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年0失敗面試經驗總結

作者:應屆生求職網

本文來自應屆生論壇使用者:Reid7c

感謝大家為論壇提供的寶貴經驗分享

祝福每一位你們都能收獲心儀offer

秋招已經接近尾聲,回望這兩年的經曆,還是有蠻多感想的。從第一份實習到最終面對三個大廠選擇華為财經,保持了面試0失敗的記錄,在每個關鍵的時間點,我都慶幸做出了忠于自己想法的決定。

我在論壇裡發過一次投票,真的很感謝大家的想法和建議,我也思考了很多。從第一份實習到現在,也在論壇中遇到了很多很多小夥伴,有的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這次就把碩士階段的一些感想整理出來,回饋論壇,也希望大家生活和工作都順順利利。

個人背景:211本、985碩,MPAcc專業

實習經曆:埃森哲、德勤、華為财經

技能證書:CPA專業階段通過、CET6 550、CET4 622

秋招獲得offer:華為财經、騰訊财經、寶潔FA、OPPO财經、德勤審計

最終去向:華為财經

本文目錄如下:

一、發展路徑

二、為什麼選擇大廠财經而不是乙方(咨詢、審計)

三、為什麼選擇華為财經?

四、CPA考證建議

五、0失敗面試經驗附送

六、求職Q&A

2018年9月碩士入學,我問了一些學長學姐的畢業去向,列了一個計劃表,主要包括未來兩年我需要攢夠的實習經曆、必要的排名績點和考取的證書。

10月看了金鑫松的微網誌受到啟發,寫了一個未來我想加入的企業清單,當時我還不确定自己喜歡的方向,僅憑借“世俗意義”的好去寫了,這其中就包括了埃森哲、四大、華為、騰訊、阿裡、寶潔。

現在回頭看這個清單,除了阿裡沒有面試,其他都有了實習或秋招offer。

18年12月我去埃森哲實習了5個月,這是我履歷的起點,當時完全就是一張白紙,遇到了特别有趣的上司幫助我搭建了邏輯架構。

整個實習期間,老闆都會詢問我對項目的想法,并在布置每一次工作的時候,告知這個事項在整個項目中的作用,迫使我不斷去思考我的工作從何而來,對誰負責,未來支撐什麼業務流程。在實習過程中,我也明顯表現出對财務項目的偏好,擅長拉表和分析資料,設計頁面能力比較薄弱(苦笑)。原本計劃在AC實習8-9個月,但因為财務精英挑戰賽進入了區域賽,無法協調時間就放棄了。

或許和華為是真的有緣,2019年3月底,無意中拉起了一個隊伍參加第九屆華為财務精英挑戰賽,這确實是我第一次接觸企業财務,第一次參加商賽,第一次對一家企業有了熱情,第一次施展某些才能,恰逢其時的夢想直接奠定了我最終選擇華為财經的基礎。

财挑前期比較順利,校内賽冠軍優秀個人、區域賽冠軍優秀個人,但是進入總決賽因為時間沒有協調好,排名并不靠前。

今年秋招,面試官讓我舉例人生比較困難的時刻,我說了這件事,還記得面試官笑着說“這個好像沒有什麼說服力哦,隻是沒有拿到冠軍而已呀”,不是這樣的,這件事對我最大的影響是讓我反思我能否在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下完成任務,我能否帶領團隊取得勝利,我是否具備上司力。

好在證明自己上司力的機會很快來了,華為财經HR聯系我,希望我擔任我們學校華為财經俱樂部主席。當時思考了很久,沒做過學生工作,也沒長期帶領團隊,試試也不錯。

因為俱樂部預計會占用比較多時間,為了確定不影響秋招,我給自己制定了2個計劃,一個是當年必須考下CPA,另一個是能有2個保底實習——一個是19年的寒假實習,一個是20年的暑期實習,這樣我的秋招能夠主攻比較好一點的企業,不會特别被動,最後也是這麼落實的。寒假前我拿到了德勤審計和德勤咨詢的offer,由于前者有确定的轉正機會,選擇了德勤審計,也算是對人生規劃的控制。

在20年疫情期間完成了俱樂部的一些工作,4月份拿到了騰訊和美團提前批暑期offer,當時本來要去騰訊了,但是聽到華為會在6月開放暑期實習,我就等了等,後來參與了面試,做了2020第一個關鍵選擇,去華為實習。7-8月實習過程中,完成了德勤的early par面,拿到了第一個保底offer。在華為進行了轉正答辯,獲得第二個保底offer。

