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接到采訪消息之前,我對沈泰的了解并不多,于是去翻閱他的作品、采訪和社交平台。帶着很多“聽說”,來到直面溝通的當天。

聽着他用字正腔圓的台詞訴說自己的心境,很多“猜想”在此刻被打破。

“時間過得久遠,我自己說過的話都不記得了,但您還真找出來了,問了很專業的問題,給我準備的時間很短,今天真的會緊張。”

接下來的采訪,果然也如他所說,會因思考而沉默幾秒,會反複斟酌用詞直至精準,我隔着螢幕也能直抵他的真誠。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沈泰早早接受了鮮花落在自己的頭上,第一部男一号的作品,是入行第二年在全國海選中脫穎而出;

他也早早意識到了幸運難以持久,所謂的“天高地厚”都被第一次的經曆打破,對表演的敬畏就在那時被刻進了骨子裡。

這種緊繃的力量,讓他更加理性地認知自己的職業,戰勝一些懈怠動搖的時刻,克制地,靜待花開。

01 表演背後的克制美學

聊天從他的新戲《沉睡花園》開始。

五官端正、長相硬漢的沈泰,過去多出演正面角色,在這部“甜恐劇”裡主要負責“恐”的部分,偶爾閃過一個黑影,直到最後揭開懸念。

林深(龔俊 飾)意外害死了大哥,為了替兄複仇,便綁架了他的夫妻肖潇(喬欣 飾),讓他們為了哥哥的死來贖罪。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這個幕後boss的戲份不多,隻需要最後的驚鴻一瞥,讓整部戲的結局都立起來。

有誰能完成這個“帶着腳鐐跳舞”的要求?導演臧溪川想到了沈泰,過去二人合作一部《大中醫》,亦正亦邪的氣質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進組前一天的深夜,沈泰在酒店裡等待導演,“您收工後有時間嗎?咱們聊一下角色吧。”這天晚上,他們聊了很多,關于這個角色的原生家庭,關于為何會步步陷入偏執,都是沒有出現在兩頁劇本上的資訊。

閑談之間,沈泰想到了《無間道2》的三叔,殺完人,在風中,靠着車,一臉認真地吹奏了一曲口風琴《友誼天長地久》。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或許,大哥經常唱給弟弟的那首童謠,也可以在這一刻奏響?沈泰提議,最好用“吹口哨”的方式诠釋。

他并沒有避諱自己受到前輩的啟發,事實上,沈泰前一陣子才看完了演員張頌文的影片鑒賞課。北電畢業,師出同門,張頌文是沈泰的師哥。

在演員誕生之路上,經典佳作是值得反複觀摩的養料,他聽着張頌文的“網課”,又發現了許多以前未曾注意的細節,于是發消息表示感謝。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這應該是他為數不多樂于表達的時刻。

翻閱沈泰的社交平台,大概會以為他已經離開娛樂圈,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其實,在最沉默的一年,他隻更新了一條内容,同時,把自己泡在劇組裡,拍了三部影視作品。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一邊是不斷向内的表達,一邊是日複一日的簡單生活。

沈泰明白,演員的收入水準比普通人要高,自己也沒有太多吃喝享樂的世俗欲望,幸而沒有被現實的重擔壓倒。

他反複觀看着過去那些經典老片,每一年都能捕捉到不同的感受;

他喜歡閱讀人物傳記,兩頁紙可能就濃縮了一個人的一輩子;

他将器材搬進了家裡,準備一個簡易版健身房,友善一周四次的系統性訓練。

健身,看書,拉片子,在不規律的工作中找到規律。

他慢慢感覺到,“克制”才是一種美。

在生活中要學會控制欲望。

盡管我們都知道,人本能就圖一享樂,躺着就把事兒給辦好了,沈泰也一樣,每次健身前還會有一個小小的掙紮,鼓勵自己“迎來接下來的撕心裂肺,享受最後的酣暢淋漓”。

表演更需要“控制”。

剛上學那會兒,他總會認為“好表演”約等于“爆發力”,哭要撕心裂肺,笑就恨不得展示出後槽牙。但,“人會下意識校正自己的表現”,悲傷會止不住深呼吸,尴尬則裝作無事發生,“越控制越能打動人”,沈泰強調。

02 破與立

當我問他,經曆低潮期後會如何自我開解?

沈泰笑了:“我一直覺得我的人生沒有高潮期。”

對他來說,“高潮期”背後,是自鳴得意、忘其是以。比之大起大落,沈泰更希望細水長流。

天性害羞,家裡并沒有從事這個行當的人,爸爸也不相信自己能做一個好演員,要不是遇上崔新琴,那個曾經慧眼識珠挑中黃曉明的表演系老師,一張白紙的他也不會走上表演的道路。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大一有幸在《錯愛》裡演了個小角色,成為了媽媽同僚圈裡的“别人家的小孩”,但沈泰的自我評價毫不留情面:

“播得很火,演得很爛。”

