2 Duo和Core 2 Extreme。而且AMD從降低成本以提高競争力方面考慮,除了Athlon 64 FX之外,

已經決定停産具有1024KBx2二級緩存的所有Athlon 64 X2,隻保留具有512KBx2二級緩存的Athlon 64 X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