進入秋招,我在暑期的時候拒過一次騰訊,但大廠還是非常負責地又把我撈起來面了全程,這點真的非常感激騰訊的hr,可見大廠是非常包容的,最終我獲得了騰訊的秋招offer,同時也獲得了寶潔和oppo的财經線offer。

這個經曆總體來說供大家參考,早做規劃,對于自己的人生有比較強的控制力會好一些,但是控制力主要展現為你對于機會的看法。每個機會都隻有一次,這一次是這一次,和下一次是完全不同的,有的機會注定會讓你失敗,有的機會看起來就很難熬,明确的做法是在對的方向不停地去賭,屬于你的時機終究會到來。

二、為什麼我不去乙方,主攻大廠财經?

比起面試,9-10月最困擾我的是offer的選擇,先對比大廠财經和乙方行業。

乙方總體來說分兩類——審計和咨詢,都是訓練應屆生的邏輯能力,項目制落地,項目組人員流動速度非常快,人際交往比較簡單,結構相對扁平,最開始收入水準比較低,但是3-5年後跳槽選擇機會變多,我常常開玩笑說比較像可轉債,能在跳槽的時候再有一次機會選擇。

那麼我為什麼選擇在秋招主攻大廠财經呢?

第一,乙方在3-5年後的選擇高度有所下降,甲方财務跳槽能力逐年變強。這點非常好解釋,看比較優秀的人才去的方向就知道原因,哪裡人才密集,哪裡未來跳槽的能力就會更強;

第二,非常明确自己的方向,大廠财務是職業發展的目标,沒有必要曲線救國,而且乙方跳出來進入大廠的機率不斷壓縮,很可能根本“救不了國”;

第三,乙方項目品質在下降,更像是從60分做到80分,注意規避風險,100w的錢規避100w的風險,而甲方财務逐漸演變為内部咨詢,從80分做到95分,無止境創造價值(當然和獎金包挂鈎),更有趣也更有成就感。

第四,我想要知道商業的本質。這一點聽起來很虛,但實際上在做财挑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有這種沖動,原來當我和業務站在一起的時候,是真的可以為他們解決問題的,也是真的通過資料了解商業的本質。舉個例子,今天我們給甲公司賣基站,如果這是個虧損合同,錢不一定能收回來,從咨詢角度規避風險也許我們就不做了,畢竟咨詢一期一期結錢,誰能給你擔5-10年的長期風險。但是當我是公司的财務,lead to cash的原則,分析客戶痛點,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困,而不是隻顧自己這一季度的獎金和績效,或許這一期是虧損,但是緩解客戶的資金困境,未來我們可以實作共赢。

我不想做所謂的大多數人都覺得的“正确”的商業決策,往往世俗的正确,就會忽略一個事實——所有的決策都有其代價,那麼選擇某個大廠,有代價嗎?

有,但是我可以承受。

三、我為什麼選擇華為财經?

我之前在網上發起過投票,華為财經VS騰訊财經VS寶潔FA,各網站結果非常接近,騰訊财經占了50%,華為和寶潔各25%,啞然失笑。

我咨詢了一些做選擇同學,大家都有非常類似的觀念:寶潔非常Balance,良好的輪崗體系和人性化關懷;騰訊财經加班情況不是特别多,雖然不咋專業,但網際網路是永遠滴神;華為财經加班強度大,專業性賊強;

大家說的基本都是憑借樸素的直覺哈哈哈哈,選擇适合自己的是最為需要勇氣的。

為什麼選擇華為?

第一,錢很多。引用同學的話說,如果大廠談情懷不談錢,就是在耍流氓。校招薪資水準大家可以看offershow上的爆料,但是那個薪水隻是中位數,不能反映全貌。對比業内,華為給我的薪資是另一家給我的1.5倍,确實非常有競争力。

聽大佬說,華為财經今年給出的校招SP offer最高達到了40w+。年終獎方面,華為會給2個月保底年終獎(咨詢了學長,一般可以給到4個月以上),這個base在三年内會是新員工比較重要的收入來源。由于華為會給績效表現優秀的員工配股,是以長期來看,來自股票分紅的收益則會占據收入的半壁江山,配股後的收入也會上升一大個台階。

當然,選擇華為還有個比較重要的考慮是外派。如果新員工入職就外派到艱苦地區,那麼年薪突破80w~100w并不難(base+bonus+離家補助+艱苦補助等),完全可以對标國際頂級投行。另外外派的小環境很好,食宿解決,是以薪資結構中base隻是入門。以上資料大家也可以從知乎的其他回答中交叉對比。

第二,我從19年4月到現在,對華為财經的組織結構晉升路徑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也相對适應企業文化。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隻要有本事有能力,企業就會傾注更多資源。

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管培生的體系,據我所知大多數的管培項目一開始都會出現尴尬期,可能前兩年輪完4個崗位都隻能了解皮毛,各個部門都不會把你當自己人,很難有決策權。

我們應當對大廠HR有信心,他們可以有能力把你放在合适的崗位上鍛煉你,如果這點信心都沒有,又或者組織連如何用人都不确定,那這個地方真的适合長久發展嗎?