面對流量當道的現象,科班出身的他沒有憤怒和批判,熟悉的“自我懷疑”又回到了身體。

第一部戲就搭檔徐帆、江一燕,自己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利索,“我大概就是那些老演員心中的小鮮肉吧。”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這樣的評價,或許要歸因于他第一部主演的作品《玻璃愛情》。

演員喻可欣把和劉德華的昔日情路曆程,寫成了一本名為《情海星空》的書,又根據這部書改編成了電視劇,由于劇中男主人公的原型是家喻戶曉的巨星,片方海選一度招來很大的反響。

最終,沈泰因“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當選。

彼時還在北電讀大二,面對天上掉餡餅,他覺得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美好。但現實再次給了殘忍一擊。

和經驗豐富的熟齡女演員合作,青澀如他發現自己好像什麼都不會了,一整夜失眠,滿臉長痘痘,最重要的是真聽真看真感受,他已“喪失本能”。

沈泰至今還記得:“我的自信是這麼自大。”

這份回憶是一枚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時刻刻懸着,監督他如履薄冰、傾盡全力。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後來的他,為《驕陽似我》瘋狂健身,為《女兒紅》學習調制雞尾酒,為《布衣天下》的紡織戲找勞工請教。

聊到《衛子夫》,他想到了最後一場戲,自己飾演的“衛青”離世,王珞丹飾演的“衛子夫”直面噩耗。

“将軍”要穿裡三層外三層的盔甲,“病人”則需要躺在厚實的棉被裡,那是橫店近六十年最熱的一個夏天,燈光一照,攝影棚的體感溫度直逼蒸三溫暖。

沈泰雙眼緊閉,聽着耳邊的聲音:“這邊要清場…往那邊站一點…燈光虛一點…”他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意識出走,飄飄忽忽。

突然,感覺有人大喊着撲到身上來。

一睜眼,王珞丹正聲淚俱下地演着戲,他又立馬把眼睛閉上。

“你吓死我了,詐屍呢!”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沈泰複述王珞丹拍完這場戲的反應,我能感受到他是快樂的,把這當成茶餘飯後的小故事,而“苦難”都隻是草草帶過的背景。

這也是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做演員最起碼的本分,希望觀衆看到自己就一個想法,“似曾相識”,像身邊見過的某某。

但沈泰更希望,導演會認為他的表演是“精準”的,還立了個小目标:希望通過努力得到導演認可,願意再找我合作。

回看沈泰的表演事業,從小角色到男主角,戲份或輕或重,但在到達行業頂峰、掌握話語權之前,演員這個職業永遠是被動的,以前有導演和制片人,現在由平台說了算。

面對“想不想紅”地追問,他坦誠了自己的欲望。

這個“欲”并非物欲。“紅”的背後,是更多觀衆認識你,是被賦予更多選擇的餘地,是有資本讓大家給你機會。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沈泰不希望被定位:“我可以演主旋律,也可以演古裝甜寵,可以演警察也可以演壞人…”

演員永遠都想演立體豐滿的好角色,你喜歡,肯定也有很多人喜歡。他遺憾自己錯過的每一個角色。

“這個戲,我本來有希望,看了劇本很喜歡,已經給人物想象了很多細節出來…”添上了自己的色彩,卻隻能與之失之交臂。

說到先是沉默,然後一聲笑帶着歎息。

看着氛圍有些低落,他又變回了溫和積極的樣子:

“說來有些殘酷,但這就是現實,就是要接受的啊!”

他想過參加真人秀,但擔心觀衆産生先入為主的抽離感;也拒絕了一些商業直播,是擔心精力做不到兼顧,“絕對不是不想賺錢,不是和錢有仇”,他扯高了聲音補充。

酒香也怕巷子深,那就靠老顧客的口口相傳吧。

不忘初心,廣結善緣,讓導演下一次還願意找自己合作,這應該是他想過的,對謹小慎微者的最佳答案。

03 刺猬

過去的少年意氣,也沉澱為了更為周全的考量。

有時難免遇上一些不能自控的情況,明明不想再重提舊事,架不住對方來翻這茬。

面對外界的風言風語,沈泰巋然不動,原因有二。

他說自己讨厭任何的“一語雙關”。

“要回應就大大方方,不回應就别假模假式,讓大家猜想。”

自然也不想成為一些浮想聯翩的開端。

“不回應不代表預設,但我不想再把其他人牽扯進來。”

直到最後,我這個不太稱職的采訪者,也沒有問出那個埋在心裡的追問:如果重來一遍,還會選擇這種方式嗎?

少年人被歲月改變,但也有一些東西是“萬萬不能丢”。

沈泰:克制筆墨,才能換來「驚鴻一筆」

采訪的最後,他聊到演員的個人生活對觀衆也有引領作用,大概是覺得自己太過嚴肅,再一次認真地強調:

“說起來使命感有點大,但我想做一個正派的人,做一個好人,時不時給自己緊一緊弦。”

不能因善念和堅持暫時沒有得到回報,就将其輕易抛開,就為市儈、盲從、堕落找到一個看似自洽的理由。

古希臘詩人阿爾基羅庫斯有句古老格言,狐狸知道許多事情,而刺猬隻知道一件大事。

沈泰大約就是一隻刺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