第三,華為給了我非常多機會和選擇,職業容錯率會更大。

哪怕現在的崗位和事業群做着做着沒有感覺了,我也能有機會換去别的方向。

在簽約階段,HR和我溝通了崗位的偏好,隻要你合理提出需求,能協調的基本都會幫你協調。入職之後,華為内部有轉崗制度(這點很多知乎回答也都說了),績效ok,面試情況ok,對方崗位要你,原崗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你,這就很爽,比管培生有用多了。

當然,前提條件是财經領域有足夠多崗位可供選擇,在面試oppo的時候,面試官也說了他們沒有我想要的崗位給我,相當于IFS變革前的華為财經,是以我的訴求他們給不了,建議我和整個體系一起成長。

最後,華為對财務的看重比任何一個企業都多,任何一個項目隻要财經風險沒有控制住,财經不簽字就不可能上,财經的拍闆權力很大,是以我們所承擔的責任更多,對于我們技術的淬煉就會越高。在實習期間,我曾經和業務拍過桌子,和Mentor有過激烈讨論,完整負責過一個重要項目……這個故事就有點長了,下次有機會可以再聊。

當然,就像我和騰訊hr還有寶潔的前輩說的一樣,在我人生的某一天,可能是外派的某天,可能是某個通宵之後的清晨,我都有可能會後悔做了這個決定。選擇有很多最終隻有一個會發生,任何選擇都會有其代價,是以,我們總是會幻想另個選擇才是我們的黃金時代。

是以對于今天,此時此刻的我來說,洞悉本心,忠于理想,然後享受蓄水賦能的本身,不斷精進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在對的方向上不斷去賭,直到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确的為止。

四、你真的需要考證嗎?

警惕考證的焦慮

先思考最基本的問題——你究竟為什麼考證?

(1)未來真的從事相關工作嗎?

(2)目前的困境是可以依靠CPA解決的嗎?

然後考慮考證可能付出的相關成本:

(1)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去實習,了解别的行業;

(2)排名下滑,上課沒認真聽都去刷題了;

(3)9月沖刺沒及時投遞秋招,抱憾錯過大廠;

現在有很多教育機構會販賣焦慮,讓大家都去考證,司法和CPA的考生深受其害。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這個論調,除了審計專業這個證書是必須的,其他專業都可以沒有CPA,而且根本不會成為決定你是否通過面試的因素。

如果大家問過秋招的同學會發現,通過CPA的都會說沒啥用,沒通過的都會說這個證書很重要,為啥呢?

比起溝通、交流等等很虛無缥缈的能力,CPA和學曆在履歷上會更直覺,是以很多沒CPA也沒有通過面試的同學會把原因歸結到證書和學曆,這個其實是非常非常膚淺的,而且也很不利于進步。

CPA絕對不能雪中送炭,最多能為你錦上添花,甚至當你專業知識答不出來的時候,還會變成一種負面的刻闆印象覺得是書呆子。

那我當時為啥考證?是我在财挑結束後我非常确定,我未來會進入企業,當時對于準則就特别感興趣,而且我很讨厭我的履歷上有短闆,是以就去考了。

如果大家想好了,這個證書值得你花很多時間精力去準備的話,可以參考這些小技巧,比起刷網課,聽完課之後的複盤和總結才是最為重要的。

五、面試0失敗的背後

之前看了DoctorX,立了一個小目标——面試絕對不失敗。

我的面試從來不會失敗,是因為我堅信隻要有HC,哪怕就一個那也肯定會屬于我。

整個秋招過程中,看到特别多人說自己被面試官KPI了,我并不贊同這個觀點,誰都不是面試官的KPI。面試是雙向的,企業選擇你的時候,你也要去選擇企業,如果一開始就這麼認為,很容易會變成自我感動的表演人格,而且還會給自己找無窮多外部借口,對自己誠實是毅力的來源吧。

騰訊我面過兩次,每次都是五輪,群面、業務面、經理面、HR面和case面,基本上包攬了結構化、專業和情景題。

其中履歷面,如果你用寶潔八大問梳理了自己的人物小傳,絕對不可能在任何一家企業的這個環節上挂掉,你的每個時間端做的任何事情都有合理的動機以及正面的影響。我當時寫了快三萬字的小傳,不斷打磨,在整個面試環節中不斷訓練,每次面試結束快速複盤,修改小傳的内容。

專業面是特指華為這種極其專業的面試,有證書幾乎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主要還是要對IFRS9、15、16三個準則有深入了解,而且一定要結合案例,形成自己的想法,并且想辦法在面試過程中輸出。感謝華為,因為準備過華為的面試,别家專業題基本都是送分環節。

情景題是我面P&G做的最好的部分,可能因為咨詢case比較多,當時老闆培養我的方式就是把大問題解構為小問題,瘋狂假設不怕challenge,基本上能夠把所有的想法都包圓了。如果大家想了解的話,其實我在寶潔專欄的bbs有寫過文章,可以看一下。

當然,大家在面特别重要的企業之前,可以先在一般的企業面試前訓練自己,或者找朋友訓練自己,這樣不會特别緊張,也不至于孤注一擲。

六、老生常談的碎碎念

華為财經實習結束後,HR給我們每個實習生都發了一個郵件,希望我們對于實習項目有一個回報,說到這裡不得不吐槽,華為實在太太太太喜歡溝通了,實習兩個月每周一個飯局真的扛不住。華為财經要我們填寫整個實習期間最滿意的環節(or最喜歡/最吸引的環節),我寫的是工作本身。是以我最終做決策的時候,也還是回歸到了工作的本身。

對于我的決定,大家問得最多的是這幾點:

Q1:你是不是一開始就把華為作為人生的目标?

A1:真的不是,我隻是想變強,包括但不限于專業技術、心态、上司力、溝通能力等等,但是我和華為确實有點緣分,不像我和鵝真的是都努力了也沒啥緣分,錯過了2次……

Q2:有沒有考慮過balance的生活?

A2:我真的考慮過,但最終還是想要快速成長,快速成長肯定是需要犧牲很多東西的。我之前看了DoctorX,主角說“不做任何不需要醫生執照就可以做的事情”,很拽,但她在專業上沒話可說。我希望我也能專業過硬,能在最困難的崗位上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

Q3:對華為是不是有情懷?

A3:如果情懷有時間點的話,那确實有兩次。我對任總充滿了敬意,19年1月看了他的面對面訪談,看法深刻,心胸寬廣,當時還轉了票圈。财挑校内賽答辯前,看到了華為财經一個宣傳,裡面有一句話說“我們在華為B1等你”,我不知道為啥,就是覺得我肯定能進總決賽,一定會去B1看看。真的站在B1前面還蠻感慨的,如果這個瞬間算是情懷的話哈哈哈哈。

但是,我始終認為我在做決策的時候是審慎的,不是出于情懷。父母、男票和同學提出來的所有風險點我都考慮了,說白了想磨煉技術而已,想要摸一摸财經的天花闆,這過程肯定不是一帆風順,我做好準備了。

Q4:有沒有想過在華為做多久?

A4:想過,但沒結果。我現在也給自己做了3-5年的短期計劃和8-10年的長期計劃,雖然我對人生有控制力,但不能有控制錯覺,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一定按照我想要的去發展,隻能保證最基本的幾個問題。我會去探索華為是否适合我,我想要的能否在華為找到答案,找得到扛得住就繼續幹,找不到的話就算了,這是很正常的,不要給自己任何束縛。真正的自由,是随時可以選擇放棄,當然前提是讓自己成為最大的資本。

Q5:對學弟學妹的建議?

A5:我覺得秋招隻是人生一個非常小的土丘,過去了就不要賦予太多意義。人生如果看作是回歸的話,跌宕起伏最終的落腳點還是綜合了能力與野心。是以秋招如果沒找到滿意的工作,就去看你想去的地方的社招要求,在未來的5年鍛煉自己;反之,也要保持清醒頭腦,不斷精進,用力去支撐擁有的東西。最後,引用一本小說裡的話吧——一以貫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積累會決定最終結果,這就是答案。希望人生出現難題的時候,我們都能是他的對手。

往期推薦

畢業老選手分享招聘季求職心得

揭秘 | 企業如何做履歷篩選

關于實習的最全攻略來了

求職有很多方法和技巧,關注@應屆生求職網,帶你乘風破浪,拿到好offer!

如果覺得有幫助,記得【點贊】喲~你的點贊是我的動力!